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在心中看見島嶼,便永遠不會迷航|自我對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夢想」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是一碗毒雞湯,小心翼翼端看著,不斷反覆思索是否該將之下肚?還是該營造一種遠觀隔閡的距離感?就是俗稱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高中時候的我可不是這樣的,16歲到18歲之間,對電影的迷戀愈加深刻,我喜歡王家衛、蔡明亮、李康生......週末宅在家看電影,社群媒體還會追蹤好幾個影評,考大學的第一順位也是它。我會一個人坐公車去美術館看展覽,然後待上整個下午;當爸爸看著電視上的服裝秀不斷吐槽不合時宜時,我會告訴他:「設計是體現思想的途徑,重要的不是那些衣服根本不會穿出門,而是透過設計理念的傳遞,讓更多人看見冷門的議題」。
我有一個性格上的怪僻。直到24歲的現在,才發現,其實就是一種對自己的不夠自信,直白一點的說:「我不夠喜歡自己的樣子/狀態」才會待在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迴圈,然後還想怪罪旁人為何總是指指點點為何社會要吹捧特定的成功模式。
當你有一個信念想完成一件事,不是自暴自棄怨懟身旁沒有人同舟共濟,而是在資訊流通便利的時代,盡力擷取訊息。然後你會感嘆,感嘆當初的自己沒有持續堅定。
白先勇在談論文學的時候說道,「經典」是穿破時間的,它不會因為客觀社會的改變而過時,因之成為不朽。期許自己不去追求同質性過高的「第一」,而是堅定特立獨行,改掉唯唯諾諾、改掉對追求理論的執著,想讓自己真的喜歡自己。

後記

會想要用文字記錄下這些心情,是因為在滑臉書的時候看到了Giloo發佈的這篇貼文,關於《河流》這部影像的數位修復。
看著李康生的神情,不到一分鐘我就哭了,突如其來的情緒震盪也讓我嚇傻了。有什麼好哭的?是要不要這麼濫情......
過去我都會一直質疑自己:「為什麼沒辦法喜歡小說類的文本?」這個問題真的困擾我很久,因為在旁人的眼裡,喜歡文學就等於喜歡看小說,但經過大學時期的探索,我發現我喜歡的文本都是建立在「紀實」之上,我喜歡報導文學、紀錄片,我喜歡粗糙的、未經雕琢的真實。
冷靜五分鐘之後,腦袋閃過很多高中時候對電影的迷戀,還有對於自己選片、觀影角度不同面向的切入,對一種事物抱有很純粹的喜歡,原來是這麼難能可貴的事。
對於此刻的眼淚,我想到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裡頭有不甘、執著、熱愛,我又看見了喜歡電影的自己。還有就是,李康生的眼神有一種魔力,好像會把人吸進去,然後一起感同身受。
avatar-img
215會員
209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用「閱讀」的方式,來讓自己的心,從一個裝水的容器,成長成清澈蜿蜒的河流,讓智慧自行汰換掉不合時宜的做法,讓自己不被囚禁在特立獨行的高塔。
晚餐把家裡的剩菜剩飯全加在一起煮成粥 以為能撐到明天再出門 但是看電視看到一半超級餓 想了半小時還是騎車去了一分鐘遠的全家買吐司 將近一週沒出門了,感覺真的很奇妙 重新掌握自由的感覺嗎?不太清楚 電影選的是《打不倒的勇者》以南非總統曼德拉為主角的故事 觀看到一半的段落,演繹的是白人與黑人的衝突對立
住在鄉下,卻不以務農維生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當一個田園方寸間的守護者,不用過於在意作物的收成,但仍可以感受時節的變化。
除根 從開始有網路上的社交行為開始,我便有一個奇怪的習慣,我習慣在新的人生階段,如國中升高中、高一升高二的分班、高三升大學,亦或者在哪個獨處的很焦慮的時刻,主動去刪除鮮少聯繫的朋友,亦或者,直接把舊帳號刪了重辦一個新的。 新的帳號名稱、新的身份,好像是潛意識作祟,以為這樣就是一個新的開始。 周遭朋友
這陣子不管是滑 IG 、看臉書,都會時不時的跑出好幾則關於報稅的廣告,亦或是信用卡主打的報稅優惠,種種社交活動、經濟活動不難察覺一年一度的「中華民國萬萬稅」時刻又到來了。 但是,每每看到這些訊息,我又無感的將自己置身事外,直到有一天滑手機時,媽媽剛好也在旁邊,這時又出現了財政部推薦使用手機報稅的教學
英文名字是cammie,而有些朋友會用直譯的中文叫我「凱咪」。比起身份證上父母賦予我的法定名字,我更傾向,也更喜歡週遭人這樣叫我,法定名字裡頭包裹了太多的期望,是從小到大的束縛,它誕生於一個算命師的建議,於是我和臺灣社會的成千上萬個人擁有了同樣的符號。 努力愛上自己 我很努力的認同自己、很努力的找尋
用「閱讀」的方式,來讓自己的心,從一個裝水的容器,成長成清澈蜿蜒的河流,讓智慧自行汰換掉不合時宜的做法,讓自己不被囚禁在特立獨行的高塔。
晚餐把家裡的剩菜剩飯全加在一起煮成粥 以為能撐到明天再出門 但是看電視看到一半超級餓 想了半小時還是騎車去了一分鐘遠的全家買吐司 將近一週沒出門了,感覺真的很奇妙 重新掌握自由的感覺嗎?不太清楚 電影選的是《打不倒的勇者》以南非總統曼德拉為主角的故事 觀看到一半的段落,演繹的是白人與黑人的衝突對立
住在鄉下,卻不以務農維生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當一個田園方寸間的守護者,不用過於在意作物的收成,但仍可以感受時節的變化。
除根 從開始有網路上的社交行為開始,我便有一個奇怪的習慣,我習慣在新的人生階段,如國中升高中、高一升高二的分班、高三升大學,亦或者在哪個獨處的很焦慮的時刻,主動去刪除鮮少聯繫的朋友,亦或者,直接把舊帳號刪了重辦一個新的。 新的帳號名稱、新的身份,好像是潛意識作祟,以為這樣就是一個新的開始。 周遭朋友
這陣子不管是滑 IG 、看臉書,都會時不時的跑出好幾則關於報稅的廣告,亦或是信用卡主打的報稅優惠,種種社交活動、經濟活動不難察覺一年一度的「中華民國萬萬稅」時刻又到來了。 但是,每每看到這些訊息,我又無感的將自己置身事外,直到有一天滑手機時,媽媽剛好也在旁邊,這時又出現了財政部推薦使用手機報稅的教學
英文名字是cammie,而有些朋友會用直譯的中文叫我「凱咪」。比起身份證上父母賦予我的法定名字,我更傾向,也更喜歡週遭人這樣叫我,法定名字裡頭包裹了太多的期望,是從小到大的束縛,它誕生於一個算命師的建議,於是我和臺灣社會的成千上萬個人擁有了同樣的符號。 努力愛上自己 我很努力的認同自己、很努力的找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工作燒腦,已經很久很久不看懸疑、刺激、沉悶的片。小時候的我總是很疑惑,為什麼言情小說、度假性質很重的劇會受人歡迎,直到了畢業後開始工作,才體會到箇中滋味。 在沒有目的的劇中,探索的除了劇情以外,我想更多的是劇裡的舒適氛圍,而今天要推薦的就是2023年的好劇「很想很想你」
Thumbnail
※電視劇《想見你》的二創文,第一人稱。 內向又不善言辭的高中生王詮勝喜歡上一個男孩,他告白了,不但不被接受還因此慘遭霸凌,最後選擇在大海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到了另一個時空、另一個身體,能不能,換另一種結局?
Thumbnail
《蘇州河》這部電影不僅成為開啟我電影求學之路的入門磚,也以導師之姿引領著我,在愛情與親密關係中,去積極尋找,並嘗試修整自己的那些缺失且帶刺的部分。
Thumbnail
藉由純粹的影像紀錄,讓軀體在時間的來回擺盪中,自顧自地成長自己的故事,《日子》無一不是這樣透著日常生活的力量以及對情緒、感受的真實描繪。日常的沉默與靜止都在目光注視下醞釀出動人的情感,無聲勝有聲的成就影像最原始的魔力,每幀平凡的瞬間,都悄悄地鑽入我們積了灰的思緒深處,重組我們對電影、對藝術的想像。
Thumbnail
由何藍逗、蔡凡熙主演的淒美愛情電影,故事以台灣為拍攝背景。因為一卷錄音帶,失聯多年的男友林漢聰再次闖進趙心卉的生活中,帶著觀眾一同回到他們相遇的高中時代。在高雄與新竹的南北距離之下,在那只能用錄音機留下聲音的年代,面對一切的衝突與隔閡,甚至是學長陳孝名的出現,更是這段愛情裡的一大考驗。
Thumbnail
李尚龍是一位青年導演和作家,曾經經歷從軍校到知名教育機構的轉變,現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的新書《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探討了成長、改變、愛情和青春等主題。本文以書中所述的一段話作為引言,闡述了對世界的看法和對自我的期許。
Thumbnail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工作燒腦,已經很久很久不看懸疑、刺激、沉悶的片。小時候的我總是很疑惑,為什麼言情小說、度假性質很重的劇會受人歡迎,直到了畢業後開始工作,才體會到箇中滋味。 在沒有目的的劇中,探索的除了劇情以外,我想更多的是劇裡的舒適氛圍,而今天要推薦的就是2023年的好劇「很想很想你」
Thumbnail
※電視劇《想見你》的二創文,第一人稱。 內向又不善言辭的高中生王詮勝喜歡上一個男孩,他告白了,不但不被接受還因此慘遭霸凌,最後選擇在大海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到了另一個時空、另一個身體,能不能,換另一種結局?
Thumbnail
《蘇州河》這部電影不僅成為開啟我電影求學之路的入門磚,也以導師之姿引領著我,在愛情與親密關係中,去積極尋找,並嘗試修整自己的那些缺失且帶刺的部分。
Thumbnail
藉由純粹的影像紀錄,讓軀體在時間的來回擺盪中,自顧自地成長自己的故事,《日子》無一不是這樣透著日常生活的力量以及對情緒、感受的真實描繪。日常的沉默與靜止都在目光注視下醞釀出動人的情感,無聲勝有聲的成就影像最原始的魔力,每幀平凡的瞬間,都悄悄地鑽入我們積了灰的思緒深處,重組我們對電影、對藝術的想像。
Thumbnail
由何藍逗、蔡凡熙主演的淒美愛情電影,故事以台灣為拍攝背景。因為一卷錄音帶,失聯多年的男友林漢聰再次闖進趙心卉的生活中,帶著觀眾一同回到他們相遇的高中時代。在高雄與新竹的南北距離之下,在那只能用錄音機留下聲音的年代,面對一切的衝突與隔閡,甚至是學長陳孝名的出現,更是這段愛情裡的一大考驗。
Thumbnail
李尚龍是一位青年導演和作家,曾經經歷從軍校到知名教育機構的轉變,現在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的新書《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探討了成長、改變、愛情和青春等主題。本文以書中所述的一段話作為引言,闡述了對世界的看法和對自我的期許。
Thumbnail
  好的電影,在看完後會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些東西。因為好電影觸發了我們的某種情感或某種不知道的東西,而唯有透過書寫,才能夠釐清不知道。同樣的,今天是第2次聽吳明益老師的演講,同樣讓人有股衝動想寫下來。   記得第1次聽是去年7/15,在還沒搬到南崁兒童藝術村的南崁小書(詳下方連結〈屁股對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