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禱中的陳義仁牧師,於PCT南州長老教會。
(攝影|LIM Hiroshi)
寫在前頭
「聽道理」,是台灣閩南語中非常古典的說法,意指去教會做禮拜,尤其盛行於老一輩長老教會信徒,也顯示出改革宗神學中,「講道」的重要性。因此,我決定繼「聞聖樂」系列後,再挖大坑給自己跳,希望偶爾能不只聽道,也能摘要與反思。
其實會有這樣的發想,是因為我又再度巧遇陳義仁牧師,原本只想像上次一樣直接寫在哀居(instagram)上,但越寫越長,幾經思考下還是拉來方格子,管他什麼連結觸及率,最重要的,文章也能夠成為獨立頁面保存。
也許標題乍看下很局限於#基督徒向,但我的書寫目標是,非基督徒朋友們也能閱讀,並從中獲得些什麼,而不是當代基督教社群流行的那種荒謬又反智的論述。因此,以下正文。
-
再次驚喜相見
我曾在去(2020)年年初時,在PCT南州長老教會巧遇義仁牧師,他的講道篇樸實無華,卻深深地打動我的心,於是我書寫了一篇
長文,有興趣認識義仁牧師的朋友們歡迎去滑小弟的照片。
由於南州日前已通過新任牧師的監選,因此沒想到,事隔一年,沒有機會常回阿嬤家的我,在某個尋常的主日(2021.01.17),能再度與義仁牧師相見,但也應該就是他協助教會無牧時期的最後一講了。
-
從「地獄梗」開始的講道
義仁牧師那天的講道題目是〈施與受〉,經文是馬太福音二十六:6-13、使徒行傳二十:35,「施與受」這種看似基督徒老生常談的信仰話題,卻也讓我好奇他會怎麼詮釋「耶穌佇伯大尼受抹油」的故事。
他從「施」(付出)會帶來的優點開始講起,比如付出可以帶來喜樂或者有能力付出是有福氣等等很像「心靈雞湯」的論述。但義仁牧師就提到了自己的生命經驗,曾有一次牧師娘與女兒車禍受傷,牧師也要照顧坐輪椅的兒子,被熟識的麵店阿桑說「牧師你最近真歹命!」,但他回應道「那會歹命!我此嘛擱會當服事人是上好命的!」
接著,義仁牧師轉到「受」(服侍)的話題,他講了一個自己畫的漫畫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人來到閻羅王面前,他表示一輩子受苦都在服侍別人,希望來生轉世能被別人服侍,轉世後,他年老時對床邊的妻子說「唉,我一生病痛多,攏互妳服侍」(我後來回家翻書,確定是收錄於《人生市場》一書)。
「一生多病痛,都讓妳服侍」
(陳義仁,2004,《人生市場》。台南市:人光。頁111。)
這就是義仁牧師的風格,這種「有諷無刺」(容我引用王昭文老師語)的情節,用當代年輕人的話叫做「地獄梗」,道盡人生無常,卻也貼近真實生命。
-
聖經、神學與會眾的距離
然而,他話鋒一轉,提及使徒行傳強調主耶穌的教導「互人的比領受的較有福氣」,但當代心理學也告訴我們,「接受別人的疼嘛是真重要的」。伯大尼的婦人將香油膏倒在耶穌頭上,門徒的氣憤也不無道理,因為「此罐芳油會當賣真多錢來救濟散赤人」,但世上的事沒有這麼絕對,耶穌說「伊倒芳油佇我的身軀是給我準備埋葬」,義仁牧師提醒會眾,這段記事的後頭,就是耶穌被出賣、被抓。因此,我們看聖經要看上下文!
最特別的是,義仁牧師提到路加福音七:36-49,故事情節極為類似,但不是同一段記事,也非同一個婦人,所要表達的寓意當然不同,但耶穌的反應都一樣:他安靜地接受服侍,也接受世人對他的「疼」。
由於他提到路加福音,雖然如上文所述並非同一記事,但義仁牧師就順道用幾句話介紹「共觀福音」—也就是馬太、馬可、路加等三卷福音書是可以互相參照的經文—這個我直到參加批西踢大專神研班才知道的「聖經文本基本常識」,竟然如此自然地出現在義仁牧師的講道篇中、一間屏東的「鄉間長老教會」的主日禮拜中,讓我頓時愣住,然後感嘆萬千。
-
紅豆湯的施與受
講道的最後,義仁牧師以一則小故事做結尾:有個人煮了紅豆湯,想要分給鄰居,第一位王先生死都不接受,直說「毋通毋通,我毋免」;第二位林先生接受了,但過沒多久煮了綠豆湯回送,說「我有煮綠豆湯,安呢咱就攏不相欠啊」;第三位陳先生看到紅豆湯,又驚又喜說「哇!多謝!」,後來又拿了碗來問「你煮的紅豆湯真好飲,咁擱有?」
語畢,這大概是通篇講道中,禮拜堂裡的會眾少數發出笑聲的時刻,義仁牧師問道「如果你是煮紅豆湯的人,你會喜歡啥人咧?」他說,如果是他自己,他會最喜歡第三種人,一定馬上告訴他「啊你哪會無提碗公來裝?」
大多數人都喜歡被愛,但也有人不敢接受他人的愛,亦有人將犧牲付出當成自身的某種驕傲。義仁牧師引用了一段話:
「犧牲付出的驕傲,必須要用接受其他人的疼的謙卑來補足。」
在社會上有千百種類型的人,其中也包含這故事中的三種人,他們都沒有錯,但我們期待我們的社會長什麼樣子?施與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我們要學習愛人,也要學習被人所愛,就像是靜靜坐在那裡被膏抹的耶穌一樣。
就像是靜靜坐在那裡被膏抹的耶穌一樣。
(攝影|LIM Hiroshi)
-
南國風格的講道篇
義仁牧師的講道篇,沒有繁複檢證的論述,也沒有「高來高去」的宗教語彙,就是用信徒群體熟悉的言語,非常踏實地將聖經情節的畫面呈現出來,清晰且溫和地將信仰的核心精神顯明,也總是帶出某種獨特的詮釋觀點與社會關懷。
尤其在疫情情勢升高的當下,接連遇到武漢變種病毒入侵或醫護人員染疫的事件,這篇講道篇更是恰巧符合台灣處境,提醒著聽者,一個共善的社會該如何形成,人與人的關係該如何在上主的愛之中,彼此相愛與互助。
我真的很喜歡義仁牧師的講道篇,充滿著南國和煦陽光與微風,卻又帶點酸辣的氣息,圍繞在信者的身旁,如此貼近、如此親切。
-
Su-Hong
構思於台灣.屏東.溪州
書寫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2021.01.18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