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意總換來失落感嗎?致 每個充滿善意卻又容易受傷的人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曾因為自己的善意舉動換來了許多失落感,因此決定收起善意。然而收起善意之後卻發現..我更不快樂了..於是我決定從「心」思考問題、學會分清責任界線、理解詢問與尊重的關聯,使得我逐漸開始拾回「我最喜歡的樣子」。你,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
raw-image

假如捨棄善意,只為迴避失落感,你還願意喜歡自己嗎?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見一則發文,關於要不要繼續給他人建議這件事:貼文裡提及了發文者,因為時常給他人建議,而發現有時候當對方不領情、或是給了以後,卻不見對方有任何行為改變時,往往因此感到沮喪與失落,使得這位發文者決定,以後除非對方主動詢問,否則自己不再主動給予任何建議。

我想,我能理解他的感受,因為這沮喪的過程,曾經也伴隨著我好一陣子:在我剛開始接觸腦科學以及領導力時,我時常在聽取別人闡述自己的問題之後,便開始急著將自己的所學分享給對方,希望對方嘗試、做出行為改變。

可是漸漸的卻發現,當我看到對方一點行為改變都沒有、而且每每見面時,卻還一直在重述著同樣的問題,我內心其實會感覺到厭煩與無奈。

我厭煩著,為什麼花時間抱怨而不做改變;我無奈著,能給的建議都給了,我還能幫忙你什麼?在這些負面情緒的干擾下,我也曾作出不再給建議的選擇,只為尊重我的善意。

可是呢,經過一陣子之後,我逐漸意識到,當我不再給建議時,我變得更不快樂…我不願意喜歡那樣的自己…

讀者們,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raw-image

讓我受傷的從來不是給建議,而是過高的期待

說來慚愧,學習領導力教會我:「給建議並不是幫助一個人最好的選擇,因為我們所給的建議內容,可能並不適合對方。」

就以我個人為例,小的時候我媽媽總會給我一個就業建議:去薪資穩定的公司上班。可是對於喜歡挑戰、喜歡創意創造、不安於坐在辦公室的我來說,雖然薪資穩定挺誘人,但這建議與我的性格相反,自然在我聽到之後,便不會想採用,甚至聽久了還覺得煩。

由此可知,說不定我們給對方建議時,雖然對方很感謝我們的善意,但不等於他的內心對於建議的內容是充滿可能、可行的想法,說不定還萌生了更多的害怕與擔憂。

可是呢,對於我這種人來說,給建議的背後,其實充滿著許多的善意,我因為幫助人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喜悅,然而,這樣的性格卻更需要學習「降低期望」。

我個人覺得,有時很有善意、很喜歡幫助別人、會主動伸出援手的人,往往心中都有著樂觀性格,以至於會有很多的期望產生:期望看見他人能因為自己,而從問題中走出;期望大家都能順順利利的過好日子等。

事與願違,人生並不是都按照這樣的劇情再走,每個人對事情的決策與判斷,都會受到環境而影響,我們充滿善意的想給對方建議,有時可能也是種一意孤行、容易忽略他人感受的行為,因此當對方的行為表現,跟自己的內心不相符時,才會覺得失望、覺得沮喪..

不知道讀者是否也跟我有過一樣的感受呢?

raw-image

你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

我想,領導力已經教會我,給建議並不是幫助一個人最好的選擇;但對於一個充滿善意的人來說,要他們看見問題而不伸手幫忙,其實更容易導致自己不快樂,這該如何是好?

我嘗試不在二元對立的觀點之下找答案,於是我先接受自己給建議這件事的背後,本質來說充滿著善意,而這善意能讓我從內心感到踏實,只是我需要明白無須對其注入太多的期待。

只因,當我因為給建議而感到失落時,其實也等於我一起扛起了對方的問題,導致下意識的認為,對方的成敗,自己也需要負責。此時,我已經跨過了對方該負起責任的界線。

但說穿了,對方聽完建議之後做與不做,全都是對方的責任與選擇,我根本無權干涉。這是我當時反省之後的體悟。

再來,我善用領導力教會我的提問,不急著給建議,就只是向對方提問,然後在需要時詢問對方:「需要我給你一點建議嗎?」當對方同意之後,我便給予建議,但如果對方不需要,其實對我自己來說也無損失。

這樣的調整,讓現在的我依然會適時給建議、也會適時地使用提問來幫助對方,雖然有時還是會出現,因期望而產生的失落感,但我理解這很正常,而且更多時候內心很踏實。

我享受著幫助別人時的成就感,也享受著當對方不需要我的建議時,我為自己情緒負責的樣子,而這就是我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充滿人性會有的樣子。


我們努力的活在這充滿挑戰、不確定;需要維持生計、需要成就感洗禮;時而溫暖、時而沮喪的世界裡,能握住讓自己打從心裡感到開心,並且有意義的行為,絕對是件幸事。

你,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

Kai.楷富


你好我是楷富,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邀請你「分享」與「訂閱」,也歡迎到我的Podcast:Wow這就是人生,收聽更多與人生有關的話題喔。

《Wow這就人生》粉專

楷富個人IG:https://www.instagram.com/jaycine04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楷富|Wow這就是人生
28會員
103內容數
你,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我們活在節奏飛快的世界裡,有更多時刻都忘了,好好從心而外的整理自己,以至於有時我們會對自己、對生活產生疑慮與擔憂。 我專注於自我成長,透過腦科學、職場發展、人際關係、人生哲學與感情經營的視角,探索生活中無數的大小議題,並藉由腦科學、領導力概念與各位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幫助你獲得更多的選擇。
2025/03/25
如果你對於閱讀這件事,總充滿著排斥感,甚至已經認定自己就是個沒辦法看書的人,本文我要告訴你一個重點:閱讀真的超容易。我將與你分享4個大部分人的閱讀迷思與改善方式,以及分享我的閱讀技巧、如何善用ChatGPT增加知識吸收。相信我,看完本文,你將會大大改觀對於閱讀的認知。也推薦你收聽本集的Podcast
Thumbnail
2025/03/25
如果你對於閱讀這件事,總充滿著排斥感,甚至已經認定自己就是個沒辦法看書的人,本文我要告訴你一個重點:閱讀真的超容易。我將與你分享4個大部分人的閱讀迷思與改善方式,以及分享我的閱讀技巧、如何善用ChatGPT增加知識吸收。相信我,看完本文,你將會大大改觀對於閱讀的認知。也推薦你收聽本集的Podcast
Thumbnail
2025/02/17
在溝通中,你是否曾因害怕衝突而選擇隱藏真實想法,最終讓自己委屈?我想在本文與你分享防備心如何影響表達與人際關係,並透過「動機」與「溝通界線」的概念,幫助你理解內心阻礙,學習勇敢說出需求。此外,藉由我的妥瑞氏症經歷,揭示如何透過坦承與正確的回應方式,突破對話盲點,建立更自在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2025/02/17
在溝通中,你是否曾因害怕衝突而選擇隱藏真實想法,最終讓自己委屈?我想在本文與你分享防備心如何影響表達與人際關係,並透過「動機」與「溝通界線」的概念,幫助你理解內心阻礙,學習勇敢說出需求。此外,藉由我的妥瑞氏症經歷,揭示如何透過坦承與正確的回應方式,突破對話盲點,建立更自在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2025/01/22
你有過給予他人過多的情緒價值,導致情緒內耗的經驗嗎?練習適時給予他人情緒價值,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但何時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也是個重要課題。本文分享3種你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的情況,幫助你守好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1/22
你有過給予他人過多的情緒價值,導致情緒內耗的經驗嗎?練習適時給予他人情緒價值,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但何時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也是個重要課題。本文分享3種你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的情況,幫助你守好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你在關係中受過傷嗎?你覺得和人相處很累嗎? 生活中總避免不了要和人相處,需要和各種人打交道,不管是交情深的還是交情淺的,都需要耗費心力經營,太投入感情容易給對方壓力,也可能讓自己受傷,太疏離又感受不到關係的親密感,讓人覺得孤單,如何才能拿捏好適當的距離靠近對方,讓雙方都自在?
Thumbnail
你在關係中受過傷嗎?你覺得和人相處很累嗎? 生活中總避免不了要和人相處,需要和各種人打交道,不管是交情深的還是交情淺的,都需要耗費心力經營,太投入感情容易給對方壓力,也可能讓自己受傷,太疏離又感受不到關係的親密感,讓人覺得孤單,如何才能拿捏好適當的距離靠近對方,讓雙方都自在?
Thumbnail
如果被其他人評價:「你真是個善良的人耶。」不知道大家的反應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以前被評價是善良的人,我會覺得蠻開心的,因為接受的教育觀念是「善有善報」、「人性本善」,多多幫助他人代表我們是個好人,也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歡(這應該是普遍人的觀念吧)。但是長大之後生活經驗漸漸告訴我,善良不一定會有好報
Thumbnail
如果被其他人評價:「你真是個善良的人耶。」不知道大家的反應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以前被評價是善良的人,我會覺得蠻開心的,因為接受的教育觀念是「善有善報」、「人性本善」,多多幫助他人代表我們是個好人,也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歡(這應該是普遍人的觀念吧)。但是長大之後生活經驗漸漸告訴我,善良不一定會有好報
Thumbnail
關於選擇。當陷入低潮時,怎麼調整?莫名的情緒來襲時,怎麼回復? 其實方法不少,可每個人的適應能力不同;適合自己的不見得適合他人。 因為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時期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時,便無法相同。 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感到滿足的感覺也不同,所以當各自獨立的個體, 發生踫撞時,火花的激烈程度,也因各人感受
Thumbnail
關於選擇。當陷入低潮時,怎麼調整?莫名的情緒來襲時,怎麼回復? 其實方法不少,可每個人的適應能力不同;適合自己的不見得適合他人。 因為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時期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時,便無法相同。 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感到滿足的感覺也不同,所以當各自獨立的個體, 發生踫撞時,火花的激烈程度,也因各人感受
Thumbnail
好意的建議,一定得採納嗎?
Thumbnail
好意的建議,一定得採納嗎?
Thumbnail
我曾因為自己的善意舉動換來了許多失落感,因此決定收起善意。然而收起善意之後卻發現..我更不快樂了..於是我決定從「心」思考問題、學會分清責任界線、理解詢問與尊重的關聯,使得我逐漸開始拾回「我最喜歡的樣子」。你,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 假如捨棄善意,只為迴避失落感,你還願意喜歡自己嗎? 前陣子在網路
Thumbnail
我曾因為自己的善意舉動換來了許多失落感,因此決定收起善意。然而收起善意之後卻發現..我更不快樂了..於是我決定從「心」思考問題、學會分清責任界線、理解詢問與尊重的關聯,使得我逐漸開始拾回「我最喜歡的樣子」。你,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 假如捨棄善意,只為迴避失落感,你還願意喜歡自己嗎? 前陣子在網路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啟發●新觀點] 宇宙的善意提醒以及生命的撲朔迷離,常常體現在單一重要生命課題的反覆測試驗證,確保我們獲得該取得的教訓,修滿階段性課題之後,才順利打印一個結業烙印在心上,將我們送往下一人生新階段...
Thumbnail
[啟發●新觀點] 宇宙的善意提醒以及生命的撲朔迷離,常常體現在單一重要生命課題的反覆測試驗證,確保我們獲得該取得的教訓,修滿階段性課題之後,才順利打印一個結業烙印在心上,將我們送往下一人生新階段...
Thumbnail
可能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樣去消化吸收不適合我的「好意」。 好像當別人給我意見而我不照著做,別人就會不開心的感覺。後來我算是明白,保持距離是非常好的方式。
Thumbnail
可能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樣去消化吸收不適合我的「好意」。 好像當別人給我意見而我不照著做,別人就會不開心的感覺。後來我算是明白,保持距離是非常好的方式。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促進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我個性有滿多和作者相像之處,沒遇過的事件,彷彿藉著他的文筆,進入該事件的兩難。 以下分享這本書中,促進我思考的四點。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促進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我個性有滿多和作者相像之處,沒遇過的事件,彷彿藉著他的文筆,進入該事件的兩難。 以下分享這本書中,促進我思考的四點。
Thumbnail
也許你的身邊會有些親朋好友,遇到某些困境,正在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會想好心可以給予一些建議。但你可能跟我遇過同個情境,就是給予建議後,有種「好心被雷劈」的情況,甚至還會影響到原本兩人之間的關係。或是身邊很親近的人,在我們眼中會看到一些對方可以改進的部分,於是想給予點建議,也還會被嫌管太多,也就是俗
Thumbnail
也許你的身邊會有些親朋好友,遇到某些困境,正在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會想好心可以給予一些建議。但你可能跟我遇過同個情境,就是給予建議後,有種「好心被雷劈」的情況,甚至還會影響到原本兩人之間的關係。或是身邊很親近的人,在我們眼中會看到一些對方可以改進的部分,於是想給予點建議,也還會被嫌管太多,也就是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