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集體厭童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起剛好元旦那天帶孩子們去華山藝文中心....孩子們和我輪班排隊等著進某展覽。在我排隊時,遇到一對年輕夫妻與一對子女.....心中很有所感。
小女孩和小男孩分別五歲和三歲,小男孩略略躁動不安,但離擾人或惱人的程度還很遠,可是好像已經逾越了父母的尺度了....爸爸偶爾用手跩著小男孩,把他拉向自己,好像怕他怎麼了。
小男孩把臉湊到小女孩臉前方,相距可能只剩一公分,小女孩非常淡定。我感覺不到小女孩不喜歡小男孩這麼做,但爸爸媽媽好像已經有點受不了了。(後來回想起來,我甚至覺得小女孩和小男孩,彼此是非常了解彼此的,甚至是彼此的支柱......在他們彼此共享的無意識國度裡。)
我因此忍不住跟小男孩說話,我跟他說你們好可愛啊,小男孩大概重複回覆了我幾次:「我不乖。」「我很不乖。」我回答說:「你很棒啊!」「我覺得你很可愛呢。」「阿姨也有三個孩子喔,我覺得你們很棒。」(小男孩真的很可愛啊,即使戴著口罩~)
接著小女孩和小男孩開始和我說話:「我是黑色的熊貓。」(他穿黑色羽絨。)「姊姊是白色的熊貓。」(姊姊穿白色羽絨)「我是鳳梨,姊姊是草莓。」(確切水果忘了,依稀如此。)他們帶著口罩和我說話,因此,我常常聽不是很懂小男孩在說什麼,靠近我一點的小女孩就會幫忙補充。
說著聊著,兩個孩子都開始笑了起來,真的是天使般美麗的孩子。(父母也是帥哥美女。)
就在我們玩得有點開心,兩個孩子開始展現她們活潑樣貌的時候,媽媽問我,「你是不是已經後悔認識他了?」我有一點點詫異媽媽這麽問。「怎麼了?完全不會阿。」我回答。
爸爸後來帶著活潑的小男孩去園區逛,爸爸說剛剛小男孩不願意跟他逛。我猜想這可能是因為小男孩十分清楚地接收到爸爸媽媽對他的不接納與否定。這讓他更形躁動,更無意識想要逃避當下的種種感受。
而我對孩子們的接納,可能幫助了這對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接納。我們內在恐懼他人目光的自我審查,有時形成了自己的壓力,也轉變成對孩子們的無形否定。
我後來嘗試和媽媽聊起來,這個社會對於孩子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與規約,孩子們本來就應該是活潑的,本來就應該是跑跑跳跳的。父母也因此接收到很多壓力。
女兒遠遠地注意到我和其他媽媽聊起來,我跟她分享我們在聊什麼。我跟他說,有時候就是這樣,大人越壓制孩子,孩子越感覺到否定,就會更無法控制地胡鬧起來。女兒聽著,感覺他認同了一部分,於是我改口,男孩們接收到壓制否定,往往會更往外胡鬧,而女孩們,很可能就會更往內縮。女兒這時候才點頭。
我常常覺得孩子們只是反射我們大人或環境所給他們的能量罷了,越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遇到孩子怎麼了,也許試著轉換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態度,自己所投放出去的能量與意識,會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式,這也是一個很好修煉自己,覺察自己的機會。
常常受到否定的孩子,容易被擾動,因而躁動的閥值可能又更低。
與這位媽媽對話時,我心裡又冒出了「社會性厭童」這樣的概念.....這個社會實在對於孩子,對於教養孩子的家庭,給予的支持,理解與包容都太少。成長在這個越來越僵硬又欠缺溫柔獨崇理性貶抑感性的社會中的我們,多麼愛,也多麼需要孩童們的純真,但又同時多麼無意識地想要抹去他們的純真,壓制他們的活潑與各種可能性。這與社會的厭女現象又同時虛假崇拜聖女形象,以及對母職理念上的尊崇與實質上的貶抑,一樣充滿矛盾。
如果社會願意更接納孩子們的純真,女性/母性的溫柔與感性,這個社會,應該就會更祥和溫暖。
    avatar-img
    0會員
    12內容數
    一些關於這裡的小說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14>   心裡的小男孩可能在抗拒。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4 5/18 〔童年運動會 北極熊班〕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在人際關係中面對講話不禮貌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孩,有時候對方可能只是受傷了還沒長大的孩子,需要被接納和愛。通過分析如何善待自己,同時寬容對方的無禮舉止,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家中的小寶貝有時候的「討厭」,其實是對愛的另一種渴望?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揭露孩子間微妙的情感動態和父母如何巧妙化解,並培養家中的愛與和諧。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探索家庭和睦的秘訣。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 在我們溫暖的家庭裡,孩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Thumbnail
    你喜歡小孩嗎?我自己看到人類幼獸會偏尷尬,不知道要聊什麼。而且自己手腳偏粗魯,很怕一不小心沒抱好就弄壞幼嬰,所以僅止於眼睛欣賞而已。 有些朋友會覺得「寶寶很好玩啊!隨便逗隨便笑,多可愛~」這樣的快樂我實在無法體會,更難以想像帶小孩的生活。也因此一直都蠻佩服喜歡小孩的眾爸媽們,覺得他們真的太偉大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14>   心裡的小男孩可能在抗拒。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4 5/18 〔童年運動會 北極熊班〕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在人際關係中面對講話不禮貌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孩,有時候對方可能只是受傷了還沒長大的孩子,需要被接納和愛。通過分析如何善待自己,同時寬容對方的無禮舉止,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家中的小寶貝有時候的「討厭」,其實是對愛的另一種渴望?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揭露孩子間微妙的情感動態和父母如何巧妙化解,並培養家中的愛與和諧。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探索家庭和睦的秘訣。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 在我們溫暖的家庭裡,孩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Thumbnail
    你喜歡小孩嗎?我自己看到人類幼獸會偏尷尬,不知道要聊什麼。而且自己手腳偏粗魯,很怕一不小心沒抱好就弄壞幼嬰,所以僅止於眼睛欣賞而已。 有些朋友會覺得「寶寶很好玩啊!隨便逗隨便笑,多可愛~」這樣的快樂我實在無法體會,更難以想像帶小孩的生活。也因此一直都蠻佩服喜歡小孩的眾爸媽們,覺得他們真的太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