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12】雨天來去海線看海-白沙屯、新埔車站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12年年初應該發生過現在想不起的不快之事,否則不會有寒假這趟下雨還為了看海往台鐵海線跑的不可理喻。第一站,頭一次上下車的清水。原來車站位置好偏僻,站前連一間刻板印象中的米糕店都沒有。

【清水與大甲車站】

2012年時的清水車站外觀
清水車站在1920年就啟用,是海線南段先通車的部分。
以前對清水的印象只有兩個,分別是米糕,還有始終想去但未踏上的高美濕地,因此以為站前會有市區甚至米糕店,結果車站離市區中山路尚有一段,兩側多為住宅,街上僅有一家不確定何時開業的全家便利商店。
而且這站房......看年代是台中大地震後重建沒錯,果然是橋頭、二水、造橋等車站的兄弟,應該都是參考宇敷糾夫的設計所興建。
站前中正街與中山路交叉口的指示牌
台10線與中山路交會的高架橋
分隔島上的清水區區徽
在清水車站停留不久,走到中山路後直接折返,前往下一站大甲。
設有兩座月台的清水車站
清水、沙鹿兩座車站的距離,感可用走的
相比清水以南較早通車,大甲車站就是在1922年10月,與整條海線一起啟用。
對大甲的印象,除了是海線上運量跟沙鹿爭第一的車站,還有過年或連假期間,偶爾會前往市區的鎮瀾宮、文昌祠拜拜。扣掉這兩處,我唯一知曉的大甲景點只剩下鐵砧山,一個很久以前曾開車去過的地方。
還有一次較另類的,是從泰安舊車站搭公車到大甲,而外埔那段的左彎右拐實在很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以後后里到大甲的台鐵路線真的實現,或許會跟公車路線的走法類似也說不定。
2012年雨中的大甲車站
想不起上次拜訪大甲是何時了,倒是在看Google街景時發現一件有趣事。照片裡特別的波浪型屋頂還在,不過正面的台鐵白底藍字燈箱已移除,變成把立體藍字直接被鑲嵌在建築立面,每個波浪隔間各一個;還有站前那個大甲獅子會題字的鐘塔,已經替換成頗具現代感的新樣式,也不再是全白色。
看柏油路地面就知道,剛下過不小的雨。
全台知名的大甲鎮瀾宮
大甲文昌祠及學童的手繪燈籠
鎮瀾宮及文昌祠都在車站步行可到的距離,較遠的文昌祠也只要走十分鐘即可。
很多人都聽過大甲名產是芋頭酥,但雖然喜歡芋頭點心,我對到當地必吃的食物僅有一個答案-小林煎餅賣的吊鐘燒。從以前到現在,基本對甜食沒有抵抗力,而且也不是到現場就一定買得到,因此被記憶美化不少。
在大甲市區吃完午餐,就搭區間車前往僅為了看海而前往的車站-白沙屯。

【關於信仰與白色風車的村落】

2012年時充滿春節氣氛的白沙屯車站
白沙屯跟大甲兩地的共通點,就是車站附近皆有每年辦理繞境活動,且全國名氣響亮的大型廟宇。
2015年服替代役期間,曾與服役單位走有過一日遶境體驗,搭專車到虎尾郊區放人後,跟隨大甲鎮瀾宮的遶境隊伍,一路走到西螺的福興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繞境就從沒參與過,但總有人提起,整個繞境從時程到路線號都由媽祖決定,聽起來讓人難以信服,而我總是這樣回答:
「相信,比較有趣。」
因為我只是覺得,確實很多事情無法被證實為真,可相對的也沒有試著去被證實為假過,僅用一句「不可能」帶過,那為何不能相信呢?
唯有被認同者,方可為真。
白沙屯車站附近的拱天宮遶境活動資訊
從站前十字路口望向白沙屯車站站房
從白沙屯車站走到拱天宮約有一公里的路程,不像鎮瀾宮離大甲車站很近。路途必須走到站前的十字路口左轉,直接直走到底,直到在右側看到拱天宮的牌樓,以及面對台1線的7-11白沙屯門市。
從台1線通往拱天宮的牌樓
此時再往左邊走,只要走過海線的白沙屯北平交道,離拱天宮就不遠了。
車站北側的「白沙屯北」平交道
車站走往拱天宮的路途中,雨勢逐漸增大。穿過正對平交道的小巷,經過Google地圖上被標示為「白沙屯媽祖婆網站站本部」的建築,以及拱天宮廟前廣場後,總算抵達白沙屯的海堤,在不算小的風雨中。
地圖上被標示為「白沙屯媽祖婆網站站本部」的場所
大雨中門可羅雀的白沙屯拱天宮
拱天宮跑馬燈剛好出現「龍年行大運」,證明這真是在2012年去的喔。
但真正走上海堤,看到因風雨而視線不佳、風力發電沒看到幾支、還一片灰濛濛的景色時,就會覺得我到底是來幹嘛的。
雨中在白沙屯海堤向北望去的景色
我相信晴天時的景色一定很美,錯就在選錯日子跟天氣。
沿著海堤開始往南走,經過了海巡署白沙屯安檢所前。斜坡上忘記用什麼材料,拼貼出「白沙屯」三個字,外加右上角的一顆星星。
有著白字裝置藝術的白沙屯安檢所
這一趟理想上原先打算一路從白沙屯走海堤到新埔車站那邊,順便看一下秋茂園餐廳使用中的車廂現況,而且3.1公里的距離並不長,可這雨勢實在不是幹這種事的時候。思索後,決定還是搭台鐵折返回新埔吧。
海堤與台灣海峽間是一大片沙灘
冬季來台灣海峽看海
白沙屯沒有設後站的剪票口,但是跨站天橋有個朝向後站西側方向的出口,對著非常偏僻的小徑。換句話說,這代表若要從後站進出,就不會經過前站剪票口,那到底要怎麼確認有沒有逃票呢?
總之穿過偏僻的田間小徑,也被幾隻家犬吼過後,我抵達了白沙屯車站跨站天橋面向西側靠海的那個出口旁。
2012年的白沙屯後站方向出口
2020年時,白沙屯車站啟用了為無障礙而設的四座電梯,分別是前站、後站和兩個月台各一座,而連結這四座電梯的通道,就是跨站天橋。
其實對應資料,白沙屯車站運量成長飛快,自2010年起竟成長將近兩倍,從五萬提升到超過十六萬,不難猜測應是觀光效應及媽祖繞境的助力,也因此現在這裡有停幾班莒光號,區間快車則皆有停靠。
至於後站怎麼驗票的疑惑,有待下次造訪時解答。
白沙屯後站周遭的荒涼地景
就算沒人驗票,當時的我一定也是會上車補票的,安啦!
走上月台後,跟一列載穀物的穀斗列車擦肩而過。
以前員林車站大概是穀倉或鐵路倉庫有運作,偶爾能看到這種車停在後站,周圍甚至還撒滿很好摸的乾燥玉米。當然這些曾經跟農業有關的設施,隨著高架車站的設立,幾乎找不到任何一丁點痕跡。僅留下南北唯二的兩座歷史建築-南側的台糖鐵道南員林站,以及北側的員林鐵路穀倉,還在這城市找自己的定位。
途經白沙屯的穀斗列車
再一次望向白沙屯西側往海的後站方向,真的是很偏僻。
如今回頭看,撇開喜歡看海這點,新埔跟白沙屯這兩個與自己沒有淵源的車站,包含這趟跟六月初的課程安排在內,竟然在2012年造訪兩次,挺密集的。
在白沙屯車站月台望向台灣海峽方向

【新埔紅橋與吹海風的球場】

新埔是個僅停靠區間車的小站,從白沙屯出發後短短不到五分鐘就到了。
它是1922年起在海線屹立至今的其中一座木造站房,也是台鐵西部幹線離海最近的一座車站,仍有一位站務員駐守。
新埔車站的木造站房
仍理所當然佇立在新埔車站前的「海邊」標示
要前往秋茂園需順著「海邊」標示往左走,但聚落都在車站北方,如新埔國小、新埔漁港等設施。起先我先往秋茂園出發,後來應該也是穿過秋茂園到達海堤。
話說,該不會真的有叫「海邊」的聚落在附近?
路過當時在換瓦片的古厝,但現在該古厝的右翼已被拆除
上面照片的舊房子,現在看街景比對,右翼已拆除,且中間部分換成鐵皮屋頂,或許是持續使用的必要之舉。
寫這篇文是2021年的春節後,就用秋茂園裡的牛雕塑來應個景吧。
又見面了,秋茂園的牛雕塑
比起白沙屯的風力發電跟拱天宮,我對新埔的記憶點除了離海近之外還有兩個,一是很常提到的秋茂園,另一個則是很不顯眼的紅橋。曾有家人提到以前彰化市沒那麼多高樓時,看到遠處的八卦山大佛,就知道彰化車站快到了。這個概念若放到新埔車站,坐在北上列車上往西邊看,進站前會先看到海堤上有一座紅橋,接著才是秋茂園內的眾多造景。
這座橋在秋茂園南側,建在往台灣海峽的水道出海口上面,連結被隔開的海堤。
新埔車站南側的海堤紅橋
從紅橋望向南側海堤上的涼亭
台鐵這段路線與台灣海峽之間,多少有些聚落會擋住看海的視線,不過這個位置剛好有空隙,能在車上看到完整的紅橋。
新埔到白沙屯這一帶的海堤,都有因應觀光化而設立一些設施,如橋樑、涼亭、圍欄和座椅等。結束紅橋的巡禮後往北走,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涼亭及座椅可休息,雖然冬季雨中的海景很寂寥,涼亭的遮雨功能也幾乎等於沒有。
從海堤上的涼亭望向台灣海峽
短暫停留後,繼續在海堤上步行,打算走個順時鐘,經過新埔漁港後繞回車站。
在沙灘盡頭的台灣海峽
往漁港路上會途經新埔國小,海堤側及車站側都各有一個校門出入。我猜海堤側的算正門,因為有個魚意象的雕像,也正對著司令台;車站側的是後門,車輛由該門進出。
新埔國小靠海堤側的校門
繼續直走會來到Google地圖上,被標註為「新埔漁港」及「新埔海堤」的地方,可對我來說,此處理應被標註為「新埔海堤運動場」才對。
即便設備極簡,這真的是我目前遇過離海最近的操場跟籃球場,會思考如果籃球打一打,不小心從旁邊滾進海裡的話要怎麼撿。
緊鄰台灣海峽的混凝土運動場
樂觀想,籃球在滾進海裡前會先陷在沙灘裡
來的路上有經過類似海巡署宿舍的建築,猜測這運動場是以前專門為海巡署人員而建,或者給社區、還沒有加建操場前的新埔國小使用。
冬季海景真的是完全灰色一片,想必在晴朗的藍天碧海下絕不會這麼陰鬱吧。
運動場旁就是停放不少塑膠筏的新埔漁港
時間接近下課時分,步行回通往新埔車站前的道路後,準備返程搭車南下。
下午時分的新埔車站前廊
此時候車室的乘客漸漸多了起來,唯一一位站務員也開始忙進忙出。
不少學生都穿著國中的制服或運動服,尤其通霄國中佔多數。確實新埔車站一帶沒有國中設立,學生可能只能搭車通勤到通宵的通霄國中,或白沙屯的啟新國中上課。
候車室被幾位國中生給佔據了
大家只能一起被陰雨綿綿的天氣給困住
我記得白沙屯跟新埔兩站連動的旅程,應該不只有2012年的二月看海及六月研所課程這兩次而已,因為我總有個從白沙屯出發,沿海堤走回新埔車站的記憶。若真有那趟,時間可能在更早的大學左右,照片大概也不好找,或根本沒拍。
不變的是,憑著出站後步行就能走到海邊這點,海線的新埔跟白沙屯兩座小站,就會一直跟我有著連結。尤其是在偶爾心血來潮,想搭火車順便看海之時,只是下次可別又再下雨天時硬來就是了。
再見,依然雨下個不停的新埔車站
avatar-img
41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乘零|獨旅的漫行 的其他內容
身為「海線五寶」木造站房的成員,談文比其他同伴來得名氣更小,也因此維持做車站功能使用的單純,留下繁華落盡後的閒適及寂寥。隨著談文車站的走訪,竹南的「漫遊鐵三角」車站巡禮結束,迎來回程。
造橋車站很有熟悉感,長得跟台鐵彰化段的某座車站如出一轍,但場域感覺就大不相同。這一趟也再回訪苗栗車站後方的鐵道公園,卻很難再用單純眼光看待糖鐵、林鐵車輛跟台鐵車量放一起展示的不思議。
有些時光回頭來看跟虛度光陰無異,但那時才有彈性去造訪日常難有契機拜訪之處。竹南鎮的四座車站被台鐵以「黃金鐵三角」之名牽起,而自己選擇一日走完,首站拜訪的是結合夏日及海洋氣息的崎頂車站。
乘著復興號編組區間車來到林邊一帶,窗外逐漸被密集的魚塭取代,呼應著屏東線無可複製的南國風情。列車駛入仍未電氣化的屏東線南端終點-枋寮。一個歡迎旅人駐足片刻,再啟程出發的半島隘口。
對南州糖廠多年前停止製糖後曾開辦開火車活動的印象,讓我認定南州車站必訪。遺憾糖廠如今已是半荒廢的淒涼,但秦陽鐵工廠進駐,及南州車站的鬧中取靜和特色站房,仍在糖廠關閉後帶來旅途驚喜。
2013年台鐵屏東線是高架半完工的狀態,高架路段完成單線且準備電氣化,屏東車站也迎來改建高架站房的倒數。即便因高架化工程而處處是工程痕跡,但倒也在這些風景消失前夕,捕捉最終面貌。
身為「海線五寶」木造站房的成員,談文比其他同伴來得名氣更小,也因此維持做車站功能使用的單純,留下繁華落盡後的閒適及寂寥。隨著談文車站的走訪,竹南的「漫遊鐵三角」車站巡禮結束,迎來回程。
造橋車站很有熟悉感,長得跟台鐵彰化段的某座車站如出一轍,但場域感覺就大不相同。這一趟也再回訪苗栗車站後方的鐵道公園,卻很難再用單純眼光看待糖鐵、林鐵車輛跟台鐵車量放一起展示的不思議。
有些時光回頭來看跟虛度光陰無異,但那時才有彈性去造訪日常難有契機拜訪之處。竹南鎮的四座車站被台鐵以「黃金鐵三角」之名牽起,而自己選擇一日走完,首站拜訪的是結合夏日及海洋氣息的崎頂車站。
乘著復興號編組區間車來到林邊一帶,窗外逐漸被密集的魚塭取代,呼應著屏東線無可複製的南國風情。列車駛入仍未電氣化的屏東線南端終點-枋寮。一個歡迎旅人駐足片刻,再啟程出發的半島隘口。
對南州糖廠多年前停止製糖後曾開辦開火車活動的印象,讓我認定南州車站必訪。遺憾糖廠如今已是半荒廢的淒涼,但秦陽鐵工廠進駐,及南州車站的鬧中取靜和特色站房,仍在糖廠關閉後帶來旅途驚喜。
2013年台鐵屏東線是高架半完工的狀態,高架路段完成單線且準備電氣化,屏東車站也迎來改建高架站房的倒數。即便因高架化工程而處處是工程痕跡,但倒也在這些風景消失前夕,捕捉最終面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1920年代建好的海線沙鹿車站原本是木造黑瓦建築,可惜在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中全毀,隔年二代站以鋼筋混擬土築成,單層站體,外簷廊以圓柱撐起,相當的古典而莊重。 這是我們看完清水車站後取中山路往沙鹿過去,稍行不遠卻見天橋,雖然沒看到椰子樹,但靈感告訴我: 「這邊有學校!」 前行到陸橋下,
Thumbnail
為了一碗80元的什錦湯麵,在這暑期熾熱的午後,我從台北市中心出發,搭乘火車去四腳亭,一個北迴鐵路上的小地方,去追尋我心目中完美的什錦湯麵。 從七堵站以後便是北迴鐵路的起點。七堵—八堵—暖暖—四腳亭。這裡是北迴鐵路的第四站,小時候往返花蓮時覺得「四腳亭」是北迴鐵路裡面站名最奇怪的一站,卻從來沒有
Thumbnail
前往海線的遊客應該不多吧?畢竟海線的火車班次明顯比山線少很多,多數人知道苗栗、三義,但是對於海線可能只知道白沙屯媽祖,至少我是如此的。因此懷抱著探索的心情,我搭上了前往苗栗海線的火車,開始了一段別樣的旅程。
Thumbnail
今天行程計畫是從池上搭火車到台東,再由臺東騎小摺到金崙。我的小紅紅凸台東,從池上逐次推進,上次已達知本。但因為小紅紅實在很重,池上的月台通道又特長,我折疊放攜車袋實在扛不動,就整車上火車,只能搭區間車。而在台東搭往南的區間車,要在台東車站等1個半小時,所以我就乾脆從台東火車站騎到金崙,反而比較快。
Thumbnail
日南車站: 1922年10月30日落成啟用,位於大甲區 大甲: 舊稱爲「大甲社」他位於臺中市西北角,大甲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平均溫度24度,最著名的就是生產蔬菜、稻米、芋頭,所以大甲也算是台中市的第二大蔬菜生產區和稻米生產。 工業的部分,主要以金屬製品、機械設備製造與腳踏車工
這次遊學我們要去到台中的大甲、清水、梧棲,進行四天三夜的學習,首先我們要對這三個地點有一些認識 首先是大甲區,舊地名是「大甲社」,前身「大甲鎮」,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區域,大甲區主要的地形是一個扇狀平原,土壤為紅棕壤,內含紅土、礫石、沙及粉沙等成分,氣候是屬於亞熱帶季風。大甲區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芋頭
Thumbnail
大甲區 舊稱「大甲社」,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及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稻米等。民俗文化方面以大甲鎮瀾宮最為人熟知。 地理 大甲區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以及后里台地所構成。大甲扇狀平原為大甲溪與大安溪因堆積作用而形成之沖積扇平原。 歷史 大甲在漢
Thumbnail
地理介紹 大甲 大甲舊稱大甲社,特產包含芋頭和稻米,每年的大甲鎮瀾宮遶境是台灣為最受矚目的宗教活動之一。 清水 清水舊稱牛罵頭,特產為韭菜與韭黃,境內的高美濕地和梧棲漁港是全台著名的旅遊景點。 梧棲 梧棲舊稱五汊港,蓬萊米是當地最多的農作物,台中港便是在梧棲境內。 台鐵海線 台鐵海線
Thumbnail
1920年代建好的海線沙鹿車站原本是木造黑瓦建築,可惜在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中全毀,隔年二代站以鋼筋混擬土築成,單層站體,外簷廊以圓柱撐起,相當的古典而莊重。 這是我們看完清水車站後取中山路往沙鹿過去,稍行不遠卻見天橋,雖然沒看到椰子樹,但靈感告訴我: 「這邊有學校!」 前行到陸橋下,
Thumbnail
為了一碗80元的什錦湯麵,在這暑期熾熱的午後,我從台北市中心出發,搭乘火車去四腳亭,一個北迴鐵路上的小地方,去追尋我心目中完美的什錦湯麵。 從七堵站以後便是北迴鐵路的起點。七堵—八堵—暖暖—四腳亭。這裡是北迴鐵路的第四站,小時候往返花蓮時覺得「四腳亭」是北迴鐵路裡面站名最奇怪的一站,卻從來沒有
Thumbnail
前往海線的遊客應該不多吧?畢竟海線的火車班次明顯比山線少很多,多數人知道苗栗、三義,但是對於海線可能只知道白沙屯媽祖,至少我是如此的。因此懷抱著探索的心情,我搭上了前往苗栗海線的火車,開始了一段別樣的旅程。
Thumbnail
今天行程計畫是從池上搭火車到台東,再由臺東騎小摺到金崙。我的小紅紅凸台東,從池上逐次推進,上次已達知本。但因為小紅紅實在很重,池上的月台通道又特長,我折疊放攜車袋實在扛不動,就整車上火車,只能搭區間車。而在台東搭往南的區間車,要在台東車站等1個半小時,所以我就乾脆從台東火車站騎到金崙,反而比較快。
Thumbnail
日南車站: 1922年10月30日落成啟用,位於大甲區 大甲: 舊稱爲「大甲社」他位於臺中市西北角,大甲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平均溫度24度,最著名的就是生產蔬菜、稻米、芋頭,所以大甲也算是台中市的第二大蔬菜生產區和稻米生產。 工業的部分,主要以金屬製品、機械設備製造與腳踏車工
這次遊學我們要去到台中的大甲、清水、梧棲,進行四天三夜的學習,首先我們要對這三個地點有一些認識 首先是大甲區,舊地名是「大甲社」,前身「大甲鎮」,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區域,大甲區主要的地形是一個扇狀平原,土壤為紅棕壤,內含紅土、礫石、沙及粉沙等成分,氣候是屬於亞熱帶季風。大甲區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芋頭
Thumbnail
大甲區 舊稱「大甲社」,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及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稻米等。民俗文化方面以大甲鎮瀾宮最為人熟知。 地理 大甲區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以及后里台地所構成。大甲扇狀平原為大甲溪與大安溪因堆積作用而形成之沖積扇平原。 歷史 大甲在漢
Thumbnail
地理介紹 大甲 大甲舊稱大甲社,特產包含芋頭和稻米,每年的大甲鎮瀾宮遶境是台灣為最受矚目的宗教活動之一。 清水 清水舊稱牛罵頭,特產為韭菜與韭黃,境內的高美濕地和梧棲漁港是全台著名的旅遊景點。 梧棲 梧棲舊稱五汊港,蓬萊米是當地最多的農作物,台中港便是在梧棲境內。 台鐵海線 台鐵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