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13】南國台鐵~搭著復興往屏東 #02-屏東、竹田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屏東車站2015年啟用新完工的高架站體,屏東至潮州的高架雙線鐵路正式通車。時至今日,屏東車站已由太平洋百貨進駐,設置非常多餐飲業及商場,也是個人覺得,台灣目前發展最成功的高架車站。或許跟日本這樣的鐵道運輸大國比真的還好,不過跟我老家,早快一年啟用的員林車站對比......差距懸殊啊!

固然周遭腹地、乘車人數、屏東轉運站進駐等因素幫屏東車站加分,實際來看,員林高架車站的效益真的不如預期就是了。


【屏東車站,曾在地表的南國隘口】

2013年的台鐵屏東線,屏東到潮州間已啟用單線高架,只是高架段不包含北端的屏東車站,仍使用1962年啟用的地面站房,並設有岸式、島式月台各一座。

不過,屏東車站第一月台其實能停靠兩班列車,因為北端多設了一個專門給屏東駛發的列車停靠,類似終端式月台的缺口。差別在只能開其中一側的車門,對側用玻璃牆擋著。

raw-image
raw-image

初來屏東車站,搭著復興區間車在第一月台下車,從剪票口進到站房內。

raw-image
raw-image

回想著與這座站房略有重疊的空間經驗,很快得到「彰化車站」的答案。或許是巧合,這兩座車站都是兩層樓挑高建築,一樣是正中央剪票口、右側為座椅及商店區,以及左側為售票和辦公區。細部差異頗多,但空間配置上卻相似得驚人。

raw-image
raw-image

走出站房,迎接南國在九月依然炙熱的太陽。

raw-image

屏東及彰化兩站建築共有的特色,比如第一層有鋸齒狀屋簷,屏東的有稜有角,而彰化的為半圓形;第二是建築皆為兩層挑高,唯獨屏東車站右側僅一層而已;最後,建築外觀同為米色系。這個七年後才進行的比較,也額外留意到兩座站房的啟用僅相隔四年,可能也代表1960年代偏好的車站建築形式。

另一個發現是,身然彰化人竟然沒有拍過任何一張彰化車站的照片,覺得崩潰。

raw-image
raw-image

考量班次銜接,屏東車站周邊只去一個景點,應該也是出發前唯一在網路找好的景點。那時我還沒拿能上網的智慧型手機,所以地圖都是在出發前看過,甚至印出來帶著,而這個點是看Google地圖找到,評估從車站出發的步行距離不長後,決定拜訪看看。

往後,這模式成為我旅行的一個習慣模式,就是確定要停留的車站或住宿點後,開Google地圖找附近有何地標值得去,這點在拿到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後仍沒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出站後順著正前方的光復路直走,經過上面那些在左手邊的場所,終於來到這趟要造訪的景點-族群音樂館。或者,該說是孫立人將軍行館。


【故人的最終自由堡壘,後人的「族群音樂館」

raw-image

坦白說,到訪前我完全對這裡為何成為「參觀景點」毫無概念,僅知是個能進入的場所,而且如果不看照片回憶,恐怕只剩參觀過一棟日式官邸建築的印象。

看了這張當初拍下來的介紹看板,終於理解這個場所的歷史。

raw-image

這棟建築起於日治時代,在該時代及中華民國時代,都是做為空軍相關單位使用的建築,包含官舍及招待所,是徹頭徹尾官方所有。不是日本風格建築就一定是建於日本時代,但這棟一到兩層的白色建築確實很有日本味,尤其是門前那可以坐著歇息的小空間。

看板上的介紹資訊共分四個時期,除了第二階段外皆以用途為主,僅有第二階段特別寫出誰住過這裡。

raw-image
raw-image

網路上資料提到2012年時這邊已經有佈展,但自己一年後入館時內部空蕩蕩的,雖然乾淨卻完全沒有任何的佈置,更不記得是否有人駐館。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上面照片是我2013年入館所拍,可看到館舍有開放,但裡面幾乎沒有任何的佈展規劃,卻又維持得乾淨整潔,充滿難以敘述的矛盾感。應該說,建築整體保存得很好,可惜無法從中知曉這個場所曾有的故事。2015年起,這裡似乎決定以已故將軍孫立人-曾在國民政府遷台之際,暫居此處不到十年的國軍將領,以其生平為這個場域的展示主軸。

我有聽過「孫立人」這名字,甚至在2011年就跟研究所同學造訪過台中的孫立人將軍故居,但是一直到撰寫這篇文章的此刻,才真正去瞭解他因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匪諜案,而被軟禁長達30年的歷史。若真是這樣,那他軟禁前居住在這棟日式官舍的那幾年,或許是他停留在台灣一個地點最久,且最自由的時光了-若不算被軟禁在台中的後半輩子。

raw-image
raw-image

老實說知道音樂館後續也以孫立人將軍生平為展示核心後,第一時間覺得跟台中的故居主題重覆,可先人的足跡難以抹滅,在屏東市區藉這棟建築去述說他曾有的短暫自由時光,也多少是映襯著那個年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絕望感。

決定命運的不是他實際做了什麼,而是他被"預測"未來可能會做什麼。

raw-image
raw-image

【從屏東出發往南國高架鐵道】

結束在族群音樂館的停留,開始出發返回屏東車站,順便想想要吃什麼午餐。

我在回程路上買了涼麵,坐在屏東車站大廳吃,不過七年後看Google地圖,一路上根本就沒有涼麵店,最近的是比族群音樂館離車站更遠的任家涼麵,但我當時不是會為了吃一間店而走遠路的人。在沒有照片留存的情況下,我開Google地圖的街景來確認,終於真相大白。

以前任家涼麵,確實有間店在族群音樂館和屏東車站間的中山路及信義路口,也就是五南文化廣場旁邊,至少2017年的街景,還能看到搬走後留下的招牌及閒置建築。這證明我在路上買涼麵到車站吃的經歷不是想像的。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抵達時搭乘的往枋寮方向區間車是在第一月台,可接著從屏東南下,被改到第二月台搭車,而同一時間有一班也往南的莒光號駛入第一月台。也許當時屏東車站的路線配置,南下方向列車沒有固定使用哪一座月台吧。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區間車自屏東車站往南出發後,來到個人私以為念起來很有節奏感的四座小站-歸來、麟洛、西勢及竹田。2013年時這四座車站都已啟用高架站房,整個路段也改成單線高架,僅有西勢車站能辦理交會跟待避。嚴格說來西勢到竹田間並不算完全的高架,因為在穿過國道3號及台88線高架橋時從底下過去,因此該路段把高度降到地面,穿越後再逐步爬升。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列車在當時唯一有島式月台的西勢停留較久,等待北上莒光號從月台對側通過。

時至今日,屏東至潮州間皆已高架雙線,西勢車站規模也提升到兩座島式月台,也是2019年潮州至枋寮的電氣化啟用後,新左營至枋寮間區間快,這四座小站裡唯一有停靠的。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區間車在莒光號駛離後接著出發,抵達準備下車的下一站-竹田。

raw-image

【高與低、新與舊並存的竹田驛站】

我對竹田車站有兩個記憶點,一是不知何時知曉該處是屏東線少數使用木造站房的車站,二是研所有個來自樹德科大的同學,給我一張竹田車站進行高架化工程前的照片。或許受後者影響,很早就想過若能到屏東線一定要去竹田,可惜實際造訪時,已是高架車站取代木造車站後方藍天白雲的工程情境了。

raw-image
raw-image

那時印象中造訪過的高架車站,可能台鐵部分就只有泰安車站,是個記憶裡喜愛當地風景,卻伴隨著強烈遺憾的偏遠車站,因此,2011年之後已近十年未訪。

說點在竹田車站的趣味經歷-我從一樓走出高架站房時,有個地方阿嬤在跟別人用閩南話聊天,看到我時上前用普通話詢問能否借她手機打電話回家,等我打通後轉交手機給她,她開始用客家話跟疑似兒子的人交談,直到結束。

一個老人家會講三種語言,佩服。

raw-image

當時高架路線下方都是工地,用圍籬做阻隔,所以新舊車站僅分隔高架橋的東西兩側,卻必須往北走到以前是平交道的豐振路再繞過去,導致走路不用一分鐘的距離,得走將近十五分鐘才能到。

raw-image
raw-image

一會兒後,跟研所同學那張相片同構圖的景色出現在眼前,而竹田驛站正上方已是完工一半並啟用的高架車站。相較之下,地面已難發現鐵路或月台的遺構。

raw-image

車站原有的鐵路站場已高架化,還好舊站房本身,以及倉庫等附屬建築皆保留。部分倉庫轉型展示空間,以及一間看來神秘的日文圖書館,名為「池上一郎博士文庫」。就規模來看,倉庫轉型在鐵路高架化工程開始前,就已經很完整了吧。

raw-image
raw-image

初訪竹田車站前,我從來不知道車站旁有間書庫,不過這幾年在文化圈內打轉,偶爾會聽起別人提起竹田有間藏書很豐富的日文圖書館,指的就是這間。

池上一郎是二戰期間在竹田一帶服務的軍醫,僅待在台灣兩年,也因跟居民互動熱絡、主動協助看診而建立友好關係。目前此書庫藏書是池上一郎生前所贈,以及其友人個別捐出並收藏於此。從建築外牆的團體名稱標示來看,想必這裡已經從「池上一郎與竹田鄉」的連結,擴展到「台灣與日本」間的文化交流。

raw-image

儘管竹田這裡在池上一郎居住期間屬日本所有,但一個人會對僅待兩年的地方有這麼重的感情,只能說,不論待多久時間或是投入多少心力,終究得看自己能否在這裡找到歸屬感吧。

這趟剛好遇到其他公部門來此地交流,參加研習活動。

raw-image

這其中一般民眾能夠自由進出的,應該就屬有常設攝影展的這棟北側倉庫,主題為「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按資料來看七年過去了,這座倉庫依然持續展出這個攝影展,或許有更換照片也說不定。

raw-image
raw-image

在南州糖廠工作的李秀雲先生,花了近半年的月薪才買到一台相機。我想他應該難以想像這個時代,別說人人幾乎都買得起便宜的數位相機,連用手機都能拍出畫質不錯的照片。不過,拍出好照片所需要培養的技術跟經驗,仍然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獲取的。

更何況,是在那個相機都無法輕易購得的年代。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最後,回到了整個竹田驛站園區的核心-竹田舊車站

就像很多停用後的站房,如高雄站、高雄港站等,這裡在當時變成類似遊客中心的設施,提供旅遊諮詢、自行車租借服務,沒記錯還有販售紀念品跟冷熱飲。這確實是轉型成本很低的選項,本身在交通節點上,改造花費也不會太高,若維持原樣反而是個賣點,人力安排可能也只要一到二位即可。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時間看一看差不多了,再次往北移動到豐振路平交道,繞到高架橋另一側的竹田高架站房去,邊走著邊埋怨為何不在工地直接開個便道。當然2020年,高架工程已完全結束,這條冤枉路也不復存在了。

raw-image
raw-image

這趟短暫逗留也解開自己一個疑惑-到底六堆客家園區的「六堆」是什麼意思?剛好竹田舊車站就有一顆彩繪石頭,上面畫出「六堆」分別是哪六堆,或者明確說,是哪六個區域的客家聚落總稱。

raw-image

不對啊,「先鋒堆」這稱號也太帥,完全是截然不同的畫面感。

說到畫面的改變,屏東至竹田間鐵道兩側大多是滿滿檳榔園,聚落只出現在車站周邊,但區間車自竹田往南出發後,終於見識到自己刻板印象中,屏東線沿路就該有,而且也最期待看到的風景-南國魚塭風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2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交通建設,一直是一塊區域能否發展起來的重要指標,因此每次新聞上出現捷運路線規劃、台鐵設站、高鐵延長方案等消息,都會造成地方民眾熱烈討論。像是先前高鐵延伸屏東,確定以左營方案為主,並且在六塊厝設站後,周遭的屏東高鐵特區都市計劃就順勢而起。那究竟整個區域規劃了什麼?預計興建哪些建設?以及何時完成?
Thumbnail
交通建設,一直是一塊區域能否發展起來的重要指標,因此每次新聞上出現捷運路線規劃、台鐵設站、高鐵延長方案等消息,都會造成地方民眾熱烈討論。像是先前高鐵延伸屏東,確定以左營方案為主,並且在六塊厝設站後,周遭的屏東高鐵特區都市計劃就順勢而起。那究竟整個區域規劃了什麼?預計興建哪些建設?以及何時完成?
Thumbnail
高鐵東延屏東計畫是指台灣高鐵延伸至屏東縣境內的計畫,主要規劃從南側端點站左營站、或該站附近的路段向屏東縣內延伸,並在屏東縣設置一站。而屏東地區究竟該設站在屏東市或是潮州鎮引發民眾熱議。 這篇文章整理了南延屏東選址的優缺點,並接著提出未來的計畫與看法。
Thumbnail
高鐵東延屏東計畫是指台灣高鐵延伸至屏東縣境內的計畫,主要規劃從南側端點站左營站、或該站附近的路段向屏東縣內延伸,並在屏東縣設置一站。而屏東地區究竟該設站在屏東市或是潮州鎮引發民眾熱議。 這篇文章整理了南延屏東選址的優缺點,並接著提出未來的計畫與看法。
Thumbnail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往花蓮的最後一哩路】01-縱使自強號能直達玉里,依然從高雄出發,搭區間車途經正進行電氣化工程的屏東線南段,到枋寮轉轉搭可能明年就會停駛的普快。
Thumbnail
前膽建設的資源挹注,要形成高鐵+快鐵的「環島一日生活圈」的願景,從北到南的重大軌道建設,但屏東卻便排除在外。 「共軌」困難重重 燕巢、左營案 燕巢、左營方案是近年來,可行性研究主要討論與實施的方向,興建成本約600~700億。 交通平權? 加速吧!!屏東!!
Thumbnail
前膽建設的資源挹注,要形成高鐵+快鐵的「環島一日生活圈」的願景,從北到南的重大軌道建設,但屏東卻便排除在外。 「共軌」困難重重 燕巢、左營案 燕巢、左營方案是近年來,可行性研究主要討論與實施的方向,興建成本約600~700億。 交通平權? 加速吧!!屏東!!
Thumbnail
2014年的暑假,自己頭一次搭上只在南迴線有固定班次的普快,也展開了初次前往台東的最後一哩路。那是個沒人說搭藍皮能「解憂」、每節車廂坐不到十人,搭車時能清幽開窗看景的熱潮開始前時光。
Thumbnail
2014年的暑假,自己頭一次搭上只在南迴線有固定班次的普快,也展開了初次前往台東的最後一哩路。那是個沒人說搭藍皮能「解憂」、每節車廂坐不到十人,搭車時能清幽開窗看景的熱潮開始前時光。
Thumbnail
乘著復興號編組區間車來到林邊一帶,窗外逐漸被密集的魚塭取代,呼應著屏東線無可複製的南國風情。列車駛入仍未電氣化的屏東線南端終點-枋寮。一個歡迎旅人駐足片刻,再啟程出發的半島隘口。
Thumbnail
乘著復興號編組區間車來到林邊一帶,窗外逐漸被密集的魚塭取代,呼應著屏東線無可複製的南國風情。列車駛入仍未電氣化的屏東線南端終點-枋寮。一個歡迎旅人駐足片刻,再啟程出發的半島隘口。
Thumbnail
對南州糖廠多年前停止製糖後曾開辦開火車活動的印象,讓我認定南州車站必訪。遺憾糖廠如今已是半荒廢的淒涼,但秦陽鐵工廠進駐,及南州車站的鬧中取靜和特色站房,仍在糖廠關閉後帶來旅途驚喜。
Thumbnail
對南州糖廠多年前停止製糖後曾開辦開火車活動的印象,讓我認定南州車站必訪。遺憾糖廠如今已是半荒廢的淒涼,但秦陽鐵工廠進駐,及南州車站的鬧中取靜和特色站房,仍在糖廠關閉後帶來旅途驚喜。
Thumbnail
2013年台鐵屏東線是高架半完工的狀態,高架路段完成單線且準備電氣化,屏東車站也迎來改建高架站房的倒數。即便因高架化工程而處處是工程痕跡,但倒也在這些風景消失前夕,捕捉最終面貌。
Thumbnail
2013年台鐵屏東線是高架半完工的狀態,高架路段完成單線且準備電氣化,屏東車站也迎來改建高架站房的倒數。即便因高架化工程而處處是工程痕跡,但倒也在這些風景消失前夕,捕捉最終面貌。
Thumbnail
初訪台鐵屏東線是2013年9月,對這路線的印象是「南國鐵道」,而最先下車的九曲堂、六塊厝,如「鄉下的市區」和「市區的鄉下」般彼此對比。南國氣息也隨著列車南下,悄悄在旅人周圍飄散開來。
Thumbnail
初訪台鐵屏東線是2013年9月,對這路線的印象是「南國鐵道」,而最先下車的九曲堂、六塊厝,如「鄉下的市區」和「市區的鄉下」般彼此對比。南國氣息也隨著列車南下,悄悄在旅人周圍飄散開來。
Thumbnail
屏東經台鐵南迴線進入台東,迎接旅人的首座客運車站是大武。位居山腰的設站位置,站在月台能遠眺太平洋。從月台過地下道後抵達的站房,有著別墅般的結構與簡潔布置,營造很不"車站"的南迴大站。
Thumbnail
屏東經台鐵南迴線進入台東,迎接旅人的首座客運車站是大武。位居山腰的設站位置,站在月台能遠眺太平洋。從月台過地下道後抵達的站房,有著別墅般的結構與簡潔布置,營造很不"車站"的南迴大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