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全球COVID 19 持續失控,都被這些心態害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有了檢疫措施、有了口罩、有了酒精、有了疫苗...
為何全球COVID 19 仍持續失控 ?
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應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 但在美國,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專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旅客,仍使機場的群聚大流竄,當局機場也警告,聖誕節期間,不要旅行出門。 人們只是不屑一顧,而嗤之以鼻。這是為什麽呢?


Photo by Elena Mozhvilo on Unsplash

俄勒岡州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說 :
當我們面對這樣COVID 19 的危機時,這種愈冷漠的心態愈明顯,專家將其稱為 【心理麻木, Pschy Numbing】
一開始,當一個人處於危險,可能會給人很多強烈的感覺。人們都想來救他。尤其如果這個人是親人。但如果後來又有兩個人處於危險之中,那你就可能不會感到擔心了 ? 或您可能會感到只是有點擔心?或者您可能會因為擔心分散了,也不會再關注同樣的問題上,如果後來持續增加無數個,從冷漠就會變成大爆炸悲劇。
在一項研究中,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和他的團隊,向大學生介紹了三種情況:一個極度貧困並需要幫助的7歲女孩,一個也極度貧困並需要幫助的9歲男孩,其他陸讀加入8個人,也都需要相同問題的幫助。 他發現,當一開始,一個人需要幫助時,學生們會給予高的捐款 。隨著需要相同問題的增加,人類感覺會下降。

同樣的,COVID 19 新增案例、死亡繼續增加,心理學教授,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 COVID的死亡和案件總數愈多、你個人會失去感覺,你會失去情感,什至警示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都是耳邊風而已。

奇異效應


和心理麻木有關的心理效應,我們叫【奇異效應】。此奇異效應說明:
我們是如何過分關心第一個人的遭遇。 事實證明,當您添加第二個人同樣的遭遇,同情心會減弱。增加了更多的人,並不會增加我們按比例,提供更多幫助的意願。隨著更多人的參與,我們的情感逐漸無感,什至就消失了。

一刀兩面

臨床心理學家,萊夫·格里芬Leif Griffin(PsyD)認為:「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使我們能夠意識到某些事情發生,但在情感上,竟然不會處理或與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有相關聯繫」。
1.可以是一種防禦機制
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可以是面對外在危險,表現的一種防禦機制。就像是在說:“不要侵犯我的安全感。切斷相關聯繫的心理防禦機制。
2.可以是一種傷害機制
當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 ,持續存在危險面前時,這會帶來很多問題,退縮、沮喪、憂悶低能量狀態,情緒憤怒、開始對家人、什至說 : 根本沒有COVID 19 ,是政府騙大家。。這是物極必反,大家都看到歐美民眾,群聚不戴口罩,一直示威抗議,這樣的情景未曾消失過。為什麽會如此?
【奇異效應】長期無法獲得解决,接下来就是:

家庭暴力增加

曾經有人開玩笑,弄了下例表格,告訴大家都一直待在家:孩子的一天、媽媽的一天、爸爸的一天...其實有些時候,這不是開玩笑,反而是在疫情下,真實的氣氛⋯⋯

在COVID19 🦠肆虐全球下⋯⋯
各國專家陸續提出警告:「由於民眾因疫期無法外出或工作,將使家庭暴力發生的風險增加」。這些家暴數據,也真的隨著疫情爆發,而一直增加,全球皆如此。
例如:
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暴專線通報數,都出現2成以上的增長。
原來天天「零距離」,不會確保「零吵架」的?
原本是避風港的「家」,在疫情期間,卻成了親情煉獄。
由於疫情,全球都在推行「留在家𥚃,stay home 」,因為「家」,是疫情最安全的避風港。但人類,是很奇怪的動物。大家天天在家,「家」,卻不一定是抗疫的快樂天堂,當心理麻木 ( Pschy Numbing )久了,不安情緒 隨之【家庭暴力】爆炸而來。
這些在COVID 19 疫情「壓力鍋」,炸出來的一切,我們專家學者,現在叫「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

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

目前正在進行的【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的一項研究,針對美國🇺🇸和加拿大🇨🇦7000名的一般民眾的心理測試。
研究人員已經初步有了發現:
加拿大和美國的民眾,目前已經開始有25%民眾,符合了這個新詞的出現: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CSS) !
這些症候群表現在日常行為,會有完全莫名行為出現:
個人的壓力行為(Personal Stress Disorder)出現,例如:
1.常常追著COVID 19 劇情
(不看了很焦慮,看了更焦慮)
2.夜晚驚醒,起來檢查網路任何COVID 19資訊
3.一群朋友再不能去shoppping 逛街或餐廳,紛紛在家,只有靠[吳伯益]或[婦胖達],解決自己三餐溫飽和生活習慣的用品。
4.對於身邊接觸的物品,產生了非常不安情緒(拿著瓶瓶罐罐,到處都在一直噴...)
社會壓力行為(Social Stress Disorder)出現
1.上學行為改變了,學生們很喜歡到學校,這情況已經不允許了。所有課程都設計在網上
2.上班開會模式改變了,取而代之要常用視訊會議叮嚀工作
3.產生易怒,情緒不穩、什至歧視(Xenophobia)仇恨、心理變態 (psychopath)等等,至終引發暴力事件發生。
4.這社會,因為疫情,大部分都歸縮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也剝奪了人際關係真實的交流。
有時你問這些人或勸這些人不要這樣,你會發現他們會聽了而莫名又不懂,反覆出現了不良適應的反應,其實,他們不是故意的,因為這些都會是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出現。

真實世界,被隔離(quarantine)了

在COVID19 🦠下,個人壓力行為模式出現、社會壓力行為模式出現,也就產生了這新冠壓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

這同時也告知全球的人類,其實COVID 19 🦠,不只改變了人類的生命存活率或免疫能力,同時也正在改變人類的心裡行為:
一開始出現了危險,歐美民眾配合處理,【奇異效應】出現了。如果仍不能解决,【家庭暴力】劇增了,最後就是【新冠壓力症候群, COVID Stress Syndrome】大爆炸了 :
COVID19 🦠正在把全球的真實世界隔離(quarantine)了,我們全球紛紛祭出封城,封市,封國,封邊界,其實也封鎖了人心的一切,而【奇異效應】、【家庭暴力】、【新冠壓力症候群】,也只是應景而生⋯⋯
如何解决【新冠壓力症候群, COVID Stress Syndrome】大爆炸?
可閱 : https://vocus.cc/coronavirus/5e911964fd89780001cba1c9
有了檢疫措施、有了口罩、有了酒精、有了疫苗
全球COVID 19 仍持續失控,也許都被這些心態害慘了...什至害死了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0:我每個月產出 = 9.5篇 天呀!真的不可思議。 近十萬字,早已經是一本書了... 真希望,COVID 19 快結束。 我不願 ,再專為一隻病毒,又寫100,000個字了...
什麽叫『疫苗逃脫』(vaccine escape) ?  當病毒變異到能避開疫苗的全部作用,並繼續傳染人時,就是「疫苗逃脫」 有可能嗎?我們先看一下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突變,是COVID19 病毒🦠日常生活 。COVID19 病毒🦠有那麽多的
12月3日的文章 今日早上 ( 12月28日),我閱讀12月3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文章: 那是美國國家過敏暨傳染病研究所(NIAID),研究人員及其合作夥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公佈了Moderna COVID19 疫苗mRNA-1273激發起的免疫反應,可以維持多久的數據 ?  研
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應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 但在美國,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專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旅客,仍使機場的群聚大流竄,當局機場也警告,聖誕節期間,不要旅行出門。 人們只是不屑一顧,而嗤之以鼻。這是為什麽呢? 俄勒岡州大學Unive
太相信,航空上有泡泡 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天】 航空人員是人類,不是神類 航空人員是人類,依國際期刊 ( Annals of Int
在臺灣,連續多位飛機✈️師得COVID19 嚇到了,台灣上上下下的人了... 為什麼飛機✈️師,只要檢疫 1-3天? 那是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
2020:我每個月產出 = 9.5篇 天呀!真的不可思議。 近十萬字,早已經是一本書了... 真希望,COVID 19 快結束。 我不願 ,再專為一隻病毒,又寫100,000個字了...
什麽叫『疫苗逃脫』(vaccine escape) ?  當病毒變異到能避開疫苗的全部作用,並繼續傳染人時,就是「疫苗逃脫」 有可能嗎?我們先看一下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COVID19 病毒🦠的突變歷史 突變,是COVID19 病毒🦠日常生活 。COVID19 病毒🦠有那麽多的
12月3日的文章 今日早上 ( 12月28日),我閱讀12月3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文章: 那是美國國家過敏暨傳染病研究所(NIAID),研究人員及其合作夥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公佈了Moderna COVID19 疫苗mRNA-1273激發起的免疫反應,可以維持多久的數據 ?  研
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應該引發更廣泛的同情心,並應改變公眾行為以阻止病毒傳播。 但在美國,事實並非如此。 儘管專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美國感恩節假期的旅客,仍使機場的群聚大流竄,當局機場也警告,聖誕節期間,不要旅行出門。 人們只是不屑一顧,而嗤之以鼻。這是為什麽呢? 俄勒岡州大學Unive
太相信,航空上有泡泡 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天】 航空人員是人類,不是神類 航空人員是人類,依國際期刊 ( Annals of Int
在臺灣,連續多位飛機✈️師得COVID19 嚇到了,台灣上上下下的人了... 為什麼飛機✈️師,只要檢疫 1-3天? 那是依規定: 1.飛航組員/貨機監貨人員: 檢疫隔離1-3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4-14天 2.又依規定: 空姐,客組員、機務人員 檢疫隔離1-5 天,自主健康管理中心 6-14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埃克森美孚公司概況、全球業務佈局、核心產品與服務、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近期重要發展與未來計劃,以及2024年能源產業趨勢分析、財報分析(2024 Q3)、埃克森美孚併購先鋒自然資源公司、為什麼埃克森美孚要增加產量?和埃克森美孚與主要競爭者分析。
全球唯一私人擁有的F-16戰機將進行升級,加入AI、先進干擾器與高性能導彈。Top Aces公司此舉旨在提升假想敵空戰訓練的競爭力,反映軍事技術快速發展趨勢,並預示未來空戰模式的變革。
全球氣候暖化危機加劇,國際社會透過COP29與國際清潔能源日等會議,推動能源轉型與減排行動,並聚焦氣候融資與化石燃料轉型,呼籲全球合作應對氣候挑戰。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e等公務園+學習平臺/COVID-19疫情對全球的影響:一年後的檢視 /測驗解答記錄分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埃克森美孚公司概況、全球業務佈局、核心產品與服務、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近期重要發展與未來計劃,以及2024年能源產業趨勢分析、財報分析(2024 Q3)、埃克森美孚併購先鋒自然資源公司、為什麼埃克森美孚要增加產量?和埃克森美孚與主要競爭者分析。
全球唯一私人擁有的F-16戰機將進行升級,加入AI、先進干擾器與高性能導彈。Top Aces公司此舉旨在提升假想敵空戰訓練的競爭力,反映軍事技術快速發展趨勢,並預示未來空戰模式的變革。
全球氣候暖化危機加劇,國際社會透過COP29與國際清潔能源日等會議,推動能源轉型與減排行動,並聚焦氣候融資與化石燃料轉型,呼籲全球合作應對氣候挑戰。
那怎麽辦。變得麻木,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世界?難道我們最終只有同一個悲慘的結局?就是變得無情冷淡?變得虛弱麻木?就像從前心裏瞬間燃起的火花,最終只會被一片哀傷的大海浸沒?或者從前鬱鬱蔥蔥的草原是否成爲將來嚴酷冰冷的磚地?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e等公務園+學習平臺/COVID-19疫情對全球的影響:一年後的檢視 /測驗解答記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