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沒有人問,就不要給建議

    也許你的身邊會有些親朋好友,遇到某些困境,正在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會想好心可以給予一些建議。但你可能跟我遇過同個情境,就是給予建議後,有種「好心被雷劈」的情況,甚至還會影響到原本兩人之間的關係。或是身邊很親近的人,在我們眼中會看到一些對方可以改進的部分,於是想給予點建議,也還會被嫌管太多,也就是俗稱的管到海邊去。
    然而,為什麼我們心中的好意,會被曲解或是令人反感呢?
    《沒人問但給建議,可能就踩到真相觸發機制》
    換個情境思考一下,如果某人突然跟我們說「我覺得你可以改進_______,這樣人生應該會更好」,這時候會不會覺得莫名其妙?好像對方如同我們的父母一樣,突然就跟我們說要改進什麼。
    而且對方建議要改進的事情,可能連我們自己也沒覺得需要改變,從此我們就會覺得這個某人很奇怪,沒來由的老是說要改進什麼,甚至覺得對方很煩。最後甚至覺得對方這樣的行為非常白目
    而造成反感最大的原因在於「雙邊認知的差異」,也就是對方眼中的自己,以及自己眼中的自己,這兩者是有落差的。在「謝謝你的指教」這本書中,把這種情況稱為「真相觸發機制」,也就是對方陳述的,跟自己認知的具有落差。既然對方所言並非事實,那麼我們也不用做任何的改變。
    而在我自己的經驗當中,「真相觸發機制」範圍更廣,只要是對方陳述的與自己的認知不符,往往我們就不會再願意繼續聽下去,因為我們就覺得對方既然是錯的,那後面論述的事情,大概也會繼續錯下去,根本沒聽的必要
    《有人問,再給建議》
    所以什麼時候可以給建議?「就是對方主動來問的時候」,而為什麼這個時候可以給建議呢?以下是幾個關鍵原因
    • 對方主動詢問代表真的有所體悟:可能事情的影響太大,讓對方心中真的有所改變,這時我們的建議,對方才能真的聽進去
    • 對方比較會說實話:如果兩個人關係並不是到非常好,那麽在給建議或是討論過程當中,可能就會有所隱瞞,這時候給的建議容易有誤差
    • 對方才會感激:主動給建議是好心被雷劈,被動給建議則會變成天降甘霖,好的建議能夠讓對方如獲至寶的感受

    因此,我現在居多都是「聆聽者」的角色,也就是當對方跟我說了什麼,如果對方沒問建議,我會給個回饋或是認同,或是再「提問」挖掘更深的內容,但是我就不會直接給建議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