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另外一個30日挑戰-Day5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日期:7/6
  • 閱讀時間:6:50 - 7:15
  • 寫作時間:7:15 - 7:58
  •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切換對話軌道
是否曾經聽過以下類似的對話呢?
A:回家後,感覺家裡很亂,可以整理一下嗎?
B:我工作一整天很累了,難道就一定要今天做嗎?(心裡可能會想:你怎麼都不體諒我對於家庭經濟的付出,還一直要我做更多)
這段對話很短,但是不知不覺,討論的內容變成兩種「整理家務」「體諒辛勞」兩種,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兩邊並沒有意識到「對話軌道改變」,也就是兩邊重點並不一致,後續容易產生「雞同鴨講」的對話狀態
接下來,就要分析一下,有兩大類的「人際觸發機制」,讓我們容易變成「切換對話軌道」
人際觸發機制-我們「對於」對方的想法
  • 技巧與判斷力-對方提出回饋時是否是合宜的方法、時間、地點
「你會不會看場合說話」這句話似乎很常出現在戲劇中,但是這也是現實中很常出現的情況,有時對方的回饋建議會以不合宜的方法、時間、地點呈現,於是對話軌道就從原本的「回饋建議」,轉變到「對方怎麼這麼不會挑方法、時間、地點」
  • 可信度-對方的經歷背景能否提出回饋建議?
如果對方沒有小孩,甚至也沒有相關學識背景或是經驗,然後對身為父母的人提出某些育兒的回饋建議,這時是否該聽或是不該聽呢?
我的建議是「不妨姑且聽聽」,原因在於這種情況下,反而有機會「跳出框架」,也就是說對方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觀點,提出另外一種也許我們不曾想過的「見解」,甚至是個更好的方法也不一定
  • 信賴-對方的意圖是否良善
「意圖是否良善」這個問題似乎永遠無解,因為對方也不可能直說,而我們也只能不斷猜測。然而「意圖是否良善」以及「回饋建議」就是兩件事,就算是在辦公室的競爭者也可能為考量大局,而給予精確的回饋建議。因此,唯獨還是要靠自己去判斷。
人際觸發機制-我們覺得對方是怎麼「對待」我們
  • 認可-對方有看見我們的努力與付出嗎?
就像前面做家事以及工作努力的對話一樣,有時我們在乎的不是事情,而是希望對方能夠認可我們曾經的努力與付出
  • 自主-是否給予適當的控制權
每個人都會擁有各自不同的「自主範圍」,也就是自己想「掌控的部分」,然而當兩個人的「自主範圍交互重疊」,就會產生「搶奪控制權」的情況。
比如說父母請孩子去洗澡,然而孩子也許正在玩遊戲,玩得正在興頭上,當然不會去洗澡,甚至會覺得父母為什麼要侵犯到孩子的時間支配權。
改善切換軌道的方法
Step.1 發現雙重主題:
當發現對方的回應,並非「直接討論」原本的議題,那麼就要有警覺已經開啟「切換對話軌道」,接下來就要讓兩個不同主題分開進行,而非雞同鴨講
Step.2 設置路標:
將兩個議題切開之後,可以先跟對方表明「要討論的主題不只一個」,依序來討論不同的主題。通常建議先討論「情緒較高一方」的議題,畢竟已經認知到切換對話軌道的狀態下,應該會是我們本身已經處於較為理性狀態。而對方仍處於在較於「感性」狀態,先討論對方的主題讓對方感性程度降低(趨於安心狀態),在討論另外一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但事實上,我們往往很容易搞混別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陷入雞同鴨講的回饋狀態之下
    日期:7/5 閱讀時間:6:50 - 7:10 寫作時間:7:15 - 7:52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真相觸發機制-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我們認為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兩者是一樣的嗎?,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一樣的。當別人回饋的時候是用「別人眼中的自己」來論述,但是碰到「我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寫作時間:7:35 - 8:05 製圖時間:8:0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除了目前日更之外(雖然偶爾會偷懶XD,變成隔日更),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只要當天事情不多,日更挑戰的難度似乎逐漸下降。昨晚突發奇想,我是不是能夠給自己一個挑戰「每日閱讀15-20分鐘,把閱讀的重點整理成文章,在30分鐘內寫完300-500字左右」,那麼就來開始挑戰30天吧! 日期:7/2
    滿意現在的人生嗎? 你的人生活到現在,如果以「滿意度」給自己打個分數從1-100分,會給自己多少的評分呢? 也許很高也可能很低,但我聽過許多人對這道問題的答案,就是在及格邊緣,也就是60分附近左右是最高的比例,連我自己也會給自己也是差不多60-65分而已。 在「如何過個不後悔的人生」文中提到,安寧
    前幾篇提到關於風險的「頻率」「損失」,因為風險的「不確定性」讓我們難以預估,所以對於風險的控管重點會放在「損失」。但是損失的東西可能非常多元化,我們就先來談談「可量化」的損失,比如說時間、金錢這兩項。 《損失會有感受差異的原因》 我們先以最常用的金錢損失作為舉例。你覺得損失5萬跟50萬哪一個損失比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但事實上,我們往往很容易搞混別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陷入雞同鴨講的回饋狀態之下
    日期:7/5 閱讀時間:6:50 - 7:10 寫作時間:7:15 - 7:52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真相觸發機制-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我們認為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兩者是一樣的嗎?,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一樣的。當別人回饋的時候是用「別人眼中的自己」來論述,但是碰到「我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寫作時間:7:35 - 8:05 製圖時間:8:0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除了目前日更之外(雖然偶爾會偷懶XD,變成隔日更),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只要當天事情不多,日更挑戰的難度似乎逐漸下降。昨晚突發奇想,我是不是能夠給自己一個挑戰「每日閱讀15-20分鐘,把閱讀的重點整理成文章,在30分鐘內寫完300-500字左右」,那麼就來開始挑戰30天吧! 日期:7/2
    滿意現在的人生嗎? 你的人生活到現在,如果以「滿意度」給自己打個分數從1-100分,會給自己多少的評分呢? 也許很高也可能很低,但我聽過許多人對這道問題的答案,就是在及格邊緣,也就是60分附近左右是最高的比例,連我自己也會給自己也是差不多60-65分而已。 在「如何過個不後悔的人生」文中提到,安寧
    前幾篇提到關於風險的「頻率」「損失」,因為風險的「不確定性」讓我們難以預估,所以對於風險的控管重點會放在「損失」。但是損失的東西可能非常多元化,我們就先來談談「可量化」的損失,比如說時間、金錢這兩項。 《損失會有感受差異的原因》 我們先以最常用的金錢損失作為舉例。你覺得損失5萬跟50萬哪一個損失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雞同鴨講」的情況。追根究底的原因,往往是因為雙方在溝通時沒有搞清楚對方想聽的是「什麼What」、「為什麼Why」還有「如何做How」,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不簡單的溝通課題!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夫妻間在計劃假日活動時的差異,展示瞭如何共同滿足彼此的需求、不需要刻意討好對方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08反省 #Day5 Q.上一次,你做得不太好的一件事是什麼? 對於這件事,你是否還有能力加以調整? 你想如何調整? ✍️「與人之間的溝通」 溝通本身就是細膩且困難的事情。 得仔細觀察他人的性格與需要再決定怎麼做(說),才不會顯得過於魯莽或自我中心。 寫於20240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雞同鴨講」的情況。追根究底的原因,往往是因為雙方在溝通時沒有搞清楚對方想聽的是「什麼What」、「為什麼Why」還有「如何做How」,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不簡單的溝通課題!
    需要精準的語言,不斷的來回溝通確認,才能確保每一個人都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每個人心裡想的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想要保護自己...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夫妻間在計劃假日活動時的差異,展示瞭如何共同滿足彼此的需求、不需要刻意討好對方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08反省 #Day5 Q.上一次,你做得不太好的一件事是什麼? 對於這件事,你是否還有能力加以調整? 你想如何調整? ✍️「與人之間的溝通」 溝通本身就是細膩且困難的事情。 得仔細觀察他人的性格與需要再決定怎麼做(說),才不會顯得過於魯莽或自我中心。 寫於20240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