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1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大漢天威-國士無雙】

國士無雙是日本說法,香港跟中國都叫做十三么。 台灣因為打十六張,所以基本上是沒有人在玩這個牌型。
為什麼日本要叫它「國士無雙」呢?
打麻將我們都會算台,一次胡牌通常都可以計算裡面不同的牌型構成,把台數疊高。 疊越高就贏越多囉。
然而十三么這個牌型,在日本是不可以疊加計算的。 是一個獨一無二,最多同時聽十三張牌的超強牌型。
但不是最強。
有趣的是,因為國士無雙的規則非常簡單,不需要一邊打牌一邊計算。 對於初學日本麻將的人,可說是最親切的役滿牌。
日本可不像台灣,沒有台也能胡牌。 沒打過麻將的人,就把「台」想像成遊戲技能吧。 要湊齊幾張遊戲卡,或者滿足某些條件,才能夠組成一個技能。
當你累積了幾個不同的技能,就會變成一組連擊技。 誰先組成連擊技發動攻擊,就可以拿下這一個回合。
台灣則是允許輕腳連踢這種奧步。
技能本身跟連擊技都有傷害值,高手就是能在回合限制內,組合出最強大的連擊。 即使你贏的回合數比較多,但他仍然可能一次把你打到沒血,來獲得最後的勝利。
而國士無雙,大概就像所謂「完美的正拳攻擊」。
簡單、直接。 一拳打爆你。
中國的戰國末年,就有這樣一個簡單、直接的男孩誕生了。 他的名字是韓信。
韓信少年的故事,教科書說了五百遍。 這個人沒有錢,不能做生意。沒有土地,不能耕種營生。沒有德行,所以不能當官吏……搞得好像劉邦很有一樣,其實就是沒關係。
韓信長得高大,經常佩劍走來走去,看起來一副大俠樣,還讓他受了「袴下之辱」。
其實韓信應該是個讀書人,是一個知識份子。 證據一:亭長跟鄉民願意接待他。 不過他實在沒什麼出頭,所以大家才慢慢覺得這個投資不划算。
證據二:知道人家故意排擠他,他就一怒而去。 這不是天性問題,是氣節,後天教育的。天性的話,他早就把亭長一家殺光了。
證據三:重視報恩。 這也是被教育過的證明。
證據四:韓信,有劍。直到投靠項梁的時候都還有。 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韓信不是官員,也不是望族,憑什麼持劍?飛天御劍流逆?
而且官員會接待他,不是把他抓去關。
雖然一般認知,韓信在項梁項羽底下不受重用,但他到底被選為了近身侍衛。這顯示出,韓信的勇武跟智謀,在項家軍中還是有相當水準。
事實上,韓信沒有當上部將的原因也很簡單。 他沒有自己帶部隊來投靠。
項家軍底下的將領,原本就都是帶槍投靠的傢伙。你先證明自己有統御能力,項梁才有可能幫你增加兵力。 一窮二白的韓信,能夠被選為近身侍衛官,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但史記也說,韓信獻策,項羽是不用的。
這邊項羽有點背鍋了。 真正打壓韓信的人,應該是項羽手下大將龍且。
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
對龍且來說,韓信不過就是個簡單的嘴砲王。在國士無雙胡牌之前,看起來本就是廢牌中的廢牌。(也有十三不搭這個說法)
順便劇透一下,龍且那句話說完,就被韓信打爆了。 在戰場上打爆多年來看不起你打壓你的主管……韓信的故事就是這麼勵志。
總之,戲下之盟後,項羽自立西楚霸王,把劉邦趕去漢中。只讓劉邦帶三萬兵(劉邦入關後已有十萬兵)。
這時候,有些楚軍就認為,跟著項羽,還不如隨著劉邦。 韓信就在其中。
項羽也不阻止,浩浩蕩蕩的就流失了萬餘人力。
其實你要想,項羽是很忌憚劉邦的。 這些自行投靠劉邦的軍士中,必然隱藏著項羽的間諜。
所以還沒抵達漢中,劉邦軍就展開了清查。 韓信被抓了起來,跟另外十三個人一起被判處死刑。 劊子手斬殺了前十三人,正要殺韓信的時候,韓信卻抬起頭來。
一般斬首的死刑犯都是要低頭的。
韓信抬頭看著主刑官夏侯嬰,朗聲道:「前面十三張都是廢牌,但只要有我,必定能雙倍役滿,為大王逆轉奪得天下!」
夏侯嬰一愣,這話說得奇怪……凡是奇奇怪怪的言語,往常都是劉邦蕭何的台詞。 這個男人,莫非也是「主角」?
夏侯嬰連忙下令,將韓信釋放,更邀請韓信來聊聊面試一下。
韓信的絕活,其實就是「專業」。 把特別複雜的術語,用最簡單的方式說給人家聽。
重提一下戰國設定:「每一本兵法書,教的都不是打仗為主。而是治國統御之術。」
韓信跟夏侯嬰聊天,又沒有即時戰況,當然是聊這些治國之道。夏侯嬰頓時覺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於是便向劉邦推薦了這個人。 不過,夏侯嬰忘了把他在刑場上的胡言亂語一併轉達。
劉邦表示:「是唷?這個人這麼會治國,那就當個治粟都尉吧。」 沒說出口的是:「這些套路,誰比得上張良?每個來吹兩句就要封大官,乾脆漢王給他們當好了啊。」
粟就是小米,是當代的主要食物。
韓信沒有得到劉邦的賞識,但別忘了。主管漢軍糧草內政的,可是我們蕭何老大哥。 蕭何幾次機會下,跟韓信聊了幾句,立刻萌生跟夏侯嬰一樣的想法:「這是個有主角威能的人啊。」
然而,漢軍被趕到漢中,大家本來就很不爽。 老闆又在那邊一天到晚清查間諜,眾人開始覺得,跟著漢王沒出息,不如逃了吧。
一個,兩個,十個。每天都有逃兵出現。
韓信覺得他該說的話,都已經跟蕭何夏侯嬰說過了,劉邦仍不用他,看來也只能跟著跑了。
於是,當漢軍抵達漢中首府南鄭的時候,劉邦收到了報告。 「報,丞相『何』逃亡了。」
劉邦勃然大怒:「甘寧老師咧!現在是演哪一齣?他不是應該會一直跟著我嗎?」
貼心提示,張良哥哥在上棧道入蜀之前就離開了。他還跟劉邦說:「你進去之後,就把棧道燒了,然後乖乖等我通知。」
所以這段路途上,腦袋瓜最給力的漢軍頭目,非蕭何莫屬。 誰知道蕭何居然跑了?
劉邦意興闌珊的耍廢耍了一兩天,突然聽得通傳。
「報,丞相『何』求見大王。」 「快快有請啦幹。」
蕭何本人重新出現,劉邦那是一個又驚又喜,口不擇言:「你他媽的跑三小?」 「我跑去追人啦,王八蛋。」蕭何一整個沒好氣。
「追誰?追馬子喔?」劉邦一歪頭,「你現在貴為一國丞相,何必為了一朵小花,放棄整座花園呢?」
蕭何緩緩的伸出右手,四指曲折,只留下一根「特別」長~~~~的手指。
「我對你的美男子花園沒有興趣。」蕭何淡淡道:「我是去追韓信的。」 「賣豪洨啦,幾十個大將你不追,追個治粟都尉要幹嘛?」劉邦不信。
蕭何的臉上微微一抽,左右張望了下,慢慢走近劉邦,貼在他耳朵旁邊輕聲道:「這個人,國士無雙啊。」 「幹,不要吹氣啦超噁的。」劉邦一秒彈開,「要說什麼好好說啊。」
蕭何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我的意思是,如果沒有這個人,我們出不了漢中。」 劉邦思索了一下:「暗渡陳倉?對吧,他其實本名是陳倉!」
「陳倉是地名!他叫韓信!」蕭何再也忍不住,大吼起來。
劉邦縮了縮:「好啦,管他叫什麼,現在就是要任命他為將軍對吧?」 蕭何整理了一下衣冠:「不夠,這人很傲嬌的。」
「不然咧?要三顧茅廬逆?」 蕭何露出了邪惡的笑容:「你,醜一……你現在應該要選良辰吉日,齋戒沐浴,設祭壇,備牲禮,來請他當大將軍。」
「現在是要拜將軍還是拜天地……話說在前頭,你要是認錯人,就等著倒大楣吧。」劉邦一臉不屑。 蕭何一挺胸,「放心,我的記性至少比你好十倍,課本有寫的我不會忘。」
劉邦樂極拍手道:「喔~~~你醜二了喔,不要以為我不記得你說要空投DM的事情。」 「囉嗦啦,快去辦!」
蕭何一聲令下,漢中立刻籌辦起了拜將大典。 所有的將領都在猜測,莫非是自己要中大獎了?
然而,當天走上台領獎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韓信,讓所有人都嚇傻了。
不過,劉邦到底信不過這個人。 祭禮方罷,劉邦請將上坐,隨即道:「丞相跟我說過很多次你是個人才,不知道將軍有什麼妙計可以傳授給我來爭霸天下?」
一個擅長兵法的人,面對敵方施展計策時,最主要的應對核心,就是先順著敵人的希望走……然後給他一巴掌!
韓信不慌不忙的,先反問一句:「現在外面的天下,是項王的天下,沒錯吧?」 劉邦點了點頭。
眼看劉邦入套,韓信的巴掌就來了:「大王您的勇悍、仁愛、威勢,有哪一點比項王強嗎?」 靠杯,當眾削我面子?
劉邦一肚子大便,但不敢發作,為今之計,將計就計是也。 「都比不上他。」劉邦非常冷靜的回答。
你可能覺得奇妙了,悍勇就算了,項羽連仁愛都比劉邦強?
到底這是一個事實,還是韓信原本留了一條後路給劉邦走,劉邦卻死豬不怕滾水燙,坦開肚子任人踩?
其實,是後者。
韓信也沒想到劉邦不中計,隨即起身道:「恭喜大王,信也覺得大王不如他。」 「不過,韓信曾經服侍過項羽。」韓信轉身,面對台下諸將,慷慨道:「項羽一發怒,成千上萬的人要遭殃……但他卻無法信任差遣下屬,這種勇,只是匹夫之勇!」
頓了頓,韓信又道:「項羽平時對人慈善可親,能與兵將共患難……但人家有了功勞,他卻又不願意給人獎勵。」 說到這邊,韓信微微撇頭,看了劉邦一眼。
所有人都感受到,沒錯,項羽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的。
「這種仁,只是婦人之仁。」韓信越說,越是聲色俱厲:「項羽稱霸,卻推翻各國原本的主人。而且他四處屠城燒殺,這種威勢,必不久矣……而大王,您正好跟他相反。天下歸心,指日可待。」
台下一片群情激憤,但劉邦只是小小聲的說:「唬爛誰不會,說點實際的好不?」 韓信聽見了。
走到這一步,劉邦已經完全在掌握中了。
「現在,項羽命令三秦監視我等。但項羽跟三秦騙殺秦國二十萬青少年子弟兵,你們說,秦地會擁護這三個人嗎?」
韓信懂的,不是人性,是兵法。 他在這裡表現出的,是對於敵我的掌控,是對於士氣的操作。
「反觀大王入武關後,廣受秦民愛戴。我敢保證,我們連打都不用,只要大王寫個幾封信,關中百姓必定會幫我們收拾三秦!」
韓信振臂一呼,台下歡呼聲不絕於耳。
「好!」 「大王好!」 「大王寫!大王寫!大王寫!」
韓信一轉身,悄聲對劉邦道:「必勝的士氣,信已為您備妥。必勝的計策,請容稍後再議。」 劉邦也趕忙站了起來,給韓信一個大大的擁抱:「就算來晚了,必勝客還是不會讓我失望啊。」
「大王此言,莫非是想要折價券?」
劉邦聞言一愣,跟韓信對視一眼,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兩個人的心中,都不停盤算著:「到底,誰才是楚漢相爭真正的主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