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何選擇創作?它帶給我的力量與反思(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
回到我這篇想討論的事,如果大家想要更認識我,您可以在我的個人頁面,或是專題裡藝術不歸路的「向心之旅」這幾篇當中簡單地了解這段過程。
如果您還沒看到之前上一篇
建議可以從「為何選擇創作?它帶給我的力量與反思(二)」來觀看喔!
回到之前提到創作對我的影響,既然創作能帶給我許多力量,便可能帶有反面的思考,因為一體總是兩面,但看自己有沒有察覺。
一件事通常帶著兩面,我們往往只看到一面,卻忘了還有另一面的存在

接受,不僅是對他人的包容,也是對自己的諒解

由於創作是屬於自己能夠經歷、體會、感動的過程。有沒有覺得這樣的狀態,是不是跟自己的人生相關?是不是體現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呢?但如果創作必須要跟大家分享的同時,是否會思考著需要不同角度的觀點呢?
回到實際的情況,大家不知道有沒有體會過,或許您曾經想要送給心愛的人禮物,您覺得外面的太貴,也覺得自己做比較能夠表達心意,所以就動手做。但也不知道對方會不會喜歡,反正就是盡力而為。然而結果可能有很多種,會因為對方的個性、習慣,還有價值觀等所影響。
但就以手作的禮物來說,對自己而言,您會因為這次的成果,會知道如果下一次您可以怎麼準備,可能單純寫個卡片表達,而非做個大禮等。
不論心意與大禮,都呈現出您的用心
是否有注意到,雖然創作是自己的體悟,但同時也是人文的體現,這件事是可能需要與人來分享,或是傳達給其他人,想要讓大家能夠了解。它可能是您的感觸,事件的闡述,當下的議題等。
當然在表達的同時,就會有好的或不好的反應,也可能有灰色地帶。
接著我可能就想著要怎麼調整呢?
畢竟我或許還是需要別人的了解我的創作。

吳宗彥旋體交集(The aggregates of spheroids and squares),Marble,Granite,30x30x26cm,2013

改變,或許是痛苦的開始,同時也是成長的開始

剛開始接收到不同的評價時,一定會覺得很驚訝,它可能是鼓勵,也可能是打擊。如果是鼓勵,可能會繼續做大家比較關注的作品,但結果可能讓我一成不變,因為大家都很喜歡這樣,我為何需要改變呢?倘若是打擊,也可能不做了,也或者是讓我去思考可以怎麼做會比較好呢?
不過要如何接受並改善這樣的情況呢?我自己是有幾種方式:
1.訊問,了解並獲取重要資訊
如果是有人鼓勵,我通常會詢問,想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覺得,當然有時候問不出,就只能靠感覺,或是當下觀者可能不經意強調的事。反之,受到大打擊也是,我也是會去詢問,算是對他人的理解,更能清楚知道哪些是我想要修正,哪些是要保留的。
2.嘗試,多次實驗的量化研究
因為不確定您接收的訊息,是否適合自己,可能只是因為對方剛好喜歡,或是剛好不喜歡。但可以在這些訊問後的資訊,多次詢問才達到多次瞭解,最後才能多方測試。就不會像亂槍打鳥,隨意實驗,但卻沒有個依據。
3.目標,確認目的後的實際執行
嘗試也是執行的方式之一,但這裡想要表達的是,要依照不同的目標來執行。
假如是要自己使用的,像是擁有著實用,或是可以食用性質的作品,在嘗試的過程就會往自己要先能夠方便使用,最後再到市場或是網路上做推廣銷售。但若是要來當收藏品,或是觀賞性質的作品,可能就會考慮到,是否要有比較特別的表現張力,或是獨樹一格的風格造型,最後可能在展覽等地點設置。

雖然這必須經歷過不同的改變與推翻,或許很痛苦,也可能與之前完全不同。但這之中能更清楚您的目標是什麼!比較不會做到失去自我,甚至放棄了這項,其實您自己很想要做的事!

分享從創作帶給我的力量以及反思,相信有些人或許還不太能理解我想要表達的,這裡用比較簡單方式舉例。
大家可以試想,假如我想煎個很完美的荷包蛋給家人或是朋友吃,就是那種蛋黃沒有破,蛋白很均勻分布在蛋黃周圍,最後吃起來外面很酥脆,但裡面很軟嫩的口感。
可是我都沒有自己煎過,都是看其他人做,怕做給別人會被嫌,所以我便試著獨自在家裡動手嘗試。先從怎麼打蛋,蛋黃才不會破,也不會一放到鍋子裡破掉,說不定還因此特別挑選鍋子。接著思考火侯要怎麼掌握,到底要多大火才能外酥內軟,如果要用鍋鏟翻面要怎麼翻,還有要怎麼從鍋子裡拿起來。
假如這些都完成了,最後要吃到口中,是不是可以讓別人一吃就說:「哇!這真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荷包蛋了。」不過在這之前,您自己是不是要先吃過,做到您都覺得好吃之後才會拿給別人呢?
然而您吃完後可能真的覺得,這應該是我最完美的荷包蛋了!
但給別人吃過後,也許產生不同的想法,畢竟其他人與您的口味不同,或許覺得沒味道,或是太油之類的,這時您會感受到鼓勵或是打擊
有可能最後您因此不再煮了,也或許會去思考要怎麼來調整,以至於您會不斷地嘗試,例如加點鹽調味來改變您煮出來的口味,也可能您不想改變您的方式,而是事後加個醬油膏、番茄醬,或是其他的醬,來改變大家對於您的荷包蛋,能夠有個您比較希望的評價。
不知道這樣的比喻有沒有比較能夠體會,又或者因為這樣,讓您今天突然想要自己煎荷包蛋給家人吃呢?還是想要吃荷包蛋了呢?
如何專注於一個目標,是人人都需要改變或調整的過程

稍微做個總結,我自己在獨處、想像、思考、感動的過程中得到了力量,也在接受與改變當中獲得了反思,有沒有發現生活當中的您,其實也是在做同樣的事呢?
畢竟創作也是生活的一件事,有人或許覺得我不會創作,但其實在面對自己的工作,還有其他事的同時,方式都是同出一轍的。
您可能因為某些事感動,也可能因為某些事需要調整改變自己。但能夠使自己不斷茁壯,發展出更好的自我,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嗎?

《希望有著方向與目標的您們,能藉由反思逐漸茁壯。》


謝謝您願意給我您寶貴的時間來觀看!
如果有任何想要更加了解我的朋友,後續可能會有不同的視角,來說明不同的面貌,也都歡迎可以與我討論或分享給我您曾經也遇過的事!
avatar-img
3會員
21內容數
自身是「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工作室的負責人,簡稱為藝術工作者,自己目前還持續學習當中,而在生活中常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或感受到新的體悟。 因此希望藉由文字的傳達,將探索生活中不同面向的感動,用自身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也很歡迎各位朋友的提問或討論,讓彼此都能更加成長。 主題:「藝術」、「教育」、「心理」、「休閒」、「生活」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nk-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成長是需要很多不同的養分 這當中除了要學習很多不同的創作方式,也必須要讓自己的技術與作品逐漸成熟,這整整十多年才使得自己的創作呈現,比較能夠從心到、眼到、一直到接近手到的成長過程,並同時讓我可以深入思考的該如何進步。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 雖然在這條創作旅途中,常時時刻刻反問自己,這條路是對的嗎?是不是要換個方向? 相信各位可能在自己選擇的事情上,不論是工作也好,研究也好,或是學習也好,有時在空檔時間中,或是自己所獨處的情況下,會自問是否這是最正確的決定?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成長是需要很多不同的養分 這當中除了要學習很多不同的創作方式,也必須要讓自己的技術與作品逐漸成熟,這整整十多年才使得自己的創作呈現,比較能夠從心到、眼到、一直到接近手到的成長過程,並同時讓我可以深入思考的該如何進步。
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 雖然在這條創作旅途中,常時時刻刻反問自己,這條路是對的嗎?是不是要換個方向? 相信各位可能在自己選擇的事情上,不論是工作也好,研究也好,或是學習也好,有時在空檔時間中,或是自己所獨處的情況下,會自問是否這是最正確的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透過木雕創作,作者表達了多角度觀察與思考,並分享了創作背後的心情與意涵。創作者認為作品是他內心想呈現的,希望能留下美好的禮物給這個世界。文章中也提到了對於觀者能否接收到創作訊息的無法強求,但創作者是以最真誠的心情創作每一件作品。
Thumbnail
一般人對藝術創作僅此一件的獨特性,相對可被複製的版畫似乎多少有些猶疑? 「藉由一次又一次地經驗修正,存取最完美的,並可以複製創意。」郭文祥解釋,這也構成必須具備「間接性」和「複數性」過程的版畫創作特色。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有一種疑問,我雖然總說這是為了我自己抒發與整理而寫,卻也不免在意起有多少人看過我的文章,其中又有多少人按愛心呢? 而在我的文章中,我也默默從抒發自己的角度轉變到了也許可以幫助到人的角度,因此我開始整理一些筆記,但,那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開始的舒暢。 會開始寫這篇是因為老師在講述王國維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畫畫的意義,我分享了近來自己在繪畫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在創作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並介紹了一幅特別喜愛的作品《Unwavering Lisianthus · 等待的洋桔梗》。
Thumbnail
我是否會跟創作者討論作品的內容? 創作者的內容是他獨一無二的部分,我要做的是強化這個部分,讓實體成品在視覺、觸覺、甚至嗅覺上有更加不同的感受。
起源- 因自己非常喜歡寫作、繪畫的事, 寫作、畫圖不分界限,而是比如歌詞也好, 詩詞,感念與感想,一天下來的心得, 以及遇到很多事的感嘆與感觸, 由心向外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在文字上. 但有時各種原因就時而又放棄, 某天突然一個念頭下來, 「不能在這樣繼續下去了!」 這過程彷彿有一
Thumbnail
在創作這件事情上,由於自己是絕對存在....
Thumbnail
透過木雕創作,作者表達了多角度觀察與思考,並分享了創作背後的心情與意涵。創作者認為作品是他內心想呈現的,希望能留下美好的禮物給這個世界。文章中也提到了對於觀者能否接收到創作訊息的無法強求,但創作者是以最真誠的心情創作每一件作品。
Thumbnail
一般人對藝術創作僅此一件的獨特性,相對可被複製的版畫似乎多少有些猶疑? 「藉由一次又一次地經驗修正,存取最完美的,並可以複製創意。」郭文祥解釋,這也構成必須具備「間接性」和「複數性」過程的版畫創作特色。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有一種疑問,我雖然總說這是為了我自己抒發與整理而寫,卻也不免在意起有多少人看過我的文章,其中又有多少人按愛心呢? 而在我的文章中,我也默默從抒發自己的角度轉變到了也許可以幫助到人的角度,因此我開始整理一些筆記,但,那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開始的舒暢。 會開始寫這篇是因為老師在講述王國維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畫畫的意義,我分享了近來自己在繪畫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在創作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並介紹了一幅特別喜愛的作品《Unwavering Lisianthus · 等待的洋桔梗》。
Thumbnail
我是否會跟創作者討論作品的內容? 創作者的內容是他獨一無二的部分,我要做的是強化這個部分,讓實體成品在視覺、觸覺、甚至嗅覺上有更加不同的感受。
起源- 因自己非常喜歡寫作、繪畫的事, 寫作、畫圖不分界限,而是比如歌詞也好, 詩詞,感念與感想,一天下來的心得, 以及遇到很多事的感嘆與感觸, 由心向外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在文字上. 但有時各種原因就時而又放棄, 某天突然一個念頭下來, 「不能在這樣繼續下去了!」 這過程彷彿有一
Thumbnail
在創作這件事情上,由於自己是絕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