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城市在閱讀 北歐銀色新動力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小小工程師的我,閒暇之餘,也蠻喜歡看書的,每年一次的台北國際書展,基本上我去過去聽講座的,順便看看有無機會跟書籍的作者交流,某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在我閒逛亂翻書本間,看到一本書名為下流老人的書,心想不會是異色文學吧,拿起來看看簡介、掃過幾個重點章節後,就決定要找時間細讀。
書中的定義,下流老人就是老後生活的經濟不足以支應日常生活開銷的族群,而在《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這本書中,作者藤田孝典以日本社會觀察,根據本身援助「下流老人」的經驗,針對「下流老人」這個議題提出更深層的探討,作者提到下流老人有三個特點:收入極低、沒有足夠的存款、沒有社交網絡上可以依賴的人,書中提到幾個實例,因為疾病或意外而支付高額醫療費,子女因為工作貧窮或身為繭居族而依靠父母,不斷增加的熟年離婚,罹患失智症,身邊沒有可依賴的親戚朋友等原因,而淪落到貧戶等級無法翻身,看看這些實例,日本老年化非常嚴重,但台灣也不遑多讓,書本中提到的,或許也有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作者藤田孝典的另一本書《續.下流老人: 政府養不起您、家人養不起您、您也養不起您自己,除非,我們能夠轉變》,作者提出我們生活在一個必須用金錢購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或服務的社會,假如沒有錢,無法購買到上述的物品或服務,生活就會陷入貧困,透過改變現有的社會政策,打造讓「一般人」接受社會保障,過著安穩生活的去商品化社會,主張社會應該負起責任來提供一切生活環境基礎所需,或許就能解決下流老人問題,生活上必需的物品和服務,基本上都以實際物品來給付,這麼一來就不需過度儲蓄來支付未來所需,即使不依賴經濟成長,也能促進經濟循環,最大的一個好處是,可以讓人們徹底脫離失去工作的恐懼。
這本書《北歐銀色新動力:重拾個人價值的高齡者照顧》是我前陣子偶爾看到,想拿來比較看看,從西方世界的角度來看,老年化社會的佈局。人人平等,學習欣賞,不僅是北歐國家 (挪威、瑞典、芬蘭、丹麥) 的文化,更是他們老人照顧的理念。
關注「人」的需求,營造「家」的氛圍,如,老人不想現在吃東西,想等一下再吃,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有智慧的照顧者必須為老人營照家的感覺,老人們的需求調查清楚詳盡,要真正頃聽,提供老人們真正需要的服務,步入老年後,會歷經退休、失能、喪偶,不斷失去定位、社會連結及行動能力,而維持幸福感的基本來源,是與人有好的關係連結。
推廣老人健身器材,讓老人們動起來,且動得恰恰好,年輕人和老人的身心條件不一樣,健身運動器材要配專業人員教導及協助使用,鼓勵老人們走出來,如祖母俱樂部開辦老人服務老人媒合平台,挪威關懷據點推出精英志工,為其它老人提供生活諮詢服務,西方社會的傳統講究人人平等,人跟人之間是彼此尊重,年輕人對長者尊重,老人不會、也不能倚老賣老,但要向老人的過去致敬。
芬蘭祖母俱樂部,鼓勵失業者當志工,該組織將志工視為機構照顧越來越不易經營以後的一種新資源,並強化志工及專業社工的連結,打造活到老、學到老的環境 (北歐的成人學習機構非常普遍,大多源於丹麥民眾高等學校體系,但後來發展出不同的型態),北歐國家是福利社會,實際上也面臨著諸多的現實困境,政府與民間組職應該是互補的,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合作,為老人服務找資源是可相輔相成。
出自《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衛生福利部於106年起全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以下稱長照2.0),也是吸收世界上各國家的作法,配合台灣的現實狀況,其主要目的是實現年長者在地老化,透過政府資源支持,提供家庭、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多元連續服務,但長照2.0並不是都會照顧到全民的長期照顧需求,政府現階段會優先針對弱勢家庭提供實質補助,不足之處還需商業保險來加強,所以才有長期照顧保險的問世,兩者可以互補。
關於台灣政府的長照2.0計畫,可參照以下我寫的長期照顧險三部曲的部分內文
很多人都討厭保險業務員,可能是,常常接到陌生電話強推保險商品,或曾有過被學生時代的同學約出來喝個下午茶,卻聊了一下午的保險商品,或是碰過或聽過核保寬鬆但理賠刁難的故事,總之,這職業給人們的印象是不好的,不過,這是一個故事,描述我為何會優雅的成為他們,和期間的不適應、學習、及體驗,歡迎大家放輕鬆來聽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人想過下午是甚麼的顏色嗎? 我說早晨是青綠色,中午是淡黃色,下午是金黃色,傍晚是橙紅色,夜晚是暗黑色。在小睡片刻之後,下午也是一個人,一天中最有活力的時間,用人的一生來看,下午可以對應到壯年期,是一個人最有產出的期間,用產品週期來看,就是產品已經完成量產,已經開始大賣,幫公司賺錢的階段。
「2020年終於過去了,身為社畜的我們熬過了這麼辛苦的一年,就想是好好吃頓大餐。」這段話真的是很有感覺,現在很多事情,講求一個儀式感,尾牙近年來已經成為每年快到年底時,員工們最期待的儀式。
其實我第一次聽到LBRY這字眼,是在新聞上聽到的,新聞上提到知名音樂YouTube頻道《好和弦》,發表一篇號召創作者們離開YouTube,加入LBRY 的影片,原因主要是對YouTube的推薦系統、言論自由、版權審查、廣告政策等不滿,所以才會號召YouTuber們影片移轉到同樣是影音平台的LBRY
前言 企業對於雲端運算資源的需求持續攀升,因為企業需要雲端運算等科技來幫助企業成長,且將會有更寬廣的運用,而雲端應用擴大,部分原因在於網路接點、可運用更多電腦運算能力的邊緣裝置以及感測器的數量增加,甚至第五代行動通訊 (5G) 網路加入,一定會強化各種多元的雲端應用。
很多人小時候或許有聽過,長輩們串門子或閒磕牙時,八卦親戚的誰誰誰,做了保險業務員,業績不錯,常常帶著親戚吃大飯店吃下午茶,或隔壁個誰誰誰,做了保險業務員,業績不錯,被招待去美國玩個兩周多等江湖傳言,但也聽過保險業務員的陣亡率很高,很多人一開始還行,但做了幾個月或剛過一年就不幹了,到底這行業可不可以
很多人都討厭保險業務員,可能是,常常接到陌生電話強推保險商品,或曾有過被學生時代的同學約出來喝個下午茶,卻聊了一下午的保險商品,或是碰過或聽過核保寬鬆但理賠刁難的故事,總之,這職業給人們的印象是不好的,不過,這是一個故事,描述我為何會優雅的成為他們,不像他們,需要隨時要準備緣故拜訪、陌生開發,
有人想過下午是甚麼的顏色嗎? 我說早晨是青綠色,中午是淡黃色,下午是金黃色,傍晚是橙紅色,夜晚是暗黑色。在小睡片刻之後,下午也是一個人,一天中最有活力的時間,用人的一生來看,下午可以對應到壯年期,是一個人最有產出的期間,用產品週期來看,就是產品已經完成量產,已經開始大賣,幫公司賺錢的階段。
「2020年終於過去了,身為社畜的我們熬過了這麼辛苦的一年,就想是好好吃頓大餐。」這段話真的是很有感覺,現在很多事情,講求一個儀式感,尾牙近年來已經成為每年快到年底時,員工們最期待的儀式。
其實我第一次聽到LBRY這字眼,是在新聞上聽到的,新聞上提到知名音樂YouTube頻道《好和弦》,發表一篇號召創作者們離開YouTube,加入LBRY 的影片,原因主要是對YouTube的推薦系統、言論自由、版權審查、廣告政策等不滿,所以才會號召YouTuber們影片移轉到同樣是影音平台的LBRY
前言 企業對於雲端運算資源的需求持續攀升,因為企業需要雲端運算等科技來幫助企業成長,且將會有更寬廣的運用,而雲端應用擴大,部分原因在於網路接點、可運用更多電腦運算能力的邊緣裝置以及感測器的數量增加,甚至第五代行動通訊 (5G) 網路加入,一定會強化各種多元的雲端應用。
很多人小時候或許有聽過,長輩們串門子或閒磕牙時,八卦親戚的誰誰誰,做了保險業務員,業績不錯,常常帶著親戚吃大飯店吃下午茶,或隔壁個誰誰誰,做了保險業務員,業績不錯,被招待去美國玩個兩周多等江湖傳言,但也聽過保險業務員的陣亡率很高,很多人一開始還行,但做了幾個月或剛過一年就不幹了,到底這行業可不可以
很多人都討厭保險業務員,可能是,常常接到陌生電話強推保險商品,或曾有過被學生時代的同學約出來喝個下午茶,卻聊了一下午的保險商品,或是碰過或聽過核保寬鬆但理賠刁難的故事,總之,這職業給人們的印象是不好的,不過,這是一個故事,描述我為何會優雅的成為他們,不像他們,需要隨時要準備緣故拜訪、陌生開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社會現象與對應的解決方案,提醒人們應該如何思考未來的退路。書中呈現了一位中年失業男子的案例,並以這個案例探討了下流老人的成因與解決之道。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更加重視人生規劃與被動收入。建議讀者閱讀並思考如何預防成為下流老人。(by AI)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的這本《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作者懷著一個很想要大叫的心情,面對四個失智症老人,四個老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有的時候讓她無奈到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也讓人驚訝日本的高齡化社會即將面臨的是壓垮中生代(經濟上和心理上)以及龐大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你讀了,會開始為老後生活做打算的書。 這本同時也是少數讓我邊讀邊心驚膽戰的書。 書中有些情景,有照護經驗的人讀到, 必定會心有戚戚焉,絕對笑不出來。 遇到了,你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即地獄」。 先父生前罹患漸凍人, 是由母親照顧他, 身材嬌小的母親為了照顧人高馬大的先父,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社會現象與對應的解決方案,提醒人們應該如何思考未來的退路。書中呈現了一位中年失業男子的案例,並以這個案例探討了下流老人的成因與解決之道。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更加重視人生規劃與被動收入。建議讀者閱讀並思考如何預防成為下流老人。(b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