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南聲讀後|《傲慢與偏見》Jane Austen

  總算拜讀完這本久仰大名的世紀經典愛情文學,本身不怎麼看羅曼史文學的我也算是踏實地走訪了一遭陷入感情糾葛的世界是多麼使人備受煎熬。隨著愛而暴露的更多真實自我,那些連本人也沒見過的面貌,以及為了愛人,必須做出某種程度上的克服與讓步。愛情對我來說,更多深刻體悟的是情感上的消耗,存在卻是必要,若不試著讓將自己的世界與另個個體共享,好像就無法看見同樣一件事物之外,有別於只有自己時的面貌。
  關於將書名定為「傲慢與偏見」,比起劇情本身更是深受我喜歡。可以解釋為:因為偏見,讓人難以理解他人;因為傲慢,讓人難以理解自身。相處過程以尊重、肯定等正面態度回應對方理應可以做使關係和諧,但誰不明白,戀愛是不理性的,總會渴望更多罔顧他人感受,任意妄為的念頭左右這份無法穩定的愛意。愛是佔據,是故,Bingley之妹居中阻撓哥哥友人Darcy與女主角Elizabeth之間的曖昧情愫;愛是衝動,Darcy最終放下一切曾堅持的身份懸殊,抵抗當時盛行門當戶對價值觀。
  《傲慢與偏見》劇情並不特別,兩名各有堅持的男女,從互不對盤到深深著迷於對方的曲折戀愛。此番感想,至少從二十一世紀的角度來看,並不過分,然而,在我們審視該作完成於十九世紀時,不能忽略這兩百年的時代變遷在兩性關係間,產生多少朝平等前進的「改變」,以及,就算看似「進步」了什麼,愛情本質中,還是有根深蒂固無法避而不面對的問題存在。談戀愛所衍伸的問題牽扯繁雜價值觀差異、處理事情的態度,背後累積的是足以讓一切更加複雜難解的情慾導致。在故事中,Elizabeth是誠實面對自己,勇敢表達想法的聰穎女性,她的直言讓Darcy從一堆諂媚讚譽中看見了她身上獨特的光,而這便成為Darcy愛上Elizabeth的原因。Elizabeth對Darcy的情感動搖,源自於他願意放下身段默默地為Bennet家族解決問題,這使爾後知情的Elizabeth看見隱藏在冷漠外表下,Darcy對自己所謂的愛,不僅僅言語上的情感傳遞,而是加諸行動以實踐為了愛,他可以付出。
  然而,面對故事核心清晰,劇情架構完整的作品,我有些隨之浮現的問題:
  1. 無論是任一角色,Jane皆強調了外表上的優勢,是不是代表著,在情感市場中,外貌評斷仍是無法避免的篩選條件?甚至可能成為決定認識與否的首要門檻。
  2. 男人的武器是財力,女人的武器是外貌。愛情關係建立除當下的為之傾心,使之情感動搖外,理性的條件考量與感性兩者的時效較量,最終愛情的模樣還是最一開始兩人決定攜手走下去的原因嗎?如果不是,維持在一起的理由又是?
  3. 婚前任一段感情動機不純,婚後便對妻子失去興趣的Wickham彷彿現代人口中的渣男,而Lydia對Wickham仍一往情深,似乎呼應在感情中,女性的持久性普遍比起男性還長,關係中也屬女性較願意包容、付出,然而這是否可以推論為變相順應男性本性,使兩性相處間,總有一方付出會多過另一方?
  可能是我還無法想像世界上真有那種為了一個人付出自己的愛情,我無法設想自己的怪異能有另一個人全然接受並且支持,我無法過度期待「喜歡你,只因為你是你」的愛情可以經得起這世代盛行的速食關係考驗。零零總總的悲觀讓我始終對這類過度爛漫的愛情故事,反而無法順利喚醒我感性的一面。倒也不是至此對承諾嗤之以鼻,而是擁有愛人的能力之前,我是應該學習更愛自己真真正正的模樣,如果連已經活了二十五年的我都找不到值得愛的地方,我又怎麼該把這樣模樣的自己如實展現在或許會愛上我的人面前?
  《傲慢與偏見》版本何其多,終究是台文生,最後我想引阿尼默《情批》中深深打動我心的一段,願我們可以在愛的關係中,找到最純粹的感動:
假使有人對你表白,毋管佮意無佮意,請好好對待,因為彼是一條經過千山萬水,才會來到你面頭前的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