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COVID19 下:遠距醫療會診 ( Telemedicine )來救援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美國。 在2020年3月2日至4月14日之間,遠程醫療使用次數
從每天102.4次,增加到每天801.6次
在COVID-19的大流行之後,緊急遠距醫療會診的比例(增加了683%)。
與COVID-19相關的緊急遠距醫療會診和非緊急遠距醫療會診分別為56.2%和17.6%。
緊急遠距醫療會診 : 56.2%
非緊急遠距醫療會診 : 17.6 %
在國外,緊急遠距醫療會診是比較高,也許是因為醫療費用太昂贵了,民眾只有在緊急狀態下,才不得不使用緊急遠距醫療會診
因此,在德國醫療院所,只有19.6%(532/2711)常規使用遠距醫療會診,非常規使用遠距醫療會診佔了40.2%(n = 1090)。

在德國 :
大學附設醫學中心,是最常使用遠距醫療會診(586/1190,49.2%),其他區域醫院(239/594,40.2%)或私人診所(23/59,39.0%)較少使用。

遠距醫療會診 ( Telemedicine/Teleconsultant )

以美國梅約診所 ( Mayo Clinic ) 為例:
患者將通過電話或視頻會議,獲得與醫療人員進行遠距醫療會診,以解決他們在等待他們是不是需要去做篩檢。。
大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居家隔離者,選擇了遠距醫療會診。
遠距醫療會診,「解決了居家隔離者,75%的擔憂和問題」; 只剩25%的居家隔離者者,才需要到醫院看診。
如果居家隔離者需要,影像學檢查,抽血檢查或其他檢查,才能完成診斷評估,則可以由遠距醫療會診醫療人員,通知該檢查單位,才有安全的防護措施進行檢測。

遠距醫療會診 ( Telemedicine/Teleconsultant )

以臺灣為例:

早期 民眾版:

早在去年(2020) 三月規定,居家隔離、檢疫民眾,有就醫需求時,可撥打地方衛生局防疫專線安排遠距醫療會診
但是,三種情況特殊情況除外 :
1. 病人拒絕
2. 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如發燒超過38度
3. 醫師評估需當面診療,如臨時跌倒受傷,無法走路
如果特殊情況不適合視訊診療 衛生局會另安排就醫的
例如 : 發燒、呼吸道症狀立即安排救護車至指定醫院就醫採檢
遠距醫療會診僅限 : 無發燒、無呼吸道症狀但有醫療需求或慢性病患者,由地方衛生局協助安排醫療機構
遠距醫療會診看診前,患者或家屬要先配合下載醫療院所使用的、有視訊功能的APP例如 Line,並可約定診療時間、掛號,看診時醫師,須全程在醫療機構中進行,以確保患者隱私,若網路不穩可改為電話診療並錄音留存。
醫師開完藥、製作病歷後,再由家屬或代理人帶著居家隔離或檢疫者的健保卡到看診醫療院所過卡、繳費及領藥,同時規定醫師不得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相關訊息,如下: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1482911120B73697&topn=787128DAD5F71B1A
診療作業須知 :

現在 擴大版 :

擴大部桃專案,提供遠距緊急醫療24小時諮詢 : ( 台灣醫事司新聞)
針對110年1月6日至1月19日間,本部桃園醫院出院病人後續的就醫需求,衛生福利部與急診醫學會共同合作,自即日起提供遠距緊急醫療諮詢平台,讓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之民眾,有看病需求時,可先經線上急診醫師諮詢,評估診斷後可直接開立處方,如確有就醫需求時,再由桃園市衛生局安排至指定院所就醫,確保病人權益並落實防疫措施。
衛生福利部表示,針對部桃專案期間之出院病人,及其陪病人員與出院後的同住家人,即日起提供民眾線上醫療諮詢平台服務,如有身體不適或就醫需求時,可以先經急診專科醫師透過線上緊急醫療諮詢評估,給予及時處置建議,如有就醫需求時,則會通知當地衛生局與指定就醫院所預作準備,使病人與醫護人員均可在符合感控的要求下安心就診。該緊急醫療24小時線上平台係由本部與急診醫學會共同合作,目前由
林口長庚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南奇美醫院、高雄長庚醫院之急診專科醫師
於線上值班,諮詢過程完全免費,民眾只須下載app(掃描QR code如下圖),上網註冊帳號,經驗證後即可使用。部桃專案緊急醫療就醫諮詢相關重點圖示如下。
除了1922專線,現在擴大諮詢,完全免費,但是要下載app(掃描QR code),上網註冊帳號,經驗證後,才可使用...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20859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有了COVID19 病毒🦠院內群聚,就會引起了醫院封院或清院, 其實,科學家早就在去年5月,發表了有關封院,清院的預測和建言。 意大利🇮🇹科學研究,其國際論文在2020年11月,發表在"災難醫學暨公衞備戰"(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
    我們能長大,我們可以活那麼久,比古人更長命,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救了我們。你可以去問問祖爺爺奶奶,他們嬰兒時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有些是出生後一年確定嬰兒活著,才去報戶口的,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多疫苗注射。 即然是疫苗注射,當然都會有其副作用,不是嗎?而我們都一一經歷過這些一堆的副作用,安全活到現在。 C
    隔離病房 " 內 " 的污染 在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其實每天都會和COVID19 群魔混在一起,環境非常險峻,科學家發現一般隔離病房和重症隔離病房,到處都有可能是污染源,有些還汚染跑到了隔離病房之外呢! 隔離病房的環境污染 1.空氣 重症隔離病COVID19 陽性率:35% 一般隔離病COVID1
    有了檢疫措施、有了口罩、有了酒精、有了疫苗... 為何全球COVID 19 仍持續失控 ?  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應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 但在美國,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專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旅客,仍使機場的群聚大流竄,當局機場也警告,聖誕
    2020:我每個月產出 = 9.5篇 天呀!真的不可思議。 近十萬字,早已經是一本書了... 真希望,COVID 19 快結束。 我不願 ,再專為一隻病毒,又寫100,000個字了...
    什麽叫『疫苗逃脫』(vaccine escape) ?  當病毒變異到能避開疫苗的全部作用,並繼續傳染人時,就是「疫苗逃脫」 有可能嗎?我們先看一下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突變,是COVID19 病毒🦠日常生活 。COVID19 病毒🦠有那麽多的
    當有了COVID19 病毒🦠院內群聚,就會引起了醫院封院或清院, 其實,科學家早就在去年5月,發表了有關封院,清院的預測和建言。 意大利🇮🇹科學研究,其國際論文在2020年11月,發表在"災難醫學暨公衞備戰"(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
    我們能長大,我們可以活那麼久,比古人更長命,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救了我們。你可以去問問祖爺爺奶奶,他們嬰兒時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有些是出生後一年確定嬰兒活著,才去報戶口的,因為當時沒有那麼多疫苗注射。 即然是疫苗注射,當然都會有其副作用,不是嗎?而我們都一一經歷過這些一堆的副作用,安全活到現在。 C
    隔離病房 " 內 " 的污染 在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其實每天都會和COVID19 群魔混在一起,環境非常險峻,科學家發現一般隔離病房和重症隔離病房,到處都有可能是污染源,有些還汚染跑到了隔離病房之外呢! 隔離病房的環境污染 1.空氣 重症隔離病COVID19 陽性率:35% 一般隔離病COVID1
    有了檢疫措施、有了口罩、有了酒精、有了疫苗... 為何全球COVID 19 仍持續失控 ?  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應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 但在美國,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專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旅客,仍使機場的群聚大流竄,當局機場也警告,聖誕
    2020:我每個月產出 = 9.5篇 天呀!真的不可思議。 近十萬字,早已經是一本書了... 真希望,COVID 19 快結束。 我不願 ,再專為一隻病毒,又寫100,000個字了...
    什麽叫『疫苗逃脫』(vaccine escape) ?  當病毒變異到能避開疫苗的全部作用,並繼續傳染人時,就是「疫苗逃脫」 有可能嗎?我們先看一下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突變,是COVID19 病毒🦠日常生活 。COVID19 病毒🦠有那麽多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The Rules of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Telecommunications,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 could not enforce without 5G Vertical applications!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醫師余尚儒探討日本的在宅醫療發展歷程,探索未來在臺灣長期照護的需求,並分享在臺東的居家醫療工作經驗。
    Thumbnail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地紛紛吹起遠距工作的風潮。此外,拜行動網路、數位傳播科技的普及,以及視訊會議軟體的成本下降所賜,遠端工作逐漸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生活風格。即便疫情趨緩,疫苗施打率普及,有一部分仍繼續維持遠距工作的方式。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我們分享兩項美國數位健康趨勢:「家庭醫院」與「遠端病患監控」。讓各位了解這些趨勢,如何改善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人的生活。 疫苗並不是 COVID-19 危機中出現的唯一醫療創新。在過去這幾年中,醫療保健行業經歷了相當大的數位化轉型,包括改進現有的遠程醫療服務,以此鼓勵非急診患者留在
    Thumbnail
    源起於偏遠區的「遠距醫療」服務,因 COVID -19 疫情大流行,增加了遠距醫療的使用患者和醫療保健技術。許多病人在疫情期間,採用即時虛擬健康平台,避開實際去醫院的行程。根據最新的市場分析,遠端距醫療市場正在迅速增長,並具有龐大的潛力。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The Rules of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Telecommunications,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 could not enforce without 5G Vertical applications!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醫師余尚儒探討日本的在宅醫療發展歷程,探索未來在臺灣長期照護的需求,並分享在臺東的居家醫療工作經驗。
    Thumbnail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地紛紛吹起遠距工作的風潮。此外,拜行動網路、數位傳播科技的普及,以及視訊會議軟體的成本下降所賜,遠端工作逐漸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生活風格。即便疫情趨緩,疫苗施打率普及,有一部分仍繼續維持遠距工作的方式。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我們分享兩項美國數位健康趨勢:「家庭醫院」與「遠端病患監控」。讓各位了解這些趨勢,如何改善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人的生活。 疫苗並不是 COVID-19 危機中出現的唯一醫療創新。在過去這幾年中,醫療保健行業經歷了相當大的數位化轉型,包括改進現有的遠程醫療服務,以此鼓勵非急診患者留在
    Thumbnail
    源起於偏遠區的「遠距醫療」服務,因 COVID -19 疫情大流行,增加了遠距醫療的使用患者和醫療保健技術。許多病人在疫情期間,採用即時虛擬健康平台,避開實際去醫院的行程。根據最新的市場分析,遠端距醫療市場正在迅速增長,並具有龐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