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書名: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Relationship: Bridge to the Soul)
  • 作者:Christopher Moon
  • 出版社:漫步文化
  • 陳揚的小小介紹:
        看到開頭張德芬教授推薦序寫「這是我少數讀過兩遍以上的書,我知道我還會讀它。」,看完書才知道他說的是真的,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
        我想用「赤裸」來形容本書的內容,因為作者實在把親密關係當中的狀態形容的太過貼切、太過清晰了,讓人都有一種「刺目」的感覺,因為我們難免都會在親密關係當中有一些阻礙、爭執、衝突,而當書中精細地描繪出這些事件的心理狀態,字字句句都打到心坎裡那種感受,真的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但看書就是有這種好處,書並不會像人一樣有預設立場或回應,你可以找個可以獨處的時間,好好地以不防衛的心理狀態品嚐這本書。
        作者給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給我,那就是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是認識自己的過程,我們都是帶著自己成長經驗進入到親密關係當中,可能過去的成長經驗讓我們對於這段關係有所期待,但往往也是這些期待造成我們無法在親密關係獲得幸福,若我們無法真實面對的自己,去正視自己內在的恐懼、失落、羞愧等負向情緒,我們只會不斷地在不穩定的親密關係間遊走,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關係。
        推薦給每一位想更瞭解親密關係、關係經營的你。
    有朋友跟我說我貼的這本書已經絕版。我有在網路上看到「謝謝你,我愛你 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20周年紀念版)」,是相同作者所著作,應是增加一些內容再重新發行的版本。若你在找尋這本書,或許可以看看新版的,說不定其內容也有些不同,歡迎上來一起討論。
重點句子與評析:
其實這種投射,是把我們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在對方身上,要他(她)為我們的喜怒哀樂和所有需求負責。當然,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滿足你所有的需求、填補你從小以來的匱乏。然而愛情是如此地盲目,我們的頭腦也是會愚弄我們的,在戀愛初期我們最欣賞對方的優點,可能到了後期正是我們想離開他的原因!其中的關鍵,就是在於我們以為對方擁有我們幸福快樂的鑰匙,竟然不給我們。(P.13)
仔細回想自己交往的對象,我想一定會跟自己的父母親有些關連,要不就是很多地方很像,不然就是某些地方肯定要不一樣。我們都會以我們的依附關係(與照顧者的關係)做為模版,挑選我們的伴侶,因為那是我們出生後生活的樣子,是最熟悉的樣子,即使它有毒或有害,我們同樣會依這模版選擇。而作者要讓我們知道,在過去那個依附關係中所產生的期待及情緒,若沒有處理得當,將之投射在你的親密關係當中,很常就會出現問題。這就是為何我們常看見情侶剛開始在一起的理由,會變成分手的理由了。
讓我們換個角度想:假設你缺乏自信,那麼你難道不會被一個自信滿滿的人所吸引嗎?但對方又如何呢?他有可能被一個沒自信的人所吸引嗎?你會想,這當然不可能。因此,如果你希望那個人覺得你很特別,最好的辦法就是,假裝你也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而對方為了吸引你,搞不好也在做同樣的事情!這種互動關係,通常就是兩個人開始交往的原因,也就是一方誤以為另一方擁有他所需要的東西。(P.44)
我們常說情侶之間有相似型也有互補型,而如果這個相似跟互補是為了要吸引對方而裝出來的呢?這讓我想起很多影視作品的情節,有一些橋段是女主角告訴男主角她是因為被他的自信所吸引的,到影片中段就會演出男主角脆弱的那一面,男主角可能會抓著自己的頭髮喪氣的說:「我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自信。」,當然後面通常都是被女主角接納的勵志故事。但真實生活很像不是如此,當我們看見自己的伴侶真實的樣子,我們能否真實的承接對方的狀態呢?這是值得深思與討論的問題。
很快的我會發現,這樣拖下去是不會有結果的,但我又無法降低我的標準,和比不上夢中情人的女孩交往。於是我只剩下一個選擇,也就是人類有戀愛史以來,絕大多數人都會做的選擇—那就是選擇一個最符合條件的候選人,然後進行改造計畫,讓她變得和我的夢中情人一樣。我會買書給她看,讓她變得善解人意;我會教她如何做一個親切的人;如果去踏青時她跟不上我,我會帶她去健身房;而且,我還會讓她習慣鄉間小路的塵土、蟲子和炎熱。我一定要讓夢中情人成真,不計任何代價。(P.47)
這段非常寫實。在我過去的情感經驗中,我就時常這樣對我的伴侶。常常我們談戀愛的對象並不是你眼前的這個人,而是你心中理想的那個「夢中情人」。
我們要求別人來愛我們,那就是否定我們心中有足夠的愛。覺得不被愛,必定會讓我們產生一些缺乏愛的信念,例如我們不值得被愛,或我們並不可愛(可以被愛)…於是,即使伴侶向我們保證我們是可愛的,我們內心確有一個更強大的聲音說我們並不可愛。如此一來,不管伴侶提出多少證據來證明我們值得被愛,都是不夠的。就好像耳塞能阻斷聲音一樣,期望也會阻斷內心的愛。不管我們多努力地運用暗示或明說的期望,試著讓伴侶「變得更好」,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我們的行為背後的需求,絕不會讓我們感到自己內心的愛。如果我們執著於期望和要求,那麼,就像騎士尋覓聖杯一樣,我們尋覓真愛的任務注定要失敗。騎士找不到聖杯,因為它的所在正是騎士們認為最不可能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心中。(P.52)
如果不願去面對內在真實的可望、需求與匱乏,我們是很難以在關係當中被受滋養的,即使這段關係是多麼聖人的關係,你都無法持續獲得到幸福感受,因為那些不被你正視的議題,會如黑洞般侵蝕著內心,讓你不斷地匱乏、自我懷疑。但我想,面對內在的那些議題,往往都是人生當中最困難、最困難的事情吧!
瞭解自己的期望及背後的需求,是一種後天學習而來的技巧。通常我們只會意識到自己希望伴侶做些什麼或改變什麼,卻不會覺察自己深埋在潛意識裡的需求。我們希望伴侶做或說一些事,但卻不會意識到我們希望他們這麼做,其時是為了滿足自己某些情緒上的需求。我們並不是真的要伴侶記得我們的生日,我們要的是他們證明了我們的價值。我們希望確認我們值得被愛。(P.56)
我想這很多人一定有經歷過。要記住伴侶的生日,真正背後的需求與想要是什麼?那值不值得被愛的懷疑心裡,是否能好好地被承接?
憤怒背後主要的意圖也就是如此:讓別人有罪惡感,讓他們為你的痛苦負責。於是,讓你快樂就成了他們的責任了。(P.101)
常常在吵架的時候,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誰要為情緒負責」的問題當中。那是因為我們似乎都還沒學習到,如何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然而要學會負責,得在關係當中有所選擇,要有所選擇,最重要的即是覺察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想要與期待,及其互動關係中的位置與角色,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報復的傾向,在權力爭鬥剛開始的時候就會出現。你會刻意傷害對方,從而減輕自己的痛苦。在報復的時候,你會得到一種冷冰冰的快感,但這種行為很快就會讓人上癮。其中一個原因是,要超脫自己的痛苦需要很大的努力,但藉著報復來轉移注意力卻很簡單。知道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心裡就會舒服一點。這樣有什麼不好嗎?問題是,傷害親近的人,會在你的痛苦之上,又添加一層罪惡感,如此雪上加霜,你就會更想報復。(P.146)
當對方因為忘記打電話給你,你很擔心焦慮,你就開始不接他電話。這就是「以牙還牙」的報復心態,我們想做的事情是「我要讓你知道我有多痛苦,看你下次還敢不敢這樣對我!」,但其實真正的情緒是焦慮,我們需要學習去看見自己的焦慮,嘗試讓這個焦慮在關係中有所承接,才不會一直在這些報復之間輪迴。
avatar-img
17會員
20內容數
我是一名諮商心理師。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被好好地承接、涵容,創造一個共好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揚 諮商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 書名: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 ● 作者:留佩萱 ● 出版社:遠流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曾有介紹過我很喜歡留佩萱的文字,常在她文字之中找到一些生命中的柔軟之處。如果我前一本介紹的《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
書名: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作者:陳品皓 出版社:親子天下 陳揚的小小介紹:     心理韌性就是心理學的堅韌性(Resilience),這一詞的字根是來自於拉丁文「resilire」,意旨回彈或重新回復之意,也是泛指人或物體具有彈性、韌性或
書名: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校園心理師第一手觀察,看懂青少年憂鬱、難相處、無法溝通背後的求救訊號 作者:陳雪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 陳揚的小小介紹:   本書是由校園心理師陳雪如著作,是以阿德勒正向教養、家庭系統理論為基礎,並深度解析《i世代報告》相關資料,綜合討論青少年的教養方針。
書名: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 and Complet
● 書名: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 ● 作者:呂嘉惠 ● 出版社: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需要接觸孩子的性教育,因緣際會找到這本書,沒想到跟挖到寶一樣,真的是很讚的一本書。嘉惠老師的書籍,我覺得是非常貼近家長跟專業工作者在寫的,但可能是
● 書名: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 ● 作者:留佩萱 ● 出版社:遠流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本書是由我最愛的作者「留佩萱」所著,我喜歡她的原因是,她的文字總是能很貼近讀者的感受,那種深度與厚度是難以用言語比擬的。有些書就是這樣,它可以很靠
● 書名: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 ● 作者:留佩萱 ● 出版社:遠流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曾有介紹過我很喜歡留佩萱的文字,常在她文字之中找到一些生命中的柔軟之處。如果我前一本介紹的《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
書名: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作者:陳品皓 出版社:親子天下 陳揚的小小介紹:     心理韌性就是心理學的堅韌性(Resilience),這一詞的字根是來自於拉丁文「resilire」,意旨回彈或重新回復之意,也是泛指人或物體具有彈性、韌性或
書名: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校園心理師第一手觀察,看懂青少年憂鬱、難相處、無法溝通背後的求救訊號 作者:陳雪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 陳揚的小小介紹:   本書是由校園心理師陳雪如著作,是以阿德勒正向教養、家庭系統理論為基礎,並深度解析《i世代報告》相關資料,綜合討論青少年的教養方針。
書名: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 and Complet
● 書名: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 ● 作者:呂嘉惠 ● 出版社: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需要接觸孩子的性教育,因緣際會找到這本書,沒想到跟挖到寶一樣,真的是很讚的一本書。嘉惠老師的書籍,我覺得是非常貼近家長跟專業工作者在寫的,但可能是
● 書名: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 ● 作者:留佩萱 ● 出版社:遠流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本書是由我最愛的作者「留佩萱」所著,我喜歡她的原因是,她的文字總是能很貼近讀者的感受,那種深度與厚度是難以用言語比擬的。有些書就是這樣,它可以很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朋友總說你傻,都想治治你的戀愛腦,戀愛腦真的很不好嗎? 戀愛腦真的只能讓人佔便宜嗎?
Thumbnail
戀愛關係的成果取決於我們的選擇和心態。本書幫助讀者理智且清晰地談戀愛,並教導如何看清自己的壞習慣、調整交往技巧,進行重要的關係對話。
Thumbnail
我們人生的問題大多是從關係來的。諸如與父母的關係、伴侶的關係、孩子的關係,還有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種種疑難雜症的問題,是我們每日煩憂、苦惱來源。 關係,在人生裡至關重要。我們在關係裡哭、在關係裡笑、在關係裡憤怒、哀傷、焦慮、不安,也在關係裡患得患失、左右為難。《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的作者英
Thumbnail
「我們追求親密?還是追求熟悉感呢?」 閱讀完《親密恐懼》,感慨地問了自己一句,究竟對愛情是什麼想像呢?人類總是想愛,卻恐懼著親密,這一定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玩笑吧,也是惡魔藏在潛意識裡最深的幽默吧。 上一本羞辱創傷討論的是羞恥的情緒,而周慕姿在這本則更強調恐懼,更補齊我們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小説《聊天記錄》探討關於情感關係的多種可能性,討論了一對一關係和開放式關係、不同人數之間的平衡和溝通、喜歡和愛的區別,以及當下社會對多元愛情觀的迷失和追尋等話題。最後,我們能否同時愛著很多人的觀點。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瞭解到修煉親密關係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作者分享了親密關係中存在的陷阱和解決的方法。在這個文章中,也強調了愛自己是很重要的,並提出瞭如何愛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現代人談戀愛的困難,以及解決浪漫主義、完美主義、自我懷疑等婚戀傾向的方法。同時探討了長期伴侶的重要品質和一起建構親密關係的能力。
Thumbnail
混雜了很多書籍一起閱讀,《新關係花園》近期很喜歡這本書,它探討關於每個字詞的定義,我現在習慣與人在探討的事情之前,通常都會先弄懂他人的對於我們正在談論的重要核心詞,他心中的定義是什麼? 舉例來說:關於愛自己這件事,有些人覺得透過物質的享受才是愛自己,有些人覺得愛自己是把自己變好才是愛自己。有多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一個機會 讓我們能以第三方視角去看待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面貌 雖然書中採用〝愛情〞腳本這個詞彙 但米雅認為相同的模式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在友情、親情…等各種人際相處 內容通俗易懂 沒有深難艱澀的文字或概念 在閱讀的過程 將經驗一場直面內心深處的冒險
Thumbnail
朋友總說你傻,都想治治你的戀愛腦,戀愛腦真的很不好嗎? 戀愛腦真的只能讓人佔便宜嗎?
Thumbnail
戀愛關係的成果取決於我們的選擇和心態。本書幫助讀者理智且清晰地談戀愛,並教導如何看清自己的壞習慣、調整交往技巧,進行重要的關係對話。
Thumbnail
我們人生的問題大多是從關係來的。諸如與父母的關係、伴侶的關係、孩子的關係,還有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種種疑難雜症的問題,是我們每日煩憂、苦惱來源。 關係,在人生裡至關重要。我們在關係裡哭、在關係裡笑、在關係裡憤怒、哀傷、焦慮、不安,也在關係裡患得患失、左右為難。《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的作者英
Thumbnail
「我們追求親密?還是追求熟悉感呢?」 閱讀完《親密恐懼》,感慨地問了自己一句,究竟對愛情是什麼想像呢?人類總是想愛,卻恐懼著親密,這一定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玩笑吧,也是惡魔藏在潛意識裡最深的幽默吧。 上一本羞辱創傷討論的是羞恥的情緒,而周慕姿在這本則更強調恐懼,更補齊我們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脈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小説《聊天記錄》探討關於情感關係的多種可能性,討論了一對一關係和開放式關係、不同人數之間的平衡和溝通、喜歡和愛的區別,以及當下社會對多元愛情觀的迷失和追尋等話題。最後,我們能否同時愛著很多人的觀點。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瞭解到修煉親密關係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作者分享了親密關係中存在的陷阱和解決的方法。在這個文章中,也強調了愛自己是很重要的,並提出瞭如何愛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現代人談戀愛的困難,以及解決浪漫主義、完美主義、自我懷疑等婚戀傾向的方法。同時探討了長期伴侶的重要品質和一起建構親密關係的能力。
Thumbnail
混雜了很多書籍一起閱讀,《新關係花園》近期很喜歡這本書,它探討關於每個字詞的定義,我現在習慣與人在探討的事情之前,通常都會先弄懂他人的對於我們正在談論的重要核心詞,他心中的定義是什麼? 舉例來說:關於愛自己這件事,有些人覺得透過物質的享受才是愛自己,有些人覺得愛自己是把自己變好才是愛自己。有多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一個機會 讓我們能以第三方視角去看待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面貌 雖然書中採用〝愛情〞腳本這個詞彙 但米雅認為相同的模式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在友情、親情…等各種人際相處 內容通俗易懂 沒有深難艱澀的文字或概念 在閱讀的過程 將經驗一場直面內心深處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