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自我調適和室內親子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去年2月底,荷蘭疫情開始變嚴重,我當機立斷買了一批口罩和酒精,不到幾周的時間,防疫物資就完全缺貨了。當時我一邊繼續上班,一邊看著不斷攀升的感染率,一邊檢討自己是不是真的比較怕死,一邊膽戰心驚的假裝過正常生活。
3月中旬封城,除了各級學校停課,大部分的公司也實施在家工作,我老公在銀行業,從去年2月底就沒有進過公司,當初估計要到今年6月才可能解封,不過截至目前也還沒宣布進公司,已經整整一年多了。
以下略為分享,渡過這段艱難時期的心理狀態。
對荷蘭政府態度
大部分的荷蘭人,至少我周遭的荷蘭人,都比較相信政府。反而是我們這些外國人,對政府認為口罩無效的言論都非常震驚,而且不只是台灣人和亞裔,連我的摩洛哥鄰居都對荷蘭政府嗤之以鼻。
不過事後來看,也是因為去年初口罩稀缺,所以政府也不敢大規模「建議」配戴,只是一直宣導保持1.5公尺的社交距離,這個習慣我們養成了一年多,回台灣一下飛機就被嚇到,陸續有人湊近,熱心地想幫忙處理事情,嚇得我是默默後退。
慎選資訊來源
當時荷蘭每天固定下午2點公布官方數據,但是從日增量超過200後,我就開始選擇性不看新聞了,因為學校還沒停課,因為每天還是得上班,這樣會焦慮到無法入眠甚至頭痛。這個習慣後來我也帶回台灣,不主動點開新聞,避免接收過多負面信息,而且親友群組間傳的也夠看了。
東西方文化差異
面對疫情的態度,讓我深刻看到東西方不同,荷蘭最高峰期是每天日增幾萬人的確診人數,荷蘭卻還是有許多人抗議,認為強制戴口罩和不得群聚是「違憲」,完全貫徹不自由毋寧死的主張。
我和隔壁鄰居太太聊天,她說一點都不擔心,都已經活到65歲了,如果不幸染病都是天意安排,所以她依然去超市做收銀員的工作,堅守當時非常重要的崗位。
不同於鄰居的豁達,我一點也不輕鬆,老是叮嚀全家人噴酒精和洗手,猶豫著讓孩子請假別上學了,每天把自己搞得緊張兮兮。
老公忍不住提醒我,你要想清楚,
究竟在害怕什麼?每天過得充實嗎? 或者你有未完成的夢想呢?
心理調適
自我剖析後發現,我最擔心的是兩個寶貝,如果我們夫妻倆都不幸中標,那誰來照顧我們的孩子?
思考完的好處是,既然控制不了大環境,我就專心把自己家顧好,好好珍惜親子時間,雖然難免偶爾火氣大,常常需要深呼吸,但是不斷告訴自己,全家人難得每天黏在一起,也是一種長假。
我們也大手筆投資嘞運動器材:戶外泳池、直排輪和太空摩托車。全家人幾乎每天都一起運動,慢慢加強他們的體力,女兒到後來可以騎來回15公里路呢!
我們現在台灣家的頂樓也有泳池,本來只有曬衣服才會去的邊疆地區,突然變成熱門的渡假勝地,昏昏欲睡的午後甚至睡前,全家人就開心地泡在水裡。小桌椅也扛上去,在水邊吹吹風,畫畫講故事都好,陽台提供半戶外的感覺,非常適合轉換心境。
順帶一提,自從疫情後,荷蘭郊區房價漲福遠高於城市內的房價,尤其帶花園的房子更是受歡迎。我們是疫情爆發前,剛好搬來鄉下,每天推門見山,沿著田間小路到河堤散步,看著群山被山嵐繚繞著,就非常紓壓。
室內親子活動
停課期間,孩子們參與了更多家務甚至烹飪,雖然時間會拖得比較長,也增加善後的工作量,可是他們很有成就感,也樂在其中。
除了學校功課,我們有一整天的時間待打發,所以不能再用「沒時間」當藉口,就是現在和此時此刻,我把自己定位為才藝老師,只要他們對什麼有興趣,我們就一起玩。
插花:為了支持花農,好友送一大束花來,讓孩子們稍做修剪後,負責插進花器裡,我們還邊討論要有高低層次才好看喔!
打掃:兒子有一陣子很熱衷擦玻璃,我也放任他玩,最後幫他換下濕衣物時,可不能動怒,而是要誇獎他的付出。
烹飪:自從幫忙洗菜(順便玩水)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後,我就得不斷開發新項目。現在有三種菜色是他們可以參與的:自製義大利麵條、披薩和壽司;某天我要做油封鴨,兒子竟然搶著想拔毛,我就大方地讓給他做;去果園摘回新鮮蘋果,削皮後切小塊,再不斷攪拌做成蘋果醬;我們還一起做過抹茶口味的菠蘿烏龜麵包、餅乾、地瓜園和搓愛玉;如果做蛋糕,他們會負責塗鮮奶油,順便偷吃。真慶幸有兩個愛吃的孩子,我們不斷在廚房裡實驗,然後通通吃光光。
園藝:小孩自己種一盆小黃瓜,每天澆水和照顧,最後開心採收;我們還會把廚餘切碎埋進土裡,喝過的茶包曬乾後,包裝撕開後倒進土裡,約莫一個月後,我再領著他們去觀察,那些厚厚的西瓜皮和毛豆莢真的完全消失了!最有趣地是,馬鈴薯皮會長出新的馬鈴薯植株,採收馬鈴薯如同尋寶過程,要一直在土裡翻找,兒子覺得好吃好玩,老是要我多種點馬鈴薯皮。
手工:一整盒玉米粉加些水,到在托盤裡,會產生很有趣的觸感,兒子和女兒可以玩一整個下午都不厭倦,幾滴色素下去,可以觀察不同顏色的融合過程:小蘇打粉加醋和紅色素就是火山爆發,岩漿流出來時,我自己也很興奮。
畫畫:我自己也喜歡,所以對我是種享受,工具擺好,三個人一起畫,我們也會找教學影片來看,學些特別的粉彩畫技巧。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移民回台灣,把自己歸零重新出發。 更深層的原因是,人在異鄉,永遠都是外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年(2020年)荷蘭全國封城兩次,小學也停了兩次課,每次都大概歷時兩個月結束,現在全台灣也居家隔離中,就想說分享一下去年的經歷。 【工作】         當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平衡家庭生活和工作。         老公是完全在家工作,他們銀行還鎖門禁止員工來上班;我則是分流,隨疫情高低,一週進公
蝦咪!荷蘭這麼好,竟然有人頭殼壞掉,選擇搬回台灣? 我是方齊,離開台灣10年,在荷蘭華麗變身---從文青變成兩寶媽。明年一月,準備帶一家四口回台灣。 為了什麼呢? 為了追求更好版本的自己,追求更多親情,追求刺激的大冒險。
去年(2020年)荷蘭全國封城兩次,小學也停了兩次課,每次都大概歷時兩個月結束,現在全台灣也居家隔離中,就想說分享一下去年的經歷。 【工作】         當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平衡家庭生活和工作。         老公是完全在家工作,他們銀行還鎖門禁止員工來上班;我則是分流,隨疫情高低,一週進公
蝦咪!荷蘭這麼好,竟然有人頭殼壞掉,選擇搬回台灣? 我是方齊,離開台灣10年,在荷蘭華麗變身---從文青變成兩寶媽。明年一月,準備帶一家四口回台灣。 為了什麼呢? 為了追求更好版本的自己,追求更多親情,追求刺激的大冒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好的生活不是昂貴的。 月底放了颱風假,忙碌的日常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 颱風的第一天,風雨未來,爸媽擔心我不懂得好好吃飯,特地來我租屋處送了一鍋補湯,我和他們叮嚀要小心頂樓淹水,在雨還沒變大之前揮手道別互祝平安,被記在心裡的感覺真的很溫暖。 我和伴侶就這麼一起宅在家,把日子過得很慢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回顧疫情時候,疾病消息如同洪流猛獸,叫人不知如何是好?在停工、停學的留守日子,有人在家中鑽研食譜,有人則閱書無數,更有人像叮噹一樣不停製作手工產品,又或是建立其他的興趣去躲避不能出外正常活動的鬱結......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在茉四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回職場上班,茉也開始了她的托嬰中心之路。 和所有父母一樣,最擔心的就是把孩子往病毒碼更新集中營送去,一開始我們真的是ㄔㄨㄚˋ著等!深怕保護力還沒有建立好的小茉茉不小心被病毒選中…. 抵抗力不能靠運氣 阿茉出生於2021年新冠病毒幾乎鎖國的那年,這年出生的孩子和家長們都非
Thumbnail
近日和「語言治療師」朋友談到,這幾年疫情下出生的寶寶,因為社交活動變少,面對多數人都是戴著口罩,所以在語言學習上顯得延緩的比例也相對變多了,這也是「口罩寶寶」年代的現象之一。這個話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也深感「環境」及「教育」帶給人的微妙影響性。 每個嬰兒都是天生的語言家,而「環境」(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好的生活不是昂貴的。 月底放了颱風假,忙碌的日常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 颱風的第一天,風雨未來,爸媽擔心我不懂得好好吃飯,特地來我租屋處送了一鍋補湯,我和他們叮嚀要小心頂樓淹水,在雨還沒變大之前揮手道別互祝平安,被記在心裡的感覺真的很溫暖。 我和伴侶就這麼一起宅在家,把日子過得很慢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回顧疫情時候,疾病消息如同洪流猛獸,叫人不知如何是好?在停工、停學的留守日子,有人在家中鑽研食譜,有人則閱書無數,更有人像叮噹一樣不停製作手工產品,又或是建立其他的興趣去躲避不能出外正常活動的鬱結......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在茉四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回職場上班,茉也開始了她的托嬰中心之路。 和所有父母一樣,最擔心的就是把孩子往病毒碼更新集中營送去,一開始我們真的是ㄔㄨㄚˋ著等!深怕保護力還沒有建立好的小茉茉不小心被病毒選中…. 抵抗力不能靠運氣 阿茉出生於2021年新冠病毒幾乎鎖國的那年,這年出生的孩子和家長們都非
Thumbnail
近日和「語言治療師」朋友談到,這幾年疫情下出生的寶寶,因為社交活動變少,面對多數人都是戴著口罩,所以在語言學習上顯得延緩的比例也相對變多了,這也是「口罩寶寶」年代的現象之一。這個話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也深感「環境」及「教育」帶給人的微妙影響性。 每個嬰兒都是天生的語言家,而「環境」(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