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4|閱讀時間 ‧ 約 15 分鐘

誰說劉備不英雄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往往給人一種懦弱、無能的形象,所以有『劉備的天下-哭來的』的說法。民初提出『厚黑學』主張的李宗吾更以劉備作為厚黑學中的『厚』者代表,與曹操形成強烈對比,認為劉備的成功完全是因為其『臉皮厚』的結果。
事實上,劉備的成功自有其原因,絕非一般人印象中的懦弱、無能,更不是因為『臉皮厚』。
劉備(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後為徐州牧。不久兵敗而先後投靠袁紹與劉表,在新野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先主。
劉備
劉備
英雄之器,人中之龍
一般人的既定印象中,劉備是很窩囊的,跟曹操與孫權不同。他的本事,一是會跑,二是會哭。這是《三國演義》給我們的錯誤的印象。劉備並非只會跑,只會哭,這並不是他成功的原因。其次,會跑會哭也不丟人,歷史上會跑會哭的人並不少,同時期的曹操哭與跑的紀錄難道就少了?重點在劉備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戰功,所以瞧不起劉備的人也所在多有,如袁術就曾對呂布說『術生年已來,不聞天下有劉備』,而漢中張魯講的更露骨,直言『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
然而這樣一個人卻受到曹操與袁紹的敬重。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曹操,曹操讓他做豫州牧,表他為左將軍,不但『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更是直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被曹操打敗,投靠袁紹,袁紹親自出城二百里相迎,父子『傾心敬重』。曹操與袁紹為當時河北兩大霸主,不約而同的如此敬重劉備,可見劉備在兩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說,劉備在荊州的時候,曾經和劉表一起討論天下英雄,說到陳登。一個名叫許汜的人批評陳登是『湖海之士,豪氣不除』。經劉備詢問後才知道,原來許氾曾至下邳見陳登,卻被對方所輕視。劉備卻認為許氾雖有國士之名,可惜並無國士之實,所談論的盡是『求田問舍,言無可採』,難怪陳登瞧不起。這就是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中『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的出典。由此可知,劉備不但有英雄之志,而且有英雄之器。
雖然劉備『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但是也有其衝動的時候。
劉備因平定黃巾黨人之亂,被任命為安喜縣尉。當時朝廷已經下詔,要對因軍功被任命的官員進行淘汰,劉備擔心自己也可能被淘汰的名單中。正好督郵來到安喜縣,準備遣還劉備;劉備原本認識這位督郵,於是前往館驛求見,督郵卻稱病不見。劉備感到氣憤,便帶著一夥吏卒,闖入館驛,聲稱奉上司的密令逮捕督郵,將他捆起來,拉到縣界,然後解下自己的印綬,繫住他的頸子,把他綁在樹上『鞭杖百餘下』,還打算殺掉他。督郵哀求饒命,劉備這才住手,揚長而去。
督郵是漢代郡級官吏,掌管『督察糾舉所領縣鄉違法之事,兼管宣達教令、訟獄捕亡等事』,相當於現今直轄市民政局及政風處的主官,而劉備則是類似縣警局局長的職務。若是論職級,督郵地位應高於劉備。加上劉備與督郵相識,無論是誰,身處督郵的角色,自然不方便與劉備見面。劉備眼看自己用鮮血換來的官職即將保不住,難免怒火中燒,只是可憐了這位督郵。
仁德之名,天下皆知
在《三國演義》作者的渲染下,劉備成為仁義的代表,甚至仁義過了頭,被魯迅評為『劉備之長厚近似偽』。不過劉備確實以仁德作為處事的標準,並以此自豪。劉備曾對龐統說,『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蹫,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由此可知,劉備對於自己的仁德形象是極為重視,並且視為成功的條件。
劉備為人『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這一點與漢高祖劉邦的個性頗為相近。劉備在起兵之初能獲得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的幫助順利籌募資金,進而組成義勇軍踏上歷史的舞台。這在當時並不稀奇,曹操與孫堅都曾接受過財團的資助。不同的是,曹操舉兵討董的時候在獲得同鄉士紳衛茲資助的同時,自己也散盡了家財;孫堅則是被任命為佐軍司馬後,以政府官員的身分『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劉備在當時只是『織席販履小兒』,既不像曹操有家產可散,更不像孫堅有官職在身。劉備孓然一身,居然獲得張世平與蘇雙的資助,如果不是劉備獨特的魅力,如何獲得張世平、蘇雙的信任。
劉備擔任平原相期間,確實頗得人心。據《英雄記》的記載,當時平原郡『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後來北海相孔融遭管亥率領黃巾軍包圍,孔融命太史慈向劉備求救,劉備接獲消息還驚訝的『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這段紀錄在《後漢書˙孔融傳》與《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中都有記載。從上述的兩件事情可以確信,當時的劉備確實頗具仁德之名。
三國時期的諸位領袖大多有屠城的紀錄,如曹操曾經以父仇為名,在攻打徐州期間下令屠城,使得當時徐州『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可見當時殺戮之慘。就連孫權這位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之稱的東吳英主,也有『果於殺戮』的記載。當時孫策曾用李術為廬江太守,不料孫策死後,李術竟不承認孫權的繼任權,反而收容不服孫權統治的叛逃之人。孫權在幾次交涉不成後,舉兵攻打李術,並且在城破之後下令屠城。除此之外,孫權在攻打黃祖時,也令凌統、董襲『屠其城』。
在亂世中,以降低對方抵抗心,往往會採取大肆屠殺的方式以達到震攝對方的效果。然而綜觀劉備的一生,從未有過大肆殺戮的記載。甚至在曹操兵下荊襄,劉備被迫『棄新野,走樊城』的時候,一個被曹操數十萬大軍追殺的人,還能說出『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放眼古今中外,可說唯有劉備一人而已,單憑這點就十分難得。
夷陵兵敗,功虧一簣
劉備的仁義形象過於顯著,使得許多人都忽略了劉備在智謀上的成就,加上劉備晚年為了奪回荊州而兵敗夷陵,被曹丕譏為『不曉兵』,以致於劉備『屢敗之將』的形象就更加刻印在人們心中。事實上,劉備不但『曉兵』,更非『懦弱、無能』。
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火燒博望坡是諸葛亮的功勞,然而真正的博望坡之役卻是劉備所策劃執行的一場勝仗。
劉備自從投靠劉表之後,劉表以上賓之禮對待,並委以重任屯兵新野抵禦曹操。然而劉備在新野期間,吸引了許多荊州豪傑前往依附,使得劉表開始疑心劉備。不久曹操命夏侯惇、于禁率軍南下,劉備於博望坡設下伏兵,並且火燒營柵並詐敗退兵引誘夏侯惇。夏侯惇眼見劉備敗退,率軍追趕,果然遭到劉備事先安排的伏兵攻擊。當時諸葛亮尚在隆中,未曾出山。
建安二十四年春,劉備自陽平南渡沔水,於定軍山安營。劉備的舉動引起夏侯淵的攻擊。劉備命黃忠『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逼使曹操親臨漢中。面對曹操來勢洶洶,劉備非但不為所動,反而意氣風發的表示:「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後來劉備採取『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的策略,拖垮了曹操大軍,逼得曹操撐不過夏天便引軍還。這一段「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足可說明,劉備的智謀在於「見於未萌」。
然而『曉兵』的劉備卻在晚年的時候因為荊州之恨、關羽之仇而出兵伐吳,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的大敗而回,不單自己最後無顏回蜀,病逝白帝城,更讓蜀漢元氣大傷。許多人將夷陵之敗歸罪於劉備的一意孤行,然而仔細探討後,征東之行,確實有其必要。
劉備攻打東吳表面上來看是為報關羽之仇,但是事實上卻是為奪回荊州與鞏固益州統治權為主要的戰略目標。
依隆中對策的計畫,劉備在取得荊、益二州後,方有北伐中原的能力。劉備與劉璋鬧翻後奪取益州。因益州人心未穩,劉備不敢有所動作,這一點從曹操取得漢中後,成都一夜數十驚足以證明。不過也因為曹操取漢中,為穩定益州人心,逼使劉備要提前展開北伐計畫而攻取漢中。
劉備取得漢中可說是一場意外,益州人心依舊不穩,因此劉備進位漢中王後,並未直取關中,反而留魏延鎮守漢中,自己則回到成都繼續安定益州人心,而不是如隆中對的計畫準備北伐曹操。正當劉備在益州的統治權逐漸穩固後,達成隆中對的基本要素,只需待北方有事,劉備即可進行北伐。但是更大的意外卻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隆中對策一夕之間計劃全毀,更令劉備難以忍受的是,孫權立劉璋(早在劉備取得益州後,為降低劉璋對益州的影響力,因此將劉璋移往公安居住,孫權取得荊州後,同時獲得劉璋)為益州牧,擺明要與劉備爭奪益州的統治權。因此,無論是關羽之仇,還是荊州之恨,亦或是為保全益州的統治權,劉備伐吳絕對是勢在必行,因此諸葛亮才無法勸阻劉備伐吳之舉。
最後,劉備有何自信能打勝東吳,其實劉備的信心來自他的戰略。
劉備採取水陸並進的策略沿江東下伐吳,由於東吳的水戰能力高於陸戰能力,這一點從東吳歷來的戰績就能證明,陸戰方面,東吳除奪荊州一役獲得大功之外,陸戰可說敗多勝少,因此劉備派遣黃權率領水軍自夷陵順江而下,牽制東吳水軍,自己則率領陸軍自秭歸出,逼使東吳以陸戰一決雌雄。
可惜劉備正確的戰術方針卻出現了意外的變數,首先是黃權的水軍未能如預期與劉備水陸並進,呼應劉備在秭歸的攻擊,形成水陸夾擊的態勢,反而滯留在夷陵道,並沒有隨軍前進,如果蜀軍水陸齊進,那後果將不堪設想,這一點連陸遜自己都不敢否認。
其次是戰線意外延長。由於四川易守難攻的地理形勢,雖然能夠有效的抵禦外來的侵略者,但是也阻礙了向外發展的能力。劉備領主力軍團東出,必須經過崇山峻嶺,因此戰線出乎意外的被拉長,也導致補給線過長造成補給不易的情況,為了確保補給線安全無虞,劉備只好連營八百里的下下之策來維護補給線。當然,如果劉備採取水路進軍的方式,自然可以避免上述的狀況,可是問題就在劉備必須避免與東吳水軍作戰,以免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的不利情況。
最後就是遇到了比美周瑜的陸遜領軍,劉備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都失去利基的情況下,因而兵敗夷陵,飲恨於白帝城。
三起三落,折而不撓
陳壽把劉備比作漢高祖絕非溢美之詞,他們相像的地方太多了,劉備更坎坷的是他面對的不是一個勇而無謀的項羽,而是舉世無雙的英雄豪傑。劉備最了不起的是他面對失敗不屈不饒的韌性,若非這一點,劉備早就被時代所淘汰。
中國近代,鄧小平曾經歷過三起三落,由一個被西方中國問題專家認為『最不可能成為中共領袖』的人,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智慧、膽識、勇氣與能耐,以及折而不撓的精神,最終成為中共第二代領導集團的核心,成就一生輝煌的事業,更被西方媒體評為『打不倒的小個子』。
相較於鄧小平,劉備也不惶多讓。劉備因陶謙讓出徐州統治權,不久卻被呂布所侵奪,本來是徐州之主的劉備反而只能窩在小沛屯兵,最後更被趕出徐州。雖然不久藉著曹操的力量,重回徐州,但是為時不久就被曹操所擊敗,只有投奔袁紹。官渡之戰,劉備像是流寇一樣的,先後在汝南一帶發展,最後落腳到了荊州,駐守新野。可惜不久又因劉表病亡,曹操南下,劉備只好棄新野、走樊城,猶如喪家之犬般地逃往夏口。赤壁大戰後,劉備趁勢奪取荊南四郡。至此,劉備才真正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人生也才開始走入順途。
相較於同時期的群雄,曹操雖然也有呂布襲取兌州一事,但是程昱至少還幫他保留三縣,使他有反攻的本錢,不像劉備是連根據地都沒有。孫權則是襲父兄之蔭,除了赤壁之戰與夷陵之戰外,孫權幾乎沒有遇到大型的危機。至於袁紹、袁術等人,只因為單一戰役的失敗就一敗塗地,毫無翻身的餘地。劉備的韌性,確實冠絕於當世。如同《三國演義》中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所形容的一樣,『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劉備就如同蛟龍一般,一旦機會來到,就能夠『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知人待士,高祖之風
劉備識人之明,可說是無出其右。老班底的關羽、張飛從一介布衣而成獨領大軍的世之虎將,大膽破格任用初出茅廬的諸葛亮為軍師,命初降不久的魏延為漢中太守,另外如趙雲、徐庶等人都是在劉備的手上發光發熱,更何況在臨終前還能看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要諸葛亮『其察之』,由此種種,足見劉備的眼光一流。
不過劉備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赤壁戰後,龐統自東吳轉投劉備,以功曹從事的身分兼任耒陽縣令。對於有『南州士之冠冕』之稱的龐統而言,做一個縣令不免有大材小用之嫌。尤其從郡功曹變成一個人口不滿萬的縣令,對龐統而言根本是貶官,結果龐統因『在縣不治』而遭到免官。多虧魯肅與諸葛亮的推薦,劉備才不至於失去了這位不亞於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
赤壁大戰前,龐統在東吳擔任郡功曹之職,受周瑜所敬重。周瑜於南郡太守期間,曾協助劉備取得荊州。周瑜死後,龐統往返於東吳與荊州之間,劉備不可能不認識龐統。因此劉備任命龐統為耒陽令,明顯是擔心龐統為東吳間諜的緣故,因而故意大材小用。
若說劉備因為擔心龐統為東吳間諜而不敢重用,尚情有可原,但是蔣琬的大材小用,劉備就當真看走眼了。
蔣琬隨劉備入蜀後,被劉備任命廣都長。可是這位『社稷之器』的蔣琬,有著與龐統一樣的臭脾氣,經常酒醉不理事,氣得劉備想殺蔣琬以為眾官警惕。多虧諸葛亮為其說項,這才為蜀漢留下一位『英相』。
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對劉備的評價是,『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基本上,陳壽的評價是非常公正的,相較於曹操與孫權,劉備的表現可圈可點,說劉備老奸巨猾,這對他並不公平。有人總拿摔阿斗的事情來證明劉備心機很重,因趙雲深入敵陣將阿斗救回,劉備為此將阿斗摔下藉此收買人心。不過劉備摔阿斗這個情節在《三國志》中,無論是《先主傳》還是《趙雲傳》都沒有紀錄,完全是小說家加油添醋下的作品。
根據《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中的記載,劉禪繼位時為十七歲,因此推測劉禪大致出生於建安十年左右。曹操發動赤壁之戰是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說,劉備棄新野,走樊城,兵敗當陽長阪坡的時候,劉禪大約已經二到三歲了。一個二到三歲的小孩子,怎麼有可能如《三國演義》中所述,讓趙雲抱於懷中,左右衝殺,最後讓劉備摔在地上嗎?
正如陳壽所說,『機權幹略,不逮魏武』,跟曹操相較,劉備可說是一老實人,也因為如此,所以劉備『基宇亦狹』。更何況,身處亂世,沒一點心機,如何在亂世生存?
這樣的人,你能說他不是英雄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