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爸媽不在家》觀影心得

  《爸媽不在家》這部電影主要講述新加坡的一對夫婦,因為工作忙碌無法陪伴小孩,因此將家中唯一的孩子家樂託給從菲律賓聘請來的女傭泰莉照顧。原先家樂相當排斥,認為這個陌生人闖入了家中,因此常常欺負泰莉,甚至嫌棄她的膚色、體味等等。
  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家樂卻在泰莉身上尋求到一種缺乏的母愛,反而使家樂與泰莉的關係改善。家樂的母親察覺到兒子與女傭之間微妙的關係,開始出現刁難泰莉的情景,最後因為家樂爸爸被裁員,家中經濟陷入困頓,決定不再聘請泰莉。影片的結尾,家樂不願泰莉的離去憤而剪去泰莉的頭髮,顯示嘉樂對泰莉產生一定的感情,而這樣的情節反映出新加坡的社會現實面。
  從這部電影觀看台灣社會,或許並不陌生。同樣身為亞洲四小龍,在經濟發展上台灣與新加坡有著相似的背景,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轉移,引進東南亞移工,其中包括看護。內容的呈現可以從幾個面向來分析。
  首先是移工的處境,泰莉如同家庭看護,與雇主住在一起,平時除了打掃家裡之外,煮飯、照顧小孩也是職責,時間的自由受限於雇主,若沒經過雇主的允許,無法隨意外出娛樂,而泰莉的護照也是在第一時間即被雇主沒收。
  與雇主住在一起,空間與時間備受限制,因此容易產生超時工作、不合理對待甚至歧視等事情。另外則是受雇者的心理狀態,受雇者雖然是被雇用的一方,然而受雇者心裡仍具有自主性,像是泰莉面對嘉樂存心的作弄感到憤怒,或是在面對雇主質疑偷抽菸時的據理力爭。這些皆表示雇主與受雇者之間存在微妙關係,臺前受雇者聽令於雇主的指令,臺後的受雇者也存在一定的對抗心理,展現自我。
  再以這部片探討兩個社會對於移工的態度,台灣對於移工在近年來開始有民間團體的支援與政策上的討論,然而初期移工不僅在台灣受到許多政策上的限制,缺乏權益保障,甚至在社會上被標籤化,受到異樣的眼光。
  人們對於外來者的態度反映出一個國家乃至社會的整體環境與包容度。即便現今台灣社會看似多元,然而台灣民眾提到移工多少仍帶有偏見,認為其來自較為落後的國家,平時成群集結在火車站、廣場讓人畏懼,某種程度也顯示台灣社會在教育上對於外來者是充滿差別待遇的,面對西方來的白領階級與東南亞來的勞工,同樣是移工卻面臨不同的對待。
  新加坡同樣被視為是多元文化的國家,理當對於來自世界各地的移工有較大的包容度;然而人們心中的偏見依然存在。從家樂家庭對泰莉的態度顯示,面對來自經濟條件較差國家的移工,雖然給予其住宿,但泰莉的生活受到雇主限制,且必須二十四小時待命,因此受雇者的自由仍有侷限。
  這部片帶來的不僅是移工與雇者家庭間的關係展現,同樣的也讓我們進一步省思一個社會給予外來勞工的環境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政策去保障移工們的權益,或許正是這部片帶來更深層的感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