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最不缺的是建議,最缺的就是傾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人際相處最不缺的就是「建議」了,大家都習慣想到什麼就講,例如:餐廳要怎麼經營,流程怎麼做比較好,卻忽略實際執行可能有的困擾;朋友感情不順,就直接說對方很渣要他分手,卻忽略了在一起很簡單,分手最難的問題;或是反過來當朋友跟你說他自己的狀況時,就開始說對方有什麼問題才這樣。

想到那天去看牙,照鏡子的時候發現我浮粉嚴重就在拯救。醫生問我如果沒有看到怎麼辦?我說:沒有看到就是別人的事了,因為我自己看不到,不舒服的就是別人不是我。同理可證


看到別人的問題講出來,是因為自己看到後不舒服,是自己覺得有問題才會跟別人說。 所有人都是我們的鏡子,全都是投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我們想要給建議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是把自己放在比別人高的位置上,因為這個潛意識裡存在著「我比你懂」才會跟你說,而你要聽我的才行;甚至有「我是在幫你耶」這種不請自來的拯救心態。反過來想,在一個自己不知道的領域,我們會輕易的給專業人士建議嗎?肯定是自己認為有把握才會說吧~若不是自己有把握,我們是不會輕易的給別人建議,那這個把握在哪?難道不是取決於自己曾經有過的經驗?



從我們提出建議的那一刻開始,就要有「別人不會接受」的心裡準備。



我們可以仔細觀察自己,當別人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建議時,自己是什麼反應?若對方不接受生氣了,我們覺得自己是好心給建議對方還不接受又不願意成長,有這樣的思維,就是我們想要控制對方。因為在潛意識裡,我們覺得自己很給了一個這麼棒的建議,對方應該要照我們的話去做,但這樣的建議裡,如果包含了自己的期待,若對方不接受就不高興,或是不斷強調自己的建議很有建設性,那其實都是想要控制對方,要對方聽話而已。


覺得為別人好所以給建議,到底給的是我們覺得的還是別人需要的?



我們可以再試試,如果是把雙方都放在相同的位置,用「平等」的角度去看自己給出的建議時,就會發現自己的差別👉不會因為對方不接受而不高興。對方有機會改善很好,不接受也行,我們知道他有他自己的人生,我們意思到、點到為止就好,給對方自己選擇的權利,不干預他的人生。

八字有「傷官」或人類圖有「18-58」通道的人,是最愛給別人建議的人,剛好我這二種都有😅,所以自己很清楚自己有這樣的陣頭,後來才有覺知的一直在調整中。

尊重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自己的歷程,自己做過的功課不代表自己比較厲害,別人沒問就不說(真的好難😮‍💨),但至少現在的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也是慢慢進步中☺️

  • 放下改變別人的意圖
  • 別人有問再給建議
  • 否則建議很難不變成批評


世上最缺的就是「傾聽」了!我覺得傾聽跟給建議,聽與說就像是陰陽二面,也是動與靜、凹與凸、收與付。

當我們開始練習不給建議時,就可以同時練習傾聽。沒有傾聽的談話不叫溝通,那是「你聽我說」的單向輸出,只要對方聽話、理解自己,卻不願意理解對方,這樣的溝通會有效嗎?


不傾聽都不會發現自己的問題,真的靜下心來傾聽,才能看得自己的問題。



傾聽不是聽完之後站在自己的立場,以自己為出發點給別人自以為的建議,再直接給對方自己覺得的答案。傾聽是不給建議、不給答案,放掉「我執」

傾聽非常需要「專注」以及「同理心」,同理心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這件事,而是我們就是對方,連生長、生活環境都一樣為出發點去看。當我們懂同理心之後,我們就能放掉我執,用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也在間接培養自己「接納萬物」的能力。

在認真專注的聽完對方的問題後,「用對方的邏輯」、「對方的語言」再複述給對方聽一次,並問對方是這樣嗎?然後「問對方問題」,讓對方了解到我們真的有聽進去,真的有懂他的困擾並聽出了其中的盲點「讓他自己思考」,這樣一來一往的無形中,對方就會被療癒到了。

傾聽真的很難,難就難在放掉我執,用講的大家都會,沒有實踐都僅止於知道不會有體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ella從覺知出發的沙龍
39會員
62內容數
相同的命格卻有不一樣的人生,差別在於「選擇」。 想要人生有所不同,想要不被表現迷惑,並做出更好的選擇 歡迎找我預約:|八字|答案桌遊|奇門遁甲|
2023/12/23
某年跟朋友在聊天,聊到我為什麼想要被呵護,於是連結到我「害怕被拋棄」的不安全感。
Thumbnail
2023/12/23
某年跟朋友在聊天,聊到我為什麼想要被呵護,於是連結到我「害怕被拋棄」的不安全感。
Thumbnail
2023/09/04
道理人人都會說上二句,經書也是人人都會念,還有每日打坐冥想的,這些行為都會讓人覺得是在修行。在身心靈圈,不時的會看到一些引經據典的貼文。
Thumbnail
2023/09/04
道理人人都會說上二句,經書也是人人都會念,還有每日打坐冥想的,這些行為都會讓人覺得是在修行。在身心靈圈,不時的會看到一些引經據典的貼文。
Thumbnail
2023/08/29
人性裡有一種基本的預設是:如果我是一個夠好的人,你就不可能對我太爛。所以如果有人以對待動物或是比對待動物更爛的方式對你,你會忘了你自己是人。 而這些受害者也相信自己一定有什麼不對,才會遭受這樣的對待。因為一般的人是不會碰到這種事的,所以非常相信自己有什麼不對,才會被這樣的對待。 施暴者先限制其交
Thumbnail
2023/08/29
人性裡有一種基本的預設是:如果我是一個夠好的人,你就不可能對我太爛。所以如果有人以對待動物或是比對待動物更爛的方式對你,你會忘了你自己是人。 而這些受害者也相信自己一定有什麼不對,才會遭受這樣的對待。因為一般的人是不會碰到這種事的,所以非常相信自己有什麼不對,才會被這樣的對待。 施暴者先限制其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關係中,我們是如何建立信任,讓對方能夠將堵塞的感受傾訴而出?普通人如我,還真沒有神丹妙藥,與伴侶相處的幾年裡,我大概只能看出一件之於我個人的事實:日常生活。信任搭建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時刻。
Thumbnail
在關係中,我們是如何建立信任,讓對方能夠將堵塞的感受傾訴而出?普通人如我,還真沒有神丹妙藥,與伴侶相處的幾年裡,我大概只能看出一件之於我個人的事實:日常生活。信任搭建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時刻。
Thumbnail
人際相處最不缺的就是「建議」了,大家都習慣想到什麼就講,例如:餐廳要怎麼經營,流程怎麼做比較好,卻忽略實際執行可能有的困擾;朋友感情不順,就直接說對方很渣要他分手,卻忽略了在一起很簡單,分手最難的問題;或是反過來當朋友跟你說自己的狀況時,就開始說對方有什麼問題才這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我們
Thumbnail
人際相處最不缺的就是「建議」了,大家都習慣想到什麼就講,例如:餐廳要怎麼經營,流程怎麼做比較好,卻忽略實際執行可能有的困擾;朋友感情不順,就直接說對方很渣要他分手,卻忽略了在一起很簡單,分手最難的問題;或是反過來當朋友跟你說自己的狀況時,就開始說對方有什麼問題才這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我們
Thumbnail
「 我們都在一起這麼久了!他應該要懂我吧!」和一位老友久違的見面,她一坐下來便氣呼呼的說著。 五分鐘前,剛和男友鬧得不愉快,我在來的路上,聽他在通訊軟體上說了一點。 大致上是覺得,對方的思考邏輯跟自己不一樣,同樣的問題,對方怎麼會得出,她完全不理解的結論? 跟她想要的,背道而馳。 我問了問:「那你不
Thumbnail
「 我們都在一起這麼久了!他應該要懂我吧!」和一位老友久違的見面,她一坐下來便氣呼呼的說著。 五分鐘前,剛和男友鬧得不愉快,我在來的路上,聽他在通訊軟體上說了一點。 大致上是覺得,對方的思考邏輯跟自己不一樣,同樣的問題,對方怎麼會得出,她完全不理解的結論? 跟她想要的,背道而馳。 我問了問:「那你不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感覺到對方和自己的對話不在同一個頻率上?你是否覺得無法在聊天中獲得有效益的正向回饋?所有人都遇過與自己頻率不合的人,也一定和他們有過幾場對話。可想而知,這樣的對話能從中獲得的價值應該寥寥無幾。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感覺到對方和自己的對話不在同一個頻率上?你是否覺得無法在聊天中獲得有效益的正向回饋?所有人都遇過與自己頻率不合的人,也一定和他們有過幾場對話。可想而知,這樣的對話能從中獲得的價值應該寥寥無幾。
Thumbnail
用心傾聽的人,才是真正掌控對話的人。 傾聽是一種激發同理心的行為。 先傾聽,再回饋。 鼓勵對方釐清問題。努力理解情況。 表示自己會認真考慮對方的意見。 對說話者的陳述表現出興趣。 即使彼此的看法不一致,也會對說話者開誠布公。
Thumbnail
用心傾聽的人,才是真正掌控對話的人。 傾聽是一種激發同理心的行為。 先傾聽,再回饋。 鼓勵對方釐清問題。努力理解情況。 表示自己會認真考慮對方的意見。 對說話者的陳述表現出興趣。 即使彼此的看法不一致,也會對說話者開誠布公。
Thumbnail
傾聽;指認真地聽取🦻,而這並不容易。 「你會傾聽嗎?你擅長傾聽嗎?」 問出這題,想必有些朋友會疑惑:「不就是聽別人說話?有什麼難?🤔」 就我的經歷中,可能並不是這麼回事。 關鍵在於,他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傾聽;指認真地聽取🦻,而這並不容易。 「你會傾聽嗎?你擅長傾聽嗎?」 問出這題,想必有些朋友會疑惑:「不就是聽別人說話?有什麼難?🤔」 就我的經歷中,可能並不是這麼回事。 關鍵在於,他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兩個耳朵勝過一張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周遭有些朋友非常熱門,原因是他們可能更願意聽別人說話! 當一個侃侃而談的人並不困難,多數人也只想擔任這個角色。如果有個人一直有著熱切的眼神聽你講故事、關心你,會讓我們信心大增,且更願意和他說更多的事情。 原因一:他們可能急於融入環境 1. 不隨便打斷
Thumbnail
「兩個耳朵勝過一張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周遭有些朋友非常熱門,原因是他們可能更願意聽別人說話! 當一個侃侃而談的人並不困難,多數人也只想擔任這個角色。如果有個人一直有著熱切的眼神聽你講故事、關心你,會讓我們信心大增,且更願意和他說更多的事情。 原因一:他們可能急於融入環境 1. 不隨便打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