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荷蘭黃金時代的瓷器貿易—淺談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的瓷器(上)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一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外觀
  荷蘭,這個遠在歐洲大陸西方一隅的國家,國人對它普遍的印象及認知,除了來自歷史課本裡提及四百年前,荷蘭曾是臺灣短暫的殖民國之外,剩下的大半透過大眾媒體而得知的數個印象:風車、鬱金香、腳踏車、起司。

  較鮮為人知的是,荷蘭為西歐其中一個君主立憲的民主國家,其正式國名為尼德蘭(the Netherlands/Nederland),它的國土略大於臺灣,人口卻只有臺灣的七成。而荷蘭與亞洲的相互影響,不只限於政治、航海、貿易、宗教,在文化及藝術上的交融,更是自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向東遠征開始,跨越海洋及地域的藝術風格和技法在異地生根、內化,至今演變出獨樹一格的樣貌。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中國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大量製造的景德鎮青花瓷,除了成為荷蘭藍陶(Delftware)的濫殤,亦是日本伊萬里瓷(或稱作肥前瓷器)最初仿造的瓷器器型和圖案範本。

  討論荷蘭─中國─日本三角跨國瓷器貿易的著作並不罕見,至今在中國、日本、臺灣、荷蘭、甚至東南亞國家的各大博物館亦有豐富的館藏,而本文希冀藉由荷蘭國立民族學博物館(Rijksmuseum Volkenkunde)館藏為出發點,進一步將荷蘭東亞收藏的探討範圍擴張至位於荷蘭漢學重鎮萊登市(Leiden)的日本博物館(Japanmuseum SieboldHuis)及藍陶起源地臺夫特市(Delft)的王子博物館(Museum Prinsenhof Delft),將三個博物館的瓷器收藏做成具脈絡的介紹。
民族學博物館中日館藏概況
圖二 左:平戶燒儲酒器 1775∼1829 產地日本
右:19世紀晚期 明治花瓶 產地日本
  民族學博物館的歷史悠久,成立於一八三七年,為世界最早成立的民族學博物館之一,它位於南荷蘭省的萊登市,從Leiden Centraal火車站的前門出發,往前直行約三分鐘,越過一座小橋,即可見它矗立在運河旁(圖一)。其建築原址為萊登大學醫學中心(Leids Universitair Medisch Centrum),在醫學中心與醫院遷至火車站後方後,此處便成為現今民族學博物館的位址。

  博物館展場分為特展區和常設展區,年度的大型特展由館內研究員策展,結合館藏和年度主題,展示不同地區的宗教、工藝與文化。常設展區則是使 用人類學的分類方式,以地區為界而分出亞洲館、大洋洲館、北美洲館、非洲館、歐亞館,再以民族和國家細分子區,例如亞洲館則是將東亞區獨立成子館,再劃分成中、日韓兩個展區。走進東亞館,迎面而來是日韓區的收藏。

  整體而言,日本展區的陳列並不以年代做為脈絡,而是以器物的用途及種類來區分,其中不乏十八世紀後做工精細的漆器、屏風、瓷器等等(圖二)。然而,場中有一部份以日荷交流為主題的方式陳列展品,亦是民族學博物館的重點館藏─ 荷蘭東印度公司委託日本長崎製造的伊萬里瓷收藏。
圖三 17世紀出島模型
  博物館製作具建築和街道的房屋模型,並將館藏中出現荷蘭人肖像的浮世繪製作成解說影片,試圖重現當時滯日荷人的居住與活動地點,也就是當時隸屬肥前國的人工島、現為長崎市一部份陸地的出島(Dejima)(圖三)。同時,民族學博物館亦與長崎復元整備室(Dejima Restoration Office, Nagasaki)合作,長期展出日本在十七世紀與荷蘭人貿易時所留下的陶瓷和餐具(圖四)。
圖四 18世紀 有田燒殘片 挖掘於長崎市,
白瓷瓶上的字Japansch Zoya為日本醬油的荷文
  中國區在東亞館的盡頭,觀眾需穿越日韓區才得以進入。甫踏進中國區,即可看見佛教的十八羅漢像排列在左右兩面牆上;筆者於二〇一二年首次參觀時,牆上陳列的是道教裡各種位階的神祇。可能是策展人的偏好,也可能是限於空間,這樣陳列的方式,或多或少給予觀眾宗教在中國非常重要的印象。中國區的陳列方式與日本區迥異,基本上以年代為序並結合不同主題,從先秦至民初,展示青銅器、唐三彩和陶瓷等器物,並懸掛清末民初畫家的繪畫,包含徐悲鴻、傅抱石、林風眠和齊白石。在瓷器展示的選擇上,以中國瓷器的發展及演進為主,包含彩瓷、青瓷(圖五)、青花瓷(圖六)。

  除此之外,博物館在中國館另陳列了一系列清末民初的攝影作品, 觀眾可透過作品一窺當時的平民市景。這些相片來自三位一九〇〇至一九二〇年代旅居北京的荷蘭人:駐京使節A.C. van Citters、攝影師E.C. Le Munyon和漢學家J.J.L. Duyvendak。
圖五 中國區的彩瓷、青瓷陳列方式
圖六 18世紀 清代青花瓷 產地中國
從中荷貿易到日蘭貿易

  何以荷蘭的博物館不只注重他們與中國的貿易,亦特別強調他們與日本在十七世 紀時的貿易往來?得先從當時的國際情況開始說起。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一六〇二年於阿姆斯特丹成立之後,獲得尼德蘭共和國的許可,擁有發行貨幣、自組傭兵、代表國家與他國訂立條約、行使殖民與統治的權力後,便開始出海進行跨國的貿易,前往富含香料、瓷器、絲綢的遙遠東方。東印度公司成功佔領巴達維亞(今雅加達)之後,便以巴達維亞為貿易的轉運站,擴張版圖至遠東,也就是中國和日本。自一六〇三年於阿姆斯特丹拍賣會中國瓷器大獲好評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深知,中國瓷器在歐洲已成為異國收藏的珍寶,大量輸入中國瓷器回歐洲市場為勢在必行,便以江西景德鎮的青花瓷為首要貿易目標。

  擁有瓷土燒製技法的景德鎮,曾在萬曆年間接受東印度公司大量的訂單。為了製 作專門銷售歐洲的瓷器,匠工們迎合歐洲人的對於瓷器外型和圖案的喜好,甚至以西方的宗教、風景、人物圖像取代中國山水、人物畫的構圖和風格。雖然景德鎮瓷器風行一時,然而好景不常,由於明代的海禁政策和內戰頻繁,加上一六四四年景德鎮窯場發生火災,外銷瓷產量大減,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的貿易愈發困難,甫研發出製造青花瓷技法、且大量模仿中國瓷器的日本伊萬里瓷,便成為荷蘭人眼中景德鎮外銷瓷的替代品。

  當荷蘭人前往日本時,正值德川幕府時期(1603~1868)鎖國時期,經過多次的鎖國令,荷蘭商館於一六四一年從平戶遷到出島,取代原本和長崎進行買賣的葡萄牙商館,成為日本當時唯一進行國際貿易的對象。由於嚴格的鎖國制度,日本居民除了公事外不得進入出島,荷商也只能於出島上活動,不得靠近長崎沿岸,通商季節只限冬季。從當時的史料記載和浮世繪上的文字可知,這些日本人口中的「阿蘭陀人」駐守出島,直到一八五九年荷蘭商館因簽訂《日蘭和親條約》而關閉,最後得以自由進入日本本土進行貿易。而荷蘭人對於日本的影響,不只是帶來異國貨物、增加日本瓷器的訂單,更是促進日本的科學、醫學接受西洋技術的刺激,這些學科總稱為「蘭學」。
(原文〈荷蘭黃⾦時代的瓷器貿易─淺談國立⺠族學博物館的瓷器收藏〉
刊載於《⼤觀》雜誌,第67期,2015年4⽉號,⾴66-71。)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選愛心、分享或留言互動,這都是支持我探索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展覽並持續書寫的動力。若您想免費贊助,歡迎您點擊下方拍手按讚的小圖,連按最多五次,就可輕鬆達成免費贊助創作者的鼓勵。*
avatar-img
30會員
30內容數
這是關於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展覽敘事的觀察實錄,希望透過多元角度的討論,挖掘藝術史學者、策展人和藝術家如何將他們的論述與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幸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趁著台南行也去朝聖本次奇美特展,遙想當年大學曾經跑去修西洋藝術史,其中一篇小論文就選了林布蘭當題目。看完有種別樣的感動,因此把當年的文章修改得更好閱讀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探討十七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的宗教與世俗畫作包含的創作思想與特色。
Thumbnail
在這趟14天的旅程中,我們從台北出發,深入探索了荷蘭和比利時這兩個歐洲文化與歷史的瑰寶。這段旅程不僅充滿了絕美的風景,還讓我們體驗到了當地的藝術、歷史與美食。 點擊閱讀我們的詳細行程:14天荷蘭比利時自由行:漫遊在藝術、歷史與美食之間 第1-3天:阿姆斯特丹的探索 抵達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天,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和紐西蘭(New Zealand)的名字其實共享同一個來源,也就是荷蘭最西邊的省份,澤蘭省(Zeeland)。 為什麼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建築的堡壘,會與前英國殖民地取名相同呢?故事得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講起。第一個造訪紐西蘭的歐洲人,一如各位讀者現在所料想
Thumbnail
  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最為人熟知的畫作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一生皆生活於荷蘭台夫特(Delft),故又被稱為「台夫特的維梅爾」,與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同被稱為荷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Thumbnail
文學書區 有不同地區的畫家,和不同地區的奇聞異事,像是關於《咒術迴戰—咒術歷史》等奇聞異事的書,九歌的展區就有很多兒童繪本、故事集等兒童書籍,除了這些也還有許多藝術、演藝和個人的經歷分享等等的相關書籍,值得去參觀和採購自己所需。 荷蘭主題國 台灣古地圖 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來到臺灣後,留
1624年,距今400年,荷蘭人踏上台灣土地,帶來了一些文化影響,也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2024年台南燈會以此為主題,推出了許多節目,包括耗費鉅資,請唐美雲歌仔戲團,推出新戲【1624】,唐美雲扮演荷蘭長官,扮相說有「寶塚」的感覺。 於此同時,西班牙新上任的文化部長,不認同西班牙五百年前在世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Thumbnail
趁著台南行也去朝聖本次奇美特展,遙想當年大學曾經跑去修西洋藝術史,其中一篇小論文就選了林布蘭當題目。看完有種別樣的感動,因此把當年的文章修改得更好閱讀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探討十七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的宗教與世俗畫作包含的創作思想與特色。
Thumbnail
在這趟14天的旅程中,我們從台北出發,深入探索了荷蘭和比利時這兩個歐洲文化與歷史的瑰寶。這段旅程不僅充滿了絕美的風景,還讓我們體驗到了當地的藝術、歷史與美食。 點擊閱讀我們的詳細行程:14天荷蘭比利時自由行:漫遊在藝術、歷史與美食之間 第1-3天:阿姆斯特丹的探索 抵達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天,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Thumbnail
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和紐西蘭(New Zealand)的名字其實共享同一個來源,也就是荷蘭最西邊的省份,澤蘭省(Zeeland)。 為什麼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建築的堡壘,會與前英國殖民地取名相同呢?故事得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講起。第一個造訪紐西蘭的歐洲人,一如各位讀者現在所料想
Thumbnail
  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最為人熟知的畫作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其一生皆生活於荷蘭台夫特(Delft),故又被稱為「台夫特的維梅爾」,與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同被稱為荷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Thumbnail
文學書區 有不同地區的畫家,和不同地區的奇聞異事,像是關於《咒術迴戰—咒術歷史》等奇聞異事的書,九歌的展區就有很多兒童繪本、故事集等兒童書籍,除了這些也還有許多藝術、演藝和個人的經歷分享等等的相關書籍,值得去參觀和採購自己所需。 荷蘭主題國 台灣古地圖 荷蘭人於西元1624年來到臺灣後,留
1624年,距今400年,荷蘭人踏上台灣土地,帶來了一些文化影響,也將台灣推向世界舞台…。 2024年台南燈會以此為主題,推出了許多節目,包括耗費鉅資,請唐美雲歌仔戲團,推出新戲【1624】,唐美雲扮演荷蘭長官,扮相說有「寶塚」的感覺。 於此同時,西班牙新上任的文化部長,不認同西班牙五百年前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