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幸福: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實現理想人生的務實思維

2022/07/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博客來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感受,怎麼樣才能令人感到幸福也因人而異,然而幸福有辦法去量化或是具體呈現嗎?作者是一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針對如何設計一個能讓人們做出最適切選擇的環境進而改變行為,也是目前極少數聚焦於幸福感研究的學者。
作者提出幸福必須同時兼具「愉悅」與「目標」,我們時常只體會到當下愉悅的感受而忽略了「目標」也是一種可辨別的感受,「目標」不會令人有情緒激動的感受,但能令人感受到方向及意義,也能避免產生痛苦與空虛感,作者把這樣的想法稱之為愉悅-目標原則
舉個例子,倘若我們吃下洋芋片而感受到心情愉悅,那是單純的愉悅而沒有目標,但假設我們看了一個益智型節目能從中感受到樂趣也同時學習到知識,那便是愉悅與目標兼備,會比單純看搞笑的綜藝節目來得有幸福感。作者認為幸福感取決於「能平衡愉悅和目標」若是我們生活上愉悅大於目標,那應該要多花一些時間去進行有目標的事;相反地若是感覺到目標更勝於愉悅,那麼應該想辦法讓自己獲得更多愉悅。舉工作的例子來說,當我們認為做一份令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因能得到不錯的報酬而繼續日復一日持續下去,那便要思考如何在工作中令自己感受到愉悅,否則每天就像是數饅頭一樣一直等待發薪日而感受不到幸福感;相反地若是做一份令自己感到自由舒適的工作,但是卻看不見這個行業未來的前景,而本身也沒有任何的中長期職涯目標,那幸福感便極有可能稍縱即逝。
那要如何把握愉悅-目標原則呢?作者認為時間是真正的稀有資源,所以如何運用及分配時間便非常重要,注意力焦點與幸福感彼此之間有著很強大的關聯,簡單來說把注意力放在關注正面事物上的人相對會比較能感受到幸福,與喜歡的人一起做某件事也有相同效果,倘若我們有心往更幸福的那一端前進,我們就必須要先知道哪些行為可讓我們更幸福,並且要建立有利於實踐的環境。
獲得幸福的關鍵在於,找出符合自身本質的行事方式;且越容易做到,就越容易變得快樂。
比如我想從今天開始培養閱讀的興趣,那我就必須要讓可以閱讀這件事變得容易,可以立即購入書籍並且在家裡的每個房間都放置書本,或是把書評網頁設為瀏覽器首頁都不失為好方法。
這本書的內容有不少專業的理論與分析,但大致上可以歸納出一個人的注意力與行為是影響幸福的關鍵,你選擇與什麼樣的人來往、是否把注意力分配在最值得關注的地方及常保正面思考等,藉由「設計」生活環境及戒除陋習都能使自己往更幸福的道路邁進。
說了這麼多,是否發現了根本沒提及幸福與金錢的關係呢?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有錢就能獲得幸福,事實上作者告訴我們為他人盡一份心力反而更能使人感到幸福快樂呢!你是否準備好仔細檢視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替自己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幸福公式了呢?
165會員
842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