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s少為人知、卻改變了Apple的決斷/傅瑞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Jobs的這項改革,在往後的10年之間挽救了Apple;在後來至今的持續成長之中,新制度也還扮演著基礎的角色。但天底下沒有每家公司都適合的完美制度,企業的體質、產品力、以及領導者的遠見與信心,才是真正的關鍵。

在Inc.雜誌日前的〈This Was Steve Jobs’s Most Important Observation When He Returned to Apple. It Changed Everything〉(Jobs回歸Apple時的重要決定改變了一切)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段有趣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Steve Jobs在1997年回歸Apple接任臨時執行長(我知道,因為我在現場),並且在不久之後創造了iMac、iPod、iPhone等暢銷產品。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另一項重要改革對日後Apple發展的影響力,可能更超過了那些暢銷產品;那就是將績效評估從「各部門自負盈虧」改成「以全公司盈虧為準」。

部門都賺錢,公司虧大錢?

從幾十年前開始,「各部門自負盈虧」、或者說「利潤中心制」,就是個廣受企業接受並實踐的概念;因為這樣更容易看出各單位的績效、成本效益、佔公司營收的比例等等,對高層來說相當方便。
但這個制度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就是「如果每個單位都賺錢」、或是「大多數單位都賺錢」、至少「佔營收比例高的單位都賺錢」,那麼公司整體就一定是賺錢的。
所以,Apple在1997年之前分為許多事業部,而且每個事業部都有自己總經理、要負責自己的損益表(P&L)。
然而,Apple本身卻是一個打破了上述「公司賺錢」假設的例子:
當時該公司(Apple)每年都虧損10億美金,但每個單位提出的財務報表卻都是有盈餘的。
道理很簡單,因為如果各事業部都有職等上相同的「總經理」、而且基本上單位都必須以「有賺錢」為原則(因為「自負盈虧」),那麼為了自己和部下的前途和績效,沒有人會願意讓自己的損益表比別人難看。
所以這就可能導致幾個結果:
1. 盡量把帳做得漂亮
即使不談「作假帳」、「內外帳」,大家也都會盡量把成本外部化,算在其他人的頭上、或是透過「乾坤大挪移」的方式隱藏與轉嫁成本;營收方面則可能用灌水、借明年業績、應收帳款先算收入之類的方式來拉高。
總之,就是盡量把帳做成賺錢的樣子;但是實際統整起來,因為開銷還是跑不出公司範圍、該收該付的錢一翻兩瞪眼,再加上被「甩」到總部又推不掉的成本,所以仍然虧得一塌糊塗。
重點是,執行長和財務長可能還無法透過這些交上來的損益表,抓出公司真正漏財的地方在哪裡。
2. 單位之間的爭端
為了帳要漂亮,所以各單位之間「爭功諉過」的狀況變得更加明顯:業績要算在我頭上可以,但成本都只能是別人的。
而各單位總經理因為職責所在,對這種事情當然要「據理力爭」,種下在會議室裡吵翻天、甚至私下互相扯後腿的遠因。
3. 誰賺錢?誰不賺錢?
在企業各單位的功能中,原本就有些是彼此依賴的(例如業務和行銷)、有些是幾乎不會有直接進帳的(例如研發);除非單位之間彼此支援都要跳錶付費,否則這筆帳真的很難算。
以我自己待得最久的行銷單位而言,天生就是個只燒錢、不進帳的部門,而且(特別是在線下)很難即時追蹤行銷預算的直接成本效益;尤其是純「品牌形象」方面的活動,就更不容易評估了,但只要行有餘力,似乎還是不能不做。
也因為部門之間實際的收支比例差異很大,如果碰到「只看數字」(特別是沒有部門輪調資歷的)的大老闆,就不免會有大小眼、或是評價不公的情形了。

Jobs的決斷

我相信Jobs雖然天縱英明,但還不到回歸第一天就能看出這個問題、並且立刻推出解決方案的程度;而是原本內部已經無法說服前執行長,只能趁Jobs再度上任時提出建議,而Jobs也願意接受。
而Jobs很英明的一點是(先把功勞算在他頭上好了),他採用的方法比較細膩:並不是直接改變會計原則,逕行取消各部門的損益表,而是先從改革組織定義開始。
首先,是將原本以「產品線」為單位、內部架構有如獨立小公司的事業部,以及「事業部總經理」的職位都撤除,改以業務、行銷、研發等「功能性組織」區分;之後再將原本各單位都要各自做的損益表,統整為全公司只有一份。
改以「功能性組織」來區分,等於承認了各單位原本的收支比例就不平等、不能以齊頭式的標準來評估;因為不同產品線之間的主從關係(例如手機和耳機)、營收的多寡、以及各自營收之間的依賴關係,原本也就不同。
而且,如果以功能區分來追蹤成本的去處、費用的分配、以及本質上就有差異的營收貢獻度,來龍去脈都會更加清楚。
重要的是,在難以「分層美化」的真實整體報表之下,公司整體的績效好壞更加清楚、高層也更容易抓出問題所在。

「功能制」的潛在問題

但這並不是在全盤否定「自負盈虧」的制度,而是在於如何執行這個原則。以我的理解,在某些公司如果不是部門自負盈虧,會容易發生幾種問題:
  1. 在「公司賺錢」的大傘下,很容易掩蓋著一些不必要的浪費或效率低落。雖然這可以靠確實執行內部規定、以及主管的監督來避免,但只要公司賺錢,就比較容易忽視。
  2. 單位主管和人員的績效獎懲,比較沒有直接的數字標準可循,必須靠更高層的觀察與評估、以及公司整體的盈虧來計算。
  3. 直接進帳比較多(例如業務部)、或是錢管得多(例如財務部)可能對工作上有順序關係、但營收較少的單位(例如研發或行銷部)指指點點,甚至例如以「客戶說,如果加上這個功能他就會買很多」之類的說詞,來左右技術單位的產品計畫。
此時,這些「功能制」可能帶來的潛在問題,就必須靠更細膩而清楚的規章、獎懲制度、高層的領導與執行力,以及例如「尊重分工」、「歸功他人」、「力行節約」之類的企業文化來規範了。

結語

Inc.雜誌這篇文章,將Apple今天之所以能成為市值2兆美金的公司,相當程度上歸功於Jobs這個在人事與財務制度上的改革,我也認同確實如此。
但天下沒有絕對完美、套用在每家公司身上都適合的管理制度。Apple在這之前,是每年虧損10億、幾乎快要倒閉的「爛」公司;所以只要是能反映真實狀況、凸顯出漏財問題的改變,無論如何還是多少會有幫助的。
何況如果沒有後來大放異彩的「i系列」產品,這個改革的威力也不見得會那麼顯著。
不過我認為,無論是採用「利潤中心制」或「功能制」,根據公司實際狀況微調或變形、高層根據執行制度來要求並分析資訊、並且用前述的規範和企業文化來確保營運效率,都仍然是必要的。
在Jobs改革之後的10年之間,或許還可以說是這個決定救了公司,但在後來至今的持續成長之中,新制度只能說是扮演了基礎的角色(而且說不定哪一天又會改掉);公司的體質、產品力、以及領導者的遠見與信心,才是真正的關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全球多數產業的競爭狀態都有地域性。然而以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以及附帶的應用市場為例,其雙頭壟斷現象幾乎是全球性的;而這也是近代科技產業的「規模經濟」與「網路效應」對市場監理所帶來的全新挑戰。​
這個社會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同立場的人也不是全錯或全對;但是,「求同存異」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大家都只看到對方的「異」。然而,給對方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也是給這個撕裂的社會一個機會;如果可以,當我們從困境走出來的時候,台灣就會更加強大。
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這三個階段的規劃缺一不可,否則將會事倍功半。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在數位遠距工作逐漸普遍、特別是疫情讓在家工作成為常態的現在,傳統中階經理人的存在價值已經遭到質疑,成為似乎可有可無的雞肋。過去中階主管的管理方式,還能適用於未來的環境嗎?他們又需要哪些改變?
Apple曾經在20年前以iPod播放機、下載銷售模式、以及小額線上支付的革新組合,徹底改變了音樂消費產業:雖然後來沒能在電視方面獲得同樣的成功,但相同模式的App Store手機軟體商店卻大放異彩,成為近年來Apple最重要的財源之一。那麼,下一個這樣的機會有可能是「網路廣告」嗎? E 從前有一
Intel不是不能打Apple、也不是不能打含恨分手的前客戶(還是Apple);但是以Intel作為處理器廠商的地位,去打電腦成品的form factor(造型/型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行為。
全球多數產業的競爭狀態都有地域性。然而以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以及附帶的應用市場為例,其雙頭壟斷現象幾乎是全球性的;而這也是近代科技產業的「規模經濟」與「網路效應」對市場監理所帶來的全新挑戰。​
這個社會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同立場的人也不是全錯或全對;但是,「求同存異」已經越來越難,因為大家都只看到對方的「異」。然而,給對方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也是給這個撕裂的社會一個機會;如果可以,當我們從困境走出來的時候,台灣就會更加強大。
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這三個階段的規劃缺一不可,否則將會事倍功半。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在數位遠距工作逐漸普遍、特別是疫情讓在家工作成為常態的現在,傳統中階經理人的存在價值已經遭到質疑,成為似乎可有可無的雞肋。過去中階主管的管理方式,還能適用於未來的環境嗎?他們又需要哪些改變?
Apple曾經在20年前以iPod播放機、下載銷售模式、以及小額線上支付的革新組合,徹底改變了音樂消費產業:雖然後來沒能在電視方面獲得同樣的成功,但相同模式的App Store手機軟體商店卻大放異彩,成為近年來Apple最重要的財源之一。那麼,下一個這樣的機會有可能是「網路廣告」嗎? E 從前有一
Intel不是不能打Apple、也不是不能打含恨分手的前客戶(還是Apple);但是以Intel作為處理器廠商的地位,去打電腦成品的form factor(造型/型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行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的境遇是無數個看似無關的小點,當下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點的意義,直到多年之後回首過往,才會發現它們竟然連成一條有意義的線。 ——蘋果(Apple)創辦人 Steve Jobs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Hi 我是 VK~ 上月剛好是 Apple WWDC 大會,加上近來有許多 Apple 下任執行長接班人傳言的人選。這也是個蠻好的時機來回顧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他接任蘋果執行長後有哪些創新成功與失敗的地方。 這期主要會聚焦在: 不是「產品人」出身的庫克,為什麼讓賈伯斯親自招募他加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蘋果WWDC發布會在每一年都能吸引全球的目光。今年,在銷量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這場科技盛宴再次拉開帷幕,全球消費者見證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等一系列重磅系統更新的亮相。
Thumbnail
科技七雄之一的蘋果APPLE,我們來解析一些數據與圖表來解析看看這家公司還能不能進場與繼續持有。
Thumbnail
《賈伯斯傳 Steve Jobs》是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唯一授權的自傳,由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寫。本文介紹艾薩克森如何被說服為賈伯斯寫傳記,和分享賈伯斯打破被父母棄養的宿命,看似悲劇的出生卻遇上盡力栽培他的養父,後來成功打創蘋果產品。文中也感概賈伯斯與親生父親戲劇性的重遇。
資訊部門在一般公司裏是比較難以管理的單位,因為很難看出資訊部門的營運績效何在。 比方說,導入ERP系統後,公司營收下滑,是因為ERP系統呢?還是市場因素?或是產品有問題?多半,會把責任推到ERP系統上。 很多公司的老闆看資訊部門是必要之惡,因為是大勢所趨,大環境需要有公司內部資訊系統運作支援。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龍頭蘋果 Apple,於月初正式發布了其 2023 第四季的財報 (蘋果公司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4 第一季)。雖然營收與獲利都打敗了分析師的預期,但由於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並且也給出了一個較保守的第一季預期,所以導致於公布財報之後出現了股價下跌的狀況......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的境遇是無數個看似無關的小點,當下你永遠不知道這些點的意義,直到多年之後回首過往,才會發現它們竟然連成一條有意義的線。 ——蘋果(Apple)創辦人 Steve Jobs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Hi 我是 VK~ 上月剛好是 Apple WWDC 大會,加上近來有許多 Apple 下任執行長接班人傳言的人選。這也是個蠻好的時機來回顧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他接任蘋果執行長後有哪些創新成功與失敗的地方。 這期主要會聚焦在: 不是「產品人」出身的庫克,為什麼讓賈伯斯親自招募他加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蘋果WWDC發布會在每一年都能吸引全球的目光。今年,在銷量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這場科技盛宴再次拉開帷幕,全球消費者見證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等一系列重磅系統更新的亮相。
Thumbnail
科技七雄之一的蘋果APPLE,我們來解析一些數據與圖表來解析看看這家公司還能不能進場與繼續持有。
Thumbnail
《賈伯斯傳 Steve Jobs》是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唯一授權的自傳,由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寫。本文介紹艾薩克森如何被說服為賈伯斯寫傳記,和分享賈伯斯打破被父母棄養的宿命,看似悲劇的出生卻遇上盡力栽培他的養父,後來成功打創蘋果產品。文中也感概賈伯斯與親生父親戲劇性的重遇。
資訊部門在一般公司裏是比較難以管理的單位,因為很難看出資訊部門的營運績效何在。 比方說,導入ERP系統後,公司營收下滑,是因為ERP系統呢?還是市場因素?或是產品有問題?多半,會把責任推到ERP系統上。 很多公司的老闆看資訊部門是必要之惡,因為是大勢所趨,大環境需要有公司內部資訊系統運作支援。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龍頭蘋果 Apple,於月初正式發布了其 2023 第四季的財報 (蘋果公司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4 第一季)。雖然營收與獲利都打敗了分析師的預期,但由於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並且也給出了一個較保守的第一季預期,所以導致於公布財報之後出現了股價下跌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