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因為諧音「旺來」之故,在台灣雖然算是好話,但也有不少禁忌,醫院就是其中之一。
最近因為部立桃園醫院的院內感染,許多民眾為了替醫護們打氣,捐贈大批物資給部桃醫護打氣...其實是「餵食」,送來的物資大部分是食物。(部桃表示:吃不完了,請別再送了...)
其中一位熱心民眾送了 500 個「鳳梨酥」過去,不過由於諧音的關係,醫院通常對鳳梨或相關製品比較避諱,尤其是急診室跟加護病房,因為怕會「旺來」,這兩個地方太旺可不是什麼好事。這件事也引起鄉民議論紛紛。
其實早在 2012 年,慈濟醫院的大林分院耳鼻喉科就做過關於「鳳梨」以及「急診」之間的研究,採用的是「身體力行」的研究方法:
在每年 4-8 月鳳梨盛產季節,有一位志願的耳鼻喉科醫師每次輪到急診班時(不是在急診值班,而是急診如果判斷需要照會耳鼻喉科時,會聯絡這位輪急診班的耳鼻喉科醫師),當天早上就吃鳳梨,並且記錄當天被急診照會的次數,對照組是其他沒有車鳳梨的急診班耳鼻喉科醫師。此外,在 9-3 月的非鳳梨產季,應該是大家都沒吃鳳梨。經過統計分析的結果,發現急診班醫師有吃鳳梨以及沒有吃鳳梨、在產季與非產季的被照會次數,「無顯著差異」。也就是說,鳳梨是不會讓急診變得更旺的!
慈濟大林分院發表於「台灣醫界」的論文,探討「吃鳳梨的醫師」跟「沒吃鳳梨的醫師」被急診照會的次數。(來源:台灣醫界)
這個研究,從 2007 年 1 月進行到 2010 年 12 月,長達四年,成果發表於 2012 年的「台灣醫界」,真是辛苦那位負責吃鳳梨的醫師了。
除了鳳梨以外,聽說急診跟加護病房也不會喝「每日 C」,因為是「CPR」的 C,不知道下次有沒有醫師要挑戰喝「每日 C」的...
醫生實在很辛苦,臨床看診還要做研究,研究不只是醫學方面,還要破除民眾迷思。還有除了鳳梨,科技業跟學術機構實驗室愛用的「乖乖」是不是也要來研究一下...
- 超中二物理宅雜記
-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統計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 話都給我講就好 其之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