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不是我的我:電影《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

小時候,時常聽家中長輩說起一則不可考的傳聞。當時,蔣經國先生臨病危之際,身邊下屬問到,總統之位該如何是好?蔣經國先生回應:「你等會兒。」不料,可能是因為口音關係,又或是下屬未聽清晰,竟將「你等會兒。」誤解成「李登輝。」於是,在蔣經國先生逝去後,遂由李登輝繼任總統一職。這則趣談,便成為了我對李登輝先生的第一印象。
圖片來源:「佳映娛樂」官方臉書
圖片來源:「佳映娛樂」官方臉書
《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由日本導演園田映人執導,講述一位對世界絕望,對人心失望的日本女大學生真里亞,在自殺前夕,與李登輝先生開啟一場穿梭歷史,來回古今的心靈對話。電影通過虛構情節、歷史紀錄,與動畫影像,以李登輝先生的生命歷程為基準,勾勒出從1920年代至今的一段台灣與日本共享的歷史片段。
彷彿像是一部珍貴的台灣斷代史般,導演園田映人,以獨特的灣生視角,藉由李登輝先生的口吻,描繪出另一種台灣史觀。電影細數日治時代對於台灣推進現代化的貢獻;講述戰後國民政府的專制腐敗;談及二二八事件對台灣知識分子與人民的壓迫戕害;以及李登輝先生如何在任職總統期間推動「寧靜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解除「萬年國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等,進而推動台灣走向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歷程。
圖片來源:《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劇照
李登輝先生的一生,有兩個重要的依傍,一個是從人生導師新渡戶稻造與後藤新平身上學習到的誠信、踏實的「日本精神」;另一個則是「基督教信仰」。我印象特別深刻,電影中提到,當李登輝先生接下總統職的第一天晚上,他說他失眠了。身為一個在當時無派系、無背景、無權勢,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他即將面對的,是一群跟隨蔣中正來台的「中國人」高官權貴。但他深深明白,台灣當時的處境,只有向著民主化前進一途。於是那一晚,他與妻子坐在桌前,翻開了《聖經》。書頁翻至以賽亞書一章:「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從此,李登輝先生堅定地走上了讓台灣民主化的道路。
李登輝先生曾說,他畢生所追求的是努力成為「不是我的我」。「不是我的我」是自我的肯定,換句話說就是「自我之中有神」。藉由心中的「神」,自我中心的自我消失,產生同理心,我稱此為「不是我的我」。李登輝先生兢兢業業的一生中,他秉持著務實、勤勉的精神,在完成台灣民主化轉型的征程裡,他內心裡的自我意識逐漸消弭,取而代之的是與人民感同身受的意志,終於,讓他成為了那個「不是我的我」。
圖片來源:《哲人王:李登輝對話篇》劇照
觸碰政治,或許使人變得激進;回顧歷史,或許令人哀嘆。但惟有當我們正視歷史、面對政治之時,才能在滿目瘡痍的裂隙與褶皺裡,看見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和意義。
致意——李登輝先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