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商鞅變法】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是造成秦國從春秋走來之後不衰,更進一步走向戰國七雄的關鍵。不過不要說現代人,就連漢代的儒家都靠杯商鞅變法到不行。多少是把暴秦的罪過算在商鞅頭上了。
儒家靠杯商鞅什麼呢?其實多半是執法嚴苛的問題。
那商鞅究竟變了什麼?他變了很多,多到把整個國家翻過來又翻過去。不過他的核心思想跟次序是很清楚的。
最令秦孝公動心的,肯定是中央集權政策。
春秋時代,一個國家其實是由許許多多的小國組成的合眾國。這些小國君侯,就是國家的卿大夫。
這個叫做自古以來的套路,事實上,戰國之前的中國,就幾乎都是這種聯合部族體系。對,跟美利堅合眾國最像。
每個一小國都有自己的一套,但是大家會聚在一起,制定一些必要的大規則與互助方式。某方面來說,井田制度就反應出了這個社會架構。它像是一個從核心發散出去的樹狀圖。能夠維持的主要原因,就是層層傳遞。
老百姓有問題,請向你的領主反應。領主有問題,請向你的小國君(卿大夫)反應。卿大夫有問題,請向你的大國君反應。大國君有問題,請向高級國君反應。
高級國君才能接觸天子。
所以春秋時代,小國君們不管再怎麼放縱,也會維持著大國的存在。直到有人慢慢發現越級上報,其實只要有實力就行。
三家分晉一開先例,當時大國應該是人人自危。能夠做的事情,秦獻公的作法應該是個好例子:把華盛頓特區變成紐約。
原本只是政治中心,他搞成農經中心來掌握整個國家的命脈。
而商鞅更進一步的去削弱貴族的自治勢力,加強主國對都、鄉、邑、聚的管控。這時候需要的手法,就是三家分晉的逆轉。
越級對下。
主國本來應該不能干涉子國的居民,但是過去管仲就示範過了:給予百姓利益,子國的居民自然會往主國靠攏。
用說的非常簡單:你繳稅給主國,按收入評定;你當子國居民,你的收入要被剝兩層皮。
而且商鞅還故意加重子國稅收,羊毛出在羊身上。打個比方好了,假設你繳稅給中華民國,抽所得10%。然後中華民國要求台北市繳總收入的15%。那台北市長要跟市民抽稅,肯定是大於15%的。
如果你是台北市民,請問你想不想脫籍歸國家管理就好?
漢代以後,中國人有著有土斯有財的概念,不會輕易的遷徙。但春秋戰國正值工具技術力暴漲,原本的廢土很容易就能轉換成良田的時代。商鞅要拐帶百姓,比周瑜孔明拿著刀叫百姓跟我走要容易得多了。
同樣是管仲的概念:農業為國家之本。商業則是最佳的控管工具。
商鞅以此為本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設計,一環套著一環。但說到底,戰爭勝出才是讓秦孝公雙眼放光的事情。
不然國家再怎麼富饒,也只是人家眼中的肥羊。
商鞅在透過稅收跟轉移人口的方式,削弱原有的權貴,並且明定以戰功為新晉的條件。這幾乎可以說是戰國時代的科舉制度了。
只是科舉是考試,秦國直接驗收你在戰場上收穫的人頭。
這也告訴了我們,隨著時序進入戰國,兵器技術已經是可以輕易砍下人頭的了。
此外,禁止私鬥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小時候老師都沒有好好講這個,不知道現在的教育如何。
這個私鬥不是中古歐洲騎士決鬥,也不是小混混在街上打架。商鞅的法令是,如果是非主國命令下發生的小國戰爭,要受到懲罰。
這個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最主要其實也還是那個核心:越級對下。
小國貴族發生爭執當然也還是很想打仗的,但士兵會變得不願意。主國命令下的戰爭,可以讓他們榮華富貴。自己小國君命令的戰爭,卻會讓他們獲罪受死。
軍權就這樣咻的一聲收攏了。
當然,違法的狀況不可能就此消失,人類的本性就是會找洞鑽。商鞅也不是沒有算到這點,同樣在核心思想的照顧下,他同時展開了愚民政策。降低秦國百姓的知識水準,進而便於實施動物性管理。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會鑽洞會意見一堆的,就是原貴族。
孫武可以殺兩個妃子來立威,但總不能把吳王的後宮殺個乾淨。商鞅也可以立威,但要一次性把舊貴族拔個乾淨……秦孝公也不敢這樣犯眾怒好唄。
富國→強兵→戰爭→清洗。
這是一個必然的階段,不過秦孝公跟商鞅只走到第三階段而已。
人壽有時而盡。
一般執行管理,其實都是分層管理制,像商鞅這種越級向下的洗腦式威脅利誘策略是很少見的。
但一直都很有效。
我不是很想用儒家的批評角度來檢視商鞅的問題,因為其實根本上他們在做的是一樣的事情,就是個派系鬥爭的攻擊而已。
但其實問題就在這裡。
你用一個套路(洗腦)來建構國家,別人就同樣可以用洗腦來破解你的套路。雖然現代的制度比較先進,但我也不敢說維持穩定的效果會比這些歷史王朝好。
別的不說,秦國就在這個基礎上生存了二百多年。就這方面來說,秦王政統一天下的舉動,或許恰恰好就是毀滅秦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商鞅所規劃的玩法,本身就適宜於四戰之地。只要戰亂不停,這個變化跟調整的幅度就不需太大。但秦王政在短時間內改變了整個生態。緊接著需要調整套遊戲的玩法。
他調了,但事實證明他的營運策略,不符合他所打造出來的新環境。他能成功改變千年來的國家局勢,但他自己也跟不上環境的變化。
統一之後其實才是最困難的。
中國……好像是每一個朝代,都發生過一樣的情況。建立一段時間之後一定要碰到OO之變XX之亂。
有時新帝國就此覆滅,混亂再起。有時能夠撐過去,建立較為長久的朝代。
亂世之人,難定治世之法。
最重要的,其實就是「變」。
商鞅不是第一個變法的,也不是最後一個。他考慮的環節豐富,其實也不是因為他是個天才。是因為他有好老師好朋友。不然不用等秦惠王殺他他就自己過勞死了啦。
在史記、漢書、後漢書等史料中,都有提到尸佼(尸子)這個人。有人說他是楚人、有人說他是晉人、也有人說他是魯國人。他最有名的事蹟,就是提出了宇宙這兩個字跟定義。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尸佼的學說極其深奧,由於對時空的獨有概念,其實多半會被歸類於道家的主要人物。說他是楚人,是因為他在時空論上,對「荊」做了特別的詮釋。說他是魯人,則是因為他對於《春秋》的鑽研特別深。
說他是晉人,其實就是因為,他是商鞅的好夥伴。
由於尸佼的學識豐富,商鞅以其為師。這種跟拜軍師差不多,其實不太是「你教育我」,而是「我的行事需要你的意見」。
而商鞅的各種法規規劃,也都必定跟尸佼討論後再行實施。
商鞅被殺之後,尸佼恐怕自己也會被牽連(連坐嘛),就逃到蜀地,留下了著作。不過普遍相信後來流傳下來的《尸子》,已經不是他的原作了。
這樣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雜學人物,在戰國時代還真不是少數。事實上,非君侯者的記錄,本來就多半是從各種民間傳說,還有個人著作中流傳下來的。
想追也無從追起。大概知道一下有這麼個人就好。
回到我們商君鞅身上,還想介紹一下的,就是商鞅也曾領兵出戰。
那年頭真的沒有什麼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很顯然的,儒家所提倡的士人,在當時應該是一種普遍標準。
智體美三育並重這樣。
嗯,商鞅很明顯是一個沒什麼「德」也不怎麼合群的人。
在這次作戰中,商鞅使用詐術欺騙敵軍將領。對方以為只是演一演秦軍就會撤退,放鬆戒心的時候,就被商鞅給滅了。
當然,諸子百家各有自己認為的「德」,不過法家並非一家,他們只是一群同樣以操控百姓為國家之本當作核心思想的人。
甚至管仲偏向社會主義思想,商鞅則偏向資本主義。
不變的是,戰國時代,君權的概念,才真正成形。諸子百家的最後勝利者,正是「帝王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902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時序進入了戰國時代。 秦獻公憑著一己之力中興秦國,雖說壯志未酬身先死,也為他的兒子樹立了良好典範。 秦孝公即位,一心想要跟隨父親的腳步,重現先祖: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時期榮光。 但他也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於是秦孝公發布命令:「只要有人能夠獻上令秦國強大的計策,孤願與之共享秦國。」
春秋時代,各國總是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就是國君底下的卿大夫奪權。 卿大夫並不是單純的「大臣」,事實上,他們就是各國的小諸侯。 試想,周天子養了很多諸侯,但諸侯一開始擁兵自重不甩周天子,開啟了自由自在的春秋時代。 那諸侯底下的小諸侯不會有樣學樣嗎?
晉齊秦楚四國爭霸的模式,被新崛起的吳越打破了。 而晉國更是再次親身示範了:「笨蛋,問題在制度啊。」 吳國崛起的時間,晉秦之間不打架,是因為晉國的公室衰弱,實權掌握在六個卿大夫手裡。 趙、魏、韓、范、智、中行氏。 當吳國狠狠的教訓了楚國一頓,跟越國開戰的時候,晉國的范氏跟中行氏造反了。
春秋時代的吳國,是姬姓,也就是跟周王室出自同源,但卻在長江這種蠻荒之地跟楚越這些南蠻子一同生活? 吳國的源起,史記自然也有一套說法,不過可信度欠佳,後世的學者也多提不同考據,這個就不細說了。 春秋時,楚國莊王北上問鼎中原,當時吳越是楚的屬國。
秦穆公的過世,是春秋時代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在同一年,晉國的襄公也走了。 就像過去一樣,襄公的公子在秦國做為人質,隨著襄公去世,秦國跟晉國的大臣打算再次扶植傀儡晉侯上位。 然而,就在秦國大軍帶著新任的傀儡晉侯進入晉國領土時,晉國人突然擁立了襄公的另一個兒子繼位,並發兵狙擊秦軍。 秦軍大敗……
秦穆公的霸業定義,來自於翟泉之盟。 但實質上的武功霸業,則發生在更後面。 翟泉之盟最重要的決議,就是晉秦要聯合攻打鄭國。
時序進入了戰國時代。 秦獻公憑著一己之力中興秦國,雖說壯志未酬身先死,也為他的兒子樹立了良好典範。 秦孝公即位,一心想要跟隨父親的腳步,重現先祖: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時期榮光。 但他也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於是秦孝公發布命令:「只要有人能夠獻上令秦國強大的計策,孤願與之共享秦國。」
春秋時代,各國總是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就是國君底下的卿大夫奪權。 卿大夫並不是單純的「大臣」,事實上,他們就是各國的小諸侯。 試想,周天子養了很多諸侯,但諸侯一開始擁兵自重不甩周天子,開啟了自由自在的春秋時代。 那諸侯底下的小諸侯不會有樣學樣嗎?
晉齊秦楚四國爭霸的模式,被新崛起的吳越打破了。 而晉國更是再次親身示範了:「笨蛋,問題在制度啊。」 吳國崛起的時間,晉秦之間不打架,是因為晉國的公室衰弱,實權掌握在六個卿大夫手裡。 趙、魏、韓、范、智、中行氏。 當吳國狠狠的教訓了楚國一頓,跟越國開戰的時候,晉國的范氏跟中行氏造反了。
春秋時代的吳國,是姬姓,也就是跟周王室出自同源,但卻在長江這種蠻荒之地跟楚越這些南蠻子一同生活? 吳國的源起,史記自然也有一套說法,不過可信度欠佳,後世的學者也多提不同考據,這個就不細說了。 春秋時,楚國莊王北上問鼎中原,當時吳越是楚的屬國。
秦穆公的過世,是春秋時代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在同一年,晉國的襄公也走了。 就像過去一樣,襄公的公子在秦國做為人質,隨著襄公去世,秦國跟晉國的大臣打算再次扶植傀儡晉侯上位。 然而,就在秦國大軍帶著新任的傀儡晉侯進入晉國領土時,晉國人突然擁立了襄公的另一個兒子繼位,並發兵狙擊秦軍。 秦軍大敗……
秦穆公的霸業定義,來自於翟泉之盟。 但實質上的武功霸業,則發生在更後面。 翟泉之盟最重要的決議,就是晉秦要聯合攻打鄭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分封制逐步瓦解,最終由秦統一天下,建立起郡縣制。這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政治規則在技術及經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周天子搞分封制是迫不得已,受技術和經濟水準的約束,缺乏相應的控制手段和支撐皇權及官僚體系的財政能力。經濟產出總量決定了財政能力的上限。周天子法理上擁有整個天下,但統治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商鞅的馭民五術及其在現代民主國家的隱蔽對應現象。商鞅的五術,包括愚民、弱民、疲民、辱民和貧民,雖然源自古代極權政體,但在一些民主國家中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導致公民自由的削弱。通過社會觀察,本文揭示了各級策略如何影響公共政策,以及臺灣面臨的相似挑戰,呼籲公民保持警惕,守護民主價值。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中國的憲法修訂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歷史上的憲法修訂,可以看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演變和改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篇文章從《欽定憲法大綱》談起,回顧了中國歷史上的憲法發展,探討了憲法修訂對社會和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性。文章還涉及中華民國憲法和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歷程,以及零八憲章等相關議題。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東漢財政內功的這套「度田」的制度和「東漢公務員選拔制度」作為東漢的兩條統治主線其實在對皇帝的要求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套「度田」的制度對皇帝的要求並不高,它對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要求倒是挺高的。 由於它是國家唯一指望的上的財政來源,所以國家對這塊肉盯的非常緊。 尤其當士族集團開始逐漸站穩腳跟並開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王莽的土地人口改革後,接下來,是兩條很要命的財政改革。 一項財政改革,叫做「五均六筦」之法。 這項財政改革,同樣大有來頭,理論依據著實紮實,這是大儒劉歆以古文經《周禮》、《樂語》為依據而提出來的,同樣是恢復古制。 所謂「五均六筦」,其實本質就是繼續加大「新有企業」盤剝,政府管控物價,官營貸款
Thumbnail
我們來看看王莽的曠世改革吧。 王莽的改革,波及面非常廣,各種動作特別多,主體上來說有三點影響最為惡劣,我們來一條一條說。 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土地與奴隸。 王莽要求天下恢復「井田制」,土地收歸國有,不准土地自由買賣,而且不允許奴隸買賣,所有奴隸恢復自由身。 王莽同志被調侃為「穿越之子」的重要開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分封制逐步瓦解,最終由秦統一天下,建立起郡縣制。這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政治規則在技術及經濟發展後的必然結果。周天子搞分封制是迫不得已,受技術和經濟水準的約束,缺乏相應的控制手段和支撐皇權及官僚體系的財政能力。經濟產出總量決定了財政能力的上限。周天子法理上擁有整個天下,但統治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商鞅的馭民五術及其在現代民主國家的隱蔽對應現象。商鞅的五術,包括愚民、弱民、疲民、辱民和貧民,雖然源自古代極權政體,但在一些民主國家中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導致公民自由的削弱。通過社會觀察,本文揭示了各級策略如何影響公共政策,以及臺灣面臨的相似挑戰,呼籲公民保持警惕,守護民主價值。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中國的憲法修訂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歷史上的憲法修訂,可以看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演變和改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篇文章從《欽定憲法大綱》談起,回顧了中國歷史上的憲法發展,探討了憲法修訂對社會和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性。文章還涉及中華民國憲法和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歷程,以及零八憲章等相關議題。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東漢財政內功的這套「度田」的制度和「東漢公務員選拔制度」作為東漢的兩條統治主線其實在對皇帝的要求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套「度田」的制度對皇帝的要求並不高,它對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要求倒是挺高的。 由於它是國家唯一指望的上的財政來源,所以國家對這塊肉盯的非常緊。 尤其當士族集團開始逐漸站穩腳跟並開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王莽的土地人口改革後,接下來,是兩條很要命的財政改革。 一項財政改革,叫做「五均六筦」之法。 這項財政改革,同樣大有來頭,理論依據著實紮實,這是大儒劉歆以古文經《周禮》、《樂語》為依據而提出來的,同樣是恢復古制。 所謂「五均六筦」,其實本質就是繼續加大「新有企業」盤剝,政府管控物價,官營貸款
Thumbnail
我們來看看王莽的曠世改革吧。 王莽的改革,波及面非常廣,各種動作特別多,主體上來說有三點影響最為惡劣,我們來一條一條說。 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土地與奴隸。 王莽要求天下恢復「井田制」,土地收歸國有,不准土地自由買賣,而且不允許奴隸買賣,所有奴隸恢復自由身。 王莽同志被調侃為「穿越之子」的重要開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