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為什麼要結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行政院為了搶救世界第一低的生育率,從提高補助著手,我看是完全搞錯方向,臺灣人不是未婚率高,而是低未婚率,不是不想生,而是晚婚與遲婚。
「為什麼要結婚?」如果我問你這個問題,你可以答得出來嗎?
肯定有人會說,為了愛情,所以要結婚。
我不容否認,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但鐵定也有人會這麼認為,為了愛情,不見得一定要結婚,可見得這是一個無法放諸四海皆準的理由。
另外一種理由是因為「上了車,所以不得不補票」,甚至是「奉子結婚」
這也是一種事實,愛情結了果(奉子),只好結婚,讓母子有個名分。但時代進步了,很多經濟自由的女人,反而願意未婚生子,反倒不願意結婚,孩子跟了母姓,有沒有一個爸爸反而不甚重要。這種情況女人是願意幹,但男人可是千百個不願意,避之唯恐不及。
還有理由嗎?鐵定還有更多…
在還沒有釐清楚為何要結婚之前,先來看看婚姻的「定義」。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婚姻的定義是:
「男女雙方互相約定放棄獨立的人格,共同形成一個新人格,來經營永續性的共同生活為目的的契約。」
從哲學觀來看,婚姻是一種共同生活的契約,為的是經營一個嶄新的人生而共同生活。
從社會學來看,婚姻的定義在於「彼此是經濟共同體,傳宗接代、共同生活以及親密關係」。社會學把婚姻的功能都具體彰顯出來,不外乎是經濟共同體及生育與情愛的關係。
那麼,從法律來看,婚姻的定義又是如何呢?
法律來看婚姻的定義基本上都是視是否滿足一些實質條件,如民法第973條規定,「男未滿十七歲,女未滿十五歲者,不得訂定婚約。」也就是說未滿這個法定年齡的婚姻,在法律上是「無效」的。此外,在實質條件之外,民法定101條規定,「夫妻互負同居之義務。但有不能同居之正當理由者,不在此限。」第1003條規定「夫妻於日常家務,互為代理人。夫妻之一方濫用前項代理權時,他方得限制之。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1003-條規定「家庭生活費用,除法律或契約另有約定外,由夫妻各依其經濟能力、家事勞動或其他情事分擔之。因前項費用所生之債務,由夫妻負連帶責任。」從民法來看,婚姻在法律上的定義除實質條件之外,比較像社會學家所定義的婚姻,除了「傳宗接代」及「親密關係」這兩個條件。誠然,法律無法去規範男女結婚之後一定要「傳宗接代」,或者要保有愛情不墬,愛情不變質,這部分的人為因素過於複雜,不適宜用法律來規範。
最後,從經濟學來看,婚姻的定義又如何呢?
經濟學的看法比較偏向於「效用」,如果結婚比不結婚來的好,那麼結婚當然相較於不結婚來的效用較高。結婚乃基於一種互補性,不管是情愛,生產活動和生育子女等方面,男女雙方都具有互補性,基於兩性合作,會讓彼此的效用都提高。
觀察這幾種學說的看法,婚姻的定義都有其經濟意涵,這些都是共通的。
好了,有了定義之後,現在有機會可以結婚,但你有兩種選擇,就是結婚與不結婚,你會選擇哪一個?
我試圖把結婚可以產出的商品一一列舉出來。
1. 愛情
2. 子女
3. 性愛
4. 經濟保障
5. 親屬關係
除這五種之外,我還想像不出還有哪些商品可以產出的。
以愛情來論,愛情不管在婚前與婚後都可以存在,所以不能說結婚是為了愛情,或者因為愛情才結婚,這在道理上說不通。況且,愛情可以獨立存在,不能把結婚視為愛情的終極目標與手段。
怎麼說呢?當一對男女在談戀愛時,他們正在享受愛情(或消費愛情),彼此都會付出一些代價,當然這種愛情消費,可能隨時告吹,或者轉移消費。當你視結婚為愛情的終極目標的話,那麼你一輩子都會被綁死(要不,我這麼說,要你一輩子只喝某一種品牌的果汁,其餘不准喝,你會如何?)愛情,是無法保證是否一輩子都不會變質(連親情都無法保證了,更何況愛情?),況且,愛情還有其邊際效用遞減的特色,你愈消費愛情,每一次愛情帶給你的效用滿足程度都會下降。
因此,為了愛情而結婚,顯然是一種不智的作法。
至於子女,經濟學家大概都認為那是婚姻所產出的資產,當然,這種資產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很難說。但現在很多人都能生育而不生育,正因為撫養一個孩子到長大成人,所必須付出的金錢代價過於昂貴,因而傾向於當個頂客族。
到底,養育子女是有其金錢代價的,這些金錢代價之後,就是機會成本,這些錢可以享樂,可以置產,也可以發揮其他效用。但養育子女也有其效用,如家庭和樂的愉悅,成長的愉悅等等,這些都難以去計量,更難以用貨幣來衡量。但總的來說,當家庭經濟收入不允許時,理性的夫妻雙方通成會傾向於不生育,而更低收入的家庭,反而會生育更多(有時是政府補貼政策導致的誘因扭曲所致)。
總的來說,為了生育,則結婚是一種手段(當然可以未婚生子),但這個部分的考量,我相信程度不高。
第三種商品,就是性愛。
我記得有人曾經提過,婚姻是取得安全性愛的一種最佳方法,正因為持這種看法的人的態度是視婚姻確保唯一的性愛來源,更是安全不過了,更何況這種性愛來源或資源不必偷偷摸摸,可以光明正大。
馬斯洛曾經提過,人的需求層級裡,性愛應該是屬於生理需求,這種需求等級與程度並不高。換個方式來講,假使性愛有其市場的話(也真的有市場),訂價也不至於過高,過高的話也就有行無市了。
一個男人或女人取得性愛的資源與管道當然很多,可以在性愛市場上取得,用價格,當然也有非價格因素的取得,譬如說是一夜情,或者是婚外情之類的。當然,很多人一定會認為在性愛市場裡取得性資源,風險過高(如感染性病或愛滋病),這的確有其風險,然非價格因素的性愛資源恐怕並不盡然,正因為經濟學家認為性伴侶愈多,反而降低愛滋病感染的機會。(詳見Steven E. Landsburg所著的More Sex Is Safer Sex(中譯:《反常識經濟學》,第一章。)
因此,用結婚來取得安全的性愛,其實在理論與實際上均不是這回事,也無從保證。此外,在服膺邊際效用遞減的原則之下,並無法讓性愛的效用達到最高,也就是說用結婚來取得性愛,這種理由實在說不通。
結婚還能產生一種商品,就是經濟保障,關於這個部分範圍甚廣。在經濟學的看法裡,男人和女人結合成一個家庭,本來就有互補的作用,透過互補與資源的交換,的確能讓彼此的效用提高不少。大部分的經濟理論都是朝這個方向發揮與申論,誠然,在社會與法學的看法裡,也都有這樣的敘述。很多人常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是有一個女人,這個女人不是媽媽,就是老婆,也就是說男人喜好高風險的事業,成就與經濟收入本來就變異極高,如果老婆是從事經濟收入相對比較保守的工作,至少可以相互扶持,這就是互補作用。
此外,另外一種現象就是有些女人渴望嫁入豪門,有些男人也愛慕富家小姐,正期盼的就是可以立刻取得經濟資源,這種經濟資源本來就是一種安穩的經濟保障。而目前台灣很多的外籍新娘(東南亞與大陸居多)也都嫁給台灣郎,圖的也是因為台灣郎的經濟資源比起她們的國家至少好上許多。總的來說,透過結婚取得經濟保障(至少有結婚證書一紙「契約」)是個理性的手段。以日本來說,政府透過裡立法來保障離婚婦女的經濟資源,只要男女雙方一經離婚,女方可以享有男方退休金的一半,此法一出。日本的離婚率短期內攀高,造成了男人千方百計的挽留婚姻,而女人卻想盡辦法要離婚的怪異現象。
最後一種商品是親屬關係,這種親屬關係是透過結婚所產生的姻親關係,男女雙方的家庭因此產生交集,但這種親屬關係到底是好是壞很難說個準。如果男女雙方都是善良人家,這種透過婚姻而結合的親屬關係倒可能是一種資源(如果是經濟資源的話,就為第四種經濟保障商品),如果不是,有可能也是一種拖累。正因為這種關係不是你說不要就不要,這種關係會依存在婚姻關係裡,除非你放棄婚姻,否則這種關係會跟著一輩子。
在農業時代,有著「探門風」的習慣,就是說男女在訂婚之前必須去打探對方的家庭狀況,這種探門風習慣本來就是必要的,可以避免一些資訊不對稱的情況發生,萬一,對方的門風不好,這樁婚姻大概也結不成。探門風,就是打探對分的親屬關係,當然必須謹慎為之。
看了以上的分析,想結婚了嗎?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湖夜雨讀金庸」作者馬大勇教授在書中列了一小篇關於中國佛教思想傳播的特徵,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自利」與「功利」,他舉例為何佛教的八大宗派都曾經顯赫一時,最後去獨留了禪宗與淨土宗獨大? 我從「拜拜經濟學」的角度白話說了。
我最近遇到一個案例,某家醫院的護理部提出病床的採購需求,鑑於在醫院跌倒的案例,護理部希望能夠在部分病房增設能夠偵測病人離床的系統,最後,在醫院審核時被駁回了,駁回的理由是: 為什麼提高照護的成本,該由醫院買單呢?
我們生命中有太多時間在選擇,選擇這個,不選擇(放棄)那個。但生命中的選擇過程也很弔詭,就是我們選擇得多,但放棄得少,更直接一點來說,我們不懂得如何放棄。
免徵營業稅根本沒有影響消費者的需求,也無法讓消費者多消費圖書。而從出版業者與通路從銷售業績上揚,讓營業所得稅增加,企圖讓整體稅收增加的策略才是正途。 圖書免稅這件事,會不會是文化部「飲鴆止渴」的下下策呢?
在臺灣種菜簡直是和天氣對賭,風調雨順其實是對農民非常不利的,結果就是供過於求,直接反應的是菜價降低甚至是崩盤。這基本問題來自於菜農在產業中是完全競爭廠商,想獲得超額利潤就得掌握先機。至於,有沒有賭贏的機會,應該有,低機會應該不多。
《鏡週刊》今年農曆年的「國運籤靈不靈」的系列報導,算是對「國運籤」的報導新聞上,我認為很有深度的,這凸顯出大部分的媒體只是想報導「國運籤」抽出了沒?是吉籤還是凶籤?這幾年更有抽不到籤、不解籤,以及好不容易抽到籤的新聞。
「江湖夜雨讀金庸」作者馬大勇教授在書中列了一小篇關於中國佛教思想傳播的特徵,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自利」與「功利」,他舉例為何佛教的八大宗派都曾經顯赫一時,最後去獨留了禪宗與淨土宗獨大? 我從「拜拜經濟學」的角度白話說了。
我最近遇到一個案例,某家醫院的護理部提出病床的採購需求,鑑於在醫院跌倒的案例,護理部希望能夠在部分病房增設能夠偵測病人離床的系統,最後,在醫院審核時被駁回了,駁回的理由是: 為什麼提高照護的成本,該由醫院買單呢?
我們生命中有太多時間在選擇,選擇這個,不選擇(放棄)那個。但生命中的選擇過程也很弔詭,就是我們選擇得多,但放棄得少,更直接一點來說,我們不懂得如何放棄。
免徵營業稅根本沒有影響消費者的需求,也無法讓消費者多消費圖書。而從出版業者與通路從銷售業績上揚,讓營業所得稅增加,企圖讓整體稅收增加的策略才是正途。 圖書免稅這件事,會不會是文化部「飲鴆止渴」的下下策呢?
在臺灣種菜簡直是和天氣對賭,風調雨順其實是對農民非常不利的,結果就是供過於求,直接反應的是菜價降低甚至是崩盤。這基本問題來自於菜農在產業中是完全競爭廠商,想獲得超額利潤就得掌握先機。至於,有沒有賭贏的機會,應該有,低機會應該不多。
《鏡週刊》今年農曆年的「國運籤靈不靈」的系列報導,算是對「國運籤」的報導新聞上,我認為很有深度的,這凸顯出大部分的媒體只是想報導「國運籤」抽出了沒?是吉籤還是凶籤?這幾年更有抽不到籤、不解籤,以及好不容易抽到籤的新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遇到先生前,我以為我這輩子不會結婚。 過去對我來說,交往就已經足夠了。結婚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 那些婚姻帶來的「附加條件」——不自由、更多責任與壓力,甚至可能讓朋友聚會變少,如果感情破裂,還可能牽扯到財產分割。 如果沒有要生小孩,那結婚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結婚是一種長久以來的社會制度,無論是在東方或西方文化中,都是人生中重要的決定。結婚不僅僅是兩個人感情的升華,更是兩個家族的磨合,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和準備的決定。然而現代對於結婚的意義已經悄悄的演化。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你有沒想過在現今的社會人為何要結婚?是不一定要結婚才能和愛的人一起生活和養育小孩呢?最近無意看見英國一間中學的辯論比賽題目,題目是結婚是否已經過時?這只是一個辯論題目,所以結婚是否真正過時是沒有正確答案的。我就聽說過香港每十對結了婚的人中有五對是離婚的,包括我在內
Thumbnail
為什麼女性不想結婚?不怕越老越沒人要?這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原因。很多人都是出於社會期待、家人壓力或其他消極因素,而草率地走入婚姻。結婚似乎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管是交往多年後、年齡壓力或對方父母的催促,都讓許多女性感到有必要結婚。但結婚,不單單只是感情上多了一張有法律效率的紙這麼簡單。
(禁止轉發、轉貼,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4婚姻關係和交往的差別在哪裡? 結婚之後生活也是要過,一天一樣有24個小時,也要吃飯、上廁所、睡覺,那結婚有什麼比較實際的差別或是好處嗎? 主要差異在於法律上的承諾和社會上的期望。結婚意味著法律上的承諾,包括財產分配、共同資產和責任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臺灣婚姻的要件及效力,包括定義、形式要件、無效及撤銷等相關內容。此外還包含結婚無效的效力、結婚的撤銷及普通效力等內容。
Thumbnail
最近身邊幾個好朋友都不約而同的要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裡,照理說,基於朋友的我應該是要給予祝福,但跟朋友們聊過『結婚』這個話題之後,我不禁開始思考:要不要結婚?到底是出自於自己內心所想要做的,還是要滿足及成全家人朋友們的期待所做的決定。 現在離婚率高居不下,有一部份原因應該也是來自這些父母及親朋好友
當我廿七八歲,該是適婚年齡時,社會上突然流行一個觀念:找個你愛的做朋友、找個愛你的結婚。頓時間我在愛與被愛的角色中被嚇到了,所以願意嫁我的,可能心裡根本沒有我?總覺得這樣的想法一定會有後續,果然,十年後,又有升級版了,找個妳愛的做朋友、生孩子;找個愛妳的結婚,幫妳養孩子! 結婚很多年以後,才發覺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遇到先生前,我以為我這輩子不會結婚。 過去對我來說,交往就已經足夠了。結婚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 那些婚姻帶來的「附加條件」——不自由、更多責任與壓力,甚至可能讓朋友聚會變少,如果感情破裂,還可能牽扯到財產分割。 如果沒有要生小孩,那結婚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結婚是一種長久以來的社會制度,無論是在東方或西方文化中,都是人生中重要的決定。結婚不僅僅是兩個人感情的升華,更是兩個家族的磨合,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和準備的決定。然而現代對於結婚的意義已經悄悄的演化。
Thumbnail
結婚生小孩這個議題似乎頗火,簡略分析一下,婚後組成小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並不特別具備競爭優勢,單身或者男女朋友甚至同居交往反而少了很多麻煩。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日薄西山,婚姻也不再是性行為的前提,同居更逐漸取代婚姻,不但受法律保護並為社會所接受。 在台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
Thumbnail
你有沒想過在現今的社會人為何要結婚?是不一定要結婚才能和愛的人一起生活和養育小孩呢?最近無意看見英國一間中學的辯論比賽題目,題目是結婚是否已經過時?這只是一個辯論題目,所以結婚是否真正過時是沒有正確答案的。我就聽說過香港每十對結了婚的人中有五對是離婚的,包括我在內
Thumbnail
為什麼女性不想結婚?不怕越老越沒人要?這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原因。很多人都是出於社會期待、家人壓力或其他消極因素,而草率地走入婚姻。結婚似乎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管是交往多年後、年齡壓力或對方父母的催促,都讓許多女性感到有必要結婚。但結婚,不單單只是感情上多了一張有法律效率的紙這麼簡單。
(禁止轉發、轉貼,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4婚姻關係和交往的差別在哪裡? 結婚之後生活也是要過,一天一樣有24個小時,也要吃飯、上廁所、睡覺,那結婚有什麼比較實際的差別或是好處嗎? 主要差異在於法律上的承諾和社會上的期望。結婚意味著法律上的承諾,包括財產分配、共同資產和責任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臺灣婚姻的要件及效力,包括定義、形式要件、無效及撤銷等相關內容。此外還包含結婚無效的效力、結婚的撤銷及普通效力等內容。
Thumbnail
最近身邊幾個好朋友都不約而同的要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裡,照理說,基於朋友的我應該是要給予祝福,但跟朋友們聊過『結婚』這個話題之後,我不禁開始思考:要不要結婚?到底是出自於自己內心所想要做的,還是要滿足及成全家人朋友們的期待所做的決定。 現在離婚率高居不下,有一部份原因應該也是來自這些父母及親朋好友
當我廿七八歲,該是適婚年齡時,社會上突然流行一個觀念:找個你愛的做朋友、找個愛你的結婚。頓時間我在愛與被愛的角色中被嚇到了,所以願意嫁我的,可能心裡根本沒有我?總覺得這樣的想法一定會有後續,果然,十年後,又有升級版了,找個妳愛的做朋友、生孩子;找個愛妳的結婚,幫妳養孩子! 結婚很多年以後,才發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