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書評】想學當小說家?!交給專業的來吧!Jurgen Wolff《寫作的秘密:寫不出好故事

人們永遠會想要、也需要故事。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 喬爾根.沃夫(Jurgen Wolff) 出版社: 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前言:
這本書之於我有些特別,記得它剛出版的時候我就已經買了起來。但很奇怪的是,每次我都只會翻開前面的幾章,後面的幾章永遠都沒有機會讀到。我仔細反思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總是難以耐著性子把它認真讀過一遍,我想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因為我把這本書當作是一本教戰手冊,裡面確實安排了許多「作業」,我每次看到作業就會忍不住停下來思索了半天之後,直到完成「作業」才會繼續閱讀下去。也就是這樣,在第N次翻開它時,我決定「從後往前讀」,所幸,非常快的就把這本書閱讀完了。

從靈感萌芽到故事的誕生

書中開頭就先闡述靈感的萌芽之處。它可能像是小精靈一樣會出現在你的睡夢中,也有可能是來自陌生人的一句話、朋友的某個奇怪作為等。
其實生活中無處不是靈感。我記得之前有個老師在課堂說過,很多作家會以「沒有靈感」作為停筆拖稿的藉口,但其實你要記得,「你不是沒有靈感,而是忘了怎麼生活。」領略了這句話的人,自然就不會有缺乏靈感的時候。 有了靈感之後,你就可以開始創造角色、故事架構。
一個故事的誕生就是由此開始。
當然,書中也有引述多位寫作大師的說法,有些人覺得是先有故事後有角色,有些人覺得是先有角色後有故事。
無論誰先誰後,相信好的故事與好的角色都能永久流傳。
那要怎麼塑造一個令讀者印象深刻的角色呢?
書中有提到一個很不錯的練習叫做「採訪你的角色」。專業的說法好像可以叫做「角色小傳」,也就是假裝你在與你的角色對話,他會怎麼與你對談,他會怎麼回答你的問題,關於那些私人的話題,他是侃侃而談還是試圖隱瞞,將這些採訪記錄下來,可以幫助你日後在撰寫情節時能夠讓角色不脫離你的設定,說出或表現出他們會呈現的樣貌。

好故事少不了的「簡潔」功力

引用馬克·吐溫的話,
一本書會不會成功不是因為它裡頭寫了什麼,而是沒寫什麼。
一句話代表了他崇尚簡潔的書寫內容。現在的人書寫很容易出現文字的浪費,也就是竭盡所能地用鋪張炫目的描繪擴充讀者想像,但卻不知道這樣一來容易弱化整個故事張力。
一個好故事要能點到為止,並且適時留下空白之處讓讀者自行去體會言外之意。 檢驗你的故事是否夠「簡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寫任何一個描繪段落之前,想一想這個描繪的作用是什麼,是要讓讀者了解到角色的處境,進而明瞭角色的行為與情緒那就值得多花心思描繪。
如果你僅僅是覺得好像需要塞入一些華麗的詞彙妝點段落,那麼就需要多加留意,這個段落是否需要保留。 一個更嚴謹的檢驗方式,還有考量你每個句子的功能性。像是問問自己這個句子是有必要的嗎?這個句子的功用是什麼?這個句子有沒有可能更精準、去蕪存菁的表述出來?這些問題都是能幫你去除多於冗字語贅述的好方法喔。

閱讀反饋:

好的書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而且你每次都能找到新的方法閱讀它。這就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無論是「從頭開始讀」還是「從後往前讀」,每次翻閱它都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啟發。
有些事想法的碰撞,有些是方法的實踐。這讓我讀起來相當痛快,但任何好書都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小小的Bug。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Bug在於,它的陳述模式大多都是引用大師說法,也就是說,鮮少可以看到,或是聽到這本書作者真正的想法,這樣一來容易使得的這本書變成大師寫作資料匯集的總覽。
我們可以輕易從中挖掘到不同大師的寫作技巧,卻很難推斷出作者這個人他到底對於這個想法的看法與見解,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部分。
其他部分,像是怎麼找尋靈感或是寫故事架構、塑造角色與作家風格等。書中都有詳盡的介紹,相信可以給正在創作小說的人帶來許多可行的方法與實用技巧。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講解以及我閱讀完後的反饋,如果你也有看過這本書,歡迎留言與我交流喔。
我們下週再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經營微讀工作室,專門撰寫書評。成立平台「微讀空間」https://weiread.blogspot.com 致力打造年輕人最喜愛的書評網站。Podcast收聽「微讀電台」,每週五晚間8:00我們線上說書見! 若有寫作與合作需求歡迎與我聯繫, Mail:smartwenwei@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