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想要快樂嗎?那就不要追求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隨著近幾年疫情肆虐、通膨爆表、國際情勢動盪,「快樂」這個感受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因此,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篇與快樂有關的最新科普文章,同時談談「如何花對錢買快樂」。
文章來自知名心理學科普網站「Psychology Today」,作者參考的研究則是來自《Current Opinion in Behavioral Sciences》 這本期刊。
以下是幾個重要結論:

★越是「在意」快樂與否,反而越容易不快樂★

研究人員發現,光是讓受測者觀看一篇「與快樂有關」的新聞報導,誘導他們關注快樂這件事、進而反思自己的快樂程度,就足以讓他們「感到不快樂」。而在閱讀「與快樂無關」的新聞報導另一群受測者身上,則並未發生這樣的影響。
至於理由,是因為「與當下自己的現況做比較」之後,絕大多數人都感到不滿意,因而難以感到快樂。
這樣的「兩難悖論」(paradox),其實有點類似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小測驗:
接下來10分鐘請你閉上眼睛靜靜坐著,什麼事也不做,同時請你「絕對不要想到『白色』這個詞」。請問接下來10分鐘,你腦中想到最多的詞會是哪一個?
你猜的沒錯,就是「白色」。

★「接受」每個時刻的情緒高低、好壞才是關鍵★

既然如此,在面對「快樂」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破解上述的兩難悖論呢?研究人員發現,關鍵在於「接受」。
越是在乎、關注自己是否快樂的人,越容易在面對人生中的種種不順遂之際,冒出「如果當初……」(what-ifs)、「為什麼不是……」(why-nots)這類的消極性無益想法。
然而心理學研究其實早已發現,並不需要常常「感到快樂」人生才能過得「幸福美滿」(achieve greater well-being)。學習「如實接受」每個時刻的心情起伏,不論是快樂、悲傷、氣憤、失落這些必然會經歷到的,越能安然處在各種情緒狀態下,幸福快樂感就越有機會「不請自來」。

★追求快樂的「做法」要正確★

話雖如此,這當然不表示我們不該努力讓自己快樂。只不過,大多數人雖然心中想著讓自己過得快樂些,但慣用的方法卻是錯誤的。要不就是沉迷於短暫的快樂,無法帶來持續的效果;要不就是為了眼前的快樂,犧牲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幸福快樂。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60會員
965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友誼?」 這個問題不但已經被討論了很多年(而且至今仍然莫衷一是),對許多有另一半的人來說更是個大困擾。 「備胎」假說(back-up mate hypothesis) 「保險」假說(mate-switching hypothesis)
這次分享的最新研究並非什麼嚴肅、了不起的主題,嚴格來說只能算是「小品」,不過卻與大家的日常生活有密切關連。 每個場景中的受測者(準備進行購物者)都隨機分配為兩組,「實驗組」喝下一杯咖啡因含量100毫克的咖啡,「對照組」喝下同樣重量的低咖啡因咖啡或水。
小自不同班級間的成績競爭、學校間的體育競賽排名、不同明星粉絲團間的攻訐,大至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台灣的藍─綠,人類總喜歡「劃分你我」,甚至進而「攻擊彼此」。
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互相支持」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說到「如何提供適當的支持」,可就是一門大學問了。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篇研究,提供了一個簡單明確的建議。
在處於壓力狀態時,人們(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常會出現咬指甲、抓臉搔頭、坐立不安等動作,而這些行為模式都會對外傳達出個人的「脆弱」(weakened state)。為何經過數萬十年演化後,類似的「示弱」行為仍然存在?這又代表了什麼意義? 研究結果如下:
良好的睡眠對身體健康很重要,這已經是不容置疑的常識。睡眠品質與記憶、腦力、情緒的關連性,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然而,上述關連性幾乎都是基於「中長期」睡眠狀況。如果只是短短「一晚」沒睡,是否也會造成影響? 研究發現,即使只是「一晚沒睡」,隔天對他人表情的觀感與判斷就會產生以下改變: 對自己:
「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友誼?」 這個問題不但已經被討論了很多年(而且至今仍然莫衷一是),對許多有另一半的人來說更是個大困擾。 「備胎」假說(back-up mate hypothesis) 「保險」假說(mate-switching hypothesis)
這次分享的最新研究並非什麼嚴肅、了不起的主題,嚴格來說只能算是「小品」,不過卻與大家的日常生活有密切關連。 每個場景中的受測者(準備進行購物者)都隨機分配為兩組,「實驗組」喝下一杯咖啡因含量100毫克的咖啡,「對照組」喝下同樣重量的低咖啡因咖啡或水。
小自不同班級間的成績競爭、學校間的體育競賽排名、不同明星粉絲團間的攻訐,大至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台灣的藍─綠,人類總喜歡「劃分你我」,甚至進而「攻擊彼此」。
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互相支持」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說到「如何提供適當的支持」,可就是一門大學問了。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篇研究,提供了一個簡單明確的建議。
在處於壓力狀態時,人們(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常會出現咬指甲、抓臉搔頭、坐立不安等動作,而這些行為模式都會對外傳達出個人的「脆弱」(weakened state)。為何經過數萬十年演化後,類似的「示弱」行為仍然存在?這又代表了什麼意義? 研究結果如下:
良好的睡眠對身體健康很重要,這已經是不容置疑的常識。睡眠品質與記憶、腦力、情緒的關連性,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然而,上述關連性幾乎都是基於「中長期」睡眠狀況。如果只是短短「一晚」沒睡,是否也會造成影響? 研究發現,即使只是「一晚沒睡」,隔天對他人表情的觀感與判斷就會產生以下改變: 對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幸福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卻忽略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法則——降低預期。 當我們總是抱持著不切實際的預期,無論是對自己、他人還是生活,失望和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一段完美的關係,或是一個完美的人生,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幻想。
金錢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許多人來說,金錢是生活的基石,它能夠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讓我們不再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煩惱。然而,金錢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幸福讓理論:誰幸福誰讓路,因為擁有的多反而害怕失去。根據成本比較原則,誰的成本過多誰就退出。幸福的人擁有的多,因此更加害怕失去。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9 你花的錢是買物質,還是買體驗與經驗?   研究發現,買下物質的人所獲得的快樂感,會比買體驗與經驗的人更快消失。   也就是說,當你買下冰淇淋所獲得的快樂,會比自己製作冰淇淋的體驗還要來的快消失。   所以這並不代表買物質快樂就會消失,而是你對於物質的使用上是以什麼角度來看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有錢就快樂?辛苦賺錢弱勢都不花出去,就會累積空虛感,然而有時衝動購物下一直買東西,反而越買越不滿足。如何花錢持續買快樂? 重點是看你如何花費,或花在別人身上,有時慷慨才是真正的快樂。 (source:iStock) 認真花錢 花錢能買到的三種持久快樂 用錢去買時間自由的快樂 把錢花在別人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失去選擇的權利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作者提出了轉變心態、主動選擇和增加選擇的方法來解決不快樂的情緒,並強調瞭解並承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成熟的關鍵。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幸福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卻忽略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法則——降低預期。 當我們總是抱持著不切實際的預期,無論是對自己、他人還是生活,失望和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一段完美的關係,或是一個完美的人生,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幻想。
金錢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許多人來說,金錢是生活的基石,它能夠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讓我們不再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煩惱。然而,金錢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幸福讓理論:誰幸福誰讓路,因為擁有的多反而害怕失去。根據成本比較原則,誰的成本過多誰就退出。幸福的人擁有的多,因此更加害怕失去。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9 你花的錢是買物質,還是買體驗與經驗?   研究發現,買下物質的人所獲得的快樂感,會比買體驗與經驗的人更快消失。   也就是說,當你買下冰淇淋所獲得的快樂,會比自己製作冰淇淋的體驗還要來的快消失。   所以這並不代表買物質快樂就會消失,而是你對於物質的使用上是以什麼角度來看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有錢就快樂?辛苦賺錢弱勢都不花出去,就會累積空虛感,然而有時衝動購物下一直買東西,反而越買越不滿足。如何花錢持續買快樂? 重點是看你如何花費,或花在別人身上,有時慷慨才是真正的快樂。 (source:iStock) 認真花錢 花錢能買到的三種持久快樂 用錢去買時間自由的快樂 把錢花在別人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快樂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失去選擇的權利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作者提出了轉變心態、主動選擇和增加選擇的方法來解決不快樂的情緒,並強調瞭解並承認自己的情緒是走向成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