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簡史(上)

tsai
發佈於History
2022/12/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5世紀,素有航海王子之稱的葡萄牙英雄「亨利」推動了歷史新氣象───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掀起了歐洲商業革命及帝國主義思潮,歐洲國家紛紛尋求海外殖民與貿易。而15世紀末,葡萄牙人東來,觀其美麗之島,不禁讚歎「FORMOSA」,至此,臺灣即有「福爾摩莎」美名之稱。

史前文化

臺灣史前時代文化,最早於距今五萬~六千年前,已知用火的長濱文化,及同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網形文化」,當然,還有距今2~3萬年前的左鎮人。
臺灣舊石器時代的漫長,可能原因即為屬海島型,與外界接觸不多。
在中國華南文化的擴張,臺灣從舊石器晚期逐而進入為新石器時代,該時代距今6~2千年前,代表文化為早期「大坌坑文化」(粗繩陶文文化),中期「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牛罵頭文化」、「牛稠子文化」,晚期則有「卑南文化」、「麒麟文化」、「植物園文化」、「營埔文化」、「大湖文化」。
新石器時代已有早期農耕,小型聚落,制陶及臺灣最早的栽培稻米;在生活略有提升後,生產和技術也慢慢增進,磨制石器也成為新石器文化特色。
距今2千~4百年前,臺灣邁入了金屬器時代,代表文化為「十三行文化」、「番仔園文化」、「蔦松文化」、「靜浦文化」,其中十三行文化有煉鐵技術。
金屬器文化最大特徵即為鐵器的普遍使用,故金屬器時代又稱為「鐵器時代」。
鐵器的使用大大提升農耕技術,農耕技術提升,人類不必因食物而四處遷動,開始了定居生活,再者,糧食來源固定,閒暇時間增多,助瀾了文明的開花。
明朝朝貢政策,走私商人和海盜日漸居多,名詞上統稱「倭寇」,而海禁政策使得倭寇進而活動於澎湖和臺灣沿海地區。
西元1622年荷蘭再度佔領澎湖,隨即被明軍擊退,輾轉於1624年佔領大員(台南),開啟了38年荷據時代。

荷據時期

1624年8月26日,荷蘭據大員,其統治權由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接管,大員商館為行政機構,並以「熱蘭遮城」和俗稱「赤崁樓」的普洛民遮城為中心。
荷蘭人以傳教士教化原住民,創立新港文(羅馬拼音)傳教,不向原住民徵稅。
直接與原住民貿易,但對於漢人采不傳教。荷據佃農所租耕的田地稱為王田,漢人土地可以簽約買賣,當時臺灣主要以稻米和蔗糖的生產為主,對移民而來的漢人課徵稅,並形「包稅制」獨佔資源。在市場價格波動造成臺灣漢人大量失業,這股農民怨氣,在1652年的「郭懷一事件」爆發出來。
荷據南部不久,1626年西班牙借台為跳板與日本行貿易交流,隨即佔領雞籠,1628年占滬尾,築聖多明哥城,不過當時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行鎖國政策,不如預期的貿易,讓西班牙漸漸放棄經營臺灣北部,爾後於1642年被北上的荷蘭人趕走,結束西班牙在台17年劃下句點。

鄭氏治台

1644年滿清入關,南明政權維持了一段時間,終究亡朝。鄭成功舉著反清複明旗幟圍攻南京失敗後,西元1661年將荷蘭人趕出臺灣,開啟了鄭氏治台時期。
鄭成功為了恢復明朝政權,以台為據點登陸,但是來台後不久便病逝了,在這期間,他將赤崁樓改為東都,設承天府,兩縣(天興、萬年),後子鄭經繼承,改東都為東寧,設兩縣為州,立孔廟,行科舉,對外戰爭則以金門、廈門為前。這其中,荷蘭曾又回來佔領雞籠達四年,最後沒什麼彰效便離去了。
鄭經死後,繼承人之爭拖垮了鄭氏家族,後以鄭克塽繼位,但於1683年清派施琅攻克臺灣,鄭克塽投降,臺灣納入清朝版圖。
1683年,清納臺灣歸福建轄區,這對臺灣歷史有莫大的影響和延伸。平躺在大陸板塊和大洋之間,以東傲視太平洋,在戰略上有極大的特性,視為地理要衝,清朝以臺灣為生產之地,補彌東南沿海的糧食缺乏,清末之時,更躍為國防重地,直至馬關條約割日後,日本也曾以臺灣為南進跳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會員
176內容數
繪圖創作、憂鬱生活、體驗及如何成長走出和更多其他觀點等 #LGBTQ🏳️‍🌈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