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洛陽伽藍記》所載胡僧為例
上一篇:神秘薩滿 三、諸胡列國及北朝時之佛教 西元四世紀初,匈奴族劉淵在諸部匈奴擁護下,趁晉室八王奪權內鬥之時,起而建立漢魏式政權,建國號為「漢」. 之後羯族、氐族、鮮卑族、羌族、沮渠族……等北方諸胡族,紛紛起而建立漢魏式政權. 以往史傳或一般論著,均稱此一時期為五胡十六國或五胡亂華時期,其實此兩種稱謂均不妥適. 當時不止有五種胡族,所建政權,也不止十六國,至於「五胡亂華」一詞,尤為不妥. 蓋古往今來從未有任何法律規定,東亞大地只能由華夏民族(其實自秦漢之後,華夏之名雖存,其內涵已然質變,所謂漢人,已是華夏、東夷、百越、荊吳四大系民族之混合體,越往後代,其內涵越多元)命王稱帝,如有非華夏民族建元立號,則斥之為「亂華」,是知「五胡亂華」一詞,史傳已有紀載者,自不宜加以纂政,但今人著作中,實不應再予沿用. 稱諸胡列國,應屬合適,其時建立政權之諸胡族,鑒於以往從未有胡族稱天子者,而諸胡族所建政權,幾乎都在黃河流域,此廣袤地域之主體民族以漢人為主(其時漢人中已吸納頗多其他民族),因此諸胡族在客觀心理上,對命王稱帝,有所心虛. 而佛祖釋迦牟尼(原名喬達瑪.悉達多,「得道」後被視為釋迦族之聖人,梵語「聖人」讀若「牟尼」,遂以釋迦牟尼稱之而不名)係胡族(泛指非華夏或漢人之所有各民族),又主張眾生平等及業報輪迴之說. 如西域胡僧佛圖澄曾對羯族後趙石虎說:「你前生是個大商人,曾在西方佛寺設大會,與會的有六十個羅漢,我是其中之一,當時有一個得道的人說,這個施主(指石虎的前生)後來要在晉地作帝王,現在你果然作了皇帝,這難道不是供佛的好處麼?」[14] 於是胡族命王稱帝有了理論依據,因此諸胡列國時期,胡族君王都極為崇拜佛教. 如氐族前秦苻堅於西元382年,派其氐族大將呂光率兵揚威西域,並囑呂光必需將西域「聖僧」鳩摩羅什「帶回」中土. 呂光果真揚威西域,並將鳩摩羅什帶回中土,但呂光在東返期間,已悉苻堅在西元383年南下討伐東晉時,敗於淝水,部眾離散. 尤其鮮卑族慕容垂率鮮卑之眾數十萬叛離,自行建立後燕政權,未幾前秦形同崩潰. 呂光以所統之八萬精兵,在敦煌自立,國號涼,史稱後涼. 其後羌族後秦滅後涼,得鳩摩羅什,備致禮遇,其崇信佛教,自不待言。 及至拓跋魏統一北方諸胡族政權後,其崇佛情形並未改變,不過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因任用並重用之漢人崔浩係信奉道教,極力鼓吹道教,太武帝由是也崇信道教,從其改年號為太平真君(共十二年,西元400~451年)可知其為道教信仰. 任何宗教都具有排他性,加上當時佛教寺院中暗藏刀械,由是激怒太武帝,乃有「滅佛」之舉. 中國佛教史上有所謂「三武之禍」,北魏太武帝首開其端(另二武為北周武帝宇文邕及唐武宗李炎或作李瀍). 但當時北魏太武帝薨後(西元452年),其繼位者文成帝拓跋濬(西元452~465年在位)又開始崇佛,尤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西元471~499年在位,因推行全面華化,遂改拓跋氏為元氏,因此也作元宏)遷都洛陽後,崇佛更甚. 洛陽龍門石窟就是北魏遷都洛陽後所開鑿,其佞佛情況,可以想見. 蓋開鑿洞窟需要龐大的人力、財力,只有政府介入,始有可能. 至於北魏王公大臣乃至一般升斗小民,也都崇信佛教.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至北魏末年,洛陽一地就有佛教寺院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北魏全境有大小佛寺三萬所. 北魏全國出家僧尼總數多達近兩百萬人[15],當時北魏全國人口,據毛估不會超過一千萬[16]. 試想幾乎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出家僧尼,而出家人基本上不事生產,而是靠信徒供養,北魏之衰亡,原因固多,但過多人出家為僧、尼,也是原因之一。 繼北魏而起之東、西魏,其佞佛情況未曾稍減,其後再蛻化為北齊、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西元551~578年在位)有滅佛之舉,但其崩殂後,佛教又興。 至南方之宋、齊、梁、陳之佞佛,其情況也與北朝相似,尤以南朝梁武帝蕭衍(西元502~549年在位)其佞佛程度,可算是空前絕後. 佛教在諸胡列國南北朝時,可說是盛極一時,不過當時來華之西域佛僧,仍是多精通幻術。
四、西域佛僧善幻術
註:
[14] 見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二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高僧傳》也有此一記載。 [15] 見范祥雍校注之《洛陽伽藍記》校注序,台北華正書局,1980年。 [16] 見趙文林、謝淑君《中國人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137~138,推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