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政府提倡網上購物,如無必要不必出門。網上購物確實方便,所有的日常用品都能在網上獲得。但是無法選購新鮮蔬果這件事確實令我頭疼。這讓我想起我和弟弟曾經站在超市裝滿土豆的箱子前,為了選購半袋子沒發芽及“五官” 姣好的土豆,我們花費了半个小时之久。選購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過程中包含了思考和無數個心裡活動,急不得。全程投入的選購更是讓人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
隨著科技的發達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似乎習慣把所有繁瑣的事情簡易化。人們的時間成本變得越來越高,變得越來越不想在一些事物上花費時間,更願意想辦法將一切步驟精簡化。雖然這確實節約了不少時間成本,但這也往往忽略了一些事物本身的美好。
一本書的誕生,從作者的構思,到把思想附著于文字,選購合適的排版和封面,印刷出版包裝,封箱運輸把書籍送到各個角落,再到把它們整齊排列在書架上讓人選購,這是一連串繁瑣的過程。而這繁瑣過程的背後是作者們熬了無數個不眠夜到書店和上架新書合影的自豪,是讀者們滿心歡喜到書店把買到的新書捧在手上的雀躍,是書店老闆看著滿滿的書架及擁擠人潮的欣慰。
是的,這所有的交匯點都在一間小小的書店。
小時候被媽媽帶出門逛商場,別的小朋友都被寄放到遊樂場,而我不一樣,我的小天地是書店。還記得那時興高采烈奔向被擺放整齊的書架前,一呆就是一上午。需要媽媽連拖帶拽地把我從書店弄出來。雖然長大後變得繁忙了,但也很常逛書店。選購參考書籍時,買文具時,也會到書店翻翻喜歡的作者有沒有更新作品。逛書店也變成一種逃離繁忙生活的樂趣。我喜歡書店裡的“書香”氣息,喜歡把自己“埋在”書堆裡,喜歡小朋友們看著五顏六色的圖冊兩眼放光的表情,也喜歡大人們認真地挑選喜歡書籍的模樣。
書店的存在不止放慢了大家漸漸習以為常衝忙的步伐,也在努力保留物體的實體化。實體化的書籍以及實體化的“逛”。如果這世界不再有書店,那我不禁好奇沒有書店的這個世界是否有圖書館?是否有藥妝店,服裝店,花店?
商店只是物品的載體,如果未來世界裡載體的存放已經不屈于實體的店鋪,那以上所說的店鋪皆有可能消失。
如果說超市擺放的是食物,那書店這個擺放著心靈糧食的“超市”消失了豈不讓人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