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沒有感覺一模一樣的球桿!

    在球桿的世界裡打滾多年下,我做很多的測試和實驗。都可以在我的網站裡看到不少種類、比較和實驗的方式。就我的經驗來說,從沒有打過兩隻球桿是一模一樣的感覺。就算是同一種產品,規格、桿身都一樣,也沒有辦法達到一模一樣的回饋。 所以別認為我愛某支桿子就再去買一模一樣的規格就可以。
    大家會覺得不可能,因為同一款桿頭、桿身和握把不就是一樣的回饋?不見得,因為產品生產製造不可能都100%的一樣,而組裝的精準度和使用膠的量(桿頭都會灌膠以達到品牌商的揮桿重量要求),都會影響到最後打的感覺。感覺是很難去複製。就算是一樣的產品下,我也沒有做到可以100%一樣的感覺。
    可以做到類似或差不多的感覺,但無法複製感覺從A到B球桿。更重要是桿子的差異也建立在各自品牌產品的規格標準是不同。尤其在桿身這款上。比如Fujikura的桿身和三菱桿身的硬度設定就一定不同。
    我的經驗來說,就算是同一家品牌產品也不見得硬度回饋是一樣。尤其是桿身特性的差異就直接影響到桿身的回饋表現。就算同一款桿身產品但不同的重量級別,裝出來的回饋和表現也是不同。比如50g級別桿身和60g級別的R硬度都會有不同的使用感受。打出來的彈道結果也不同。
    這就算困難的地方。更不用說桿頭也是如此。桿頭裡頭灌的不乾膠每一個桿頭都不一樣。而膠的多少都會影響到擊球回饋。這也是大家的盲點!不要認為我喜歡這款球桿,被我打壞或桿子不見了,再去店裡買一樣規格產品,就一定會和我之前用的感覺是一樣。噠噠!並沒有!
    說完了球桿各個零件的差異和影響後,還有將這些零件組裝起來後的變數和差異。因為球桿裡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組裝!如果是買大量生產的大品牌球桿,組裝基本都有標準流程,但也會因為每一個桿頭、桿身和握把的差異,會需要調整,以達到廠商要求的規格數據。
    比如,這隻木桿要設定D2,但可能照SOP做會差一定重量,使用在桿頭需要加多一點的膠,或是桿頭重量需要加少一點的膠。或是桿身裁減到可以組裝的長度,每一支桿身的重量都會有不同。而這也是影響最後使用結果和感覺的因素。
    再說到,是訂製球桿的話,組裝就是一門學問。因為要裝多長、多重、和組裝的細節,都是會影響到最後的使用結果和感受。就我個人的經驗,用不同的膠就會影響到回饋,而且會影響挺大。而膠卻是很多球友和技師會忽略的一環。
    組裝不是把桿子黏上去就可以。如果是好的作品和技術好的技師,整個組裝的步驟是一般組裝的2~3倍。也就是一般組裝可能5個步驟就可以組裝好一支球桿,技術好的技術可能就需要超過15個步驟的組裝流程。
    所以很多打過我的桿子的朋友或球友都說你的桿子怎麼這麼好打,手感好棒....因為我一支桿子組裝就比外面技師花更多時間和在意很多細節,把所有變數都盡量考慮進去,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和回饋。
    光膠的費用我就比一般工坊用的要貴3~5倍。膠不是只有黏住,還要考慮膠的韌性,吸震和強度等。沒有去試很多不同的膠,就很難知道哪一款好?就連裝的過程也都要講究。不是趕快裝給客人打就好。好的技師可以預知到一些狀況和問題,在組裝前排除。這就是純技術的底子。
    所以,球桿的回饋是一個很奇妙的結果。每個人都想要再買到和他之前那一支球桿那種感覺,但不幸的事,在現實上做不到,只能盡可能去做到相似的感覺,無法複製。但我認為,你應該要去發掘更多好的球桿,給你更多不同感覺的刺激,對你才有幫助。拘泥在一支桿子不會讓你更好或瞭解球桿的變化和豐富的回饋。往前看才能讓你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chien!經營洋梨高爾夫內容網站,愛高爾夫是工作也是娛樂!沒辦法,就是利用高爾夫來學東西和交朋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