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感覺一模一樣的球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球桿的世界裡打滾多年下,我做很多的測試和實驗。都可以在我的網站裡看到不少種類、比較和實驗的方式。就我的經驗來說,從沒有打過兩隻球桿是一模一樣的感覺。就算是同一種產品,規格、桿身都一樣,也沒有辦法達到一模一樣的回饋。 所以別認為我愛某支桿子就再去買一模一樣的規格就可以。
大家會覺得不可能,因為同一款桿頭、桿身和握把不就是一樣的回饋?不見得,因為產品生產製造不可能都100%的一樣,而組裝的精準度和使用膠的量(桿頭都會灌膠以達到品牌商的揮桿重量要求),都會影響到最後打的感覺。感覺是很難去複製。就算是一樣的產品下,我也沒有做到可以100%一樣的感覺。
可以做到類似或差不多的感覺,但無法複製感覺從A到B球桿。更重要是桿子的差異也建立在各自品牌產品的規格標準是不同。尤其在桿身這款上。比如Fujikura的桿身和三菱桿身的硬度設定就一定不同。
我的經驗來說,就算是同一家品牌產品也不見得硬度回饋是一樣。尤其是桿身特性的差異就直接影響到桿身的回饋表現。就算同一款桿身產品但不同的重量級別,裝出來的回饋和表現也是不同。比如50g級別桿身和60g級別的R硬度都會有不同的使用感受。打出來的彈道結果也不同。
這就算困難的地方。更不用說桿頭也是如此。桿頭裡頭灌的不乾膠每一個桿頭都不一樣。而膠的多少都會影響到擊球回饋。這也是大家的盲點!不要認為我喜歡這款球桿,被我打壞或桿子不見了,再去店裡買一樣規格產品,就一定會和我之前用的感覺是一樣。噠噠!並沒有!
說完了球桿各個零件的差異和影響後,還有將這些零件組裝起來後的變數和差異。因為球桿裡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組裝!如果是買大量生產的大品牌球桿,組裝基本都有標準流程,但也會因為每一個桿頭、桿身和握把的差異,會需要調整,以達到廠商要求的規格數據。
比如,這隻木桿要設定D2,但可能照SOP做會差一定重量,使用在桿頭需要加多一點的膠,或是桿頭重量需要加少一點的膠。或是桿身裁減到可以組裝的長度,每一支桿身的重量都會有不同。而這也是影響最後使用結果和感覺的因素。
再說到,是訂製球桿的話,組裝就是一門學問。因為要裝多長、多重、和組裝的細節,都是會影響到最後的使用結果和感受。就我個人的經驗,用不同的膠就會影響到回饋,而且會影響挺大。而膠卻是很多球友和技師會忽略的一環。
組裝不是把桿子黏上去就可以。如果是好的作品和技術好的技師,整個組裝的步驟是一般組裝的2~3倍。也就是一般組裝可能5個步驟就可以組裝好一支球桿,技術好的技術可能就需要超過15個步驟的組裝流程。
所以很多打過我的桿子的朋友或球友都說你的桿子怎麼這麼好打,手感好棒....因為我一支桿子組裝就比外面技師花更多時間和在意很多細節,把所有變數都盡量考慮進去,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和回饋。
光膠的費用我就比一般工坊用的要貴3~5倍。膠不是只有黏住,還要考慮膠的韌性,吸震和強度等。沒有去試很多不同的膠,就很難知道哪一款好?就連裝的過程也都要講究。不是趕快裝給客人打就好。好的技師可以預知到一些狀況和問題,在組裝前排除。這就是純技術的底子。
所以,球桿的回饋是一個很奇妙的結果。每個人都想要再買到和他之前那一支球桿那種感覺,但不幸的事,在現實上做不到,只能盡可能去做到相似的感覺,無法複製。但我認為,你應該要去發掘更多好的球桿,給你更多不同感覺的刺激,對你才有幫助。拘泥在一支桿子不會讓你更好或瞭解球桿的變化和豐富的回饋。往前看才能讓你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2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高爾夫裡工具和個人技術是連結在一起。人和工具都需要並重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和享受。但實際在球場或練習場裡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球友的風格和打法。這些東西都會讓我習慣來分析或分類球友的風格或族群。其實基本上多數球友都有技術咖或工具控的傾向。因為從你的打法、練習和工具就可以知道你是那一類? 在練習場裡最容易看
自從Titleist Pro 1成名以來,高級球款就不自覺的一定是以Pro V1的結構和材質為基礎。而近5、6年來很多的小品牌或台灣製球工廠也陸續推出這類大球心,薄球皮的三層球結構。當然球皮一定要搭配優力辛才能稱上高檔球或進階球。而這真的是最好或適合大家嗎? 3層球結構:2層皮1球心設計 4層球結構
最近要上市的TM SIM2木桿也在網路上看到了。和一些朋友,技師都稍微聊一下,對於這款新木桿的想法和使用經驗。目前來說,如果看launch monitor上的數據,倒旋會比較少。但距離上並沒有特別突出。對於一些業內的技師來說,反而不好配置桿頭重量。因為它的設計缺乏重量塊去調整桿頭重量。所以要說它可以
很多人都為自己球打不直而煩惱。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你的轉肩的問題。因為下桿如果你是有利用上半身的身體轉動,你的肩膀會帶動你的手臂來進行力量釋放。而如果你的肩膀有運作轉動的話,你的手臂就不會雞翅膀,讓你的觸球後桿頭可以持續朝目標方向移動。 這看起來很容易但也是被大家所忽略。因為很多人都把重點放在手臂要
目前台灣很多球友討論的一款桿身就是訴求auto flex的特性,我自己是叫無差別硬度。就是適用不同揮桿速度的球友使用。聽起來很屌,但其實我很早就知道也配置這類的產品給球友來用。我不是用現在大家討論的品牌產品,而是市面上桿身材質以40噸或以上的產品,以美系為主的桿身就其實是無差別硬度。 以前的桿身軟
很多球友都會想提升距離,沒人會嫌距離夠。所以追求更遠的距離是多數球友的任務和目標。選手也一樣,而當看到去年DeChambeau的爆裂距離後,也激起其他選手們開始傚法。所以在球桿和身體下手都是可行的方法。當然球桿我也說過不少,這次就不再去討論。把重點放在人身上。 要提升擊球距離從人開始的做法就是“長
高爾夫裡工具和個人技術是連結在一起。人和工具都需要並重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和享受。但實際在球場或練習場裡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球友的風格和打法。這些東西都會讓我習慣來分析或分類球友的風格或族群。其實基本上多數球友都有技術咖或工具控的傾向。因為從你的打法、練習和工具就可以知道你是那一類? 在練習場裡最容易看
自從Titleist Pro 1成名以來,高級球款就不自覺的一定是以Pro V1的結構和材質為基礎。而近5、6年來很多的小品牌或台灣製球工廠也陸續推出這類大球心,薄球皮的三層球結構。當然球皮一定要搭配優力辛才能稱上高檔球或進階球。而這真的是最好或適合大家嗎? 3層球結構:2層皮1球心設計 4層球結構
最近要上市的TM SIM2木桿也在網路上看到了。和一些朋友,技師都稍微聊一下,對於這款新木桿的想法和使用經驗。目前來說,如果看launch monitor上的數據,倒旋會比較少。但距離上並沒有特別突出。對於一些業內的技師來說,反而不好配置桿頭重量。因為它的設計缺乏重量塊去調整桿頭重量。所以要說它可以
很多人都為自己球打不直而煩惱。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你的轉肩的問題。因為下桿如果你是有利用上半身的身體轉動,你的肩膀會帶動你的手臂來進行力量釋放。而如果你的肩膀有運作轉動的話,你的手臂就不會雞翅膀,讓你的觸球後桿頭可以持續朝目標方向移動。 這看起來很容易但也是被大家所忽略。因為很多人都把重點放在手臂要
目前台灣很多球友討論的一款桿身就是訴求auto flex的特性,我自己是叫無差別硬度。就是適用不同揮桿速度的球友使用。聽起來很屌,但其實我很早就知道也配置這類的產品給球友來用。我不是用現在大家討論的品牌產品,而是市面上桿身材質以40噸或以上的產品,以美系為主的桿身就其實是無差別硬度。 以前的桿身軟
很多球友都會想提升距離,沒人會嫌距離夠。所以追求更遠的距離是多數球友的任務和目標。選手也一樣,而當看到去年DeChambeau的爆裂距離後,也激起其他選手們開始傚法。所以在球桿和身體下手都是可行的方法。當然球桿我也說過不少,這次就不再去討論。把重點放在人身上。 要提升擊球距離從人開始的做法就是“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鐵桿擊球 無論是凹槽鐵桿、切擊鐵桿、中鐵桿還是木桿,瞄球和揮桿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揮桿並非擊球動作,揮桿是穿越擊球動作的過程——包括劈擊和推桿。揮桿的後擺與跟隨動作的長度應相同。今天,由於球桿的桿頭設計有不同的仰角,高爾夫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化的運動。專家打高爾夫時僅需為每個距離選擇合適的球桿,直到到達果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妥妥的I型人(註:35),所以只要被大家所注視,我就會感到緊張和焦慮。 這個現象尤其是現在 比賽暫停,因為我把球捏爆了…雖然球是消耗品,但是,因為是以特殊材質(聽說是五色牛皮及鮹綃編成),非常抗打,所以這麼多年以來(我們說的是幾千萬年)總共也不過消耗3個…… 學長說,上一個
Thumbnail
任務結束 這套球桿415000日幣換算比在台灣買便宜3萬左右 日本球桿選擇多 優惠也多,還可以再扣10%消費稅 台灣市場相對小很多,所以球具選擇很少也沒有多特別的季節優惠 現在來日本買任何高單價商品都是划算 就算買機票來吃喝玩樂都值得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這通常是常見的情況。 在過渡時,球桿不會傾斜。 並且早期釋放,你在揮桿過程中你的手太早離開。 球桿很快就會出現甩桿。 我認為這些是你擔心的原因。 那麼在過渡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球桿像專業人士一樣傾斜。 是否有可能保持姿勢,讓球桿不會延遲? 我想給你一個關於這方面的課程。 首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包括職業棒球隊、社會棒球隊,再到高中黑豹旗棒球比賽,我們知道一年會有超過200支球隊參與棒球比賽爭取最高榮譽。然而身為棒球迷,我們經常會看到球員在訓練與比賽時將球棒打斷,而這些斷棒都被丟棄了嗎?還是有重新再獲得利用的機會呢?於是,我開啟了一連串的研究與實驗...
Thumbnail
飛盤協會比賽在一旁外行地觀賞,心裏出現兩個疑問:1.飛盤那麼輕為什麼選手投擲前總是要投不投的是在《集氣》嗎? 2.不規則的場地如何判斷OB(出界)?一貫抱持有疑問一定要得到解答的個性,在下等到選手賽程暫歇時提問了,熱情的選手們答覆如下⋯⋯
Thumbnail
切滾球: 飛少滾多 12法則: 飛滾比 7號桿>1:5(7+5=12) 9號桿>1:3(9+3=12) P桿> 1:2 54°Wedge>1:1 越長桿桿面角度越小,越穩定 掌握桿把,左手低右肩高,肘貼胸肋, 桿身垂直地面(桿頭跟部離地),桿身握短。 像推桿一樣對準方向控制大小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鐵桿擊球 無論是凹槽鐵桿、切擊鐵桿、中鐵桿還是木桿,瞄球和揮桿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揮桿並非擊球動作,揮桿是穿越擊球動作的過程——包括劈擊和推桿。揮桿的後擺與跟隨動作的長度應相同。今天,由於球桿的桿頭設計有不同的仰角,高爾夫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化的運動。專家打高爾夫時僅需為每個距離選擇合適的球桿,直到到達果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妥妥的I型人(註:35),所以只要被大家所注視,我就會感到緊張和焦慮。 這個現象尤其是現在 比賽暫停,因為我把球捏爆了…雖然球是消耗品,但是,因為是以特殊材質(聽說是五色牛皮及鮹綃編成),非常抗打,所以這麼多年以來(我們說的是幾千萬年)總共也不過消耗3個…… 學長說,上一個
Thumbnail
任務結束 這套球桿415000日幣換算比在台灣買便宜3萬左右 日本球桿選擇多 優惠也多,還可以再扣10%消費稅 台灣市場相對小很多,所以球具選擇很少也沒有多特別的季節優惠 現在來日本買任何高單價商品都是划算 就算買機票來吃喝玩樂都值得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這通常是常見的情況。 在過渡時,球桿不會傾斜。 並且早期釋放,你在揮桿過程中你的手太早離開。 球桿很快就會出現甩桿。 我認為這些是你擔心的原因。 那麼在過渡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球桿像專業人士一樣傾斜。 是否有可能保持姿勢,讓球桿不會延遲? 我想給你一個關於這方面的課程。 首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包括職業棒球隊、社會棒球隊,再到高中黑豹旗棒球比賽,我們知道一年會有超過200支球隊參與棒球比賽爭取最高榮譽。然而身為棒球迷,我們經常會看到球員在訓練與比賽時將球棒打斷,而這些斷棒都被丟棄了嗎?還是有重新再獲得利用的機會呢?於是,我開啟了一連串的研究與實驗...
Thumbnail
飛盤協會比賽在一旁外行地觀賞,心裏出現兩個疑問:1.飛盤那麼輕為什麼選手投擲前總是要投不投的是在《集氣》嗎? 2.不規則的場地如何判斷OB(出界)?一貫抱持有疑問一定要得到解答的個性,在下等到選手賽程暫歇時提問了,熱情的選手們答覆如下⋯⋯
Thumbnail
切滾球: 飛少滾多 12法則: 飛滾比 7號桿>1:5(7+5=12) 9號桿>1:3(9+3=12) P桿> 1:2 54°Wedge>1:1 越長桿桿面角度越小,越穩定 掌握桿把,左手低右肩高,肘貼胸肋, 桿身垂直地面(桿頭跟部離地),桿身握短。 像推桿一樣對準方向控制大小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