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種敵人,我們注定要與之抗衡一輩子

    窮極一生,我們永遠都要面對一種敵人。可能你會猜想,是厭煩的工作、討人厭的上司、老是講不聽的另外一半、管不動的小孩。然而,答案都不是這些,這個敵人的名稱為「風險」
    人類作為生物非常的優秀,具有許多生物所沒有的思考能力,但人類始終是生物,儘管經過演化,而且生活環境也不像過去蠻荒時代那般的惡劣,所以人類的大腦始終具備「生存」的功能,而其中一項就是要讓我們能夠避免「危險」。而這些危險也是所謂的「風險」
    隨著時代變化,風險的型態也開始轉變
    俗語「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這句話體現作為生物的生存能力,當我們受過一次危險後,生存的機制會讓我們避免再次受到傷害。時代演進了,生活在都市叢林的狀態下,可能很難被蛇咬,但是卻可能被車撞。
    比起過去的危險,我們現在要面臨的危險(風險)種類,甚至會更多,樣態也隨環境改變。比如說,過去糧食不足產生飢餓的危機,在台灣的社會很少會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但是會出現「沒有緊急預備金」讓自己度過難關的情況。過去的糧食是實體的食物,現在則是用金錢作為替代,因為我們可以用錢買到糧食。
    所以在蠻荒時代,目標只有如何生存,於是我們只需要對抗跟生存相關的「風險」,然而換到現代,隨著生活的多樣性以及環境改變,風險種類變得更加多元。相比過去,因為醫療科技跟資源的豐富性,人類更長壽了,但長壽也變成了一種風險,要預防之後可能沒有足夠的錢退休、身體狀態不如以往而衍生的醫療費用。不只身體,可能也會擔心自己的資產也會有風險,比如說手機損壞、出車禍導致的高額維修費等等。
    風險機率也許可控,但更重要是控制損失
    風險存在「隨機性」,也許我們可以盡力去降低發生的機率,但是「難以變成零機率」,就像我們可以安全駕駛,盡量注意行進間車輛或是行人,甚至還可以慢慢開,但我們很難控制別人是否也能安全駕駛。
    你可能也聽到親朋好友之間也流傳一種新聞,就是某某人平日都非常養生,規律運動、生機飲食等等,付出各種努力維持健康,但是後面可能罹患某些嚴重疾病。儘管已經做出很多努力了,可能也真的降低罹患疾病的機率,但再怎麼做,都不可能變成零機率。
    既然無法變成零機率,那麼我們面對風險策略應該要轉變為「控制損失」,也就是「讓損失的程度變小」。以我自己來說,手機電量低於50%,我就會產生些焦慮,而且我是很喜歡沒事滑手機的類型,一天都要充電好幾次,但是在外奔波的時候,又不一定能夠找到地方充電,對我來說手機沒電就是一種很大的風險。所以我要怎麼控制呢?很簡單,就是準備行動電源,而且我的行動電源也常常保持在充滿電的情況下,甚至如果我去到外縣市,我還會準備更大容量的行動電源,以備不時之需。
    以整個人生的觀點來看,充電也許只是個小風險,那你是否想過,人生當中哪些「大風險」是我們應該要提早知道,以及做好相對應的控制損失嗎?我們會在下篇再來聊聊,人生當中有哪些大風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