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放慢腳步才能更容易發現身邊的美好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疫情期間政府提倡網上購物,如無必要不必出門。網上購物確實方便,所有的日常用品都能在網上獲得。但是無法選購新鮮蔬果這件事確實令我頭疼。這讓我想起我和弟弟曾經站在超市裝滿土豆的箱子前,為了選購半袋子沒發芽及“五官” 姣好的土豆,我們花費了半个小时之久。選購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過程中包含了思考和無數個心裡活動,急不得。全程投入的選購更是讓人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
隨著科技的發達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似乎習慣把所有繁瑣的事情簡易化。人們的時間成本變得越來越高,變得越來越不想在一些事物上花費時間,更願意想辦法將一切步驟精簡化。雖然這確實節約了不少時間成本,但這也往往忽略了一些事物本身的美好。
一本書的誕生,從作者的構思,到把思想附著于文字,選購合適的排版和封面,印刷出版包裝,封箱運輸把書籍送到各個角落,再到把它們整齊排列在書架上讓人選購,這是一連串繁瑣的過程。而這繁瑣過程的背後是作者們熬了無數個不眠夜到書店和上架新書合影的自豪,是讀者們滿心歡喜到書店把買到的新書捧在手上的雀躍,是書店老闆看著滿滿的書架及擁擠人潮的欣慰。
是的,這所有的交匯點都在一間小小的書店。
小時候被媽媽帶出門逛商場,別的小朋友都被寄放到遊樂場,而我不一樣,我的小天地是書店。還記得那時興高采烈奔向被擺放整齊的書架前,一呆就是一上午。需要媽媽連拖帶拽地把我從書店弄出來。雖然長大後變得繁忙了,但也很常逛書店。選購參考書籍時,買文具時,也會到書店翻翻喜歡的作者有沒有更新作品。逛書店也變成一種逃離繁忙生活的樂趣。我喜歡書店裡的“書香”氣息,喜歡把自己“埋在”書堆裡,喜歡小朋友們看著五顏六色的圖冊兩眼放光的表情,也喜歡大人們認真地挑選喜歡書籍的模樣。
書店的存在不止放慢了大家漸漸習以為常衝忙的步伐,也在努力保留物體的實體化。實體化的書籍以及實體化的“逛”。如果這世界不再有書店,那我不禁好奇沒有書店的這個世界是否有圖書館?是否有藥妝店,服裝店,花店?
商店只是物品的載體,如果未來世界裡載體的存放已經不屈于實體的店鋪,那以上所說的店鋪皆有可能消失。

如果說超市擺放的是食物,那書店這個擺放著心靈糧食的“超市”消失了豈不讓人悲痛?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採買的時候,你常去超市賣場還是菜市場呢?以前,上班的路線會經過菜市場,我總是趕著上班匆匆路過,只有週末才特地去一趟。一日三餐的食材,大部分的時候,我是去超市採買。但是,超市裡的食物越來越貴,現在我也是菜市場的常客之一。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請大家多多用行動支持書店,有生存空間才能百花齊放。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先生熱愛閱讀,沒吃沒喝待在書店幾個小時不成問題。我老是取笑先生,書店明明不大,他一進去卻迷路了,總要花很多久才會找到門離開。逛書店難免買上幾本,日積月累書多成災,荷包與空間逐漸不堪負荷。我只得和先生溝通,書店多逛少買才是長久之計,好在他也認同。尤其這幾年我們盡量去圖書館借書,先生確實已較少買書。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採買的時候,你常去超市賣場還是菜市場呢?以前,上班的路線會經過菜市場,我總是趕著上班匆匆路過,只有週末才特地去一趟。一日三餐的食材,大部分的時候,我是去超市採買。但是,超市裡的食物越來越貴,現在我也是菜市場的常客之一。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