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2/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論說文好難:先列大綱有用嗎?

坊間許多教導知性寫作的書籍或文章,都會建議先列大綱,一種常見形式是數百字的核心論點,加上各大段落的小標題。但我時常覺得,這點在初心者身上沒什麼用。
讓我們先來看看列大綱的好處。原則上,如果你的可用資訊很充足,列大綱有助於釐清條理脈絡,或說問題意識可以被進一步分解成哪些要素;而寫作時若能夠緊扣大綱,就可避免論述太過發散,譬如前言不對後語、東拉西扯太多,或重點沒被突顯,篇幅越長這一功能越明顯。
或者更直白地說,大綱是用來搞清楚什麼一定要寫、什麼可寫可不寫、什麼根本不該寫。
據此,問題意識越明確、可用資訊越充足,與預計篇幅越長時,先列大綱越有用。但能自行做到這些的,往往已經不是初心者。換個角度說,初心者最容易卡關的點,就是問題不清與資訊不足,俗稱不知道要寫什麼。如果不先搞定這兩個狀況,就算先列大綱,到後來也很容易大修甚至直接推翻。
我就常常遇到,學生在挑社會議題來當寫作主題,譬如墮胎權、安樂死或同性婚姻合法化時,很容易選擇年輕世代的主流立場(畢竟他們接觸這類資訊最多)。
但真正開始寫作後,才發現該立場沒那麼理所當然,或說遭到的攻擊比想像中嚴重,於是就容易改論點甚至換題目。修正論點其實是好事,但一旦換題目,先前列的大綱也等於廢了。
有人可能會說,列大綱是為了釐清問題意識與可用資訊,本來就該預期會修改。如果把大綱當成是對問題與資訊品質的一種檢驗,那我完全同意先列大綱,但我同時也認為,檢驗式大綱應該採取問題/回應的格式,譬如核心問題與回應、次級問題與回應、補充問題與回應等。
譬如我贊同安樂死,核心問題與回應可能是:為什麼安樂死應該合法化?因為人應可選擇生命該如何結束,而且可以大幅減少照護成本;次級問題可能是:
1.何謂安樂死?
2.哪些國家已有安樂死合法化?
3.合法安樂死需要滿足哪些前提或條件?
4.可能造成哪些成本與風險,又該如何避免?
補充問題可能是:
1.如果有人說這是謀殺,該如何回應?
2.如果有人說,這會被誤用於器官摘取,該如何回應?
3.如果有人說,這會使醫學界沒有動力研發重症療法,該如何回應?
簡單地說,就是把必須回應的問題都先寫出來,然後看看能夠回答到什麼程度。在資訊足夠且思考充分的情況下,這做法很適合用來判斷文章的大致結構與價值,但並非初心者所易掌控。
現階段我認為,初心者還是先把自己想到的關鍵資訊條列出來,再慢慢濃縮出題目與論點比較好,這可運用心智圖法或便利貼法。用一般大綱的寫法,多少應該也有幫助,但經常會需要多次修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