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5|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69念佛成佛

時間:民國九十年九月十四日(農曆七月二十七日) 地點:光量寺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大家拜佛,手要先按地,再來身體才坐在腳掌上收起來,慢慢身、頭向前低下頂地,手才伸出去翻掌朝上,要起來時,雙手覆掌收起來,頭才抬起來,起來時要用腳跟順這個姿勢抬高,這樣腿部的大條筋才會拉得到,所以拜佛會消業障而身體健康,就是這樣拜;平平的拜下去,腳踝不要墊著屁股,腳底向上最好是要直,腳尖不要向內彎進來,腳掌要直,抬身爬起來,腳尖順著貼地起來,這樣很自在,若是年輕人,腳不要站得太開,兩腳站的距離與肩同寬,這樣是平平的拜下去,手才伸出來(現場示範),這樣拜佛就很輕鬆,越拜越輕柔,也不會拜得滿身大汗而感覺心不安。心若安、身就輕;心若不安,身就重,對嗎?拜佛就是要:「心安,身輕安」,用安住正念的心來拜佛,要有這樣的感覺才行。
你們在坐禪椅是怎麼坐呢?
坐禪椅時,一腳一定要先調好才坐下,不是先坐下去才調腳,這樣坐下去之後,再蓋上蓋腳巾,如此威儀會比較好一點。我們學佛要先學威儀,沒有學威儀那是不行的,因為威儀是整個戒律行儀,也就是教義。
以前我們去親近長老,都是觀察長老的一舉一動,從中自己去體會、去明白、去理解、去思惟,長老這麼做其中的道理,並不是要師長在那兒一句一句的教才會明白。若是要這樣一句一句的教,那要教到什麼時候呢?
孔子說:顏回講一知七
我們現在的人講十遍,有的還聽不懂。所以,顏回走了之後,孔子就說東洋沒有聖人了,禮法沒有辦法傳承下去,他就坐車去西洋傳法,可惜到半途出現項橐子。項橐子是個七歲孩兒,一群孩童在地上玩泥巴,只有他一人去撿破碗盤在築土城。孔子來到這裡看到他建造了一個土城,不敢朝它撞下去,他把車子停下來,下車問那小孩說:「小孩,人家都在那邊玩,你怎麼在這裡造土城?」
項橐子說:「是啊!」
孔子就問:「那你可以拆掉讓我過去嗎?」
那小孩說:「自古以來,車是『閃』(台語)城,哪有城『閃』車?」
孔子就說:「七歲小孩,怎麼會講這樣的話?」
孔子沒有辦法,就說:「我作三個謎題讓你猜,你若猜對,我車子轉回頭,你若猜不對,就要把城拆掉讓我過去。」
小孩說:「好啊!你出謎題啊!」
孔子說:「有水無魚,有樹無枝・有火無煙。」
有火無煙是什麼?是火金姑(螢火蟲)。你們知道嗎?到了晚上火金姑身上發出青火,怎麼會有煙?螢火蟲身上的亮光可說是陰的火、是青色的。
有樹無枝,就是菇。因為菇類的生長,上面像雨傘而沒有長枝。
有水無魚,就是古井。為何古井會無魚?古井很深空氣下不去,沒有空氣生物就無法生長,古井都放鮕呆(台語)吸收髒東西。
結果,孔子作了三個謎題都被項橐子猜到。
接著項橐子說:「換我問你」,
孔子說:「你這小孩是要問我什麼呢?」
項橐子說:「我問你兩件事情,一、通天下最遠的地方,有幾間房子?」
孔子說:「我不知道。」
項橐子繼續問:「二、最近你的眼睫毛有幾根?」
孔子又說:「不知道。」
項橐子說:「你不知道,你就要回頭了」。
孔子說一,項橐子知十。譬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若一個道理要講十遍,那要老師怎樣教?所以,我們一定要去了解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若不了解這些過程、方法,就變成學不到什麼了。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阿彌陀佛!你們請末學開示不敢當,講「開示」兩個字慚愧,自利尚且不能,何能利他?自己都不明白,怎麼能利他?
今天跟大家分享《廬山百八摩尼勸念佛文》,這是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結集蓮社念佛所作。
「是心作佛」,就是說我們這一念念佛的心,就是「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就是我們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的,這個叫作「是心」,是我們自性的「清淨」,不是肉團心。
「三世諸佛,證此心佛」,三世一切諸佛也是「是心是佛」(是來作)。
「六道眾生,本來是佛」,六道眾生的自性與佛是一樣的,皆具如來的真如佛性。
「只因迷妄」,忘失了本心就是迷。
「不肯信佛」,不相信諸佛如來是真實地存在,是盡虛空遍法界。
「智者覺悟」,這就是說我們要去覺悟。
「見性成佛」,我們這一念自性清淨心,要返妄歸真。
「釋迦世尊,開示念佛」,即釋迦世尊勸勉我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極樂世界。
例如,在五十年前,有一位法師請教廣欽老和尚,問說:「去美國比較好嗎?」老和尚答說:「要去美國當啞巴嗎?」他說:「買一塊山地種番薯才有得吃,你哪裡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雖然大家都說美國最好,這是以安全的考量來說,
譬如強國與強國之間,若彼此關係不和諧,執政者一念無明生起,把飛彈開關按一下,另一個國家也按一下,這不是比我們這小小的番薯(台灣)更不安全嗎?大家都希望去美國,這樣有比較好嗎?
「彌陀有願,接引念佛。觀音菩薩,頭頂戴佛。
勢至菩薩,接受念佛。清淨海眾,皆因念佛。
六方諸佛,總讚念佛。祖師啟教,勸人念佛。」
我們的自性不生不滅,當然是念佛最契理、最契機,念佛就是成佛。你若真正萬緣放下,如蕅益大師說的: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這一定是一心不亂,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是大持戒,對世間的一切一點也不貪。
「捷徑法門,惟有念佛」,這可以說節省了很多時間,譬如我們在娑婆世界的壽命一百歲,一百歲到底有多久?只有一瞬間而已。所以,念佛法門可說是方便中最為方便的法門,才說是「捷徑法門」。
「歷代祖師,個個念佛。古今聖賢,人人念佛。
我念有緣,得遇念佛。念佛念心,念心念佛。
口常念佛,心常念佛。眼常觀佛,耳常聽佛。意常想佛,身常禮佛。」
這就是三根普被。我們若無法三根普被,就用十念法:「右耳念三,左耳念三,白毫念四,這樣剛好十念。」你就想右邊念三句,左邊又念三句,白毫念四句,這樣就是戒、定、慧鎖著,這樣哪裡會有那個心可跑呢?你要多加計數。普通都是單單念佛沒計數,這個心就會跑,就會口念心不念,心在想其他的事。
「香花燈燭,常供養佛。行住坐臥,常不離佛。苦樂逆順,不忘念佛。」
譬如遇到某種因緣,若是能一句佛號在心,就不會起煩惱,也不會起分別。可惜,這個真正的寶,我們卻把持不住!
「著衣吃飯,無不是佛。」六祖惠能大師說:禪是行、住、坐、臥。我們假使能契理又契機,工作中就是在修行,假若偏慧或偏定來說,就都不是中道,這就是阻礙自己,若說:「自己都沒辦法修行」,會說出這句話就是「所知障」,真正是自己在障礙自己。修行,是要真正趣入諸法實相的。
「在在處處,悉皆是佛。動也是佛,靜也是佛。
忙也是佛,閑也是佛。善也是佛,惡也是佛。」
當然善惡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自性,那只是一念的迷悟之別,你若有「覺」即是佛,才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生也是佛,死也是佛。念念是佛,心心是佛。
無常來到,正好念佛。撒手歸家,必定見佛。」
若是這一點都把持不住,這一念都不能覺悟,那你要拿什麼來修行?又不是像世俗人,說要帶個金錢才能富有,世俗人都喜歡準備一些老本,如手環、項鍊全帶著。我常跟信徒說:你富有要做什麼?富有就打造一座金棺木,你若往生時,就把自己裝進金棺材裡,這樣就不會腐爛,也不會長蟲,可能嗎?金棺材是金棺材,你的身體照常會腐爛長蟲,何必執著這個呢?我們與這些都毫無關係。為何會有關係?有關係就是有迷,執著了!
「一道圓光,即性空佛。了此一念,是名為佛。
常住不滅,無量壽佛。法報化身,同一體佛。
千佛萬佛,皆同一佛。普勸有緣,一心念佛。
若不念佛,失卻本佛。貪瞋嫉妒,自喪其佛。
酒色財氣,污失真佛。人我是非,六賊劫佛。」
這一張《廬山百八摩尼勸念佛文》貼在那邊,大家可以多看看,
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