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論國史上之分合

筆者在《論一個中國》一文中提到自秦始皇統一天下, 到清宣統宣退位的2133年間(221BC〜1911AD), 中國共有五次分裂, 但各分裂體均自認自己是中國, 因此雖分裂但未分離仍然是一個中國, 南北朝時南北雙方都堅稱自己是中國, 如北朝稱南朝為「島夷」而南朝稱北朝為「索虜」, 可見雙方都認為自己是中國。
在以往五次分裂中, 有一個現象值得重視, 也就是凡是有胡族(泛指非漢人之所有各邊疆民族)介入分裂的年代, 都超過250年, 如諸胡列國南北朝的分裂278年; 兩宋、遼、金、 西夏的分裂364年; 明與蒙古(北元或後元)的分裂294年。凡是沒有胡族介入的分裂, 都沒有超過八十年(五代中的後唐, 後晋等建國者, 雖是源於胡族, 但已完全融入漢人之中, 等同漢人) 這個現象以往史家鮮少提及, 但極為重要。
自1949或1950年兩岸正式分裂, 在台灣的是自1912年建立的中華民國, 雖然失去大陸及海南島的統治權, 但從未亡國; 在大陸建立政權的叫中華人民共和國。 無論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其創建者及其後繼的最高領導者(稱總統或主席)都是不折不扣的漢人, 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所以這次的分裂是没有胡族介入的分裂, 這也是事實。 所謂「歷史」, 幾乎每個史家都會有一個定義, 但無論有多少個定義, 歷史不外乎事件的本身與記載的歷史, 事件的本身稍縱即逝, 既不可能複製也不會有規律地重覆出現, 至於記載的歷史, 由於執筆者對史料的取舍與判斷, 處處都會滲入主觀的意識, 因而歷史事件很難真實呈現, 我們所能看到幾乎都是記載的歷史, 也只有據之以為憑藉, 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依據既往的史料, 如果只是漢人的分裂, 都沒有超通過八十年, 這是既有的史實, 無法否定。
以往的五次分裂, 最後部是憑武力結束分裂局面, 以往的戰爭都是冷兵器模式, 死傷有限, 但近代以來進入熱兵器時代, 甚至核子武器, 現代戰争死傷將千百倍於既往, 因此對戰爭無不戒慎恐懼, 盡量避免。兩岸分治已七十多年, 如照以往經驗, 這次分裂已近尾聲, 但上文說過歷史事件不會有規則重復出現, 何况以往五次分裂都發生在大陸,彼此疆域犬牙交錯, 而且沒有國際因素, 而這次分治,隔著台灣海峡, 又有複雜的國際因素, 末必會照以往模式進行, 這是今古不同之處。
雖則歷史事件不會有規則地重復出現, 但揆諸往史, 卻會發現若干歷史事件(含人物), 以不規創方式重復出現, 如隋唐之與秦漢; 朱元璋之與劉邦; 趙匡胤之與劉秀…等, 因此既往之歷史對當前局勢, 仍具有相當参考價值, 上文提到既往都是武力結束分裂局面, 但現代戰爭後果極為可怕, 相信兩岸領導人都有足够的智慧避免戰爭, 雙方都以人民福祉, 經濟發展、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競爭, 爭取兩岸人民的認同, 以和平的方式由分走向合。
論一個中國
要談這個問題必須要先瞭解「中國」一詞的由來, 較早出現「中國」一詞的文献應是《詩、大雅、民勞》篇中提到「...... 惠此中國, 以綏四方......」, 從上下文意看, 都只是指一個地方, 何況「國」字的結構是一個「口」加一個「或」, 也是指一個地域而言, 都不指今天所謂的國家,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再進一步看, 自夏商周以至唐宋元明清, 乃至當前的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 其正式國號都不是「中國」。要知道「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七個字, 都不能等於兩個字的「中國」, 這是基本邏輯, 因此「中國」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概念。既是概念, 就不是某個政權所能獨自擁有的. 同樣的在歷史長河中的每一個政權都内包於這個概念(中國)之下, 進而成為這個概念的一部份。 自周秦漢唐......以至唐宋元明清, 雖然正式國號都不是「中國」, 但無不以「中國」自居, 縱然許多非漢人建立的政權: 如鲜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幾個以「燕」為國號的政權、氐族符氏的前秦、羌族姚氏的後秦、鲜卑族拓跋氏的北魏、鮮卑族宇文氏的北周、契丹族耶律氏的遼、女真族完顏氏的金、党項族拓跋氏的西夏、蒙古族博爾只斤氏的元以及满族愛新覺羅氏的清, 無不以中國自居, 其中《魏書》、《周書》、《遼史》、《金史》、《元史》均納入正史之列, 至於《清史》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國防研究院曾於1960年代出版《清史》, 惟未被列為正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