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名將外傳,智者韓安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韓安國在歷史上相對不知名。
但在了解漢武帝的「武功」,與衛青李廣兩大名將的時候,韓安國的人生還是提供了很好的角度。

韓安國是漢初「梁」人。
一開始,「梁」是劉邦封給彭越的國家。

彭越被呂后殺害之後,一度分封給劉邦的兒子。
後來呂后各種逼死劉邦之子,梁國就落入了呂產的手中。

作為諸呂之亂的首惡,呂產的梁國,在漢文帝繼位後當然不能持續下去。
漢文帝把梁國封給了自己最疼愛的兒子劉揖。
但後來這個兒子墮馬而死,無後。

在妻子竇皇后的堅持下,梁國封給了原為代王的劉武。
不論是名「武」或封為代王,都可以看出漢文帝原本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

竇皇后更認為,劉武比劉啟更適合當皇帝。
漢景帝劉啟繼位後,就像魏文帝曹丕一樣,始終有個弟弟在覬覦著皇位。

不過,劉武比起曹植,大概囂張了一百倍不止。

韓安國學識豐富,原本是梁國中大夫。
七國之亂時,更負責帶兵抵禦吳軍有功。

後來,劉武派韓安國上京報告,說梁國要建制跟漢朝一樣的朝廷。

漢景帝聽了當然很不開心。
韓安國原本想要去找主子的靠山竇太后,哪曉得太后也是來個閉門不見,更譴責梁王所為。

這下糟了個糕。
韓安國心念電轉,立刻決定去找皇上跟梁王的姐姐,專門拉皮條的長公主劉嫖。

劉嫖被韓安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模樣說服,就幫他層層打通關,終於讓韓安國不辱使命。
「其後梁王益親驩。」

所以說,台語在講一個人怎麼說都說不聽,大多數人認為字源是「青番」的那個詞。
搞不好其實是「親驩」。

韓總機這麼棒,從此飛黃騰達嗎?
沒有。

所謂不遭人忌是庸才,韓總過沒多久就被梁王抓去關了。
獄官難得有機會「招待」這種大官,當然是照三餐給他粗飽。

韓總就說了一句千古名言:「難道死灰就不會復燃嗎?」
獄官笑:「燃了我就一泡尿澆熄你。」

哪裡想到,梁王劉武得到了一個新謀士,想要安插進入梁國中樞當大官。
漢初封國的中央官員,是由朝廷指派。
不管劉武再怎麼「親驩」,也是要演一下。

結果老媽看到報告就說:「有缺啊?我記得上次那個韓總不錯啊,讓他當吧。」

懿旨一下,韓總果然死灰復燃,像不死鳥一樣浴火重生了。
獄官嚇得隔天都不敢上班,韓總就說:「他要是明天再不來,我就滅他三族!」

這獄官也是條漢子,聽到消息,連忙來個負荊請罪。
韓總見狀,上前就扶起了他,笑道:「你現在可以尿了……像你們這種人,我是不會計較的。」
韓安國說到做到,之後再也沒找過他麻煩。

我們韓總經此一事,完全了解到:「梁國算個雕?我應該要忠心為天朝祖國服務,才是硬道理。」

後來,梁王意圖謀反,派人刺殺漢朝重臣。
漢景帝知道了,立刻要劉武負起責任。

韓安國也立刻來個胳臂往外彎,勸劉武把幾個謀主交出去,化解這場干戈。

就這樣,韓總在祖國的名聲,那是越來越好。
在梁國?當然是個神憎鬼厭的主。

等到劉武過世,新的梁王找到機會,那還不廢了韓總任督二脈。

好哩加在,劉武死了沒幾年,漢景帝也跟著去了。
韓安國打聽到,現在祖國是竇太后當政,重用王太后的親戚,田蚡。

機靈的韓總,立刻準備了五百萬美金,去找田老大求個一官半職。
巧不巧,田蚡曾經被竇太后打入冷宮,看到這個老太后欣賞的外國人……田蚡心中立刻有了計較。

田蚡被廢,就是因為他推薦了儒家的學者,犯了竇太后的禁忌。
如今來推一下太后心愛的韓總機,這個重回權力中央,就有希望了。

你可別說,韓總機比你們想像得有料。
他不只讀的書多,打起仗來也是毫不含糊。

鎮守北地:沒打仗就榮譽歸國。
征伐越國:走到一半人家就自己叛亂投降。

匈奴打過來?
韓子曰:「不如和親。」

韓總是主和派,自然也有主戰派。
主戰派的頭領叫做王恢。

王恢本是燕人,剽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
即使漢武帝已經決定和親,仍然有人鍥而不捨的附議王恢,提出了第二計劃:「韓王信陽動戰術。」

劉邦時代,韓王信假借前往馬邑迎戰之名,到了前線就把整座城送給了匈奴,自己也叛出漢朝。
這次的計畫,就是趁著和親之名,假裝漢朝中出了個叛徒,打算再送一次馬邑城。

等到匈奴大軍前來接收,我們就嘿嘿嘿嘿。

漢武帝表示:我覺得可以。
就派出了李廣跟公孫賀為先鋒,王恢坐鎮,進行這次收網戰術。

結果匈奴走到一半,覺得有異,就改變了行徑。
王恢當下判斷,匈奴所在位置不能收網,如果只有他自己去打,白白送死而已。

最終放走了匈奴大軍,漢武帝大怒,以王恢為首謀誅之。
即使田蚡跟王太后求情,仍是無法改變漢武帝的心意,王恢收到消息後,乾脆自殺了。

李廣從這裡開始黑掉。
而韓安國因為是主和派領導,就這麼紅了起來。

等到田蚡過世,漢武帝就要韓總代攝相事,並且開朝議,提出韓總可為我大漢丞相之議。

可惜,韓總的大運終究是沒能來。
就在這個時候,韓安國從馬車上摔了下來,傷到腳,不能走了。

丞相的大位,落入薛澤手裡。
但韓總痊癒後,漢武帝仍是提拔他為皇宮尉官,統領禁軍。

韓安國差點當上丞相這件事,也正式凸顯漢武帝終於真正掌握了大權。
劉徹可以自己選擇丞相了。

緊接著,劉徹結束了首波後宮之爭,提拔衛青為將,與李廣等人分頭征討匈奴。
結局是大獲全敗,漢武帝震怒之下,懲處了李廣與公孫敖,貶為庶人。

原本是四大將分守東西方,西方領頭將軍李廣被廢,總要有人替代。
漢武帝選擇了衛青接任。

衛青是上次戰役中唯一有功的將軍。

對匈奴而言,從東方代地入侵漢國,相對方便省力。
但對漢朝來說,從西方雁門入侵的異族,可是一天路程就能打到長安。

所以西方守將,從劉邦之後就非得是第一強將不可。

衛青從東側往西調動,總得有人補個缺?
漢武帝看了看:「就決定是你了,韓總!」

韓總打仗不靠力,靠智。
上了河北前線,韓總馬上就抓了幾個匈奴遊民打探消息。

聽說匈奴大隊因為氣候,正在決定撤回大草原,韓總底氣十足的就跟漢武帝報告,這個營區可以撤了。

撤營也是要點時間,花了一個多月,大部隊撤走,營區都要變哨點的時候……
匈奴來了。

韓總機一咬牙,帶著身邊僅剩的799壯士出營硬拚。
大不了戰死沙場!

誰想到匈奴們哈哈大笑:「搶錢,搶糧,搶娘們!廢物,不要!」

韓安國打不了勝仗,保不了人民財產,連為國捐軀都辦不到,只能落寞的呈上戰敗報告。
還好報告裡提到,匈奴說要再繞去攻打右北平。

皇上也算愛護咱們韓總,就說,不然你去右北平協防吧。
右北平就差不多已經是東北地區的門口了。

被派到這麼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韓安國自傷失寵……漢武帝雖然沒有太追究他的戰敗責任,但一顆龍心,早已傾注在衛青身上。

在右北平待了幾個月,韓總吐血而亡,結束了他那西瓜倚大邊的人生。
畢竟已經沒有西瓜可以抱了。

然而,韓安國突然過世……匈奴可還沒打來啊。
面對東北地區露出的空檔,哪裡來的將領可以前往?

漢武帝的心中,想起了那個「老爸手下無敵,我用就是廢柴」的老將軍。

飛將軍李廣,再次登場!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1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盧綸《塞下曲》 你聽過「李廣射石」的故事嗎? 司馬遷的李廣傳,在史記中算是少見的詳細,大約是劉邦項羽那種程度。 畢竟,害司馬遷受宮刑的主角李陵,就是李廣的孫子。 雙方要是沒點交情才奇怪。 據說,李廣是秦代大將李信的後代。
史記的人物列傳中,有著《魏其武安侯列傳》。 這又是兩個死對頭。 司馬遷非常有戲劇的基本概念,動不動就要找兩個人出來唱黑白臉。 從項羽戰劉邦。 袁盎鬥晁錯。 到這次的魏其對武安。 依序帶出了漢初的各種混亂。 ……所以說,呂氏時期沒有正派也沒有反派人物,最是奧妙。
三國時代,蜀漢為曹魏所滅。 後主劉禪投降,受封安樂公。 有一天,司馬昭問劉禪:「會想念蜀國嗎?」 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這是著名的「樂不思蜀」由來。 為三國志作註的裴松之,幫皇帝找出了裡面各種詞語的經典出處。 包括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 淮南子的主編,正是七國之亂的要角之一:淮南王劉安
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家,稱為「諸子百家」。 有好多好多的聰明人。 建立了好多好多不同的學術派系。 到了漢武帝的年代,選擇了「獨尊儒術」,令儒家成為了之後兩千年最重要的主流思想。 這並不是一個事實……
漢景帝七年,廢栗太子,改立劉徹。 緊接著,漢景帝就跟爸爸一樣,進行了任期歸零的動作。 景帝在位期間,一共歸零了兩次。 第一次歸零,稱為景帝中年,第二次就是景帝後年了。 這個時候,漢朝的政治家們還沒有想到「年號」這件事。 但為什麼有改元的需求呢?
選定繼承人,是古代中國的大事。 更換繼承人,就很容易出事。 漢文帝信愛的大臣賈誼,有著作《賈子新書》中寫到: 「疾死置後,以嫡長子,如此則親戚相愛而兄弟不爭,此天下之至義也。」 也就是明定以嫡長子為當然繼承人,避免兄弟親戚爭奪。 這套理論當然不是賈誼發明的。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盧綸《塞下曲》 你聽過「李廣射石」的故事嗎? 司馬遷的李廣傳,在史記中算是少見的詳細,大約是劉邦項羽那種程度。 畢竟,害司馬遷受宮刑的主角李陵,就是李廣的孫子。 雙方要是沒點交情才奇怪。 據說,李廣是秦代大將李信的後代。
史記的人物列傳中,有著《魏其武安侯列傳》。 這又是兩個死對頭。 司馬遷非常有戲劇的基本概念,動不動就要找兩個人出來唱黑白臉。 從項羽戰劉邦。 袁盎鬥晁錯。 到這次的魏其對武安。 依序帶出了漢初的各種混亂。 ……所以說,呂氏時期沒有正派也沒有反派人物,最是奧妙。
三國時代,蜀漢為曹魏所滅。 後主劉禪投降,受封安樂公。 有一天,司馬昭問劉禪:「會想念蜀國嗎?」 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這是著名的「樂不思蜀」由來。 為三國志作註的裴松之,幫皇帝找出了裡面各種詞語的經典出處。 包括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 淮南子的主編,正是七國之亂的要角之一:淮南王劉安
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家,稱為「諸子百家」。 有好多好多的聰明人。 建立了好多好多不同的學術派系。 到了漢武帝的年代,選擇了「獨尊儒術」,令儒家成為了之後兩千年最重要的主流思想。 這並不是一個事實……
漢景帝七年,廢栗太子,改立劉徹。 緊接著,漢景帝就跟爸爸一樣,進行了任期歸零的動作。 景帝在位期間,一共歸零了兩次。 第一次歸零,稱為景帝中年,第二次就是景帝後年了。 這個時候,漢朝的政治家們還沒有想到「年號」這件事。 但為什麼有改元的需求呢?
選定繼承人,是古代中國的大事。 更換繼承人,就很容易出事。 漢文帝信愛的大臣賈誼,有著作《賈子新書》中寫到: 「疾死置後,以嫡長子,如此則親戚相愛而兄弟不爭,此天下之至義也。」 也就是明定以嫡長子為當然繼承人,避免兄弟親戚爭奪。 這套理論當然不是賈誼發明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話說當年王莽篡漢後天下大亂,有一個才子叫做班彪,扶風安陵豪族。 作為關中豪族避難路線的首選,班彪來到了天水隗囂處。 同樣也和廣大關中豪族的前途訴求一樣,當更粗的大腿劉秀那邊中興氣質大顯後,班彪做了《王命論》的思漢命題作文來感化隗囂。 沒成功。 班彪隨後出門北走來到了嚷嚷要回歸母親懷抱的竇融處
Thumbnail
杜威作為趙漢的談判代表為了把價碼標的高一點,反覆強調王郎確實是西漢王朝十二任成帝的嫡親骨肉,打狗要看主人,咱得有個看相。 這是比較冒傻氣的談判代表,咋能跟另一個政權說自己的血統更純正呢! 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劉秀對這種血統論最為不屑:「就是成帝本人復活從棺材裡爬出來,皇帝跟他也沒關係了,更何況他的
Thumbnail
劉賀出宮後,終於認栽,向西叩拜道:「我不是這塊料,不能擔當漢家大事!」 霍光一路將他送到長安的昌邑王官邸,然後致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絕於上天,我寧願對不起大王,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說完灑淚而去。 劉賀就這樣做了27天的皇帝,被趕下了台。 劉賀滑稽的在
Thumbnail
早在劉賀繼位飛奔的路上時,他昌邑國的中尉王吉就給他寫過信,裡面有以下要點: 人家國喪你才有機會繼的位,千萬崩住了,別浪。(今大王以喪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 你的領導是大將軍,千萬姿態放低。(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 但劉賀並不當回事。 來的這一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話說當年王莽篡漢後天下大亂,有一個才子叫做班彪,扶風安陵豪族。 作為關中豪族避難路線的首選,班彪來到了天水隗囂處。 同樣也和廣大關中豪族的前途訴求一樣,當更粗的大腿劉秀那邊中興氣質大顯後,班彪做了《王命論》的思漢命題作文來感化隗囂。 沒成功。 班彪隨後出門北走來到了嚷嚷要回歸母親懷抱的竇融處
Thumbnail
杜威作為趙漢的談判代表為了把價碼標的高一點,反覆強調王郎確實是西漢王朝十二任成帝的嫡親骨肉,打狗要看主人,咱得有個看相。 這是比較冒傻氣的談判代表,咋能跟另一個政權說自己的血統更純正呢! 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劉秀對這種血統論最為不屑:「就是成帝本人復活從棺材裡爬出來,皇帝跟他也沒關係了,更何況他的
Thumbnail
劉賀出宮後,終於認栽,向西叩拜道:「我不是這塊料,不能擔當漢家大事!」 霍光一路將他送到長安的昌邑王官邸,然後致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絕於上天,我寧願對不起大王,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說完灑淚而去。 劉賀就這樣做了27天的皇帝,被趕下了台。 劉賀滑稽的在
Thumbnail
早在劉賀繼位飛奔的路上時,他昌邑國的中尉王吉就給他寫過信,裡面有以下要點: 人家國喪你才有機會繼的位,千萬崩住了,別浪。(今大王以喪事征,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 你的領導是大將軍,千萬姿態放低。(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 但劉賀並不當回事。 來的這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