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的口罩哪一面比較髒?內側還是外側?
如果你覺得外側比較髒,那麼你對疫情的主要心理想像大概是「他髒髒」。絕大多數人都是「他髒髒」這一類,但是有些人很容易意識到「我髒髒」。例如醫護人員、例如機場員工、例如返台旅客。但最難意識到的通常是「你髒髒」,因為我們的信任圈就是自己認識的人。「我髒髒」只需要對衛生條件夠敏感,又有自我反省能力;但是「你髒髒」需要能夠反思自己對外界的信任感。不是熟悉就能當乾淨來用,所以伊波拉病毒很容易死全家。
「他髒髒」最容易想像了。就算沒有疫情,每個幼兒的父母隨時都覺得「他髒髒」。因為人本來就有潔淨和髒的區分本能,例如聞起來酸酸臭臭的東西、摸起來黏糊糊的東西、不平滑的表面和撓癢癢的陌生人,都是環境裡讓人本能感到髒髒的東西。因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還在向環境學習,是隨時有可能大病一場的人類,所以現代父母往往很清楚環境中的所有異物都是健康威脅,從公車手把到超市菜籃,愈多人類碰過的東西就愈髒。只要有「髒」的觀念,幾乎就會有「他髒髒」的概念。
不過,每個時代,甚至每個人,對於「髒」的認知內容落差有時候大到誇張,有點下各種潔癖大比拼。中世紀歐洲人不愛洗澡,因為覺得水是病氣滋生的條件;日本人習慣睡前洗澡,因為臥室和床是家裡最乾淨的場域;泰國人一天可以洗三次澡,在河裡浸過就行。這裡沒有多少對錯可言,全都是文化差異和習慣。重點是人類社會都會發展出一套「乾淨」和「髒污」的感受,大家會照這份感受來維持衛生。
還好現代醫學和公共衛生找出很多客觀條件,讓大家可以有一套更有效對髒污的噁心感,來排除對我們真的很有害的病源,例如 COVID。聰明的台灣人在疫情剛發的時刻,都已經知道戴口罩和洗手,同時跟可能髒髒的他人維持社交距離,畢竟 2003 SARS 的慘況可不是說忘就能忘。全民的「他髒髒」感受非常重要,這是公民衛生素養的全面展現。人人保護自己,就是最好的全民防疫。
但是防疫泡泡之所以會有防疫破口,通常就是因為帶原者缺乏「我髒髒」的自省能力。他髒髒之所以最容易,是因為「只要不是我自己,所有的東西都可能是髒的」,所以雖然對環境有點焦慮,但對自己還是感到很舒適。直到我們有了自省能力。
我去年從重疫區飛回台灣三個月,完整隔離兩週之後,第三週的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就算在家裡還是戴口罩。因為我覺得自己可能髒髒。家族裡,在醫院工作的人,也一回家就洗澡,因為覺得自己可能髒髒。最棒的是,他們在疫情前就有我髒髒的觀念,本來就有回家洗手的好習慣。可惜有些人沒有這種自覺,知道自己對於每個其他人來說,也是環境的一部分。或者他們不關心自己對其他人可能是一個髒髒的威脅,認為自己一旦帶原的話,反而不怕別人了。
人要認識到:自己對別人來說也是外在環境的一部分,才會以「我髒髒」的想像來行動。也才會為了他人,把行為收斂到不容易感染他人的程度。例如打過疫苗還是戴口罩、例如不要只求自己爽,明知接觸過高風險來源,還不停創造人與人的連結。知自己可能髒髒的人,會盡力不摸到自己口罩的內側,也不會把口罩拉到下巴,因為這樣下巴就被污染了。
但是明明每個人都不想染疫,為什麼還是會去接觸高風險的別人呢?有些人沒得選,例如在醫院工作或在國際運輸業的人。但是人都有家人,也都有社交需求。我不知道有誰能夠在家裡還全程戴口罩,畢竟同一個家裡的人是我們預設的社交泡泡。再講簡單一點,跟比較熟的朋友見面時,有誰會在周圍沒有他人的情況下全程戴口罩?愈熟愈難。有多少停課的大學生,父母出於愛和擔心,叫學生回家避疫?明明出門和遠距移動最危險,但家人還是覺得叫你回家最安全。我們心理上都需要可以信任的他人。
親近熟悉的他人,非常容易讓我們卸下心防。所以活屍片裡一定會有人被自己的愛人或家人咬,因為我們情不自禁。我們情不自禁,忘記親密的人也是他人,因為病毒不分親疏遠近,只要你是有黏膜的人類就可以感染你。「你髒髒」之所以最難,是因為懂得「我髒髒」的人,需要對他人的關懷,但是體認到「你髒髒」,需要對親近的人懷有防備。同時貫徹「我髒髒」和「你髒髒」,人類情感上很難處理。
實踐「你髒髒」最難,因為「你髒髒」需要最正確的衛生觀念,只有心理想像真的不夠。我們需要非常準確地知道,什麼是乾淨,什麼是髒。我們需要像病毒一樣準確地知道,什麼行為可能造成感染,什麼行為可以滅除病毒。明白「你髒髒」的人,不會把全家人的口罩放在同一張檯子上,因為每個你,交叉接觸到的人事物還是不一樣。
我和家人 2020 整年,幾乎都在一個單日有五百人確診的郡。這概念就是台南市每天五六百人確診,連續一整年。決定要不要和同一個房子裡以外的家人碰面最難,次難的是怎麼維持距離,尤其是有年紀大的家人。我們和年長家人碰面前,可能兩週都很仔細處理從外面買進家裡的東西和包裝,以及自己身上所有的衣服。了解人光是講話就能噴三公尺的唾沫星子、對所有人可能摸到的東西都有明確的「消毒前」和「消毒後」的分別、每次場景轉換就自己洗手,這些同時包含「他髒髒」和認知到「我髒髒」的心理圖像,訓練我們面對「你髒髒」的時候,不把親愛的人完全當成異物,也明白自己不了解對方每一項仔細的衛生習慣,才能用自己最周全的衛生習慣,在保護彼此的同時,不丟失最重要的人。因為愈親密的人愈容易感染彼此,所以為了維持親密感,需要很精準的衛生習慣。還好疫苗是最容易的一項,就先打起來。
所有人都精確知道並且嚴格執行優良的衛生習慣是不可能的,光是看多少男生小便後沒有洗手的習慣就能想像,以及我們多常摸臉。只有大多數人都能夠有他髒髒、我髒髒、你髒髒的感受時,我們最容易建立起一整套足以持久的防疫生活習慣。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多數人長期的良好衛生觀念,是最接近成功防疫的公民素質。
祝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