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記2:年前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回到老家後,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安心了起來,明明在此之前是十分躁動而不安的;放下背包、換了套放在老家久久才穿一次的衣服,又穿起布鞋走出家門外閒晃。
鄰近傍晚,隔著一條大水溝,昏黃的夕陽照映著對岸邊的檳榔樹與大榕樹,斗大的影子毫不客氣地躺落在柏油小路,與置放在水溝岸上的盆栽堆上;空氣安靜而清晰,不遠處的小山不斷傳來大冠鷲的鳴叫,水流潺潺,枝葉騷騷,偶爾有某戶人家的狗,不知所謂的胡亂大叫。
就彷彿二十年前在這裡生活時一樣。
彷彿十年前時一樣。
彷彿一年前時一樣。
沒什麼變過。
若非得要說變了什麼,那就是以前賣韭菜盒子、煎餅的隔壁阿姨養了條臘腸狗;巷口種櫻花樹的老人家,也養了一隻害羞膽小的大黃狗。
那天晚上吃完飯後,剛好,我大堂哥打電話過來說他正準備帶著他老婆過來,於是晚上十點多,一家四口的小鄉下屋子又多了兩個人。但只是沒想到堂哥才剛到家,馬上就說著要去逛草屯夜市,問我們要不要一起逛。
草屯夜市,二十幾年前,大概我國小的時候,我曾經參與過它剛開幕時繁華熱鬧的那一陣子;我到現在還記得,那一天,我跟爸爸媽媽把夜市繞一圈後,隨便選了一家夜市牛排店吃,然後就此成了老主顧;之後屢次前來,都不時嘗試黑輪炒麵蚵仔煎、蒙古烤肉、阿偉熱炒、土虱跟滷肉飯,以及像是蜜汁燒烤、吳記排骨酥、豆乳雞、冷滷味等小吃。我還記得,夜市門口總是有一間炭烤攤我很愛買;有一間店員很漂亮的章魚燒我也常買;一間小發財車上的豆花攤、木瓜牛奶......
懷著回憶的情懷,我答應跟著去夜市。
不過,也許因為時間晚了的關係吧,一到夜市,記憶裡那車水馬龍、人潮洶湧的情景已經不復以往。曾經塞滿攤販與機車的側門,都因為疫情的關係被封了起來,裏頭的攤販也屈指可數。走入夜市前,還得接受工作人員量體溫、口罩的檢查關卡才能進入。這都是很久很久以前,不可能會有的事。
疫情理所當然是一面,但,草屯的衰弱,也是確確實實的一面。這個鎮,曾經有知名品牌的餐廳、速食店大量入駐。在寶島時代村開幕以前,原本我們都以為它要興起了,誰知道,那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箇中原因,也許出在地方政府的福利政策不友善,也許出在交通的不便,也許出在城市的機能不夠便捷,也許出在觀光資源永遠只重視表面的虛像;不論如何,這種繁盛轉衰,都隨著草屯夜市的規模不斷縮減、調整,甚至為了增加夜市豐富性搞了遊樂設施而體現。夜市的人潮不在,也逐漸喪失它原始傳統的美好。本可能會是欣欣向榮的地方盛景,也都因為凝化僵固的治理觀念,滯步不前──如果要說還有什麼能慶幸的,那就是至少夜市還在,幾間知名的小吃攤還在。人潮減少了,可也不至於太過沒落,還行。
買了各種炸物與一份蒙古烤肉回家,很難得的,我那從來不吃宵夜的父母都因為食物的香氣吃了一根豆乳雞翅。
這個世界能讓他們破戒的,也就只有遠道而來的堂哥了。

〈關於Moonrogu〉
嗨,我是Moonrogu!一位奇幻小說家,你可以叫我村長。從2018年加入方格子並持續寫作至今,已累積數百篇極短篇小說創作以及三篇長篇奇幻小說的連載;而除了小說,我也寫我的寫作觀點,並發展成付費專題「奇幻寫作事」。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透過追蹤、訂閱,隨時follow最新的文章資訊!另外,誠摯邀請加入vocus Premium,閱讀我的Premium限定創作!
經營出版專題:

拍手五下,輕鬆支持我繼續創作 ↓

avatar-img
12.0K會員
1.9K內容數
Moonrogu的歡樂鳥窩是個Moonrogu主觀觀點的集中地,你可以在這看到奇幻小說、創作觀點、平台生態觀察,以及不定時的討論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onrogu的歡樂鳥窩 的其他內容
如果真的打算不回去,那我還必要買嗎?畢竟一盒十幾顆鳳梨酥,我根本吃不完。但,現在不買,再晚幾天就真的買不到了,不如先繼續觀察疫情吧......於是就這樣,我又多拖延了幾天後,某天下午,疫情逐漸趨緩,不再有本土病例發生。 然後我隔天一早就去帶了一盒鳳梨酥,回租屋處以前又買了南下的高鐵車票。我要回家了。
以前的我,非常不喜歡被太陽這樣照,因為會反胃想吐、覺得噁心;所以以前的我很討厭太陽,不論溫暖和熙的春夏,還是帶著涼意北風的秋冬,我總是會帶一件外套掛在車頂的扶手當作是窗簾,或者整個套在頭上,即使悶熱,也好過被太陽直直照著。 也許,我是被陽光厭惡的,所以每當曝露在它的照拂下,才會總是一副懨態吧。
潮濕與春之夏,牽連的是過去與一些朋友初次面識的回憶,在教室悶著寫考卷的回憶,為了升學在圖書館苦讀的回憶,與早已不再熟悉、但學生時期也沒什麼往來的同學同班的回憶。 這些回憶,沒有一個是好的。因為那些朋友、同學,我們要不是早已沒往來,就是本身就不怎麼熟識。 跟不熟識的人相處,只會讓我覺得噁心想吐。
用鐵皮與藍白條紋的防水塑膠布搭建的小遮蔽處特別有溫暖的感覺;這些,都與我自身追求完美的性格大相徑庭,而且殘酷的是,實際的作為根本是一輩子都達不到完美,這點又跟性格有了牴觸。所以我一輩子,都是在跟自己的不完美搏鬥,然後被它抗打。 但也許,就是這樣不完美的自身,所以才能夠體諒、接受甚至喜愛其它的不完美吧
反正跟陌生人說了,下一次,也見不到了。不會有往來、不會被提起、不用再面對;就像偶然擦過袖間的花朵,你不會知道它後來枯萎的故事;就像偶然遇見的流浪狗,你不會知道牠餓死的故事;就像你曾經目睹過、高高展翅翱翔的候鳥與野鷹,不會知道牠們被獵人殺死,或者服下農藥被毒死的故事。 不會知道之後的你,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大人都這麼說我們,他們是對的,所以無法達成標準的我們,自然也得接受自己就是這麼沒有用。 貶低貶低,不斷貶低。把自己看得比任何人還要低賤,比畜生低賤,比蟲子低賤,比海洋裡的生物或者大自然的細菌還要低賤,我們甚至沒資格跟牠們比較誰是低賤的,搞不好我們連談資格的資格都沒有。 然後我們繼續忍耐。
如果真的打算不回去,那我還必要買嗎?畢竟一盒十幾顆鳳梨酥,我根本吃不完。但,現在不買,再晚幾天就真的買不到了,不如先繼續觀察疫情吧......於是就這樣,我又多拖延了幾天後,某天下午,疫情逐漸趨緩,不再有本土病例發生。 然後我隔天一早就去帶了一盒鳳梨酥,回租屋處以前又買了南下的高鐵車票。我要回家了。
以前的我,非常不喜歡被太陽這樣照,因為會反胃想吐、覺得噁心;所以以前的我很討厭太陽,不論溫暖和熙的春夏,還是帶著涼意北風的秋冬,我總是會帶一件外套掛在車頂的扶手當作是窗簾,或者整個套在頭上,即使悶熱,也好過被太陽直直照著。 也許,我是被陽光厭惡的,所以每當曝露在它的照拂下,才會總是一副懨態吧。
潮濕與春之夏,牽連的是過去與一些朋友初次面識的回憶,在教室悶著寫考卷的回憶,為了升學在圖書館苦讀的回憶,與早已不再熟悉、但學生時期也沒什麼往來的同學同班的回憶。 這些回憶,沒有一個是好的。因為那些朋友、同學,我們要不是早已沒往來,就是本身就不怎麼熟識。 跟不熟識的人相處,只會讓我覺得噁心想吐。
用鐵皮與藍白條紋的防水塑膠布搭建的小遮蔽處特別有溫暖的感覺;這些,都與我自身追求完美的性格大相徑庭,而且殘酷的是,實際的作為根本是一輩子都達不到完美,這點又跟性格有了牴觸。所以我一輩子,都是在跟自己的不完美搏鬥,然後被它抗打。 但也許,就是這樣不完美的自身,所以才能夠體諒、接受甚至喜愛其它的不完美吧
反正跟陌生人說了,下一次,也見不到了。不會有往來、不會被提起、不用再面對;就像偶然擦過袖間的花朵,你不會知道它後來枯萎的故事;就像偶然遇見的流浪狗,你不會知道牠餓死的故事;就像你曾經目睹過、高高展翅翱翔的候鳥與野鷹,不會知道牠們被獵人殺死,或者服下農藥被毒死的故事。 不會知道之後的你,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大人都這麼說我們,他們是對的,所以無法達成標準的我們,自然也得接受自己就是這麼沒有用。 貶低貶低,不斷貶低。把自己看得比任何人還要低賤,比畜生低賤,比蟲子低賤,比海洋裡的生物或者大自然的細菌還要低賤,我們甚至沒資格跟牠們比較誰是低賤的,搞不好我們連談資格的資格都沒有。 然後我們繼續忍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同的夢境,反覆縈繞在每個夜晚: 我走進偏僻的山中聚落,映入眼簾是幢兩層樓的破房。 它穿著台式鐵皮木作的外衣,有棵老樹穿過它的層板,枝幹毫無章法的生長。 穿越中庭,鏽蝕的鐵門擋住了後山的路。 門扉敞開,發出的尖銳聲令人不寒而慄。 門後是碎石泥濘的山路,漆黑一片看不見道路的終點。
Thumbnail
上午陪著娘來鬆筋,我喜歡東園街的氛圍,沒有進步的街容,長相符合期待中的平實,平庸無華才愈接近我慣用的平常。 這條老舊的街有95%的店家都不年輕,店內的商品與人的流動,以及不修邊幅的言語,就像是民國70幾年的況味。我一直不喜歡待在巿中心及人多的熱區,這會帶來心頭莫名的淒涼。 一直想去墾
以前在小漁村,心情好心情壞,看天看夕陽看海看月亮,坐在海邊,聽得到海浪黃狗與流浪喵喵,好不熱鬧。來到這個middle of nowhere的土丘上的小社區,花園從屋頂回到了地上,打開後門就是一片天地,是完全屬於自己家的。 晚上八點後就自然而然要放輕聲說話,好安靜,有人走過家門前都知道的那樣。明明捱
Thumbnail
這是一個已經沒落的城鎮,廢棄的高樓樹立,看得出這座城鎮也曾經繁榮、輝煌過。我穿梭這曾經繁華的街道,街上連一個人都沒有,就連街道兩旁的店面都不知道停止營業多久了。終於,我看見了唯一一間燈還亮著的小吃店,於是我走了進去。聽見有客人上門,店裡的阿姨非常熱情的出來迎接,但那股熱情卻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詭異..
晚上回家的路上,穿過老舊的巷弄,在一片古廟前的小廣場看到夜空中的明月,前方綴著幾片寂寥的雲朵,讓有些刺眼的月光柔和許多,讓我忘了身在何處,沉浸在這景色片刻的寧靜.沿著校園旁的人行道,幾棵老樹龐大的樹冠遮蔽了路燈,但卻遮不住月光,光線透過枝葉讓我有著淡淡的影子,舊城的巷弄老枝隔絕了馬路的車聲,雜亂錯落
Thumbnail
這是2012年畫的,這裡叫做民俗村,也就是舊的動物園改建而成的,經過12年,這裡早已變樣,只能憑記憶寫下當時樣貌。 台北圓山兒童樂園民俗村,是一個獨特的文化景點,融合了台灣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娛樂元素,為遊客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體驗。這裡不僅有傳統的建築、飲食和藝術,還有各種有趣的互動活動,讓
Thumbnail
新人巡警望月回到久違的故鄉,卻發現這裡早已和他熟悉的故鄉不太相同。 大量的外國人、村子的禁忌、陌生的吉祥物...以及打破寧靜鄉村平穩日常的屍體。 望月離開的四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一切的謎團,都圍繞在一包零食上...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在一個寧靜的清晨,他早早地醒來,騎著單車穿越鄉間小徑,前往北港品嚐美味的早餐。陽光灑在田野上,老牛成了他獨特的伴侶,共同漫遊在鄉村的小路上。 在北港,他品嚐到一道道美味的鄉間早餐,彷彿時光回到了童年。沿著小徑回程,經過橋美國小,一片懷舊的情懷湧上心頭。五十年匆匆而過,時光在他身後留下無數的足跡,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同的夢境,反覆縈繞在每個夜晚: 我走進偏僻的山中聚落,映入眼簾是幢兩層樓的破房。 它穿著台式鐵皮木作的外衣,有棵老樹穿過它的層板,枝幹毫無章法的生長。 穿越中庭,鏽蝕的鐵門擋住了後山的路。 門扉敞開,發出的尖銳聲令人不寒而慄。 門後是碎石泥濘的山路,漆黑一片看不見道路的終點。
Thumbnail
上午陪著娘來鬆筋,我喜歡東園街的氛圍,沒有進步的街容,長相符合期待中的平實,平庸無華才愈接近我慣用的平常。 這條老舊的街有95%的店家都不年輕,店內的商品與人的流動,以及不修邊幅的言語,就像是民國70幾年的況味。我一直不喜歡待在巿中心及人多的熱區,這會帶來心頭莫名的淒涼。 一直想去墾
以前在小漁村,心情好心情壞,看天看夕陽看海看月亮,坐在海邊,聽得到海浪黃狗與流浪喵喵,好不熱鬧。來到這個middle of nowhere的土丘上的小社區,花園從屋頂回到了地上,打開後門就是一片天地,是完全屬於自己家的。 晚上八點後就自然而然要放輕聲說話,好安靜,有人走過家門前都知道的那樣。明明捱
Thumbnail
這是一個已經沒落的城鎮,廢棄的高樓樹立,看得出這座城鎮也曾經繁榮、輝煌過。我穿梭這曾經繁華的街道,街上連一個人都沒有,就連街道兩旁的店面都不知道停止營業多久了。終於,我看見了唯一一間燈還亮著的小吃店,於是我走了進去。聽見有客人上門,店裡的阿姨非常熱情的出來迎接,但那股熱情卻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詭異..
晚上回家的路上,穿過老舊的巷弄,在一片古廟前的小廣場看到夜空中的明月,前方綴著幾片寂寥的雲朵,讓有些刺眼的月光柔和許多,讓我忘了身在何處,沉浸在這景色片刻的寧靜.沿著校園旁的人行道,幾棵老樹龐大的樹冠遮蔽了路燈,但卻遮不住月光,光線透過枝葉讓我有著淡淡的影子,舊城的巷弄老枝隔絕了馬路的車聲,雜亂錯落
Thumbnail
這是2012年畫的,這裡叫做民俗村,也就是舊的動物園改建而成的,經過12年,這裡早已變樣,只能憑記憶寫下當時樣貌。 台北圓山兒童樂園民俗村,是一個獨特的文化景點,融合了台灣豐富的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娛樂元素,為遊客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體驗。這裡不僅有傳統的建築、飲食和藝術,還有各種有趣的互動活動,讓
Thumbnail
新人巡警望月回到久違的故鄉,卻發現這裡早已和他熟悉的故鄉不太相同。 大量的外國人、村子的禁忌、陌生的吉祥物...以及打破寧靜鄉村平穩日常的屍體。 望月離開的四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一切的謎團,都圍繞在一包零食上...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在一個寧靜的清晨,他早早地醒來,騎著單車穿越鄉間小徑,前往北港品嚐美味的早餐。陽光灑在田野上,老牛成了他獨特的伴侶,共同漫遊在鄉村的小路上。 在北港,他品嚐到一道道美味的鄉間早餐,彷彿時光回到了童年。沿著小徑回程,經過橋美國小,一片懷舊的情懷湧上心頭。五十年匆匆而過,時光在他身後留下無數的足跡,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