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0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澳洲爭議:疫情下的雙標、特權、歧視與不信任

澳洲跟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從去年疫情開始至今,這些此起彼落因疫情而產生的不同爭議從未停息。一些民眾有感的雙重標準,主其事的政府卻覺得沒什麼、很公平。  圖片來源:劉沁潔繪製。
澳洲跟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從去年疫情開始至今,這些此起彼落因疫情而產生的不同爭議從未停息。一些民眾有感的雙重標準,主其事的政府卻覺得沒什麼、很公平。 圖片來源:劉沁潔繪製。
前陣子,女兒們一連跟我提起澳洲因爲疫情而引發的兩件輿論爭議。一個是匪夷所思的疫苗施打插隊案,另一個是雪梨警方派遣了不對等警力進駐多元族裔區的疫情控管事件

生對家庭就能先打疫苗?
7月上旬,有消息透露雪梨北邊獵人山丘(Hunters Hill)富裕社區的著名菁英私校聖約瑟夫中學(St Joseph's College)12年級學生,施打了第一劑的輝瑞(Pfrizer)疫苗。新聞揭露後引起譁然,因為目前除第一線醫護照護人員、特殊匡列人員的施打順序外,僅40~60歲者能接種輝瑞疫苗,一般40歲以下的民眾尚未排入施打順序。
當新南威爾斯州近10萬名教師還在等候疫苗施打,眾多民眾仍在等候排隊,這所學費高昂的男校高三生卻「插隊」成功並順利接種完畢,很難不引起民眾的憤怒,以及輿論對於所謂「特權」的聯想。
校方解釋,學校有來自偏遠鄉間和原住民裔的住校生,所以5月間就向當地衛生局提出申請。在澳洲,所有16至49歲的原住民和托雷斯島民(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都被列為高風險族群,因而擁有優先接種瑞輝疫苗的權益。但人們質疑的是,這所菁英私校的原住民學生所佔比例不過4%,到底是如何讓施打人數從4%的原住民學生,陡然提升到163位高三生?
澳洲公共廣播新聞台(ABC News)政論節目The Drum,討論雪梨私校為學生獲取輝瑞疫苗的議題。
新聞爆發後,新南威爾斯州衛生廳表達了歉意,並聲稱是「失誤」。但衛生廳長哈札德(Brad Hazzard)在記者會上被追問「是否對此失誤事件感到尷尬」時,則語帶怒氣的反擊記者,認為提出這問題者才應自覺尷尬,怎會對明天即將施打百萬劑疫苗的第一線衛生人員,提出這樣的責問?
哈札德接續說:「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即使這是一項錯誤,那又怎樣?我們打過百萬劑疫苗了,就這一次失誤,就這樣了!」
教師聯合會主席加夫列拉托斯(Angelo Gavrielatos)對這些私校生竟比大多數教師更早施打疫苗,感到「無言」;資深副會長弗洛姆(Amber Flohm)認為這是「醜惡到不行」,因為「它凸顯了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這種行為無法讓我們度過疫情」。新南威爾斯州首席衛生官員則坦承,「很明顯的,這是一個錯誤,我可以理解當地社區對此事件感到憤怒,也能理解民眾的關切,但這就是一場誤會,一次溝通失調,也是一項失誤。」
不論是所謂的「失誤」,或因某些不明原因,這些菁英社區學校的富裕孩子已經集體搭上了原本4%原住民生的施打申請額度。而這所雪梨傳統型私校每年高達近3萬6千澳幣、含寄宿費用可達5萬澳幣的高額學費,也在第一時間成為網路討論焦點。推特上的梗圖稱,只要你父母有錢,你就有辦法。你不僅會「不小心」施打了輝瑞疫苗,還得要「不小心」出生在可以負擔得起一年5萬澳幣學費宿費的家庭。
澳洲綠黨國會議員的諷刺推特文。圖片來源:截取自網路。
一個社會最怕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引發爭議的事件本身,總使人對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產生質疑,對事件背後的社會階層不平等產生聯想,尤其是發生在昂貴私校時。當疫苗數量不足,普遍大眾還在苦苦等候順序施打,或甚未被排入施打日程,就已經出現破壞施打秩序的行為,這必然會造成一般民眾無言、憤怒與失去對體制的信任。

封鎖巡邏的雙重標準爭議
6月下旬,雪梨疫情擴散,當地政府宣布市中心和東邊部分地區封城。緊接的7月初週末,東邊封城的富裕區著名邦代海灘(Bondi Beach)和店家周邊,竟擠滿了從事戶外運動、沿著海邊長廊漫步、等候點餐的悠閒人潮。
7月上旬,雪梨單日再突增40多起案例,其中21例來自雪梨西南區,8例來自雪梨東南區,7例來自雪梨西區等。州政府眼見疫情未好轉,派出百位警力、眾多巡邏車並部署騎警、警犬隊前往多移民的雪梨西南區巡邏坐鎮,另派出直升機與加強附近高速公路巡邏。這項警方部署消息一出,瞬間引起當地民怨和其他各類疑問。
人們質疑,為什麼7月初富裕繁華的東區住宅數百人聚集時,沒有派出超過百位警力取締或示警?是不是社經地位高、較富裕的東區人們,就可以通行無阻的四處趴趴走,手握咖啡悠哉寫意的在海邊、在步道上散步慢跑,在等候點餐時不需遵守社交距離,甚至無視所謂的封城?難道這些行為不需嚴懲開罰?要不是先前雪梨東邊海灘郊區出現感染群,蔓延到市中心及西邊區域,疫情也不會再次擴散。所以為什麼當疫情突然在西南雪梨爆發,西區居民就得像「嫌犯」一般的被掌控與監視開罰,是因為對他們的社區不信任?還是因為這群人多數是移民?
警方騎馬隊在雪梨西南區的主要購物區利物浦(Liverpool)、費爾菲爾(Fairfield)和班克斯鎮(Bankstown)等附近巡邏。該地區人口約百萬,其中許多有外來族裔移民背景。但因為去年聖誕節期間富裕的北邊海灘遭封鎖時,也未出現過這樣的巡邏陣仗,因而被指責與其他疫情區的警力「不成比例」。
許多雪梨西區與西南區的民眾,是無法靠視訊在家工作的。他們的職業讓他們被迫出門。突如其來的大量警力巡視造成這些居民與商家的反感,也讓區域內的多元族群感到被羞辱。居民覺得自己受到的監視與規範遠比疫情爆發初始時的富裕東區居民更加嚴厲,警力部署人數的巨大反差,是所謂的「雙重標準」。
澳洲Sky新聞台,西雪梨猛烈抨擊邦代居民無視Covid疫情規定。
然而警方堅稱,這些措施與社區的種族背景無關,是非常平衡、公平和謹慎的處置方式。新南威爾斯州長貝雷吉克利安(Gladys Berejiklian) 表示,警察正在病毒傳播的地方巡邏移動,所以民眾不應該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同的對待。「我們沒有這個意思,疫情不會選擇族群,人人平等。我們只是在做我們該做的工作。我不希望任何人有這種感覺。但如果你沒做對事,我們將會依法制裁,因為事實上,只要有人做錯事,我們所有人都會一起受苦。」
州政府警察副廳長湯尼庫克(Tony Cooke)則對澳洲公共廣播新聞台(ABC News)說,「警方的目標是疫情,不是特定族群。沒有人是所謂的代罪羔羊,病毒不會歧視,我們也不會。」州警方否認這些行動是針對多元文化背景的社群,也宣稱邦代海灘區域疫情發生的那刻起,就有非常強大和顯著的警力進駐。警方執法在整個城市的任何地區都保持一致,所有區域都受是平等對待,一視同仁的。但因為目前在雪梨西南區存在一些特殊問題,因此將警力集中在此,以協助人們遵守規範。

疫情暴露出社會底下暗藏的不平等
疫情,對每個國家都是一場持久戰。澳洲從去年3月鎖國至今,一直未曾開放國境。過去一年多來,澳洲不同城市出現了不定時的封城,7月間,雪梨、墨爾本等大城市再度封城,面對疫情,大家的心理壓力可見一斑。
每件爭議事件的發生,都牽連著澳洲社會裡的不同階層、多元文化、族裔區別、原住民社群等之間的微妙關連,在疫情緊繃的時間點上,更容易一觸即發。但有時事情的觸發,均非一日之寒。
墨爾本西北區就曾發生社會住宅居民集體控訴維多利亞州政府的案件,因為去年7月墨爾本大規模封城時,政府沒有給這批9棟住宅大樓約3,000位住戶居民與其他市民相同的告知與準備時間,反而以無預警的「硬封鎖」方式,派遣500位警力直接封鎖。這裡的居民以弱勢或移民族裔為主,他們宣稱自己封鎖期間受到了不平等的人權受損對待,因而集體控訴州政府處置不當。這項申訴案目前已至州政府的監察署審理。
從某個角度來說,澳洲看似已經非常努力發展成為一個相對「平等」、「公平」的多元文化社會,但一個社會層面裡,長久以來存在的族群差異問題、原住民權益議題、多元族裔與區域融合問題等,並不會因為她的相對「平等」、「公平」,而消失不存在。身為以移民為主體的澳洲社會,所出現的各類族裔問題,本就比我們所能想見的更為多元、複雜,這些讓人們感到憤概萬分的疫情事件,都被認為是不應該發生的,卻總還是出現了。
澳洲跟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從去年疫情開始至今,這些此起彼落因疫情而產生的不同爭議從未停息。一些民眾有感的雙重標準,主其事的政府卻覺得沒什麼、很公平。這些所謂的「雙標」,無疑是一種感受問題,尤其當弱勢與多元族裔面對較優勢或較強勢階層的對照下所發生的不對稱待遇感時,其產生的反彈必然更加顯著。
七月下旬的週六,處於封城的雪梨和其他城市發生了民眾反封城等措施的遊行示威,讓疫苗不足、施打率低、努力做好疫情控管的澳洲,再度添加更多無預警的變數。
本文發表於作者 陳之華 在「獨立評論@天下」專欄:站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本文正式取得「獨立評論@天下」授權刊登】文章原始來源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在右上方按下「愛心」,也歡迎在文章下方拍手給讚,更歡迎前往 轉角即是南北半球 專題閱讀其他文章。更多出版專題:一起看見不同世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