文、攝影/謝惠伃.插畫/陳瑋姿
新竹的山林裡藏著許多珍貴且獨特的物種,還有許多生物遺留下來的痕跡。一起放慢腳步、睜大眼睛,仔細找尋這些隱藏在山裡的記號!
山的樣貌
IUCN 紅皮書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所制訂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又稱 IUCN 紅色名錄或紅皮書。根據數目下降速度、物種總數、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為準則,將全球動植物物種的保護狀況歸納成九大類,做全面的評估及記錄,是生物多樣性的權威指標。
新竹可見的台灣特有種
槲櫟 VU, 易危 Vulnerable
分布:新竹縣新豐鄉,坑子口台地
冰河時期來到台灣的槲櫟屬落葉型殼斗科植物,多分布在溫帶地區,但新竹濱海卻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迎接東北季風的新豐地區,是北台灣數一數二的低溫地帶,因為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才造就了它們在低海拔生長的可能。
棣慕華鳳仙花 VU, 易危 Vulnerable
分布: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大鹿林道東線
海拔高度:1,800-2,200m
台灣原生鳳仙花有三種,1973 年在觀霧大鹿林道被發現的棣慕華鳳仙花是其中最稀有的一種!其所在的觀霧地區是全台唯一同時擁有三種鳳仙花分佈的地區,但它們的花期不同,無法同時見到它們盛開的模樣。 ▼鳳仙花的別名:
❶ T o u c h - M e - N o t 別碰我〡 成熟的果莢輕碰會爆開,達到種子傳播目的。
❷ 指甲花〡 花瓣搗碎後就是天然的指甲油,是許多人童年回憶!路邊常見的多為外來種非洲鳳仙,長得和台灣本土鳳仙花大相逕庭。
台灣檫樹 EN, 瀕危 Endangered
分布:全台中低海拔山區、新竹觀霧地區
海拔高度:900-2,400m
台灣檫樹偏好生長於崩塌、火燒、砍伐後陽光充足的裸露地,因此多呈單株散生或群狀分佈,觀霧可見的大面積純林是非常珍貴的現象。
寬尾鳳蝶 . CR, 極危 Critic ally Endangered
. 分布:台灣中部及北部山區、新竹觀霧地區
. 海拔高度:1,000-2,000m
寬尾鳳蝶的種名Maraho源自於泰雅族語的「頭目」。孵化後的幼蟲僅以台灣檫樹的葉片為食,因此雌蝶也僅產卵於檫樹的成熟葉表上。
觀霧山椒魚 NE, 未評估 Not Evaluated
分布地區:雪山山脈西北側
海拔高度:1,500m
冰河時期來到台灣的山椒魚,喜歡在森林底層的腐質層或陰涼潮濕的石頭底下活動覓食。1996 年在觀霧地區發現的觀霧山椒魚,是台灣五種山椒魚中海拔分布最廣泛的一種。
觀霧山椒魚的黑褐色皮膚夾雜著細小的白色斑點,每一隻的樣貌都不同。體長最長可長至10公分,尾巴相較於台灣其他種山椒魚粗短且扁平。
台灣山毛櫸 VU, 易危 Vulnerable
分布: 台灣北部及東北部海拔 1,300-2,300m 的山區、新竹內鳥嘴山。
屬殼斗科水青岡屬的落葉喬木,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植物,其樹冠僅在夏季呈綠色,因此又被稱為「夏綠林」。
山林裡的足跡
||| 山豬 大石頭底下的陰涼處是動物們最喜歡的休憩處。山豬走過的路徑會比較寬,根據周圍路徑的寬度還有周圍的竹筍,可以推斷曾有山豬停留於此處休息。 挑食的山豬只吃埋藏在地底下的竹筍,破土而出的可不吃!不過牠們倒是很喜歡在竹子上摩擦背部,底部那些泥土乾掉的痕跡就是小山豬曾在此停留玩耍的證明。 山豬有一塊特化的鼻骨,常使用強而有力的鼻吻搬開石頭、挖掘埋藏在泥土深處的蚯蚓,或地瓜、芋頭、山藥、竹筍等植物根莖。牠們常在竹林間穿梭覓食,這樣到處翻土拱地的習性讓部落居民們很是苦惱,因此有破壞王的稱號。
||| 山羌 台灣山羌是台灣鹿科動物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體長介於40-70 公分之間,體重約為 8-12 公斤,喜歡在清晨或傍晚活動,以幼芽、嫩葉或漿果為食。若發現葉片有啃食痕跡,而葉柄卻是完整的,就可以推測曾有山羌在此覓食。
||| 登山布條、疊石
在山林裡迷失方向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尤其是在人煙罕至的深山。因此有些登山客在攀登較偏僻或較冷門的山時會自行攜帶布條,在路跡不明顯或岔路分歧複雜之處綁上布條或放置疊石,幫助不熟悉山路或不小心迷路的人找到正確方向。這時候登山布條便是重要的救命指標。
不過,若在有經過規劃、有指示牌、遊客較多、或已有布條標示的地方,再綁上登山布條,這些就會變成山林中的垃圾,不僅有礙觀瞻、也會影響樹木生長與生態環境(請落實無痕山林)!
||| 三角點 山友們常掛在嘴邊的「沒摸到就不算登頂」的三角點可是現代古蹟!這些方方正正的小石頭真正的用途是早期繪製地形圖時的測量標記,在台灣已經存在了至少 100 年。
日治時期為了迅速取得臺灣的山林資源,設立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明治 31 年(1898 年)便著手土地調查,1900 年開始埋設三角點,作為日後土地規劃及工程建設的依據。1904 年的「台灣堡圖」,便是統一以白色花崗岩材質的三角點為基準而繪製完成的。
現在鄉鎮區域的劃分,多是以日治時期繪製的地形圖為主要依據。地形圖是建設的重要基礎,所以這些小石頭不只是我們曾攀越顛峰的證明,更是台灣現代化的見證者。
||| 山老鼠 台灣山林資源遭到濫墾濫伐的新聞屢見不鮮,根據
林務局 的資料顯示,新竹地區的盜伐熱點在五峰及尖石一帶。其中木頭殘材的竊取為大宗,佔了65%;生立木為次高,佔了12%,其他還有漂流木與森林副產物等。最容易遭盜伐的樹種則為台灣紅檜、扁柏及肖楠,三者都是極為珍貴的台灣原生種。
自日治時期開始,到 1990 年政府全面實施「禁伐天然林」政策前,大量原始林木遭砍伐利用後留下的樹頭殘材是山老鼠的首要目標。原因除了作業方便,還與樹木的構造息息相關:樹木根部、櫛、榴或枝條交接點等需要強固支撐力之處,常含有豐富的天然精油,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
這些樹頭殘材雖已失去生命,卻仍能協助維繫林地的水土保持。藏有大量精油的樹根,耐腐性也相對較高,能牢牢地抓住土壤,抵抗雨水沖刷。隨著時間被土壤分解後的樹根會形成天然孔隙,提供水源入滲的管道,整座森林的水源涵養得以達到平衡。另外,這些枯枝倒木也提供了昆蟲與小型動物們豐富的食物及良好的庇護所,如同保護者般守護著整座森林。
▼發現山老鼠的蹤跡!
森林護管員在巡視山林時若發現天然林遭砍伐,首要任務是進行被害狀況調查。他們可以透過巡視紀錄回推盜伐時間點,或觀察樹木切口的痕跡,若切面新鮮、無青苔,且周圍散落許多新鮮木屑,便能推斷是近期所為。
當然,蒐集犯案跡證也是不可輕忽的重要工作。現場遺留下來的指紋、犯案工具(多為鏈鋸)、被丟棄的菸頭、食物包裝或上山前添購補給物的發票等,都是山老鼠曾在此作案的證明。蒐證完成後,護管員會在現場噴漆、釘上黃色查緝牌,並使用科技儀器(如:紅外線攝影機等)持續監控,交叉比對後直搗犯罪源頭。
動物陷阱示範
小型動物 五峰的獵人們大多使用山裡隨手可得的自然材料製作傳統狩獵陷阱,路邊的竹子、樹枝、枯葉,隨手捻來都是他們的材料,加上背包裡的鐵絲與鋼繩,現地製作一個陷阱絕非難事。
至於陷阱應該要設置在何處?首先,對山林生態及動物習性要具備充足的知識與經驗,仔細觀察那些隱藏在山林間的訊息:動物們的足跡、糞便或磨牙的痕跡,附近是否有水源及食物來源也是重要的判斷標準。依據這些線索來推斷牠們的移動路徑,將陷阱設置其中。
||| 飛鼠陷阱 用來捕捉飛鼠或松鼠等慣於在樹枝間來回穿梭的小型動物。兩者的原理與做法相同,差別只在於陷阱設置的高度:松鼠多待在低矮處,而飛鼠則習慣在樹梢間滑翔。因此製作飛鼠陷阱需先攀爬到樹幹高處,再爬行到樹枝中間設置陷阱,難度及危險度都較高。
||| 壓鼠陷阱、石壓式捕鼠器 石壓式陷阱為較傳統的捕鼠方式,通常會設置在家屋或穀倉周圍。部落長者較常使用,現今較年輕的族人多已不了解。此陷阱是以重量取勝,需先搬動沉重的大石板,因此獨力完成的難度較高。
此陷阱是利用槓桿原理的特性,一旦老鼠拿取大石底下的番薯,樹枝便會被牽動,連帶使大石板失去支撐而壓下。同樣方式也用來捕捉深山裡的大型動物,例如山豬。但大型石板找尋不易,因此也可以自行攜帶木板上山,再放置石塊增加重量。但製作這樣的大型陷阱非常費力且危險,現今已較少人使用。
||| 竹雞或鳥類、山羌陷阱 利用相同原理製作的還有山羌陷阱,也可用來捕捉竹雞等小型動物。特別的是,山羌陷阱會使用綠色的線,因為山羌是夜行性動物,而綠色在夜晚的時候比較不容易被辨識出來。
大型動物 ||| 山豬陷阱 用來捕捉山豬、山羊等大型動物,這些動物有足夠的重量踩斷踏板,進而落入圈套中,一般的小型動物則可以毫髮無傷地經過。
山豬陷阱是以套腳的方式來捕捉野生動物,因此獵物上鉤後仍需與它搏鬥一番,才能順利地將它帶回部落。陷阱設置好後,必須以枯葉及泥土將陷阱的痕跡及氣味完全掩蓋,就連裸露出來的鋼繩,也要小心地用竹子遮蔽。老獵人笑說:「大家都知道豬很聰明,所以我們老人家要比它更聰明!山豬的鼻子很靈,它看到鋼繩絕對不會走,會繞過去。」新設的陷阱氣味還太重,有時候須等到一、兩個月,經過雨水、塵土的自然掩蓋後,才有獵物上鉤。
▼陷阱設置的步驟
❶ 挖掘坑洞:洞要盡量挖得深,太淺的話會套到豬蹄,使之容易脫逃。
❷ 設立竹製拱門或鋼筋:以前沒有鋼筋,獵人們會以竹子或木頭插入土中,在兩端綁上藤條,形成一道ㄇ字型的小拱門,取材自大自然也比較環保,若使用鋼筋就要自行揹下山。 ❸ 設立竹竿及鋼繩:鋼繩會輔助竹竿支撐動物的重量。山豬力氣很大,能夠輕易地掙脫一般的細竹竿,因此若要抓山豬會選擇粗的竹竿。 ❹ 固定鋼繩:鋼繩上的卡榫是很重要的小物件!可以將竹竿固定住,避免回彈。 ❺ 鋪設踏板並放置圈套:使用竹片是較傳統的作法,也可以到木材行切一小塊木板來使用。 ❻ 掩蓋陷阱:以枯葉及泥土完全掩蓋住陷阱,就連裸露出來的鋼繩也要小心的用竹子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