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力》讀書心得-我的深度工作經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我無意間的深度工作經驗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寫論文還算順利,回頭看好像有些工作方式與「早起後黃金一小時」和「深度工作力」兩本書裡講的訣竅不謀而合。
深度工作力有提到開啟深度的儀式:通常會是一個無打擾的地方,還有結束一天的關機儀式,讓腦袋不要被殘留的思考給干擾。以下幾點是我總結與本書相謀合的部分:
1. 固定七點前起床,悠閒的吃早餐開啟愉快的一天。
2. 早上九點到下午五、六點在老師的研究室工作,而我們老師的研究室基本上只有我在用,毫無干擾。
3. 工作時間和休閒時間切割,午飯時間固定會看動畫(銀魂是讓我研究生涯身心平衡的好物)
4. 六點去重訓作為一天工作結束的訊號。

二、遠離社群網站不會讓你邊緣化


自從出社會後也漸漸變為重度的手機使用者,有時回頭想想當初寫論文怎麼很順利很專注,看了這本書之後算是有歸納出一些原因了。大概如本書提到的不被干擾的環境、大動作投入以及安排暫停專注的分心時間…等等概念有關。
現在也慢慢挑選一些網路或社群的服務,不要讓自己的腦袋被制約,像是我早在看這本書之前其實就刪掉過我的facebook APP,複習一下書中提到的2個問題來回答我是否要繼續使用:
1. 過去30天,如果我使用這項服務的話,我的生活會更好嗎?
2. 其他人在乎我不使用這項服務嗎?
答案蠻明確的都是不!
因為我不用臉書那段期間生活沒有變糟,而且有時候在跟朋友聊天時,提到我很久沒用臉書,其實大家也都沒發現。也因此到現在我還是沒有臉書的APP,雖然偶爾會上臉書,但是已經不像以前會黏在上面。

三、刪掉手遊其實不會讓生活變無聊


除了社群網路之外,其實現在手機遊戲也很容易讓人上癮。尤其是玩一場只需要1~3分鐘的這種,很容易就會時不時拿出手機,花個幾分鐘打個幾場遊戲,時間當然也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為什麼我會這麼了解呢?因為我也曾經因為手遊而流失不少時間!(在這裡也要先佩服一下這些遊戲的UX/UR團隊,對於掌握人性實在很厲害。)
幾個月前,我心血來潮把遊戲給刪掉了,有時無聊的時候打開手機想玩個什麼,會發現沒有東西可以玩,但是過一陣子後其實也就這樣習慣了(當然,打開手機就還是有可能飄去看其他東西)。
一樣可以用前面的兩個問題來評斷要不要玩這款遊戲:
1. 過去30天,如果我使用這項服務(遊戲)的話,我的生活會更好嗎?
2. 其他人在乎我不使用這項服務(遊戲)嗎?
以遊戲來說,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有可能都是不,所以其實刪掉手遊不會影響生活,也不會有人在乎;除非你是遊戲裡面的組織中,非常活躍的人或是領導人,不過我想就算是的話,終究是會有人代替你的位置的。

四、選擇終究要因人而異


(一)工作模式的選擇
有些人在早上的工作效率特別好,有些人只能在晚上工作,每個人喜歡的作業方式本來就會有所不同,書中也只是提供一些大方向,但我想最終要挑選哪一種方式,還是得由自己來決定,甚至會找出書中沒提過的方法也說不定。
(二)網路服務的選擇
就像作者也提到過的一樣,如果你是粉絲頁的小編,社群服務當然是你一定要熟悉的,同理,如果你是行銷人員,也很有機會要了解社群的互動模式,這種時候就不是要一味地遠離這些服務。
(三)遊戲的選擇
同樣地,我認為玩遊戲也不是都不好,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和工作壓力大到無法喘口氣的人,而遊戲正好可以為你的生活提供一個緩衝的話,刪掉遊戲可能真的會讓你的生活更糟,除非你找到了其他宣洩壓力的路。
avatar-img
4會員
14內容數
忙碌的生活中可能無法抽出好幾個小時來讀一本書,《鍾肯尼啃書中》提供我反覆啃書並整理過後的書摘,讓你在10到20分鐘的閱讀長度就能透過我的閱讀心得和書摘讀懂一本書。也希望我的讀書心得能引起你的共鳴,改變你對生活或是對世界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鍾肯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深度工作是 : 在免於分心的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 相反地,淺薄工作則是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24歲失業的作者,戶頭剩2.4美元是如何在5年後達成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y , Retire Early ,財務自由)?退休不代表不工作,而是即使不工作也不用擔心生活費。計算財務自由目標數字,了解與目標的差距,然後盡可能地投資,你現在省下地每一分錢,都能幫你買到未來的
深度工作是 : 在免於分心的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 相反地,淺薄工作則是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24歲失業的作者,戶頭剩2.4美元是如何在5年後達成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y , Retire Early ,財務自由)?退休不代表不工作,而是即使不工作也不用擔心生活費。計算財務自由目標數字,了解與目標的差距,然後盡可能地投資,你現在省下地每一分錢,都能幫你買到未來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算算從公職F.I.R.E.之後也一個月了,代表從此之後月初再也沒有固定的薪水入帳,也不用天天盯LINE看有沒有災情,也不用再接長官跟記者電話,人生也從無意識的星期一到五上班六日休息,變成每天要有意識的去安排要做哪些事。
在我的一天工作中,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流程,每個工作單位為70分鐘。其中,深度工作持續50分鐘,然後休息20分鐘。這種方法讓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的深度專注工作。 ▋深度工作的秘密 這種間歇式工作的秘密在於,我在深度工作50分鐘前,會先確定這段時間的目標產出。這樣做能幫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生活黑客 Tomato Hacker 分享了培養深度工作力的重要性,以達成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他提到如何固定工作和生活的時間、專注於少數關鍵任務,以及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如何篩選有價值的資訊。這些方法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在這個淺薄時代,人們紛紛擁抱分心,每天將時間花在電子郵件、社群媒體上,失去了深度工作的能力,而這也讓一種極有價值的技術變得越來越稀有,那就是—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本書介紹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應的策略,並提供了讓讀者可以實際實踐的部份。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作者給了三個建議: 1.別把工作和人生中所學到的事隔絕開來 2.感受你的能量如何在生活中不同的領域流動 3.讓周圍充滿有能量的人 其中我最認同的是第三點,也就是找到族人。關於「如何找到族人」,我提供了自己的親身經驗。 以下是我對這幾點進行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算算從公職F.I.R.E.之後也一個月了,代表從此之後月初再也沒有固定的薪水入帳,也不用天天盯LINE看有沒有災情,也不用再接長官跟記者電話,人生也從無意識的星期一到五上班六日休息,變成每天要有意識的去安排要做哪些事。
在我的一天工作中,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流程,每個工作單位為70分鐘。其中,深度工作持續50分鐘,然後休息20分鐘。這種方法讓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的深度專注工作。 ▋深度工作的秘密 這種間歇式工作的秘密在於,我在深度工作50分鐘前,會先確定這段時間的目標產出。這樣做能幫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生活黑客 Tomato Hacker 分享了培養深度工作力的重要性,以達成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他提到如何固定工作和生活的時間、專注於少數關鍵任務,以及在資訊過載的時代如何篩選有價值的資訊。這些方法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在這個淺薄時代,人們紛紛擁抱分心,每天將時間花在電子郵件、社群媒體上,失去了深度工作的能力,而這也讓一種極有價值的技術變得越來越稀有,那就是—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本書介紹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應的策略,並提供了讓讀者可以實際實踐的部份。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的區分,以及如何減少淺薄工作的時間比例,提高深度工作效率所需的紀律,以及其他時間區段的安排建議。
作者給了三個建議: 1.別把工作和人生中所學到的事隔絕開來 2.感受你的能量如何在生活中不同的領域流動 3.讓周圍充滿有能量的人 其中我最認同的是第三點,也就是找到族人。關於「如何找到族人」,我提供了自己的親身經驗。 以下是我對這幾點進行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