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同質化的無聲宣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裡並不在花東而是在北投的農禪寺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生活中常聽到
這裡怎麼跟照片裡長得不一樣
我很喜歡旅行,而我也很常在旅行的途中聽到人們這樣說。這一切始於圖片取得的便利性,再透過網路將其延伸到世界每個角落;過往攝影術還未被發明之前,人們留影的方式便是透過繪畫,耗時卻也珍貴;攝影術發明一直到數位相機普及,人們留影的方式被大大地改善,快速卻也廉價。
照片也改變了我們「觀看的方式」,它對我們的訴求簡單粗暴
以這樣的角度看這裡的風景
因此所有的照片都有自己的視角限制,你無法看到視線外的世界;美國歷史學家布爾斯汀(Daniel J. Boorstin)在其著作《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稱照片、圖片 — — 偽事件(Pseudo-events。因為圖片既沒有促進思考也沒有提供交流空間,唯獨讓人們對其產生超真實的想法建設。照片是一種單向傳播的媒介,它只告知你資訊,並不跟你互動。
美國在戰時的募兵海報便是很好的例子(來源:網路)
法國社會學哲學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稱這個時代(即我們現在的這個時代)是「過度真實的」(l’hyperréel),在這樣的「過度真實」中,「存有物」跟「外觀」之間的差異已被廢除,這樣的「過度真實」其實是靠封閉的符號系統自己建構起來,所有的符號完全都沒有參考到外在的現實。 就如加拿大傳播理論大師麥克魯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所提及:

「照片創造了一種迷人且華麗的空間,一種獨立於現實世界的空間;而我們也癡迷這被塑造出來的世界,甘願被照片的訴求同質化,稱照片為『無牆妓院』一點也不為過。」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甚麼照片可以讓廣告業者脫胎換骨,因為這樣的媒介特質最適合用來公關宣傳,比文字、叫賣、廣播都還要有效。麥克魯漢也認為廣告業的本質就是一種同質化的過程「要不大家都跟我一樣,要不我用其他方法讓大家讓跟我一樣」
這兩張是在差不多的地點拍的,都在多良車站附近;當時到了多良,放眼望去真的就是依山傍海,不可多得的美景。同時,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只為了跟「多良車站」拍照,拍完就走;而當天我也幫了十幾位遊客拍照,真的只跟「車站」合照(上圖是我朋友,他很堅持要拍)
並沒有人告知要跟車站合影留念,但只要有人拍了照並丟到網路上,照片本身並不需要有說明,大家很自然地會跟車站合照。車站的歷史就在喧囂聲中被埋沒,連周遭依山傍海的大自然只成為陪襯的背景。但是你如果也喜歡花東,你應該跟我有一樣的想法,車站怎麼會成為在社群炫耀的籌碼了呢?
台東真的吸引人的應該是大自然吧?
那天的遊客數十來人,擠破了頭也想要拍到車站;我在一旁的沙灘漫步,一旁只由藍、白、黑組成的海岸線(下圖),吉普車對比出了我們在大自然是多麼渺小,我跟大家在同個地點,但卻享受著不同的空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217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雲端情人」的主軸都貼著親密關係訴說故事,這當中不只導演史派克瓊斯提的問題,這裏面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慢慢品味的切入點... 人類的情感能不能被模擬? 我們能不能接受科技化的親密關係? 我們可以把一段關係純粹建築在網路上嗎? ......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一書中,Sherry Turkle闡述她的兩個發現: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看到「孤獨中新型親密關係」,另一是從網路社會中觀察到「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 感謝天下獨立評論刊登此文 從社交網路到行為修正帝國,你我被「按讚」制約的人生 ╴ Tim Wu在書中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商業趨勢:「注意力被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21世紀初期的點擊誘餌興起就有發現這樣的蹤跡,透過泛娛樂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我們幾乎是在手機上過自己的人生(來源:網路)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Tim Wu (吳修銘)指出,注意力產業由來已久,至今已經歷了四種不同階段。四個階段分別為: 報紙 電視 電腦 手機 然而這四個螢幕(階段)並非是獨立存在,而是不同時期的主要大眾媒介,也是廣告爭相搶奪注意力的來源。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 這一套書(上卷、下卷)是含金量極高的讀本!書中非常鉅細靡遺地詳述甚麼是「監控資本主義」,如何開始?由誰開始?何時開始? ╴ 我用自身的經驗來分享書中的一個全新概念 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
    既不闡述真相也不掩蓋事實,那就是放屁 — 《放屁》2019
    「雲端情人」的主軸都貼著親密關係訴說故事,這當中不只導演史派克瓊斯提的問題,這裏面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慢慢品味的切入點... 人類的情感能不能被模擬? 我們能不能接受科技化的親密關係? 我們可以把一段關係純粹建築在網路上嗎? ......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一書中,Sherry Turkle闡述她的兩個發現: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看到「孤獨中新型親密關係」,另一是從網路社會中觀察到「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 感謝天下獨立評論刊登此文 從社交網路到行為修正帝國,你我被「按讚」制約的人生 ╴ Tim Wu在書中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商業趨勢:「注意力被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21世紀初期的點擊誘餌興起就有發現這樣的蹤跡,透過泛娛樂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我們幾乎是在手機上過自己的人生(來源:網路)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Tim Wu (吳修銘)指出,注意力產業由來已久,至今已經歷了四種不同階段。四個階段分別為: 報紙 電視 電腦 手機 然而這四個螢幕(階段)並非是獨立存在,而是不同時期的主要大眾媒介,也是廣告爭相搶奪注意力的來源。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 這一套書(上卷、下卷)是含金量極高的讀本!書中非常鉅細靡遺地詳述甚麼是「監控資本主義」,如何開始?由誰開始?何時開始? ╴ 我用自身的經驗來分享書中的一個全新概念 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
    既不闡述真相也不掩蓋事實,那就是放屁 — 《放屁》2019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精確而簡單,或者一相情願的,在形而上的交織,恍若烏托邦之境。 (赴台南旅遊,乘車南下的舊文) 當科技進步,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媒介也與時俱進。發展飽和的社會,因為生活穩定,教育水準高,通常人們愈發溫和禮貌。 通訊進步,使我們不需再面對面,單純使用文字和符號傳遞,更生動一點,則加上表情符號。同時,也
    Thumbnail
    |我在車上隔著玻璃拍的照片| 人通常只關注自己在意的事 這張照片第一眼看到什麼 每個人答案不會完全相同 若相同表示思考角度、關心的事雷同 我拍的是飛機 在天空飛機距離越遠 就越是渺小 人不也是如此 當距離過近 所有關注就會越放大 甚至原本的美感也容易變質 徐志摩的數大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很多人想在這方面發光發熱的圈子,但也細分出很多方面,有些人愛拍人物,有些人拍風景,更有些人追火車、追飛機,還有一些人愛拍鳥,就分成了好多掛 只要出門,我不會去堅持一定要拍什麼,大自然想讓我看到什麼,我就拍什麼,頂多拍不到,會一直碎念XD 對我而言,到公園散步,最大的動力,就
    Thumbnail
    拍拖時充滿了甜蜜的共同回憶,每一張照片也珍而重之的藏在相簿裡,手機裡或是心裡面,還貼上了心心貼紙,每一份禮物也放在當眼的位置供奉著。但是婚後都會發現很多事情也變了質,和理想中的婚姻好像不太一樣,不再有心動的感覺。其實並不是結婚後對方改變了,而是在拍拖時沒有完全的展現出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思想非起源於主客對立,而是對土地的思索」─德勒茲   何謂旅行?以人、事、時、地、物來說的話,旅行的「人」可以是一個人、一家人或一群人;可以是跟年輕人、中年人或老年人;可以是跟同性、異性或雙性,甚至是虛擬的人(如充氣娃娃)。旅行的「事」可以是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可以是追美景、嘗美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正好看的見火車駛過田野,有時是區間車,有時是普悠瑪、自強號、莒光號...,後來我也常停留於那間青旅,坐在房間的窗邊,看著火車,也聽著火車,還不敢自稱鐵道迷,頂多是身為時常東漂的旅人對於那開往花東的列車有所迷戀罷了。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落腳來到花蓮處,也開始想起台東生活,真的離開後會時時想念的地方。 好想念無聊的時候,就到華源天空之鏡走走看看台東海際線,懶得騎車時就到三和定置場吃便當,時間恰好就來看看漁場拍賣,較有衝勁時,那就到台東市區找打卡美食,覺得想要與世隔絕享受孤獨感時,就躲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旅行攝影的挑戰,以及如何提升旅行照片的創作價值。作者通過自身經驗,指出旅行攝影只有對旅人或有相同旅行經驗的人有意義,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僅僅是形式優美卻內容空洞的影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精確而簡單,或者一相情願的,在形而上的交織,恍若烏托邦之境。 (赴台南旅遊,乘車南下的舊文) 當科技進步,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媒介也與時俱進。發展飽和的社會,因為生活穩定,教育水準高,通常人們愈發溫和禮貌。 通訊進步,使我們不需再面對面,單純使用文字和符號傳遞,更生動一點,則加上表情符號。同時,也
    Thumbnail
    |我在車上隔著玻璃拍的照片| 人通常只關注自己在意的事 這張照片第一眼看到什麼 每個人答案不會完全相同 若相同表示思考角度、關心的事雷同 我拍的是飛機 在天空飛機距離越遠 就越是渺小 人不也是如此 當距離過近 所有關注就會越放大 甚至原本的美感也容易變質 徐志摩的數大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很多人想在這方面發光發熱的圈子,但也細分出很多方面,有些人愛拍人物,有些人拍風景,更有些人追火車、追飛機,還有一些人愛拍鳥,就分成了好多掛 只要出門,我不會去堅持一定要拍什麼,大自然想讓我看到什麼,我就拍什麼,頂多拍不到,會一直碎念XD 對我而言,到公園散步,最大的動力,就
    Thumbnail
    拍拖時充滿了甜蜜的共同回憶,每一張照片也珍而重之的藏在相簿裡,手機裡或是心裡面,還貼上了心心貼紙,每一份禮物也放在當眼的位置供奉著。但是婚後都會發現很多事情也變了質,和理想中的婚姻好像不太一樣,不再有心動的感覺。其實並不是結婚後對方改變了,而是在拍拖時沒有完全的展現出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思想非起源於主客對立,而是對土地的思索」─德勒茲   何謂旅行?以人、事、時、地、物來說的話,旅行的「人」可以是一個人、一家人或一群人;可以是跟年輕人、中年人或老年人;可以是跟同性、異性或雙性,甚至是虛擬的人(如充氣娃娃)。旅行的「事」可以是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可以是追美景、嘗美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正好看的見火車駛過田野,有時是區間車,有時是普悠瑪、自強號、莒光號...,後來我也常停留於那間青旅,坐在房間的窗邊,看著火車,也聽著火車,還不敢自稱鐵道迷,頂多是身為時常東漂的旅人對於那開往花東的列車有所迷戀罷了。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落腳來到花蓮處,也開始想起台東生活,真的離開後會時時想念的地方。 好想念無聊的時候,就到華源天空之鏡走走看看台東海際線,懶得騎車時就到三和定置場吃便當,時間恰好就來看看漁場拍賣,較有衝勁時,那就到台東市區找打卡美食,覺得想要與世隔絕享受孤獨感時,就躲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旅行攝影的挑戰,以及如何提升旅行照片的創作價值。作者通過自身經驗,指出旅行攝影只有對旅人或有相同旅行經驗的人有意義,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僅僅是形式優美卻內容空洞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