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看了哪些盜版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篇文章不是一篇書評,但跟書的出版有關,喜歡閱讀的你或許有點興趣。寫於2018年。
我們都知道聽盜版唱片是不正確的,卻在無意中看了不少盜版書,這篇文章寫於三年前《百年孤寂》終於出了正版的繁體中文版,相信那時有不少人關注此消息,但當出版社大肆宣傳「終於出了」從原文直接翻譯來的繁體中文版,都是有點諷刺的事!
今年(2018)2月初,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出版50年後,終於發行了「正式授權的繁體中文版」,雖然這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但同時也說明之前出版各種翻譯版本的《百年孤寂》都是「非正式」的,相信許多人看到這個訊息才意會過來:原來我們之前都在看「盜版書」!!
馬奎斯的作品影響許多華人作家及台灣的讀者們對他及其作品一點都不陌生。以《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來說,有許多中文翻譯版本。也有許多知名人士曾經為此寫過書評、導讀、甚至在作品中有其影子,而他們是否也等於向世人宣告:「我們都看了盜版書」?
記得盜版唱片猖獗的時候,電視上都會出現打擊盜版的廣告,只要沒有人消費就不會有人出盜版唱片。但這樣的「說法」在喜愛文學的人當中似乎是不成立的。如果一個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孤寂》的作者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是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台灣的出版社就會想辦法出版他的作品,而台灣讀者們當然就要趕上世界潮流而買。
如果你有點年紀,或是家中有愛閱讀的長輩,或許你對以下這些封面有印象,以前很多經典文學都會有許多不同的出版社版本。論壇上也經常有人討論哪一版翻譯好。

新潮文庫的版本
或是志文出版社的版本,現在還買得到!
遠景出版社的《一百年孤寂》,看起來很薄,我好像中學時讀了這個版本。

為什麼我們都知道不能買盜版唱片,卻大剌剌的讀著盜版書?


其實是因為身不由己,出版社無法取得正版授權、讀者當然只能看盜版。
  1. 根據郝明義貼文指出,馬奎斯經紀人認為中國有太多盜版書,所以根本不想授權給任何中文版本(包括簡體、繁體中文)
  2. 哥倫比亞不承認中華民國,我們也就無法取得正版
  3. 馬奎斯經紀人要求1萬美金授權金,台灣出版社砍半,遭到對方冷凍?
這次「正式授權的繁體中文版」有兩個意義:除了取得正版授權外,就是從西班牙文「直接翻譯」:
過去讀《百年孤寂》的時候總弄不清楚人名,也或許是從英文翻譯的失誤,例如雙胞胎「席岡多」(原文Segundo)其實是Junior的意思,因此這次葉淑吟的譯本就翻譯為「阿爾卡迪歐二世」和「奧雷里亞諾二世」
同樣的例子有義大利經典小說《玫瑰的名字》,2014年皇冠出版了「義大利原版全新翻譯」的版本,意指之前的翻譯也是從其他語言翻譯來的。30年前就有中文譯本,但是二手譯本(由其他語言翻譯),當時網路科技的不發達,很多人名和歷史典故都只能依靠紙本版的百科全書翻譯,所以並不是一本很完全的譯本。

沒有取得「正式授權」等於是盜版嗎?

其實答案是否定的!!
台灣在WTO之前針對國外著作權的保障,是依照「條約、協定或其本國法令、慣例」來認定該國著作權是否在我國受到保護,而馬奎斯所屬的「哥倫比亞」並無和台灣簽訂任何條約,因此即使這些出版社賺了不少錢,也不算違法。順帶一提,義大利的著作權當時也不受保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好在奧運期間,我來分享一本相關的書。《別說你害怕》是索馬利亞短跑國手,薩米亞・尤瑟夫.奧瑪的真實故事,她曾經參加過北京奧運。
我很喜歡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的文字,赤裸裸地解析出各階層的女人,雖然茨威格描述的不只是女人,但身為女性總佩服他點出的心境轉換,在《變形的陶醉》中針對主角郵務助理克莉絲提娜為期九天的變形記更是如此。
2017年石黑一雄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不久我買了《被埋葬的記憶(The Buried Giant)》中譯版,但我對魔幻寫實的小說一直有障礙,總無法讀的太順利。
剛好在奧運期間,我來分享一本相關的書。《別說你害怕》是索馬利亞短跑國手,薩米亞・尤瑟夫.奧瑪的真實故事,她曾經參加過北京奧運。
我很喜歡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的文字,赤裸裸地解析出各階層的女人,雖然茨威格描述的不只是女人,但身為女性總佩服他點出的心境轉換,在《變形的陶醉》中針對主角郵務助理克莉絲提娜為期九天的變形記更是如此。
2017年石黑一雄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不久我買了《被埋葬的記憶(The Buried Giant)》中譯版,但我對魔幻寫實的小說一直有障礙,總無法讀的太順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前輩書友提及當初看到馬修.史卡德自傳的廣告,他心裡發出一聲冷笑,不過沒幾天還是買了書,給他自己的藉口是湊單。然而他信誓旦旦,表示這是最後一本馬修.史卡德,我就不信了。他若看見下一本馬修.史卡德,或許冷笑三聲,不過仍會買書的。 同為美國推理作家勞倫斯.卜洛克的老讀者,我理解這一連串的行動。不
Thumbnail
❚ 就像馬奎斯出於對馬康多的愛,寫下《百年孤寂》,韓國作家Kwonlee也出於對馬奎斯的愛,在二〇一五年接受出版社邀請,寫下這本可謂百年孤寂解碼之旅的散文紀實,讓喜愛馬奎斯的書迷再次參與他的人生,也讓尚未看過百年孤寂的人,有了一次認識他的機會。
Thumbnail
  最近讀了九歌出版的新書《論重複》,印象中上一次買書是好幾年前了,大概也是為了讀書會買的。難得畢業之後還有機會參加哲學讀書會,況且書也不貴,很快就下訂取貨了。結果,這是一本翻譯差強人意的書,非常生氣,覺得曾經認真對待這本譯作的自己被當成傻子耍,同時也非常沮喪,對於台灣出版業。
Thumbnail
在他的作品裡,你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交給他,就像他一直堅持把「想像」留給我們一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能跟每個不同的讀者對話,那是一場靈魂交換的盛會,他軀殼不在了,但精神會永遠地存留在人間。
Thumbnail
前言:分享文章的內容之前,先讓我來閒話家常。話說,前陣子台灣一名書店訪問員(已被停職)自述近年來「只借書、不買書」的文章,引起許多討論…之前讀了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一篇關於閱讀的專訪,個人非常喜歡。受訪者是斯洛維尼亞的一名教授:米哈‧科瓦奇(Miha Kovač)…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回顧了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冷戰時期與九○年代《著作權法》修訂的江湖風雨,也指出前輩們百年追求的路,作者們也描繪出臺灣人文出版的面貌,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的出版現象,呈現這一個議題的時代意義,以及未來如何開拓人文出版的道路與方向。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前輩書友提及當初看到馬修.史卡德自傳的廣告,他心裡發出一聲冷笑,不過沒幾天還是買了書,給他自己的藉口是湊單。然而他信誓旦旦,表示這是最後一本馬修.史卡德,我就不信了。他若看見下一本馬修.史卡德,或許冷笑三聲,不過仍會買書的。 同為美國推理作家勞倫斯.卜洛克的老讀者,我理解這一連串的行動。不
Thumbnail
❚ 就像馬奎斯出於對馬康多的愛,寫下《百年孤寂》,韓國作家Kwonlee也出於對馬奎斯的愛,在二〇一五年接受出版社邀請,寫下這本可謂百年孤寂解碼之旅的散文紀實,讓喜愛馬奎斯的書迷再次參與他的人生,也讓尚未看過百年孤寂的人,有了一次認識他的機會。
Thumbnail
  最近讀了九歌出版的新書《論重複》,印象中上一次買書是好幾年前了,大概也是為了讀書會買的。難得畢業之後還有機會參加哲學讀書會,況且書也不貴,很快就下訂取貨了。結果,這是一本翻譯差強人意的書,非常生氣,覺得曾經認真對待這本譯作的自己被當成傻子耍,同時也非常沮喪,對於台灣出版業。
Thumbnail
在他的作品裡,你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交給他,就像他一直堅持把「想像」留給我們一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能跟每個不同的讀者對話,那是一場靈魂交換的盛會,他軀殼不在了,但精神會永遠地存留在人間。
Thumbnail
前言:分享文章的內容之前,先讓我來閒話家常。話說,前陣子台灣一名書店訪問員(已被停職)自述近年來「只借書、不買書」的文章,引起許多討論…之前讀了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一篇關於閱讀的專訪,個人非常喜歡。受訪者是斯洛維尼亞的一名教授:米哈‧科瓦奇(Miha Kovač)…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回顧了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冷戰時期與九○年代《著作權法》修訂的江湖風雨,也指出前輩們百年追求的路,作者們也描繪出臺灣人文出版的面貌,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的出版現象,呈現這一個議題的時代意義,以及未來如何開拓人文出版的道路與方向。