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一位CFP的日常】「你主要是做什麼的?」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藏著我們一直以來所忽略的答案。

圖片來源: Unsplash
懶得看字? 那改用聽的吧!
作者 : 蔣竣植 (CFP)
上週和老同學們聚餐,其中一位曾在美國唸書與工作過的同學,分享了一段有趣的經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電機相關的工程師職務,新人第一天的教育訓練課程,公司卻安排了財務規劃相關內容,讓新人們都帶著疑惑進到教室。
「你主要是做什麼的?」教財務的講師一上台就問了這問題。
「當然是工程師啊!」台下有新人員工直接喊出這答案。
講師卻板起臉孔嚴肅回答:「錯了!若你主要是做工程師,那就準備做到死吧!」
大家都被這答案嚇著了!卻也好奇想知道真正答案。
講師接著說:「你的主要工作應該是學習並作好個人財務管理,否則這輩子別想退休了!工作,只是財務管理中的收入來源罷了!」
頓時!大家都打起精神準備認真聽課了......
「若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錢,那就該好好學會如何管理錢。」我很常在財務管理的課堂上說。出了社會,很自然會被錢推著走,每月的薪資收入或許在銀行戶頭中還沒躺熱,就被召喚出來支付各項費用。若該月份運氣還不錯,戶頭內有結餘,當然就會對自己好一些!但若不小心對自己太好,接著可能就會過著被錢追著跑的生活了.......
因此,既然我們無法工作一輩子,而卻要與錢為伍一輩子,那是否應該鼓起勇氣好好認識這位形影不離的「夥伴」?
資產累積的關鍵:勇氣&執行力
隨著家庭財務諮詢經驗的累積,能確認高收入的族群由於生活開銷較大,並不一定能累積較多資產;而收入相對較低的族群,或許對未來保有較多的憂患意識,反而有機會累積較多的資產。我同意個人或家庭的狀況條件不同,無法一概而論資產累積的速度快慢,但畢竟日子是自己在過的,在「及時行樂」與「延遲享樂」之間,說穿了其實就是決定「現在」與「未來」的配置比例。
財務管理的觀念大家都懂,差的就是面對的勇氣與願意改變的執行力。相信許多人可能會好奇:「財務體質的好壞,自己會知道嗎?」因為無論收入多寡,日復一日看似一切正常的過日子,就算有什麼狀況也大多能迎刃而解(也可能是視而不見),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當然也從不覺得有什麼生活習慣需要改變或調整。但也因為如此,一旦發現「事情大條了」,或許就不是那麼容易解決了。曾有對案例夫妻檔這樣問我:「每月平均20萬左右的家庭支出,應該算合理吧?」其實會這樣問,很大的機會就表示財務狀況有許多值得研究之處。
身體健檢的概念是「預防醫學」,透過一連串數據的告知,若不願限期改善,對身體狀況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個人財務報表也有著類似的功能-「預防理財」,透過相關數字的填寫,配合CFP財務顧問的分析及諮詢,可從中發現到需調整的生活習慣,透過提醒及追蹤,讓未來的財務風險盡可能降到最低,以避免衝擊到未來的人生。
你是輕忽了,還是害怕面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蔣竣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