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東方人如何發明永動機 (教育隨筆)

    達文西他們想不到原來東方已經發明了永動機,什麼是永動機。「永遠自動具生產力的機器」,那麼有什麼原理?讀書讀書讀書
    東亞人讀書文化可以追尋到孔子。
      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提及,儒家子弟要懂得一以貫之, 如同荀子「以一知萬」「以一持萬」,也是曾子主張「忠恕」,「忠」是 親身觀察取知識。「恕」意思是推論,可以聞一知十,舉一反三。
      孔子所說的推論,其實就是思慮加學習。不思考而只是學習是不行,只思考而不學習也是不行。 「但學習(讀書)比思考更重要」「多聞多見而識之」 孔子所說的學習是讀書讀書讀書。 所以後世人錯誤追隨他,結果就會變成君主的政治宣傳,士人政府,精英主義,讀死書,不懂變通。
    去到漢代,漢武帝獨尊儒術,當時政府有部門去整理周代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清朝還在研究幾千年前的文。然而研究中又銷毀了好多古籍。
    去到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確立了有錢人先可以讀書,做到官先算成功。
    去到唐宋明清,科舉制度出現,「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已經根深蒂固在東亞社會。但他們沒有想過⋯⋯
    有人喜歡計數,有人喜歡讀哲學文言文。與我無關。
    何解不給多點時間,讓他們自己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沒有讀書品性就不好。其實這應該要歸咎於父母和當代的教育風氣。你可以看見上一代人,他們父母不是打就是鬧,當然他們就會這樣。 讀書了書又如何,即使現在大學生也會用粗口對普通話老師。唐英年,鄭若華律政司也有僭建。一個人接受了這麼多批評,仍然不會改變,我指林鄭月娥。 坦白而言,一個人沒有讀書的人也比他們的品性好。父母的教育對小朋友的品性的影響,大於讀書的影響。
    我認同,學校提供了一個環境,讓大家適應社會的規則,但是現在我反而認為我們學的東西,箝制了我們的發展。但是現在的怪獸家長在這樣緊張的教育制度下,還要揠苗助長,參加超多興趣班,小朋友一世就被你們⋯⋯
    看到這麼多學生自殺,其實社會一早就要改革這個教育制度。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認為各司其職,這個社會才會美好。
    讀不了書就要勞碌工作,這種思想已經深入民心,但哪一個人不是勞碌地工作。難道讀了書,工作不需要勞碌。大學教授四年要寫幾多篇論文,六篇,每篇也幾十頁起計。所以這些人仍然抱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思想。這種傳統思想,令我們接受讀書,令我們不再想思考讀書以外的道路。
    假如將來每個人也是大學生,公司一定會請那些有其他學習能力強,有特殊能力,懂得自我增值的人。現代是一個即使讀到書,也要自我增值。讀不了書,也要更加勤力自我增值。
    因為無論由古至今,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不需要一個正常思考的人,他們需要一個永遠自動具生產力的機器。 達文西科學家都沒有想到,其實永動機一早已經出現了。「香港人」
    現在我其實無法改變這個社會,讀書能力好,那就繼續,適當時候家人要照顧他們的心理,給他們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如果他們有興趣,讓他們自己發展,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懂得如何平衡生活工作學習。讀不了書,那就發展自己的興趣。
    剛剛從中學畢業的我,以前有很多人管我,但突然間沒有了人管制我,關心我,我的生活就打亂節奏了。其實某程度上管制是一種依賴,因為小朋友不用自己選擇,也不需要負責。所以要懂得收放,要懂得讓他們自己負責和平衡。
    我還沒有小朋友,但是我知道小朋友想什麼,聽一聽林夕填詞的《Shall We Talk》。也許會明白如何相處。
    亞里士多德和孔子也說了「中庸」就是保持自己的情緒平穩,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調節。如果被他人傷害時你可以憤怒,憤怒是人的天性,用來避免自己被排斥或者受威脅時嚇怕的敵人。如果自己犯錯事應該要感到抱歉,自愧。這種恰如其分,收放自如,就是中庸。用理性去管理自己的品性。
    希望小朋友放暑假可以出去玩,peac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年輕人對香港的文化社會政治的隨筆。知更鳥象徵的是愛情,更是象徵著善良、無辜的人們。我的立場,不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我只是一份材料一分話,沒有材料不說話。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夢溪筆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