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直播總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 沒有寫講稿。
《讀懂一本書》當中提到,不要寫講稿。 其主要的用意,是在於避免過度依賴講稿,像是對於 "執行企圖"、"習慣疊加"、"綁定喜好"等等這些概念並不清晰的時候, 寫了講稿就會很容易去想,講稿上寫了什麼?

此外,書中的作者有著大量的演講經驗,所以認為需要的是心智圖就好,要相信自己的大腦能夠順利講出來。不過,對於我來說,不寫講稿這件事情,更像是一個境界。一開始不是那麼有經驗的話,還是需要準備講稿的。

講稿的部分,我認為是用來幫助我銜接,不同概念之間的轉換以及相同觀念之間的延伸。

另外想提一下,就是《讓大象飛》中提到的"要小心未經驗證的想法"。
沒有寫講稿,這件事情,對於我而言,就是未經驗證的想法。

2.概念性與實際性
《讀懂一本書》和《原子習慣》這兩本書的內容,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偏向概念化,然後會在概念上逐步延伸;而後者則是在提到原理概念之後,直接轉入實際操作程面,並且舉出相當多真實的例子。我能記住概念,但記不住那些例子,導致能夠說的東西很欠缺。

3.緊張
直播中的緊張感造成,原先預計想要講的東西"短暫性的消失"。例如像是提到,習慣養成的四個步驟,要舉的例子,其實本來是要說動森的。玩動森,正在種南瓜,然後聽到氣球飄來的聲音,這就是提示。我會想去打氣球,這就是渴望。接著拿出彈弓去打,這是反應,最後從氣球中拿到禮物,這是獎賞。這樣就是一個基本的循環。然後接著可以說,氣球給的是一個禮物,這就是一個提示,想知道裡面是不是裝DIY,這是渴望.... 又可以解釋了一次循環的模式。

接著禮物裡面可能是DIY也可能不是,這屬於"變動獎賞",在《遊戲改變世界》這本書中有提到。為什麼這個這麼重要呢? .... para para之類就很容易去展開我想要說的內容。

結果因為緊張完全忘記... 只能單調的說著書本上的內容。

4.直播好? 還是影片呢?
這個我很認真的思考過,但是目前沒有結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月眉的沙龍
2會員
12內容數
月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16
這是一篇二次創作的同人小說。 其故事源自 Steam遊戲,葬花,感興趣的話,可以透過網址前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506980/_/ 最後,本篇將會涉及重要劇情,請斟酌觀看。 如已知葬花的劇情,閱讀上將會更加方便。
2022/02/16
這是一篇二次創作的同人小說。 其故事源自 Steam遊戲,葬花,感興趣的話,可以透過網址前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1506980/_/ 最後,本篇將會涉及重要劇情,請斟酌觀看。 如已知葬花的劇情,閱讀上將會更加方便。
2021/08/03
竹子因為風的搖晃,聽起來的聲音就像天籟的曲調,感到賞心悅目的欣喜,妙不可言。可聽久了,就會忽然像是沉默一般的安靜,當初所感受到的歡喜之情,愛慕之意,也會隨之逐漸消散。
2021/08/03
竹子因為風的搖晃,聽起來的聲音就像天籟的曲調,感到賞心悅目的欣喜,妙不可言。可聽久了,就會忽然像是沉默一般的安靜,當初所感受到的歡喜之情,愛慕之意,也會隨之逐漸消散。
2021/04/14
竹子因為風的搖晃,聽起來的聲音就像天籟的曲調,感到賞心悅目的欣喜,妙不可言。可聽久了,就會忽然像是沉默一般的安靜,當初所感受到的歡喜之情,愛慕之意,也會隨之逐漸消散。
2021/04/14
竹子因為風的搖晃,聽起來的聲音就像天籟的曲調,感到賞心悅目的欣喜,妙不可言。可聽久了,就會忽然像是沉默一般的安靜,當初所感受到的歡喜之情,愛慕之意,也會隨之逐漸消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你:「請你上台演講好嗎?」我想有大部人心理想「能免則免」吧!的確,這也是我一開始學演講的心理反應。一路走來,我還是用很認真的態度「學習」,從一個上台講不完演的講者,到今日成為授課的講師。這過程裡,我謹記前輩們的一句話「練習!練習!再練習!」,就這樣不斷的找機會練習,才能走到現在的情景…。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你:「請你上台演講好嗎?」我想有大部人心理想「能免則免」吧!的確,這也是我一開始學演講的心理反應。一路走來,我還是用很認真的態度「學習」,從一個上台講不完演的講者,到今日成為授課的講師。這過程裡,我謹記前輩們的一句話「練習!練習!再練習!」,就這樣不斷的找機會練習,才能走到現在的情景…。
Thumbnail
更新時間:2021.09.14 作者:翁順法|FAHAHA 剛踏入簡報的世界時,我買了各式各樣的簡報書閱讀。 當時讀完熱血沸騰,很想立馬使用看看,但實際簡報時,又覺得很難派上用場。失望之餘,甚至還因此低價賣掉好幾本書。 後來我才發現,那些簡報知識並非「沒用」,而是自己沒搞懂使用時機...
Thumbnail
更新時間:2021.09.14 作者:翁順法|FAHAHA 剛踏入簡報的世界時,我買了各式各樣的簡報書閱讀。 當時讀完熱血沸騰,很想立馬使用看看,但實際簡報時,又覺得很難派上用場。失望之餘,甚至還因此低價賣掉好幾本書。 後來我才發現,那些簡報知識並非「沒用」,而是自己沒搞懂使用時機...
Thumbnail
對我來說,雖然僅是大學階段少有的簡報經驗,可是每當答應了一次之後,就會很認真的要把每次出場的機會做好。當然,這可以很市儈的說,是名利的一環,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還有沒有下一次」。
Thumbnail
對我來說,雖然僅是大學階段少有的簡報經驗,可是每當答應了一次之後,就會很認真的要把每次出場的機會做好。當然,這可以很市儈的說,是名利的一環,不過我更在意的是「還有沒有下一次」。
Thumbnail
讓空白消弭贅詞,讀書是為了邂逅,找到切點說故事。
Thumbnail
讓空白消弭贅詞,讀書是為了邂逅,找到切點說故事。
Thumbnail
上課心得,方向與紀律六步驟,是一門「收束」的學問。
Thumbnail
上課心得,方向與紀律六步驟,是一門「收束」的學問。
Thumbnail
今晚結束了今年度第一場的線上讀書會《圖像思考的練習》,有幾個關鍵想法 很重要嗎?我必須說超級重要! 如同這張圖的那個課程主題與角色的表格,透過這張圖表,讓我清楚看見自己的產出都集中在哪個主題、哪些對象,與我自己想鎖定的對象是否吻合?還是嘴巴說往東行動卻往西呢? 但卻是思考的極度重要關鍵!
Thumbnail
今晚結束了今年度第一場的線上讀書會《圖像思考的練習》,有幾個關鍵想法 很重要嗎?我必須說超級重要! 如同這張圖的那個課程主題與角色的表格,透過這張圖表,讓我清楚看見自己的產出都集中在哪個主題、哪些對象,與我自己想鎖定的對象是否吻合?還是嘴巴說往東行動卻往西呢? 但卻是思考的極度重要關鍵!
Thumbnail
2021/04/10 今天這篇不是札記,是問題思考,因為看到了一個我沒想過的觀點 想來問問看大家怎麼思考的,因為是幾個人的不同觀點會有點長,請耐心閱讀 為了方便理解是誰的觀點我以代號表示當事人 A說他覺得寫書摘跟讀後心得甚至 podcast 那種文案寫寫搬上去然後盈利的行為很沒有道德。
Thumbnail
2021/04/10 今天這篇不是札記,是問題思考,因為看到了一個我沒想過的觀點 想來問問看大家怎麼思考的,因為是幾個人的不同觀點會有點長,請耐心閱讀 為了方便理解是誰的觀點我以代號表示當事人 A說他覺得寫書摘跟讀後心得甚至 podcast 那種文案寫寫搬上去然後盈利的行為很沒有道德。
Thumbnail
我們被太多事物給制約,導致於很多事情都認為答案是理所當然,欠缺了獨立思考的機會。
Thumbnail
我們被太多事物給制約,導致於很多事情都認為答案是理所當然,欠缺了獨立思考的機會。
Thumbnail
你覺得看完一本書或學一項技能之後,這四個階段(記住、分享、應用、賺錢),應該怎麼排序能夠達到高效學習(能夠實踐跟使用)的目的呢?​
Thumbnail
你覺得看完一本書或學一項技能之後,這四個階段(記住、分享、應用、賺錢),應該怎麼排序能夠達到高效學習(能夠實踐跟使用)的目的呢?​
Thumbnail
過去太習慣於每一句話出口前都得自我審查、都得確定有evidence-base。認同對的、排斥錯的。但說故事絕對不應該是這樣子。寫作需要觀察,觀察世界才能寫,閱讀只是輔助自己確認觀察是對的,無法取代實際的體驗;而要觀察世界,必須抱著萬物一體的觀念。我想,就是要能夠跳脫單一價值、忘記批判,單純地去觀察吧
Thumbnail
過去太習慣於每一句話出口前都得自我審查、都得確定有evidence-base。認同對的、排斥錯的。但說故事絕對不應該是這樣子。寫作需要觀察,觀察世界才能寫,閱讀只是輔助自己確認觀察是對的,無法取代實際的體驗;而要觀察世界,必須抱著萬物一體的觀念。我想,就是要能夠跳脫單一價值、忘記批判,單純地去觀察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