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13】南國台鐵~搭著復興往屏東 #02-屏東、竹田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屏東車站2015年啟用新完工的高架站體,屏東至潮州的高架雙線鐵路正式通車。時至今日,屏東車站已由太平洋百貨進駐,設置非常多餐飲業及商場,也是個人覺得,台灣目前發展最成功的高架車站。或許跟日本這樣的鐵道運輸大國比真的還好,不過跟我老家,早快一年啟用的員林車站對比......差距懸殊啊!
固然周遭腹地、乘車人數、屏東轉運站進駐等因素幫屏東車站加分,實際來看,員林高架車站的效益真的不如預期就是了。

【屏東車站,曾在地表的南國隘口】

2013年的台鐵屏東線,屏東到潮州間已啟用單線高架,只是高架段不包含北端的屏東車站,仍使用1962年啟用的地面站房,並設有岸式、島式月台各一座。
不過,屏東車站第一月台其實能停靠兩班列車,因為北端多設了一個專門給屏東駛發的列車停靠,類似終端式月台的缺口。差別在只能開其中一側的車門,對側用玻璃牆擋著。
設在第一月台北端,編號為1A的終端式月台停車空間
通往第二月台的地下通道
初來屏東車站,搭著復興區間車在第一月台下車,從剪票口進到站房內。
地面時期的屏東車站候車大廳
屏東車站內的7-11與高架車站願景圖
回想著與這座站房略有重疊的空間經驗,很快得到「彰化車站」的答案。或許是巧合,這兩座車站都是兩層樓挑高建築,一樣是正中央剪票口、右側為座椅及商店區,以及左側為售票和辦公區。細部差異頗多,但空間配置上卻相似得驚人。
屏東車站內的台灣鐵道故事館販賣部
屏東車站內的售票窗口
走出站房,迎接南國在九月依然炙熱的太陽。
望向圓環後方的屏東車站
屏東及彰化兩站建築共有的特色,比如第一層有鋸齒狀屋簷,屏東的有稜有角,而彰化的為半圓形;第二是建築皆為兩層挑高,唯獨屏東車站右側僅一層而已;最後,建築外觀同為米色系。這個七年後才進行的比較,也額外留意到兩座站房的啟用僅相隔四年,可能也代表1960年代偏好的車站建築形式。
另一個發現是,身然彰化人竟然沒有拍過任何一張彰化車站的照片,覺得崩潰。
2013年屏東車站旁的逢甲路及民族路
屏東車站前非常顯眼的慈鳳宮
考量班次銜接,屏東車站周邊只去一個景點,應該也是出發前唯一在網路找好的景點。那時我還沒拿能上網的智慧型手機,所以地圖都是在出發前看過,甚至印出來帶著,而這個點是看Google地圖找到,評估從車站出發的步行距離不長後,決定拜訪看看。
往後,這模式成為我旅行的一個習慣模式,就是確定要停留的車站或住宿點後,開Google地圖找附近有何地標值得去,這點在拿到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後仍沒變。
太多特色想提出來的唐榮國小-勝利V、藍米色系外觀、中國風小屋頂
唐榮國小像吊橋一樣的圍牆
途經屏東憲兵隊前面
出站後順著正前方的光復路直走,經過上面那些在左手邊的場所,終於來到這趟要造訪的景點-族群音樂館。或者,該說是孫立人將軍行館。

【故人的最終自由堡壘,後人的「族群音樂館」

2013年位在成功路與中山路口的族群音樂館正門
坦白說,到訪前我完全對這裡為何成為「參觀景點」毫無概念,僅知是個能進入的場所,而且如果不看照片回憶,恐怕只剩參觀過一棟日式官邸建築的印象。
看了這張當初拍下來的介紹看板,終於理解這個場所的歷史。
族群音樂館的開館緣由介紹看板
這棟建築起於日治時代,在該時代及中華民國時代,都是做為空軍相關單位使用的建築,包含官舍及招待所,是徹頭徹尾官方所有。不是日本風格建築就一定是建於日本時代,但這棟一到兩層的白色建築確實很有日本味,尤其是門前那可以坐著歇息的小空間。
看板上的介紹資訊共分四個時期,除了第二階段外皆以用途為主,僅有第二階段特別寫出誰住過這裡。
音樂館一樓建築及無障礙斜坡
面向園區入口的音樂館正面
網路上資料提到2012年時這邊已經有佈展,但自己一年後入館時內部空蕩蕩的,雖然乾淨卻完全沒有任何的佈置,更不記得是否有人駐館。
音樂館的建築入口
通往二樓的樓梯
音樂館內倒映著窗外日照的木質地板
空蕩到連一點裝飾都沒有的室內
大廳內保留著一些小型的傢俱
上面照片是我2013年入館所拍,可看到館舍有開放,但裡面幾乎沒有任何的佈展規劃,卻又維持得乾淨整潔,充滿難以敘述的矛盾感。應該說,建築整體保存得很好,可惜無法從中知曉這個場所曾有的故事。2015年起,這裡似乎決定以已故將軍孫立人-曾在國民政府遷台之際,暫居此處不到十年的國軍將領,以其生平為這個場域的展示主軸。
我有聽過「孫立人」這名字,甚至在2011年就跟研究所同學造訪過台中的孫立人將軍故居,但是一直到撰寫這篇文章的此刻,才真正去瞭解他因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匪諜案,而被軟禁長達30年的歷史。若真是這樣,那他軟禁前居住在這棟日式官舍的那幾年,或許是他停留在台灣一個地點最久,且最自由的時光了-若不算被軟禁在台中的後半輩子。
位於台中市區向上路的孫立人將軍紀念館
孫立人將軍在台中市超過三十年的住所也是日式建築
老實說知道音樂館後續也以孫立人將軍生平為展示核心後,第一時間覺得跟台中的故居主題重覆,可先人的足跡難以抹滅,在屏東市區藉這棟建築去述說他曾有的短暫自由時光,也多少是映襯著那個年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絕望感。
決定命運的不是他實際做了什麼,而是他被"預測"未來可能會做什麼。
不知現況為何的2013年音樂館全貌
或許孫立人將軍也曾期望自己像蝴蝶一樣自由飛翔

【從屏東出發往南國高架鐵道】

結束在族群音樂館的停留,開始出發返回屏東車站,順便想想要吃什麼午餐。
我在回程路上買了涼麵,坐在屏東車站大廳吃,不過七年後看Google地圖,一路上根本就沒有涼麵店,最近的是比族群音樂館離車站更遠的任家涼麵,但我當時不是會為了吃一間店而走遠路的人。在沒有照片留存的情況下,我開Google地圖的街景來確認,終於真相大白。
以前任家涼麵,確實有間店在族群音樂館和屏東車站間的中山路及信義路口,也就是五南文化廣場旁邊,至少2017年的街景,還能看到搬走後留下的招牌及閒置建築。這證明我在路上買涼麵到車站吃的經歷不是想像的。
步行回到高架化前的屏東車站
這是看屏東地面車站的最後一眼了
三道迷你拱門形成的剪票口
抵達時搭乘的往枋寮方向區間車是在第一月台,可接著從屏東南下,被改到第二月台搭車,而同一時間有一班也往南的莒光號駛入第一月台。也許當時屏東車站的路線配置,南下方向列車沒有固定使用哪一座月台吧。
通往第二月台的地下通道
南下方向莒光號駛入第一月台
第二月台同時有南下及北上方向列車停靠
再度與屏東線限定的復興號區間車相遇
在自動售票機買了往竹田的區間車票
再次搭上復興號編組的屏東線限定區間車
區間車自屏東車站往南出發後,來到個人私以為念起來很有節奏感的四座小站-歸來、麟洛、西勢及竹田。2013年時這四座車站都已啟用高架站房,整個路段也改成單線高架,僅有西勢車站能辦理交會跟待避。嚴格說來西勢到竹田間並不算完全的高架,因為在穿過國道3號及台88線高架橋時從底下過去,因此該路段把高度降到地面,穿越後再逐步爬升。
準備進入高架路段的區間車與西側工地
高架路段兩側的檳榔園風光
區間車在西勢車站等待北上列車交會,可看出東正線仍在施工
以柴電機車牽引冷氣客車的,皆會加掛一節電源車供應冷氣電源
列車在當時唯一有島式月台的西勢停留較久,等待北上莒光號從月台對側通過。
時至今日,屏東至潮州間皆已高架雙線,西勢車站規模也提升到兩座島式月台,也是2019年潮州至枋寮的電氣化啟用後,新左營至枋寮間區間快,這四座小站裡唯一有停靠的。
西勢車站月台上的燈箱
復興號編組區間車,終點站枋寮
北上方向莒光號通過西勢車站
再不上車就準備被丟在西勢
區間車在莒光號駛離後接著出發,抵達準備下車的下一站-竹田。
竹田車站當時已啟用的月台,現今的北上方向專用

【高與低、新與舊並存的竹田驛站】

我對竹田車站有兩個記憶點,一是不知何時知曉該處是屏東線少數使用木造站房的車站,二是研所有個來自樹德科大的同學,給我一張竹田車站進行高架化工程前的照片。或許受後者影響,很早就想過若能到屏東線一定要去竹田,可惜實際造訪時,已是高架車站取代木造車站後方藍天白雲的工程情境了。
竹田車站北上月台的燈箱
高架車站西側的檳榔園風光
那時印象中造訪過的高架車站,可能台鐵部分就只有泰安車站,是個記憶裡喜愛當地風景,卻伴隨著強烈遺憾的偏遠車站,因此,2011年之後已近十年未訪。
說點在竹田車站的趣味經歷-我從一樓走出高架站房時,有個地方阿嬤在跟別人用閩南話聊天,看到我時上前用普通話詢問能否借她手機打電話回家,等我打通後轉交手機給她,她開始用客家話跟疑似兒子的人交談,直到結束。
一個老人家會講三種語言,佩服。
果然騎著四輪電動車的地方阿嬤都不能忽視啊
當時高架路線下方都是工地,用圍籬做阻隔,所以新舊車站僅分隔高架橋的東西兩側,卻必須往北走到以前是平交道的豐振路再繞過去,導致走路不用一分鐘的距離,得走將近十五分鐘才能到。
途經該路段的工程說明牌,當時主管機關還是叫「鐵路改建工程局」
經過建築配色頗有味道的泰美親子圖書館
一會兒後,跟研所同學那張相片同構圖的景色出現在眼前,而竹田驛站正上方已是完工一半並啟用的高架車站。相較之下,地面已難發現鐵路或月台的遺構。
轉型為遊客中心的竹田舊車站,後方為使用中的高架車站
車站原有的鐵路站場已高架化,還好舊站房本身,以及倉庫等附屬建築皆保留。部分倉庫轉型展示空間,以及一間看來神秘的日文圖書館,名為「池上一郎博士文庫」。就規模來看,倉庫轉型在鐵路高架化工程開始前,就已經很完整了吧。
號稱「亞細亞最南端的日文圖書館」
書庫不大,但一直有人進進出出
初訪竹田車站前,我從來不知道車站旁有間書庫,不過這幾年在文化圈內打轉,偶爾會聽起別人提起竹田有間藏書很豐富的日文圖書館,指的就是這間。
池上一郎是二戰期間在竹田一帶服務的軍醫,僅待在台灣兩年,也因跟居民互動熱絡、主動協助看診而建立友好關係。目前此書庫藏書是池上一郎生前所贈,以及其友人個別捐出並收藏於此。從建築外牆的團體名稱標示來看,想必這裡已經從「池上一郎與竹田鄉」的連結,擴展到「台灣與日本」間的文化交流。
文庫外牆上豐富的招牌
儘管竹田這裡在池上一郎居住期間屬日本所有,但一個人會對僅待兩年的地方有這麼重的感情,只能說,不論待多久時間或是投入多少心力,終究得看自己能否在這裡找到歸屬感吧。
這趟剛好遇到其他公部門來此地交流,參加研習活動。
自桃園遠道而來,當時還叫龍潭鄉的公所人員
這其中一般民眾能夠自由進出的,應該就屬有常設攝影展的這棟北側倉庫,主題為「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按資料來看七年過去了,這座倉庫依然持續展出這個攝影展,或許有更換照片也說不定。
用來規劃「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的倉庫明顯大上一號
紀念館入口處的客家風格擺飾
在南州糖廠工作的李秀雲先生,花了近半年的月薪才買到一台相機。我想他應該難以想像這個時代,別說人人幾乎都買得起便宜的數位相機,連用手機都能拍出畫質不錯的照片。不過,拍出好照片所需要培養的技術跟經驗,仍然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獲取的。
更何況,是在那個相機都無法輕易購得的年代。
李秀雲先生的自序及年表
李秀雲先生使用過的攝影器材及獲贈獎牌
小女孩與貓咪的親密互動
最後,回到了整個竹田驛站園區的核心-竹田舊車站
就像很多停用後的站房,如高雄站、高雄港站等,這裡在當時變成類似遊客中心的設施,提供旅遊諮詢、自行車租借服務,沒記錯還有販售紀念品跟冷熱飲。這確實是轉型成本很低的選項,本身在交通節點上,改造花費也不會太高,若維持原樣反而是個賣點,人力安排可能也只要一到二位即可。
竹田舊車站在2013年的樣貌,後方是高架工程圍籬
遊客中心招牌,以及民國74年車站綠化工作的台鐵獎狀
停滿自行車站的站房內,仍保留了木製候車長椅
紀念品幾乎清一色的花布紋路
時間看一看差不多了,再次往北移動到豐振路平交道,繞到高架橋另一側的竹田高架站房去,邊走著邊埋怨為何不在工地直接開個便道。當然2020年,高架工程已完全結束,這條冤枉路也不復存在了。
在竹田車站僅有的第二月台等南下區間車
從高架車站俯瞰的舊車站,下回見了
這趟短暫逗留也解開自己一個疑惑-到底六堆客家園區的「六堆」是什麼意思?剛好竹田舊車站就有一顆彩繪石頭,上面畫出「六堆」分別是哪六堆,或者明確說,是哪六個區域的客家聚落總稱。
南部客家六堆的分布圖彩繪石頭
不對啊,「先鋒堆」這稱號也太帥,完全是截然不同的畫面感。
說到畫面的改變,屏東至竹田間鐵道兩側大多是滿滿檳榔園,聚落只出現在車站周邊,但區間車自竹田往南出發後,終於見識到自己刻板印象中,屏東線沿路就該有,而且也最期待看到的風景-南國魚塭風光。
竹田至潮州間,高架橋下的魚塭景色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乘零|獨旅的漫行 的其他內容
初訪台鐵屏東線是2013年9月,對這路線的印象是「南國鐵道」,而最先下車的九曲堂、六塊厝,如「鄉下的市區」和「市區的鄉下」般彼此對比。南國氣息也隨著列車南下,悄悄在旅人周圍飄散開來。
邁入電氣化工程尾聲的太麻里車站,站場變得現代,還設置金針花造型的月台遮雨棚。可這座在高處面向海岸,日復一日迎接破曉的車站,始終用明亮的站房,以及擁抱太平洋的開闊視野,帶給旅人驚喜。
站房的藝術牆壁、聚落內走動的貓群、隧道盡頭的海灘、逗留的旅人,以及形色多元的當地居民等,都讓金崙車站,甚至金崙大橋啟用後被帶走車流的聚落,仍根植著屬於太平洋岸的濃厚人情味與地方氛圍。
屏東經台鐵南迴線進入台東,迎接旅人的首座客運車站是大武。位居山腰的設站位置,站在月台能遠眺太平洋。從月台過地下道後抵達的站房,有著別墅般的結構與簡潔布置,營造很不"車站"的南迴大站。
每日僅停靠區間及普快,共計四班次的枋山車站,剛好是每日清晨、正午及黃昏時段停靠。不同時段的天空與陽光營造出不同氛圍,映照著站房及經過此處的列車,帶來一天內多樣化的風景與感受。
身為台灣最南端鐵道車站,即使電氣化工程進駐,枋山車站仍保有秘境氛圍。離主幹道較遠、佔據山腰上觀海及遠眺枋山市區的最佳視野等條件,構築這座車站在鐵道迷外,吸引其他遊客前往的獨特魅力。
初訪台鐵屏東線是2013年9月,對這路線的印象是「南國鐵道」,而最先下車的九曲堂、六塊厝,如「鄉下的市區」和「市區的鄉下」般彼此對比。南國氣息也隨著列車南下,悄悄在旅人周圍飄散開來。
邁入電氣化工程尾聲的太麻里車站,站場變得現代,還設置金針花造型的月台遮雨棚。可這座在高處面向海岸,日復一日迎接破曉的車站,始終用明亮的站房,以及擁抱太平洋的開闊視野,帶給旅人驚喜。
站房的藝術牆壁、聚落內走動的貓群、隧道盡頭的海灘、逗留的旅人,以及形色多元的當地居民等,都讓金崙車站,甚至金崙大橋啟用後被帶走車流的聚落,仍根植著屬於太平洋岸的濃厚人情味與地方氛圍。
屏東經台鐵南迴線進入台東,迎接旅人的首座客運車站是大武。位居山腰的設站位置,站在月台能遠眺太平洋。從月台過地下道後抵達的站房,有著別墅般的結構與簡潔布置,營造很不"車站"的南迴大站。
每日僅停靠區間及普快,共計四班次的枋山車站,剛好是每日清晨、正午及黃昏時段停靠。不同時段的天空與陽光營造出不同氛圍,映照著站房及經過此處的列車,帶來一天內多樣化的風景與感受。
身為台灣最南端鐵道車站,即使電氣化工程進駐,枋山車站仍保有秘境氛圍。離主幹道較遠、佔據山腰上觀海及遠眺枋山市區的最佳視野等條件,構築這座車站在鐵道迷外,吸引其他遊客前往的獨特魅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2024.07.08 公視 平交道的鈴聲一響,人車都要停下等列車通過,才放行沒多久,又有列車要來,彰化市區永安街的這處平交道,每到尖峰時間就是交通大打結,但彰化市的高架化一直沒進度,民眾都好無奈。 當地民眾說道,「光彰化市這20、30年,說了這麼多,都從來沒去做呀。」、「彰化市被鐵路還有八卦山包
Thumbnail
現在要往返高雄跟屏東,就只有台1、台88跟台17三條路線可以選擇,而今天的主角,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讓連接兩縣市路線再加一。究竟整條路線有哪些規劃?以及目前二階段環評,有哪些棘手問題需要解決?甚至在看地圖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初興建國道1號時只停在高雄,沒有繼續往南延伸到屏東呢?
Thumbnail
台灣高鐵在2007年正式通車後,從歷年旅客人數來看,除了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下跌,其餘都是穩定的向上成長,更在2023年突破7000萬大關。而人流越多,就代表商機越大,連帶讓車站一同完成的高鐵特區,在近幾年都有許多開發案進駐,所以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全台灣的高鐵特區,目前有哪些重大開發案正在進行中吧!
Thumbnail
翻開台北捷運進出站統計資料,如果把2019年跟2023年作對比,會發現成長率最高的車站,是位於台北市的南港,甚至用上帝視角來看,會發現南港有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建築。究竟南港是怎麼從以前工業黑鄉的稱號,變成現在台北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A級商辦的聚集地?附近又有哪些正在興建中的開發案呢?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台中火車站整建成新站之後,每逢假日,「鐵鹿大街」往往吸引大批人潮前來遊逛。台中火車站的「鐵鹿大街」實際上就是「車站型商場」;包括新站上下兩個樓層。鐵路局為這個商場規劃了美食街、主題餐廳、伴手禮和便利商店等,並招聚數十家商家進駐 。 它的名稱刻意採取「鐵路」的諧音,期待著「鐵道文化」的傳承。
Thumbnail
從台灣目前人口聚集的核心區域—六大直轄市來看,每座重量級車站,現在也非常多針對車站本身、甚至周遭區域的工程正在進行。所以今天我們就打破先前一集只談一個縣市的空間限制,一次看完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以及高雄各自的超級車站,目前在進行那些工程,以及最新進度到哪裡 !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2024.07.08 公視 平交道的鈴聲一響,人車都要停下等列車通過,才放行沒多久,又有列車要來,彰化市區永安街的這處平交道,每到尖峰時間就是交通大打結,但彰化市的高架化一直沒進度,民眾都好無奈。 當地民眾說道,「光彰化市這20、30年,說了這麼多,都從來沒去做呀。」、「彰化市被鐵路還有八卦山包
Thumbnail
現在要往返高雄跟屏東,就只有台1、台88跟台17三條路線可以選擇,而今天的主角,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讓連接兩縣市路線再加一。究竟整條路線有哪些規劃?以及目前二階段環評,有哪些棘手問題需要解決?甚至在看地圖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初興建國道1號時只停在高雄,沒有繼續往南延伸到屏東呢?
Thumbnail
台灣高鐵在2007年正式通車後,從歷年旅客人數來看,除了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下跌,其餘都是穩定的向上成長,更在2023年突破7000萬大關。而人流越多,就代表商機越大,連帶讓車站一同完成的高鐵特區,在近幾年都有許多開發案進駐,所以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全台灣的高鐵特區,目前有哪些重大開發案正在進行中吧!
Thumbnail
翻開台北捷運進出站統計資料,如果把2019年跟2023年作對比,會發現成長率最高的車站,是位於台北市的南港,甚至用上帝視角來看,會發現南港有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建築。究竟南港是怎麼從以前工業黑鄉的稱號,變成現在台北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A級商辦的聚集地?附近又有哪些正在興建中的開發案呢?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台中火車站整建成新站之後,每逢假日,「鐵鹿大街」往往吸引大批人潮前來遊逛。台中火車站的「鐵鹿大街」實際上就是「車站型商場」;包括新站上下兩個樓層。鐵路局為這個商場規劃了美食街、主題餐廳、伴手禮和便利商店等,並招聚數十家商家進駐 。 它的名稱刻意採取「鐵路」的諧音,期待著「鐵道文化」的傳承。
Thumbnail
從台灣目前人口聚集的核心區域—六大直轄市來看,每座重量級車站,現在也非常多針對車站本身、甚至周遭區域的工程正在進行。所以今天我們就打破先前一集只談一個縣市的空間限制,一次看完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以及高雄各自的超級車站,目前在進行那些工程,以及最新進度到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