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樂嗎?那就不要追求它!

2022/08/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隨著近幾年疫情肆虐、通膨爆表、國際情勢動盪,「快樂」這個感受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因此,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篇與快樂有關的最新科普文章,同時談談「如何花對錢買快樂」。
文章來自知名心理學科普網站「Psychology Today」,作者參考的研究則是來自《Current Opinion in Behavioral Sciences》 這本期刊。
以下是幾個重要結論:

★越是「在意」快樂與否,反而越容易不快樂★

研究人員發現,光是讓受測者觀看一篇「與快樂有關」的新聞報導,誘導他們關注快樂這件事、進而反思自己的快樂程度,就足以讓他們「感到不快樂」。而在閱讀「與快樂無關」的新聞報導另一群受測者身上,則並未發生這樣的影響。
至於理由,是因為「與當下自己的現況做比較」之後,絕大多數人都感到不滿意,因而難以感到快樂。
這樣的「兩難悖論」(paradox),其實有點類似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小測驗:
接下來10分鐘請你閉上眼睛靜靜坐著,什麼事也不做,同時請你「絕對不要想到『白色』這個詞」。請問接下來10分鐘,你腦中想到最多的詞會是哪一個?
你猜的沒錯,就是「白色」。

★「接受」每個時刻的情緒高低、好壞才是關鍵★

既然如此,在面對「快樂」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破解上述的兩難悖論呢?研究人員發現,關鍵在於「接受」。
越是在乎、關注自己是否快樂的人,越容易在面對人生中的種種不順遂之際,冒出「如果當初……」(what-ifs)、「為什麼不是……」(why-nots)這類的消極性無益想法。
然而心理學研究其實早已發現,並不需要常常「感到快樂」人生才能過得「幸福美滿」(achieve greater well-being)。學習「如實接受」每個時刻的心情起伏,不論是快樂、悲傷、氣憤、失落這些必然會經歷到的,越能安然處在各種情緒狀態下,幸福快樂感就越有機會「不請自來」。

★追求快樂的「做法」要正確★

話雖如此,這當然不表示我們不該努力讓自己快樂。只不過,大多數人雖然心中想著讓自己過得快樂些,但慣用的方法卻是錯誤的。要不就是沉迷於短暫的快樂,無法帶來持續的效果;要不就是為了眼前的快樂,犧牲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幸福快樂。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01會員
845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