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大漢天威-張良的抉擇】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消滅項羽之後,劉邦如此評斷張良的功績。 這句話也從此成為對於謀士最高的讚賞。 不過今天我們看最後一句:「自擇齊三萬戶。」 留侯世家說,這是漢六年正月的事情。 漢初紀年,十月為歲首。 項羽卒於漢五年年初,正月劉邦稱帝。 接下來的一年,漢帝國還在努力平亂。 六年正月的大封功臣,就是剛剛處理掉韓信的時候。 還記得嗎?這一年,曹參還在齊國。 韓信是從齊王變楚王,楚王變淮陰侯。 當劉邦跟張良說,你去齊國自己挑三萬戶的封地時,背後的含意相當深遠。 光明面是信任張良,要張良去接管齊國,免得曹參心懷不軌。 黑暗面是試探張良:齊國有大好本錢造反,我看你去了會怎麼玩? 張良可是比猴兒還精的謀聖啊。 立刻回答:「當年你我在『留』地相遇,你信任我,而我有時猜中,這是上天的恩賜。你封我留侯就好。三萬戶什麼的就不必了。」 「留」非屬齊,屬楚。 但離齊也相當近了。 張良一秒就知道劉邦在打什麼主意,動之以情,託之以天。 大家何必撕破臉? 然而,前面幾個大頭目封官晉爵的處理完,接下來下面中小型將領的處置,就沒那麼簡單了。 劉邦常常看到這些小將們在玩沙,就問張良,這些人是怎樣? 「上(劉邦)在雒陽南宮,從複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 張良說:「你不知道嗎?他們在商量造反。」 劉邦大驚:「天下太平,反一個芋頭番薯喔。」 張良道:「你親近喜愛的人,都已經加封。天下不可能大到人人都有封賞,那些平常跟你沒什麼關係的,就會怕自己沒有封賞,反而被你加害。你說,大家是不是覺得把你幹掉來得爽快些?」 於是劉邦跟張良一番商議,就先封了當年曾經背叛過劉邦的雍齒為侯。 連這種反賊都有賞了,誰還愁封不到自己呢? 張良這一個兩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把韓信這個前車之鑑放進來,味道就更深刻而細膩了。 齊國,就是功臣(韓信)陷罪預備地。 怕沒有封賞被加害,也還是韓信。 為什麼劉邦抓到韓信之後,最終決定給他一個侯爵,讓他待在雒陽? 是不是就是張良的建言所致? 當時劉邦的功臣,以山東楚人為主。 在首都的討論上,大家都覺得雒陽比較好。 張良則認為,長安腹地廣大,進可攻退可守。 雒陽守到底沒飯吃就GG了啦。 於是大漢進行了一個遷都的動作。 而張良也在這個時候,開始進行了一個生酮的動作。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杜門不出歲餘。」 大家喜歡過度解釋「辟穀」沒關係,這裡可是很直接寫著留侯「不食穀」。 道引一般就是解釋他開始練氣功。 張良確實很想抽身而退,但呂后不讓他退。 大漢展開了低調的太子之爭。 呂后就要哥哥呂澤把張良「帶來」出謀劃策。 張良表示:「家務事,我說什麼劉邦也不會聽的……不過我知道有四個高人,向來看不起劉邦。但劉邦很敬重他們。」 如果你們能夠找這四個人出來輔佐太子,想必這個太子之位就穩了。 這四位的江湖渾號不是四絕,是商山四皓。 皓就是白頭,四個老人家是也。 也有人認為,光憑這四老,怎麼可能讓劉邦放棄廢太子? 張良站在太子那邊,才是劉邦真正把疼愛的趙王如意送走的原因。 這邊就尊重一下,商山四皓提過就算了。 漢十一年,英布造反。 劉邦原本打算要太子劉盈帶兵平亂。 呂后就跑出來哭哭:「英布乃天下猛將,諸將雖可抵禦,但也要你這老頭子才能駕馭諸將。劉盈前去,豈不是要羊去率領群狼嗎?」 劉邦表示:「廢物,我自己去。」 張良收到消息,連忙拖著病軀,趕往曲郵攔截劉邦:「任命太子為關中監軍,我可輔佐。」 於是,張良就成為了太子少傅。 後來太子太傅過世,不久劉邦也跟著駕崩。 張良呢? 原本張良是打算退隱的:「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但呂后不讓。 「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 八年後,張良過世。 漢惠帝六年時,張良還出使了齊國,主持第二代齊王的就任典禮。 我實實在在不知道,關於張良功成身退是從哪邊來的幻想? 資治通鑑? 就史記來說,大約漢七年開始,張良就是呂后的打工仔了。 差不多打了整整十三年工,比幫劉邦更久。 張良過世後,繼位的兒子叫作張不疑。 另一個兒子張辟彊,則在朝廷擔當侍中,為呂后建立政權推了最重要的一步。 當初,黃石公跟張良說,你十年後會有興起的機會。 十三年後我們會再見: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就是我。 張良跟劉邦相信,那顆黃石就是來幫助他們的貴人。 因而起廟祭祀。 張良死後,也葬於此地。 其實看到張良,事情就很明白了。 漢初功臣,從呂者生。 但也沒生多久。 張不疑的留侯,後來就被漢文帝以「不敬」為罪名廢除。 張良到底不是神仙。 就像他自己說的,只是剛好劉邦跟他的交談比別人多。 所以他猜中的機率也因此提高而已。 張良也不是算準了劉邦必勝。 只是在他恢復韓國的雄心壯志中,劉邦的實踐程度比項羽更高罷了。 沒錯,有注意到嗎? 張良開始把他的智慧貢獻給呂后的時間點。 差不多就是韓王信謀反之後。 韓已不存,何須忠漢? 張良從頭到尾,一心便是向著韓國。 不是劉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楚漢之爭,文景之治,漢武帝獨尊儒術……你所知道的,是真正的漢朝歷史嗎?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