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放屁》| 唾棄真相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漠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後真相》、《放屁》

《後真相》、《放屁》

既不闡述真相也不掩蓋事實,那就是放屁

— 《放屁》2019


似乎近年來「後真相」一詞瘋狂被媒體濫用,每到了選舉期間在網路搜尋後真相的人會突然暴增,接下來便會看到許多政治操作的內容。不過後真相到底是甚麼?又是如何人們接收資訊的方式?在《後真相》這一本書裡,作者的解釋為:

為了現實的政治附屬目的,認為感覺比事實重要

每到選舉時的政治證件永遠都會造成正反方選民的情緒宣洩出口,純粹的討厭、純粹的喜歡都會成為批鬥焦點;《快思慢想》(Think Fast And Slow)提到人們在面對決策時,情緒大腦所掌控的「第一系統」便成為大腦的方向盤。所以事實上,我們並不是沒有用大腦思考,而是我們用錯大腦的部位在思考。

是甚麼原因排斥了理性討論呢?

先別管事實,選邊站就是了(來源:網路)

先別管事實,選邊站就是了(來源:網路)

如果你曾質疑為甚麼中國很多人始終會覺得台灣是他們的,那你估計沒有看過中國官方的小學課本;我的媽媽是中國人,我曾經也會跟她爭執類似的地盤問題,然而有次看到我的表妹的小學課本,上面寫著斗大的一行字

《祖國的寶島:台灣》

而這就是中國小學生的教材。跟台灣的說法有相當大的區別,因此我們並不需要爭論,因為打自小時候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了,我們也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就是現實,然而這兩種現實卻有著南轅北轍的想法。這是傳統的說服手法之一,透過教育、印刷文本來傳達某種理念。

但是走入現代,網路功能的擴增,後真相的製造並不需要幾年的時間;透過網路,也許幾天就能達到。想像一下,我們周遭所看到、摸到、聞到的東西對你而言都是真的,對吧?

你怎麼知道?

就像在駭客任務裡的Neo,他如果是在母體(matrix)內醒來,他該如何知道、辨別自己其實是在母體當中;又如果,這個母體就是為個人打造的話,在其生活的人將會自然地接受這世界是「真的」,這感覺就像「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而這是所謂的過濾氣泡(filtered bubble),所有我們接收到的資訊都被過濾且量身打造的,而這也就是我們所生活的資訊社會。

一旦我們習慣看到眼前被設計過的資訊,我們自然而然就會相信這就是世界運行的方式;網路社群集結想法一置的人群,把苗頭指向反方大力批判。我們很不解明明事實擺在眼前,為甚麼他們不相信?;同時,他們也覺得明明事實就不是那樣,我們為甚麼要相信?(還記得2020總統大選時,台灣社會颳起的韓流嗎?我認為那是個很棒的例子)

後真相的社會當中,出現了一種奇特的言語 —「放屁」

有人說謊話、有人說真話;他們玩的是相同遊戲的對立兩端。儘管一端是被「真」的權威所指引,另一端則被否定的權威指引,兩端卻都是各自根據他們對「真」的理解作回應。然而放屁的人根本就忽視這兩者的要求。這種人不像說謊者那樣抗拒真的權威、反對事實,他根本就不在意事實;就影響力而言,放屁遠比說謊嚴重,是真實更大的敵人。

在檯面上的公眾人物、名嘴最常做這樣的事。一番譁眾取寵的表演之後,他們並沒有發表同意或是反對,更糟的是,甚至連他們的意見也是殘破不堪、站不住腳。而這就是放屁的功效,不是討論公共事務

而是製造話題


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來源:維基百科)

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來源:維基百科)

一如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所說

說服群眾的不是事實,甚至也不是捏造的事實,而是公然蔑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16會員
250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5/04/25
大型語言模型以自然的節奏說話,表達好奇心,甚至聲稱能體驗情感。但這精心打造的表象掩蓋了一個基本的事實: 這些 AI 系統根本不具備這些人類特質。
Thumbnail
2025/04/25
大型語言模型以自然的節奏說話,表達好奇心,甚至聲稱能體驗情感。但這精心打造的表象掩蓋了一個基本的事實: 這些 AI 系統根本不具備這些人類特質。
Thumbnail
2025/04/22
「懶惰原住民」(the Lazy Native)的迷思並非自然形成,而是殖民當局帶著明確的意識形態意圖精心打造的。
Thumbnail
2025/04/22
「懶惰原住民」(the Lazy Native)的迷思並非自然形成,而是殖民當局帶著明確的意識形態意圖精心打造的。
Thumbnail
2025/04/18
KK 指出,AI 的長期影響將超過電力與火的發明,但這個變革需要數百年來逐步展現。
Thumbnail
2025/04/18
KK 指出,AI 的長期影響將超過電力與火的發明,但這個變革需要數百年來逐步展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100
Thumbnail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100
Thumbnail
近期也是讀了不少這類的書,集大成的應該算是《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這本書其實是德國觀點,和真相製造切入的角度、方法不太一樣,但討論的問題類似,姑且把它當作同一系列,並且近期會把《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也看完,算是從《後真相:真相已無
Thumbnail
近期也是讀了不少這類的書,集大成的應該算是《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這本書其實是德國觀點,和真相製造切入的角度、方法不太一樣,但討論的問題類似,姑且把它當作同一系列,並且近期會把《放屁!名利雙收的詭話》也看完,算是從《後真相:真相已無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本很有意思,即使厚達四百多頁,卻能不知不覺看完的書。而且正好跟到了作者劉致昕六月底的線上新書發表,在收到書前就先聽到前面幾章的故事。
Thumbnail
既不闡述真相也不掩蓋事實,那就是放屁 — 《放屁》2019
Thumbnail
既不闡述真相也不掩蓋事實,那就是放屁 — 《放屁》2019
Thumbnail
這又是一篇讀者敲碗系列的讀書心得,本來覺得老生常談,這主題的書近來有很多出版品了,但這本書還是有它值得一讀的地方。 故事先從批判思考開始,說明上個世紀的兩個危機如何透過理性判斷度過,然後展開一個以合理思考判斷為探討主題的系列分析。從常見的陰謀論、網路酸民和彩虹騙術為基礎,說明當情緒先在特定操弄中被激
Thumbnail
這又是一篇讀者敲碗系列的讀書心得,本來覺得老生常談,這主題的書近來有很多出版品了,但這本書還是有它值得一讀的地方。 故事先從批判思考開始,說明上個世紀的兩個危機如何透過理性判斷度過,然後展開一個以合理思考判斷為探討主題的系列分析。從常見的陰謀論、網路酸民和彩虹騙術為基礎,說明當情緒先在特定操弄中被激
Thumbnail
後真相時代的來臨,人們不再關心真相到底為何,只關心聽到看到的語言或文字所代表的"感覺",經驗豐富的公關操作者就依此利用真相的繁複面貌,操弄它來將之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呈現方式,就像是一場催眠活動,以真相之名包裝情感的煽動。
Thumbnail
後真相時代的來臨,人們不再關心真相到底為何,只關心聽到看到的語言或文字所代表的"感覺",經驗豐富的公關操作者就依此利用真相的繁複面貌,操弄它來將之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呈現方式,就像是一場催眠活動,以真相之名包裝情感的煽動。
Thumbnail
人們對政治、文化、歷史產生絕對的冷感,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無法再相信何者是真?何者是偽?
Thumbnail
人們對政治、文化、歷史產生絕對的冷感,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無法再相信何者是真?何者是偽?
Thumbnail
我們的良心,在一個極度隱微的意義上被收買了......?
Thumbnail
我們的良心,在一個極度隱微的意義上被收買了......?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發達,來到了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從黑色鏡面中觀看著無數的新聞消息裡,人們早就習慣速食資訊,但這些真的都是這社會的真相?還是我們看到的「真相」卻是我們自我催眠的「假象」?
Thumbnail
隨著網路科技發達,來到了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從黑色鏡面中觀看著無數的新聞消息裡,人們早就習慣速食資訊,但這些真的都是這社會的真相?還是我們看到的「真相」卻是我們自我催眠的「假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