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車站2015年啟用新完工的高架站體,屏東至潮州的高架雙線鐵路正式通車。時至今日,屏東車站已由太平洋百貨進駐,設置非常多餐飲業及商場,也是個人覺得,台灣目前發展最成功的高架車站。或許跟日本這樣的鐵道運輸大國比真的還好,不過跟我老家,早快一年啟用的員林車站對比......差距懸殊啊!
固然周遭腹地、乘車人數、屏東轉運站進駐等因素幫屏東車站加分,實際來看,員林高架車站的效益真的不如預期就是了。
【屏東車站,曾在地表的南國隘口】
2013年的台鐵屏東線,屏東到潮州間已啟用單線高架,只是高架段不包含北端的屏東車站,仍使用1962年啟用的地面站房,並設有岸式、島式月台各一座。
不過,屏東車站第一月台其實能停靠兩班列車,因為北端多設了一個專門給屏東駛發的列車停靠,類似終端式月台的缺口。差別在只能開其中一側的車門,對側用玻璃牆擋著。
初來屏東車站,搭著復興區間車在第一月台下車,從剪票口進到站房內。
回想著與這座站房略有重疊的空間經驗,很快得到「彰化車站」的答案。或許是巧合,這兩座車站都是兩層樓挑高建築,一樣是正中央剪票口、右側為座椅及商店區,以及左側為售票和辦公區。細部差異頗多,但空間配置上卻相似得驚人。
走出站房,迎接南國在九月依然炙熱的太陽。
屏東及彰化兩站建築共有的特色,比如第一層有鋸齒狀屋簷,屏東的有稜有角,而彰化的為半圓形;第二是建築皆為兩層挑高,唯獨屏東車站右側僅一層而已;最後,建築外觀同為米色系。這個七年後才進行的比較,也額外留意到兩座站房的啟用僅相隔四年,可能也代表1960年代偏好的車站建築形式。
另一個發現是,身然彰化人竟然沒有拍過任何一張彰化車站的照片,覺得崩潰。
考量班次銜接,屏東車站周邊只去一個景點,應該也是出發前唯一在網路找好的景點。那時我還沒拿能上網的智慧型手機,所以地圖都是在出發前看過,甚至印出來帶著,而這個點是看Google地圖找到,評估從車站出發的步行距離不長後,決定拜訪看看。
往後,這模式成為我旅行的一個習慣模式,就是確定要停留的車站或住宿點後,開Google地圖找附近有何地標值得去,這點在拿到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後仍沒變。
太多特色想提出來的唐榮國小-勝利V、藍米色系外觀、中國風小屋頂
出站後順著正前方的光復路直走,經過上面那些在左手邊的場所,終於來到這趟要造訪的景點-族群音樂館。或者,該說是孫立人將軍行館。
【故人的最終自由堡壘,後人的「族群音樂館」】
坦白說,到訪前我完全對這裡為何成為「參觀景點」毫無概念,僅知是個能進入的場所,而且如果不看照片回憶,恐怕只剩參觀過一棟日式官邸建築的印象。
看了這張當初拍下來的介紹看板,終於理解這個場所的歷史。
這棟建築起於日治時代,在該時代及中華民國時代,都是做為空軍相關單位使用的建築,包含官舍及招待所,是徹頭徹尾官方所有。不是日本風格建築就一定是建於日本時代,但這棟一到兩層的白色建築確實很有日本味,尤其是門前那可以坐著歇息的小空間。
看板上的介紹資訊共分四個時期,除了第二階段外皆以用途為主,僅有第二階段特別寫出誰住過這裡。
網路上資料提到2012年時這邊已經有佈展,但自己一年後入館時內部空蕩蕩的,雖然乾淨卻完全沒有任何的佈置,更不記得是否有人駐館。
上面照片是我2013年入館所拍,可看到館舍有開放,但裡面幾乎沒有任何的佈展規劃,卻又維持得乾淨整潔,充滿難以敘述的矛盾感。應該說,建築整體保存得很好,可惜無法從中知曉這個場所曾有的故事。2015年起,這裡似乎決定以已故將軍孫立人-曾在國民政府遷台之際,暫居此處不到十年的國軍將領,以其生平為這個場域的展示主軸。
我有聽過「孫立人」這名字,甚至在2011年就跟研究所同學造訪過台中的孫立人將軍故居,但是一直到撰寫這篇文章的此刻,才真正去瞭解他因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匪諜案,而被軟禁長達30年的歷史。若真是這樣,那他軟禁前居住在這棟日式官舍的那幾年,或許是他停留在台灣一個地點最久,且最自由的時光了-若不算被軟禁在台中的後半輩子。
老實說知道音樂館後續也以孫立人將軍生平為展示核心後,第一時間覺得跟台中的故居主題重覆,可先人的足跡難以抹滅,在屏東市區藉這棟建築去述說他曾有的短暫自由時光,也多少是映襯著那個年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絕望感。
決定命運的不是他實際做了什麼,而是他被"預測"未來可能會做什麼。
【從屏東出發往南國高架鐵道】
結束在族群音樂館的停留,開始出發返回屏東車站,順便想想要吃什麼午餐。
我在回程路上買了涼麵,坐在屏東車站大廳吃,不過七年後看Google地圖,一路上根本就沒有涼麵店,最近的是比族群音樂館離車站更遠的任家涼麵,但我當時不是會為了吃一間店而走遠路的人。在沒有照片留存的情況下,我開Google地圖的街景來確認,終於真相大白。
以前任家涼麵,確實有間店在族群音樂館和屏東車站間的中山路及信義路口,也就是五南文化廣場旁邊,至少2017年的街景,還能看到搬走後留下的招牌及閒置建築。這證明我在路上買涼麵到車站吃的經歷不是想像的。
抵達時搭乘的往枋寮方向區間車是在第一月台,可接著從屏東南下,被改到第二月台搭車,而同一時間有一班也往南的莒光號駛入第一月台。也許當時屏東車站的路線配置,南下方向列車沒有固定使用哪一座月台吧。
區間車自屏東車站往南出發後,來到個人私以為念起來很有節奏感的四座小站-歸來、麟洛、西勢及竹田。2013年時這四座車站都已啟用高架站房,整個路段也改成單線高架,僅有西勢車站能辦理交會跟待避。嚴格說來西勢到竹田間並不算完全的高架,因為在穿過國道3號及台88線高架橋時從底下過去,因此該路段把高度降到地面,穿越後再逐步爬升。
區間車在西勢車站等待北上列車交會,可看出東正線仍在施工
以柴電機車牽引冷氣客車的,皆會加掛一節電源車供應冷氣電源
列車在當時唯一有島式月台的西勢停留較久,等待北上莒光號從月台對側通過。
時至今日,屏東至潮州間皆已高架雙線,西勢車站規模也提升到兩座島式月台,也是2019年潮州至枋寮的電氣化啟用後,新左營至枋寮間區間快,這四座小站裡唯一有停靠的。
區間車在莒光號駛離後接著出發,抵達準備下車的下一站-竹田。
【高與低、新與舊並存的竹田驛站】
我對竹田車站有兩個記憶點,一是不知何時知曉該處是屏東線少數使用木造站房的車站,二是研所有個來自樹德科大的同學,給我一張竹田車站進行高架化工程前的照片。或許受後者影響,很早就想過若能到屏東線一定要去竹田,可惜實際造訪時,已是高架車站取代木造車站後方藍天白雲的工程情境了。
那時印象中造訪過的高架車站,可能台鐵部分就只有泰安車站,是個記憶裡喜愛當地風景,卻伴隨著強烈遺憾的偏遠車站,因此,2011年之後已近十年未訪。
說點在竹田車站的趣味經歷-我從一樓走出高架站房時,有個地方阿嬤在跟別人用閩南話聊天,看到我時上前用普通話詢問能否借她手機打電話回家,等我打通後轉交手機給她,她開始用客家話跟疑似兒子的人交談,直到結束。
一個老人家會講三種語言,佩服。
當時高架路線下方都是工地,用圍籬做阻隔,所以新舊車站僅分隔高架橋的東西兩側,卻必須往北走到以前是平交道的豐振路再繞過去,導致走路不用一分鐘的距離,得走將近十五分鐘才能到。
途經該路段的工程說明牌,當時主管機關還是叫「鐵路改建工程局」
一會兒後,跟研所同學那張相片同構圖的景色出現在眼前,而竹田驛站正上方已是完工一半並啟用的高架車站。相較之下,地面已難發現鐵路或月台的遺構。
轉型為遊客中心的竹田舊車站,後方為使用中的高架車站
車站原有的鐵路站場已高架化,還好舊站房本身,以及倉庫等附屬建築皆保留。部分倉庫轉型展示空間,以及一間看來神秘的日文圖書館,名為「池上一郎博士文庫」。就規模來看,倉庫轉型在鐵路高架化工程開始前,就已經很完整了吧。
初訪竹田車站前,我從來不知道車站旁有間書庫,不過這幾年在文化圈內打轉,偶爾會聽起別人提起竹田有間藏書很豐富的日文圖書館,指的就是這間。
池上一郎是二戰期間在竹田一帶服務的軍醫,僅待在台灣兩年,也因跟居民互動熱絡、主動協助看診而建立友好關係。目前此書庫藏書是池上一郎生前所贈,以及其友人個別捐出並收藏於此。從建築外牆的團體名稱標示來看,想必這裡已經從「池上一郎與竹田鄉」的連結,擴展到「台灣與日本」間的文化交流。
儘管竹田這裡在池上一郎居住期間屬日本所有,但一個人會對僅待兩年的地方有這麼重的感情,只能說,不論待多久時間或是投入多少心力,終究得看自己能否在這裡找到歸屬感吧。
這趟剛好遇到其他公部門來此地交流,參加研習活動。
這其中一般民眾能夠自由進出的,應該就屬有常設攝影展的這棟北側倉庫,主題為「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按資料來看七年過去了,這座倉庫依然持續展出這個攝影展,或許有更換照片也說不定。
用來規劃「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的倉庫明顯大上一號
在南州糖廠工作的李秀雲先生,花了近半年的月薪才買到一台相機。我想他應該難以想像這個時代,別說人人幾乎都買得起便宜的數位相機,連用手機都能拍出畫質不錯的照片。不過,拍出好照片所需要培養的技術跟經驗,仍然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獲取的。
更何況,是在那個相機都無法輕易購得的年代。
最後,回到了整個竹田驛站園區的核心-竹田舊車站
就像很多停用後的站房,如高雄站、高雄港站等,這裡在當時變成類似遊客中心的設施,提供旅遊諮詢、自行車租借服務,沒記錯還有販售紀念品跟冷熱飲。這確實是轉型成本很低的選項,本身在交通節點上,改造花費也不會太高,若維持原樣反而是個賣點,人力安排可能也只要一到二位即可。
遊客中心招牌,以及民國74年車站綠化工作的台鐵獎狀
時間看一看差不多了,再次往北移動到豐振路平交道,繞到高架橋另一側的竹田高架站房去,邊走著邊埋怨為何不在工地直接開個便道。當然2020年,高架工程已完全結束,這條冤枉路也不復存在了。
這趟短暫逗留也解開自己一個疑惑-到底六堆客家園區的「六堆」是什麼意思?剛好竹田舊車站就有一顆彩繪石頭,上面畫出「六堆」分別是哪六堆,或者明確說,是哪六個區域的客家聚落總稱。
不對啊,「先鋒堆」這稱號也太帥,完全是截然不同的畫面感。
說到畫面的改變,屏東至竹田間鐵道兩側大多是滿滿檳榔園,聚落只出現在車站周邊,但區間車自竹田往南出發後,終於見識到自己刻板印象中,屏東線沿路就該有,而且也最期待看到的風景-南國魚塭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