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幸福方程式

4月22日,No. 112,#幸福方程式
大部分的人賺錢,就是餬口飯吃、滿足人生在世的物質慾望,運氣好的可以找到喜歡的工作。都說錢買不到幸福,但凡人如我總是會陷入迷思,「有錢好辦事」,畢竟有錢雖然買不到幸福,但可以解決很多困擾。我是說,很多很多很多的困擾。
在美國念書這幾年,總是不斷找心理學對幸福與快樂的研究,例如牛津大學出版的Oxford Handbook of Happiness。我自己綜合出來這個幸福快樂方程式,供你參考。有時候覺得發現這樣的簡潔公式,感覺得意開心:)

快樂=對他人最低的期待+無條件的自我接受+有意義的社會連結

首先是 #對別人最低限度的期待,就是所謂 #沒有期待沒有傷害。「#已讀不回」讓人不爽的原因,在於對對方有期待,可能是朋友、可能是情人、可能是網友。以前我也會覺得傳訊給對方,可能針對他發表的時事評論討論、可能只是想認識對方、甚至只是朋友,結果被無視便會覺得對方也太傲慢了吧!甚至很多人會過度解讀「已讀不回」,腦中小劇場,他是不是討厭我、我是不是很煩人等等自我否定。
降低你腦中的期待另一個好處是,你隨時滿心歡喜感謝對方的付出。即使是親密的另一半,也不要過度期待。曾經有個統計說如果韓國女生看到男生送絨毛娃娃作為禮物,她們會將娃娃切開看看裡面還有什麼。WTF,可憐的韓國歐巴,不...是可憐的娃娃。
蓋瑞·范納洽 (Gary Vaynerchuk)也提過這個類似的概念,不過他說的Zero Expectation 我覺得不可行。活在社會枷鎖中,自然會有期待,難道能不期待下個月發薪水嗎?
#無條件的自我接受,是來自理情行為療法療法與哲學斯多葛學派,以後我們會慢慢聊。簡單說快樂是發我們的腦袋認知,如果你對幸福快樂有任何條件,只要條件不滿足你永遠不會快樂。即使是身體健康,我們都看過太多人雖然面臨生理侷限,可能是先天、可能是後天意外,或是自然老化,依然無比快樂。甚至連蹲苦牢的政治犯,都能找到自我意義與幸福感。注意的是,我們這裡在論證(主觀幸福感不需要太多條件),不是在比較(誰誰誰很慘,我沒那麼慘應該要知足)。你要做的不是去跟別人比慘,而是純粹的無條件自我接受,然後成為你自己人生的英雄。
我覺得最難是 #有意義的社會連結。人類大腦內建的追尋意義與孤寂感,迫使我們很難自得其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買不到幸福的原因——許多財富自由億萬富翁,還在努力工作或公益的原因,是成就感與存在感,是基於一種假設:市場會付我錢是因為我有貢獻。另一個難處是,我們得認識自己,才找得到社會上的座標,適合自己的位子,同時也得認識別人,這樣我們的連結才有意義。
這裡的社會連結,也包含家庭關係與親密關係,重點是關係的質量與經營,這永遠是說的比做的容易,就當作我們一生的共同任務吧!
願我們這裡的相逢,也有意義。
#dailymrps #mrps20210422 #每日猜招 #stoic #positivepsychology #理情行為療法 #REB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